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有哪些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10-21 01:57:16

① 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歷了哪三個主要階段

一、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1.鴉片戰爭以後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它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3.甲午中日戰爭後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二、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

1.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

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2.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

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三、近代外來企業在中國的發展

1.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外商投資擅自設立船塢。為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勞動力,外商創辦了各種加工廠,如磚茶廠、繅絲廠等。

2.從19世紀60年代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在中國投資經營輪船公司,如美國旗昌輪船公司、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等。

3.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他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爭先恐後在中國開設工廠。這些廠礦企業的特點是:資金充足,規模大,技術新,管理先進,產量高,成本低;在中國近代廠礦企業中,居於壟斷地位。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4.《辛丑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擴大了在華投資辦廠的規模。

5.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帝國主義擴大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金融財政和重工業。

6.1938年,日本在中國成立「華北開發會社」與「華中振興會社」。日本侵略者將礦業、鋼鐵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定為「統制」事業,由日本公司專營。

7.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不同情況接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

8.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採取合資經營、外商獨資經營等多種形式吸收外資。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在中國發展起來。

四、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歸宿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1)條件: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一方面摧殘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獨立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擴大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

(2)標志: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引進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投資於近代企業,中國資本主義工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起。如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縣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2.初步發展(19世紀末)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1912~1919年)

(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②辛亥革命使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他們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③民國初年出現各種實業團體,形成了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新熱潮。

(3)特徵:這一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雖然取得較大的發展,但仍然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主要表現為:

①民族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在輕工業方面,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國主義的控制下,民族工業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③民族資本與封建經濟相比,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這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極大的束縛。一些資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業投資的同時,並不放棄土地和其他封建剝削。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挫折

(1)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行統制經濟政策,民族資本受到官僚資本的擠壓和摧殘。

(2)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形成獨佔地位,這對中國的民族資本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5.中國民族資本的歸宿

新中國建立後,合理調整工商業,使民族資本又獲得一次大發展。1953~1956年,我國完成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本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1)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工業是指在1840~1949年間在中國設立的使用機器和機械動力生產的製造工業,中國近代工業主要的特徵是短暫、快速、發展迅猛。

近代工業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基本把中國推進了近代社會的大門,但由於這個進程不是中國近代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而是在西方資本主義沖擊下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因此它一開始就呈現出了有違近代工業發展一般規律的畸形特徵。

② 求詳細解答:從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

(1)形成:①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受外商企業和洋務企業(或官辦企業)的刺激而產生。②洋務派為「自強」而開辦軍事工業,為「求富」興辦一批近代民用企業。③鴉片戰爭後,外國人在通商口岸開辦船塢和工廠,形成了外商企業。說明:外商企業在中國占據優勢地位。(2)最明顯的變化:商辦企業(或民族企業)超過官辦企業,發展迅速。主要原因: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的刺激(或戊戌變法的影響);收回利權運動;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發展實業的法令,這些都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
(3)趨勢:持續增長,進入20世紀後增長更快。影響: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黨召開一大,國共合作、國民大革命開始;經濟上出現了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思想上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4)特點:①農業和手工業是中國近代經濟的主體,中國經濟落後。②中國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提供原料,中國經濟具有半殖民地經濟的特點。③中國近代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

③ 1840到1949與1949年至今的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的發展脈絡

1840年到1949年與1949年至今的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的發展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程。中國1840年至今的現代化歷程經歷了三條道路的轉化:

1、1840年1949年10月前,是中國「早期現代化」階段,以資本主義現代化為主體;

2、1949-1978年是「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帶有蘇聯的「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的色彩:

3、1979年至今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在政治經濟方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3)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有哪些擴展閱讀:


1949-1978年是「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中國走「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前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新中國的成立、民族獨立、推翻三座大山等)

20世紀5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建設道路出現的曲折史實:「大躍進」或人民公社化運動。

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轉化的標志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

