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北非經濟結構是什麼

北非經濟結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10-12 00:24:20

① 求西亞北非的概述

西亞
(West Asia)又稱西南亞。亞洲西南部地理區。位於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內陸湖泊)之間,故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小亞細亞半島。包括的國家有伊朗、伊拉克、喬治亞在亞洲的地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在亞洲的地區、土耳其在亞洲的地區、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在亞洲的地區、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葉門、阿曼等國。面積約718萬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6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歐洲的2萬平方公里),約占亞洲總面積的16%。

自然地理特徵

代著名「絲綢之路」 自古以來,西亞就是東、西方交通的要道。「絲綢之路」由中國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經巴基斯坦、再由西亞到歐洲的。現在,西亞除西面有陸路和國際航空線連接三大洲外,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也連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西北面的海峽則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出海口。南面的波斯灣是世界石油運輸的主要航道,而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是海上石油運輸線上的「咽喉」。因此,西亞處在聯系三大洲,溝通兩洋五海的現代陸海空交通樞紐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高原為主的地形 西亞東部為伊朗高原,往西有亞美尼亞火山高原和小亞細亞半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都是被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運動時期形成的褶皺山脈環繞的內陸高原,其邊緣分布著許多高大山系。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是一個由前寒武紀古陸形成的台地高原。平原面積不大,主要有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外高加索的庫拉河谷地平原。在地質史上,西亞高原有多次火山活動,形成了大面積的熔岩台地。有眾多火山分布,受新構造運動影響,現代火山和地震活動也相當頻繁。外力地貌以乾旱風沙地貌為主,沙漠分布很廣。

乾燥的氣候 北回歸線從本區中部穿過,大部分地域處於副熱帶高壓和乾燥的東北信風控制之下,同時,本區西南臨乾旱的北非,加之高原邊緣有高大山系環繞,所以氣候乾燥,多屬熱帶和亞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很少,蒸發強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較多地區一般也不超過500毫米,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帶降水較豐富。地中海東岸為冬雨夏乾的地中海式氣候。阿拉伯半島等地降水稀少,是世界著名的乾燥氣候區。受降水和地形的制約,本區內陸流域及無流區面積廣大,地表徑流貧乏,河網稀疏。除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外,多為短小河流,大部分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靠冰川融雪水補給,河流水量較小,季節變化顯著。

荒漠、半荒漠景觀 西亞自然植被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荒漠及半荒漠(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種類很少,且有顯著耐乾旱特徵;發達的根系、肉質莖、針狀葉,多為矮生和墊狀灌木,多一年生的短生植物和多年生假短生植物。森林主要分布在向風多雨的山地。地表大多裸露,水草較豐富的綠洲多分布在沿海低地以及干河床沿岸等水分較充足地區,綠洲上生長的棗椰林是其特殊景觀。

富饒的石油資源 西亞石油資源極其豐富,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波斯灣沿岸、海底及兩河流域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灣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帶。西亞石油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易開采。石油的形成與其地質構造密切相關,波斯灣地區及兩河流域地質構造方面屬於新褶皺山系的邊緣拗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同時,長期溫暖的海洋環境,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海洋生物遺體沉入海底後,成為生成石油的有機物質來源,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逐漸變成了石油。其他礦藏有鉻、銅、銻、錳、鐵和磷灰石等。

復雜的人文地理特徵 西亞不僅是亞、歐、非三洲的結合部,也是人類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世界性和地區性宗教的源地。近代史上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列強幾經瓜分,使本地區的民族、語言、宗教及領土、邊界問題都相當復雜。多年來成為兩個民族之間或兩個國家集團之間,或一國內民族之間政治動亂的導火線,再加上外來壓力的插足與控制,使之更加復雜化。西亞地區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根源、發展進程,趨勢都與之有關。