20世紀90年代我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現代化是各國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民族獨立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應結合本國實際,走符合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④ 論述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總趨勢

我國經濟發展趨勢是一,基礎經濟:首先是解決吃飯穿衣問題,基礎碰歲頌設施、包括生產工具的改進。二.引進並學習世界上發達民族的近代或發展現代化(機械化)。
三"摸著石頭過河"與時俱進地發展模式。四,開展文化教育與學習世界先進文化和政治體制。
五,逐漸轉變為雀臘長治久安的和平民主,自由的由全民族投入國家管理的法治社會經濟環境。六,逐漸地由半封建的落後被動的施政制變成先進的民主制度體制。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全笑鄭民族和睦相處地統一的國家。
七,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自由的.全民皆兵地不怕戰爭的強大國家。

⑤ 中國近代史採取哪些經濟政策

近代前期(1840—1919年)
①鴉片戰爭後,在外國商品沖擊下,中國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者大量向中國傾銷商品;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外國商品進口增長3倍,中國淪為外國侵略者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以資本輸出作為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手段,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①19世紀60年代起,清政府內部的洋務派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基本上是封建性的軍事工業和以利潤、市場為基礎的帶有封建性的民用工業。
④19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業利潤的刺激和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誘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起;甲午戰後,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卻步發展;1912—1919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短暫的迅速發展,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麵粉業。
2.該時期並存的幾種主要經濟形式
①主要經濟形式: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
②相互關系:自然經擠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一開始起到抵製作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自然經濟產生解體作用,後又由於中外反動統治的需要,這兩種經濟也出現相互依賴的關系;在自然經濟解體的基礎上及外國資立主義經濟的刺激下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這一經濟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起到抵製作用,也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二)近代後期(1919——1949年)
①國民政府建立後,帝國主義列強向中國擴大資本輸出,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金融財政;抗戰時期,日本對淪陷區進行了野蠻的經濟掠奪;抗戰勝利後,美國商品潮水般湧入中國市場。
②國民政府建立後,通過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資本對國民經濟的統治;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行統制經濟政策,使官僚資本急劇膨脹;解放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將大量社會財富消耗在戰場上,使國民經濟處於崩潰邊緣。
③國民政府建立後,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受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的摧殘,日益萎縮,抗戰時期,民族工業遭到破產,解放戰爭時期,又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④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根據地人民進行土地革命的同時,還領導軍民進行了經濟建設;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政策,並組織軍民開展了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開展了土地改革。
2.該時期並存的主要形式及其相互關系
①經濟形式:自然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
②相互關系: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但又依附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同時,其它四種經濟形式都對自然經濟起著瓦解作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相互勾結、相互依賴又相互矛盾。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和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的夾縫中生存,同時又具有依賴性,但由於受到剝削、壓制而日益萎縮。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受到中外反動經濟的重大阻礙,但它是最革命的經濟,日益改變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
(1)過渡時期(1949年至1956年):
①基礎知識要點:
a.解放後,人民政府沒收國民政府的財產和官僚資本,將他們的企業比較完整地轉為社會主義經濟。
b.1950年~1952年,人民政府在全國開展了土地改革。
c.1949年~1952年,人民政府還通過穩定物價、統一財經、調整工商業、精簡整編國家機構、保護農民土地所有權等措施,使國家財政經濟取得了根本好轉。
d.從1953年起,開始執行建設社會主義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7年,一五計劃的經濟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
②該時期並存的主要經濟形式及相互關系:
a.經濟形式: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合作社經濟(集體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
b.相互關系: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佔主導位,其餘四種經濟仍占很大比重,並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其趨勢是最終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經濟。
(2)曲折前進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6年~1978年):
①基礎知識要點:
a.從1958年起,由於「左」傾錯誤的發展,造成國民經濟自1959年至1961年的嚴重困難。由於黨中央及時採取了措施,從1962年起,國民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
b.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使國民經濟遭到巨大損失。由於周恩來、鄧小平主持工作的努力和廣大群眾、幹部對「左」傾錯誤的抵制,經濟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②經濟形式及其相互關系:
a.經濟形式: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
b.相互關系:兩種經濟都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
(3)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至今):
①基礎知識要點:
a.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隨後在城鄉逐步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
b.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又分別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中國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
②該時期並存的經濟形式及其相互關系:
a.經濟形式: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個體經濟、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
b.相互關系: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是主體,其餘經濟為輔助,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重要補充,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服務。六種經濟形式並存,形成競爭格局,既推動了國營經濟的發展、完善,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⑥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