居民 有2.2億多人(1990年)。是戰後人口增長最迅速地區之一,50年代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長率為25.8‰,60年代27.5‰,70年代29.2‰,80年代超過30‰。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但西亞仍是世界人口最稀疏地區之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為22人,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地中海沿岸、兩河平原人口最為稠密。沙漠地區人煙稀少。西亞擁有大量外籍工人,集中在波斯灣的幾個石油輸出國,外籍勞工占總勞動力的80%左右,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勞務市場。人口城市化進展迅猛,從1950年的22%上升到50%以上。科威特(93%)等幾個產油國高達80~90%。百萬人口大城市由1個增加到13個,德黑蘭(600萬人)發展成為特大城市。城鄉差別極大,農村仍是過著落後的游牧生活。阿拉伯人約佔1/2以上,是世界阿拉伯人主要聚集區之一。集中分布在中、南部: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地中海沿海各國。小亞細亞半島多為土耳其人,伊朗高原以波斯人為主,以色列主要是世界猶太人的聚居區(約佔83%)。塞普勒斯主要由希臘人和土耳其人組成,外高加索地區居住著亞塞拜然人、喬治亞人和亞美尼亞人等。

經濟發展特徵 按其經濟特點可分為兩種經濟類型,即石油輸出國和非石油輸出國。石油輸出國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曼等8國。石油是各國經濟命脈,石油業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絕對優勢。且建築業、運輸業、加工業和商業都是以石油生產為其發展基礎。戰後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單一經濟結構常受國際市場,特別是能源市場的影響,為此,各國正在調整經濟發展戰略,逐步向多樣化發展。勞動力資源不足,每年從國外進入大量外籍工人和技術員,成為世界重要勞務市場。國營企業為主,各種經濟成份並存。非石油輸出國經濟多以農牧業為主。采礦業、加工業均較薄弱,發揮地理位置優勢,在運輸、加工和提供勞務上頗得石油之利,獲相當收入。當然各國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西亞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受氣候影響,灌溉農業地位重要。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大麥、豆類,次為粟、稻穀等。經濟作物棉花、煙草、甜菜等。畜產品和干鮮果品重要,是出口產品,如椰棗、榛子、阿月渾子、石榴、油橄欖、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綠洲地帶,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場以畜牧業為主。農產品自給率低,成為世界農牧產品主要進口區之一

北非
Northern Africa

北非即非洲大陸北部地區,習慣上為撒哈拉沙漠以北廣大區域。面積837萬平方千米。人口1.5億(1991),70%以上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與伊斯蘭教為北非重要人文特徵。有時將埃及、蘇丹、利比亞稱東北非,多屬撒哈拉沙漠;將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稱西北非或馬格裡布,阿特拉斯山脈斜貫北部。礦藏有石油、磷酸鹽、天然氣等。農產品有棉花、阿拉伯樹膠、栓皮、油橄欖、無花果、椰棗等。產駱駝。包括下列國家和地區:

阿爾及利亞

埃及

利比亞

蘇丹

突尼西亞

西撒哈拉

摩洛哥(包括休達Ceuta-摩洛哥北部海港城市;梅利利亞Melilla-摩洛哥東北部港口城市,1497年起被西班牙佔領)。

加那利群島(西班牙屬)

亞速爾群島(葡萄牙屬)

② 非洲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礦產資源

近年來,非洲經濟連續保持低速增長。1997至1999年GDP增長率分別為2.9%、3.3%、3.2%,均高於人口增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非洲2000年GDP增長率可達4%,其中北非為5%-7%。
非洲宏觀經濟形勢趨好。為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步伐,許多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逐步推進私有化進程,開放國際貿易和按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進行改革等。多數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公共財政收入增加,通貨膨脹進一步降低。預計今年非洲通脹率為6%。非洲國家還加強了與歐盟及美國的聯系,《科托努協定》的簽署、《與非洲、加勒比和中美洲貿易法案》在美國國會兩院獲得通過都為非洲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優惠條件,對非洲經濟發展將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勢頭良好。西非經貨聯盟於今年1月開始實施統一關稅;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決定發行統一護照,並定於2001年1月實現關稅聯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自由貿易協定於今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南共體成員國間將逐步取消85%商品的貿易關稅,其餘15%的敏感商品關稅將於2012年前全部取消,從而實現商品、資金、技術和勞務的自由流動;東南非共同體市場定於今年10月31日前取消內部關稅,實現自由貿易。
但非洲經濟總體形勢依然嚴峻,地區發展嚴重失衡。1999年非洲GDP為5516億美元,北非7國佔了40.4%,南部非洲11國約佔29.4%,其他35國僅占約30.2%。南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奈及利亞四國GDP之和超過全非總額的半數。1999年全非人均收入690美元,而南部非洲人均收入為1379美元,北非次之,為1273美元,其餘非洲地區僅514美元。
債務、貧困、戰亂、疾病仍是非洲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及全球化趨勢帶來的消極影響,使業已十分脆弱的非洲經濟處境更艱,與世界經濟的差距進一步加大。目前非洲經濟總量不足全世界的2%,貿易額也僅佔全球國際貿易總額的2%。聯合國公布的48個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中非洲就佔了33個。非洲絕對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45%,且仍在不斷上升。非洲所欠外債去年底已達3590億美元,許多國家不得不把財政收入的1/4用於償債。據估計,非洲經濟增長速度必須達到5%才能阻止貧困人口的增加,達到7%時才能迅速減少貧困人口。顯然,非洲仍需更進一步的努力,才能真正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

③  中東和北非的經濟合作組織

中東和北非是世界上油氣儲產量最豐富的地區,發達國家為了獲取這里的油氣資源不惜動用各種手段,為了捍衛石油利益和與發達國家相抗衡,中東北非的許多國家聯合成立並加入了許多該地區的多個組織。

一、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為了捍衛石油資源利益而與發達國家抗衡,1960年9月10日,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1960年9月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

它是一個自願結成的政府間組織,對其成員國的石油政策進行協調、統一。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最大限度地維護成員國的石油權益;確保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確保生產國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有效地、節約地和正常地向消費國供應石油,並使他們在石油業的投資中得到公平的收入。隨著時間的推移,歐佩克的政策重點也在一直發生變化,包括:協調歐佩克各成員國的石油生產立法,特別是在特許權制度和稅收方面要統一協調;組建國家石油公司與跨國公司相抗衡;通過國家公司購買股權在外國石油公司中獲得參股權;提高與石油有關的稅收;對外國石油公司實行國有化;與外國公司締結服務合同和供應合同;統一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為避免石油生產供過於求,確定各成員國的生產限額。歐佩克的成立不僅保衛了石油生產國的利益,而且在石油領域的每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都對世界政治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歐佩克大會是該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各成員國向大會派出以石油、礦產和能源部長(大臣)為首的代表團。大會每年召開兩次,如有需要還可召開特別會議。大會奉行全體成員國一致原則,每個成員國均為一票,負責制定該組織的大政方針,並決定以何種適當方式加以執行。大會審議通過對來自任何一個成員國的理事的任命,並選舉理事會主席。歐佩克理事會類似於普通商業機構的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提名並經大會通過的理事組成,每兩年為一屆。理事會負責管理歐佩克的日常事務,執行大會決議,起草年度預算報告,並提交給大會審議通過。理事會還審議由秘書長向大會提交的有關歐佩克日常事務的報告。

歐佩克組織條例要求該組織致力於石油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因此,為使石油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證,歐佩克實行石油生產配額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產油國減少了石油產量,歐佩克將增加其石油產量,以阻止石油價格的飆升。為阻止石油價格下滑,歐佩克也有可能依據市場形勢減少石油的產量。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其成員除原來的五國外,又增加了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阿聯酋、卡達、加彭、厄瓜多等13國。歐佩克總部設在維也納。1992年厄瓜多退出歐佩克,1995年,加彭退出歐佩克。經過2003年的美伊戰爭,薩達姆下台後,美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輸出權,實際上,目前歐佩克的真正會員國就剩下10個。

二、海灣合作委員會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錢學文,2000)由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卡達、阿曼和巴林六國於1981年5月成立。旨在加強成員國之間各領域的協調與合作,推進一體化進程。總秘書處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最高權力機構為最高理事會,由成員國元首組成,主席由各國元首輪流擔任,任期一年。

六國主要資源為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儲量500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45%,天然氣儲量25.6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16%。2001年GDP總值3300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2370億美元(中國外交部網站,2003)。六國政治、經濟體制相似,王室聯系緊密,在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是中東地區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組織。

GCC六國處於東西兩半球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北與伊拉克、約旦接壤,南與葉門及阿拉伯海相鄰,東靠阿拉伯灣,西瀕紅海。境內絕大部分是沙漠,屬熱帶沙漠氣候。