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1.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入 鴉片戰爭後,列強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輸出商品,並在東南沿海地區創辦了一些船塢和工廠 這是中國境內最早的近代經濟成分。
2.自然經濟的解體 (1)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入侵。(2)表現:東南沿海一些地區「紡織」「耕織」分離,手工業者大批破產,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發展 (3)實質:中國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3.洋務運動(官僚資本的產生)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科技,維護清朝統治。
(2)內容:①自強、求富—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②籌劃海防。③培養人才—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3)結果:甲午戰爭失敗,洋務運動破產。
(4)實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5)評價:積極作用:洋務派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興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局限性:只學習西方的科技,不改變中國的制度。說明「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二、民族工業的發展
1.晚清民族工業的興起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經濟日益解體;外商企業刺激;洋務運動誘導。②概況: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2)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後):①原因:甲午戰爭後,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困難,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②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發起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倡導實業救國論
2.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國初期的短暫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響;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促進;實業救國思潮影響;一戰的影響。②特點: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部門不平衡(輕工業發展迅速);短暫。③影響:為新文化運動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2)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曲折發展:①1927—1936年較快發展,國民政府基本實現全國統一,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推出一些有利於發展的經濟和政治措施,民族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②抗日戰爭時期遭受沉重打擊 (淪陷區日軍的吞並、擠壓;國統區的戰時體制;官僚資本的壓榨等因素影響)③抗戰勝利後走向萎縮;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美國商品排擠、官僚資本擠壓、苛捐雜稅、通貨膨脹等因素)④新中國成立後獲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部分
3.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1)中國近代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民族資本主義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多重壓迫。(2)國內政局和國際環境 (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資本主義自身因素:民族資本的獨立性與依賴性,民族資產階級的進步性與局限性等。
4.民族資本主義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引進先進的生產方式,代表近代經濟發展方向,有利於經濟的近代化。(2)為資產階級維新變法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提供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逐漸發展使無產階級隊伍逐步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階級基礎 (3)民族資產階級倡導的立憲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學等主張,既推動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發展,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4)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多重擠壓,始終未獲得獨立發展,沒能成長為中國經濟的主導成分。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蘭陵王有多少經濟 瀏覽:457
在什麼地方可以聽張震講故事 瀏覽:365
1年時間怎麼復習事業單位考試 瀏覽:943
完美的美女是什麼意思 瀏覽:455
故事來自哪裡 瀏覽:878
幸福的左岸mv是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269
講故事大賽在哪裡報名 瀏覽:610
在家怎麼監測健康 瀏覽:222
故事怎麼下載到手機上 瀏覽:574
2133數字代表什麼愛情含義 瀏覽:730
為什麼人的命里會有婚姻煞 瀏覽:823
威海的歷史故事怎麼寫 瀏覽:501
健康證號辦嗎有什麼要求 瀏覽:614
著名的復仇的愛情劇有哪些 瀏覽:241
幸福樹殺蟲劑噴多了怎麼辦 瀏覽:260
她說每個人都有故事該怎麼回復 瀏覽:857
你還讀過山海經里的哪些故事 瀏覽:976
怎麼才知道什麼是幸福 瀏覽:119
事業單位公傷怎麼報銷 瀏覽:125
幸福的法寶是什麼東西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