GCC六國的自然條件和單一的資源狀況形成了單一的石油經濟結構。石油工業是六國的支柱工業,石油產值約占其GDP的30%,石油收入占其財政收入的70%。沙特石油儲量2615億桶,佔全球總儲量25%,居世界第一,年石油收入500億美元;阿聯酋980億桶,佔10%,居世界第三;科威特965億桶,佔9.6%,居世界第四。卡達天然氣儲量8.8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

為改變這種單一型經濟模式,GCC六國在經濟來源多樣化方面也取得一些進展。各國投巨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灌溉農業,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積極鼓勵發展加工業與金融、保險、旅遊等服務業。

對外貿易在GCC六國的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於其單一的經濟結構,除了石油和石化產品外,其他生活和生產所需大都依賴進口。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約2400億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日本、歐盟、韓國、東南亞等國,主要進口國家為歐盟、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國。

在GCC六國的出口產品中,石油出口佔90%以上,其餘為化肥、化工原料等;進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家用電器、糧油產品、紡織品、服裝、輕工產品等。

GCC六國貿易條件好,無外匯管制,關稅較低(一般關稅為4%~12%),進口無限制、無配額。

六國還決定於2010年發行統一貨幣。

三、中東北非經濟會議

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後,中東和談取得了重大進展。巴勒斯坦和約旦相繼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協議,阿以關系出現重要轉變。中東、北非地區國家普遍希望藉此機會加強彼此間的經濟交往與合作,振興國家經濟,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起召開中東、北非經濟首腦會議。

第一屆中東、北非經濟首腦會議於199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美國和俄羅斯總統任名譽主席,摩洛哥哈桑二世國王任大會主席。61個國家的官方代表團以及1100多名企業家和經濟界人士共2000多人與會。大會議題為「中東和北非:和平與經濟發展新夥伴」。大會舉行了地區投資環境、資本市場、基礎設施、旅遊、水資源、農業和約旦河谷開發等專題小組討論會。會議通過了《卡薩布蘭卡宣言》。會議同意建立四個地區機構:①建立中東、北非開發銀行,設立專家小組研究建行等地區籌資機制。②建立地區旅遊委員會。③建立地區私人企業商會和商務管理理事會。④大會決定設立指導委員會和秘書處。

第二屆中東北非經濟首腦會議於1995年10月29日至31日在約旦海珊國王主持下在約旦首都安曼舉行。這次首腦會議是由美國和俄羅斯聯邦共同發起的,得到了歐洲聯盟、加拿大和日本的支持。54個國家的官方代表團和400多家各國公司企業的代表,共約140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就地區投資環境、地區貿易集團、經貿政策、人力資源、私有化、證券市場、經濟特區、資本市場、中小企業作用、旅遊、貿易資助和水資源等方面舉行了十五場專題小組討論會。會議通過了《安曼宣言》。《宣言》強調要促進擴大私營部門對地區的投資,增強國營部門與私營部門之間能夠確保實現上述目標的合作,以及努力加強地區合作和發展。會議就建立中東北非開發銀行、地區旅遊委員會和地區實業委員會,啟用經濟首腦會議的行政秘書處等達成協議。作為對卡薩布蘭會議建議的地區機構的補充,多邊和平談判協調委員會決定在安曼建立一個常設性的地區經濟機構——地區經濟發展工作小組監控委員會秘書處,以促進和加強中東與北非地區的經濟合作。

第三屆中東北非經濟會議於1996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埃及開羅舉行。由於1996年5月內塔尼亞胡上台後執行強硬政策,使阿拉伯國家認為,以新政府缺少合作誠意,因此,對此次會議持消極態度。會議由首腦會議降格為經濟會議。此次大會的經濟色彩較前兩屆濃重。會議由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主持。來自中東、歐洲、美洲的87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團、52個國際、地區組織負責人及2600名企業家共4600人出席了會議。會議主題是建設未來、創造適宜的投資環境。以和平與發展、經濟氣氛、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投資和二十一世紀的中東北非國家等主題舉行了全體會議。就私有化、政府在發展經濟中的職能、水、BOT項目、金融貨幣等舉行了三十多場專題小組討論會。會議通過了《開羅宣言》。

第四屆中東北非經濟會議於1997年11月16日至18日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此次會議是在內塔尼亞胡政府繼續執行強硬政策,中東和平進程嚴重受挫,多數阿拉伯國家堅持在以不做讓步的情況下拒絕繼續同以進行經濟合作的形勢下召開的。埃及、沙特、摩洛哥等主要阿拉伯國家堅持將與會同巴以和談取得進展掛鉤,並最終抵制了此次會議。僅有阿曼等少數阿拉伯國家出席。各國與會級別較前降低。卡達埃米爾哈馬德主持了會議。會議主題為:「為2000年後的經濟、貿易發展建立一種新型公營、私營夥伴關系」。大會以中東北非地區21世紀展望、經濟政治改革、天然氣及基礎設施戰略、私有化為主題舉行了五次全會,還以水資源、石油及天然氣、巴勒斯坦經濟、糧食與農業等專題組織了三十九場研討會,並舉行了多次合作項目發布會。會議通過了《多哈宣言》。

四、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Union Maghreb Arabe-UMA)

1989年2月17日,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5國發起組織了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簡稱馬盟)。1994年11月,埃及正式要求加入馬盟,但馬盟迄今未審議埃及的要求。其宗旨是在尊重各成員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的前提下,加強馬格裡布地區國家之間經濟互補合作,實現經濟一體化;在外交和國防領域協調立場,維護本地區利益,最終實現阿拉伯統一。

馬盟最高機構是元首委員會,由成員國元首組成,每年舉行一次例會,執行主席由各國元首輪流擔任,任期一年。會議主席由元首輪流擔任並在委員會休會期間任馬盟執行主席。外長理事會由各成員國外長組成,負責審議後續工作委員會和各部長專門委員會提交的工作報告,為元首會議作準備,並列席元首委員會例會。後續工作委員會由成員國負責馬格裡布事務的國務秘書組成,負責落實元首委員會的決議。部長專門委員會現有糧食安全、財政經濟、人力資源和基本建設4個專門委員會。

組織機構中常設秘書處:原為總秘書處,由各成員國一名代表組成,常設秘書處設在摩洛哥,秘書長任期為三年,可連任一屆。有咨詢委員會:即馬盟議會,設在阿爾及利亞,由成員國各20名立法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對元首委員會作出的決議、計劃提出意見,並就馬盟活動和實現目標提出建議。馬盟法院:由成員國各兩名法官組成,設在茅利塔尼亞。科學院和大學,將設在利比亞。馬盟與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馬爾他5國有對話關系(稱「5+5」會議)。

馬盟成立後至1994年共舉行6次元首會議,在地區一體化進程方面取得一定進展,通過了聯盟行動綱領,提出1995年實現關稅同盟和2000年建立經濟共同市場的發展戰略,並簽訂了大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協議。但受諸多問題困擾,1995年以來,馬盟活動基本停頓,迄今未舉行過首腦會議。

盡管馬盟建設進展緩慢,但馬盟各國都認識到,唯有聯合自強才能應付國際劇變的挑戰,因此各國都不願放棄聯合。1998年2月馬盟成立9周年之際,各成員國元首互致賀電。1999年5月,馬盟後續委員會第35次會議在阿召開,會議確定10月在阿召開第18次外長理事會,並於年底前在阿舉行馬盟第7次首腦會議,但上述兩會至今尚未召開。

北非馬格裡布的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也是十分豐富的,同中東、前蘇聯地區同屬於「石油心臟地帶」,在國際油氣版圖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五、阿拉伯國家聯盟(League of Arab States-LAS)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聯盟憲章》,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立,簡稱阿拉伯聯盟或阿盟。其宗旨:密切成員國間的合作關系,協調彼此間的政治活動,捍衛阿拉伯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全面考慮阿拉伯國家的事務和利益,各成員國在經濟、財政、交通、文化、衛生、社會福利、國籍、護照、簽證、判決的執行以及引渡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成員國相互尊重國家的政治制度,彼此之間的爭端不得訴諸武力解決,成員國與其他國家締結的條約和協定對其他國無約束力。

阿盟共有成員國22個(1999年),它們是: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地、卡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沙特、蘇丹、索馬里、突尼西亞、敘利亞、葉門、伊拉克、約旦、葛摩。

阿盟憲章規定,阿盟總部的永久地址為開羅。阿盟的主要負責人為秘書長艾哈邁德·伊斯馬特·阿卜杜勒·馬吉德博士(Dr.Ahmed Esmat Abl Maguid),埃及人,1991年5月15日當選。1996年3月14日在阿盟第105次外長會議上蟬聯。從當年5月算起,任期5年。

阿盟組織機構:①理事會:最高權力機構,由全體成員國代表組成。②聯合防禦理事會。理事會致力於統一各成員國的防務計劃,為加強其軍事力量而開展合作。③經社理事會。致力於實現阿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定的目標,並有權建立或取消任何專項組織,負責監督其運作情況。④秘書處:它是阿盟的常設行政機構和理事會及各專項部長理事會的執行機構。⑤首腦會議:1964年起開始舉行,商討地區性重大問題。2000年10月21至22日,阿拉伯國家特別首腦會議在開羅召開,決定每年定期舉行阿國首腦會議。其他組織機構有:聯合防禦理事會,經社理事會,阿拉伯內政部長理事會,阿拉伯衛生部長理事會,阿拉伯社會事務部長理事會,阿拉伯住房部長理事會,阿拉伯青年部長理事會,阿拉伯新聞部長理事會,阿拉伯經濟統一理事會,阿拉伯教育、文化和科學組織,阿拉伯工業發展組織,阿拉伯農業發展組織,阿拉伯國家民航理事會,阿拉伯國家廣播聯盟,阿拉伯勞工組織,阿拉伯通訊衛星組織等。

④ 什麼是經濟結構,包括什麼

什麼是經濟結構,包括什麼?

經濟結構(Economic structure)有兩種含義: 一是指社會經濟結構的簡稱。即指反映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社會經濟成分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是決定其餘社會關系的經濟基礎。社會經濟結構主要通過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來表示,即每個社會的各種所有制的各種經濟成分的比重。 二是指某地區國民經濟各部門、各系統以及社會經濟各環節的構成及其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比例關系。經濟地理學常側重研究的是某一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經濟結構。地區經濟結構是在社會、經濟、地理條件影響下經濟長期發展的結果。其本身是一個大的體系,而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經濟結構的種類和層次很多,主要有: ①產業結構,如按三大產業的各部門、行業、產品等進行多層次的分類; ②技術結構,按各行業的技術水平和層次分類; ③規模結構,按企業和產業經濟規模大小分類; ④經濟成分結構,按所有制形式分類。還可以按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進行劃分。如出口和進口商品結構、就業結構、地區結構、價格結構、投資結構、交換結構和消費結構等等。 總之,經濟結構是一個由許多系統構成的多層次、多因素的復合體。影響經濟結構形成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會對最終產品的需求,而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有重要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合理的經濟可能性之上。結構合理就能充分發揮經濟優勢,有利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協調發展。經濟結構狀況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不同經濟體制,不同經濟發展趨向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結構狀況差異甚大。

什麼是經濟結構?

指國民經濟的組成和構造,它有多重含義。經濟結構是一個由許多系統構成的多層次、多因素的復合體。影響經濟結構形成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會對最終產品的需求,而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有重要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合理的經濟可能性之上。結構合理就能充分發揮經濟優勢,有利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協調發展。經濟結構狀況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不同經濟體制,不同經濟發展趨向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結構狀況差異甚大。
經濟結構的多重含義:(1)從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來考察,則主要通過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經濟成分的比重和構成來表現。(2)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的組成和構造考察,則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3)從所包含的范圍來考察,則可分為國民經濟總體結構、部門結構、地區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等。(4)從不同角度進行專門研究的需要來考察,又可分為經濟組織結構、產品結構、人員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能源結構、材料結構,等等。

什麼是經濟結構,什麼是產業結構

經濟結構,是針對一個國家和或一個地區而言的。涉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大領域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四大環節。主要包括五大結構:產業結構、分配結構、城鄉結構、地區結構、所有制結構。
產業結構,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關系以及三次產業內部各個行業之間的比例關系。第一產業,包括農業(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即大農業;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也稱服務業,是指第一、二產業以外的所有產業。目前統計口徑包括15個大類。

什麼是經濟結構升級?

是指產業結構從低階形態向高階形態轉變的過程或趨勢。
(1)由以輕紡工業為主要經濟結構上升到以重化學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
(2)由以原材料為重心的經濟結構上升到以加工組裝為主的經濟結構;
(3)由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
此外,從整個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變化看,產業結構升級還包括國民經濟重心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進而向第三產業的升級。

什麼是經濟結構轉型

經濟結構有多重的含義,經濟結構轉型中的經濟結構,一般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的組成和構造,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
經濟結構轉型就是指上述描述中的各個結構向著一個更合理更協調的方向發展。轉型的方向既要考慮當地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與發展方向,也充分考慮國際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趨勢,以使當地國民經濟發展更協調,在國際社會中更具競爭力,也使得科技、資金、勞動力等等生產要素獲得最有效使用,使環境得到更大限度的保護。

什麼是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

經濟結構指的是所有制結構,也就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結構並存的結構,而產業結構指的是第一、二、三產業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第一產業是農業、畜牧業,第二產業是製造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指的是廣義的服務業。我國目前第一產業的經濟比重最高。

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中各個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包括部門內的分部門)之間的組合與構成的情況,以及它們在社會生產總體中所佔的比重,實質上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按比例分配。我國產業結構包括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關系;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比例關系以及各部門內部構成的比重等。產業結構是由國家(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制度、科技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是經濟技術長期發展的結果。社會主義國家產業結構的特點是完整性與合理性。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社會產品結構狀況,是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平衡的關鍵環節。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是保持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提高社會效益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新技術革命發展對產業結構變化的要求。我國擴大商品出口的需要,也要求對產業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造。黨的十四大根據我國經濟的現實情況和發展趨勢,明確提出今後一個時期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方向。具體內容是:(1)著力提高第一產業即農業的質量,穩步增加產量。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必須堅持把加強農業放在首位,全面振興農村經濟,樹立大農業觀念,保持糧食、棉花穩定增長,繼續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積極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努力開發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繼續發展第二產業,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加快交通、通訊、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開發與建設,這是當前加快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條件。(3)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大大低於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因此,要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之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有明顯提高。(4)大力發展建築業,使建築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適應住宅商品化的發展。 產業結構:是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內部的構成和相互關系.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調整和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目的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產業結構合理性的主要標志是:能合理利用資源;個產業部門協調;能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能提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機會;能推廣應用先進的產業技術;能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等. 答:經濟結構,就是指組成國民經濟的各種產業、各個地區、各種經濟成分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經濟結構包括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分配結構、交換結構、消費結構、就業結構、技術結構和地區結構等。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效益;合理調整生產力布局、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逐步推進城鎮化,努力實現城鄉經濟良性互動;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答:產業結構也叫國民經濟部門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個產業的組合狀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和比例關系。按照經濟發展的順序,產業可分為三次產業,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什麼是經濟結構性增長?

產業結構
是指國民經濟中各個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包括部門內的分部門)之間的組合與構成的情況,以及它們在社會生產總體中所佔的比重,實質上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按比例分配。我國產業結構包括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關系;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比例關系以及各部門內部構成的比重等。產業結構是由國家(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制度、科技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是經濟技術長期發展的結果。社會主義國家產業結構的特點是完整性與合理性。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社會產品結構狀況,是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平衡的關鍵環節。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是保持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提高社會效益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新技術革命發展對產業結構變化的要求。我國擴大商品出口的需要,也要求對產業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造。黨的十四大根據我國經濟的現實情況和發展趨勢,明確提出今後一個時期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方向。具體內容是:(1)著力提高第一產業即農業的質量,穩步增加產量。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必須堅持把加強農業放在首位,全面振興農村經濟,樹立大農業觀念,保持糧食、棉花穩定增長,繼續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積極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努力開發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繼續發展第二產業,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加快交通、通訊、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開發與建設,這是當前加快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條件。(3)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大大低於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因此,要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之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有明顯提高。(4)大力發展建築業,使建築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適應住宅商品化的發展。
產業結構:是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內部的構成和相互關系.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調整和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目的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產業結構合理性的主要標志是:能合理利用資源;個產業部門協調;能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能提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機會;能推廣應用先進的產業技術;能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等.
什麼是經濟結構?它包括那些方面? 如何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答:經濟結構,就是指組成國民經濟的各種產業、各個地區、各種經濟成分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經濟結構包括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分配結構、交換結構、消費結構、就業結構、技術結構和地區結構等。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效益;合理調整生產力布局、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逐步推進城鎮化,努力實現城鄉經濟良性互動;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36、什麼是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如何分類?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答:產業結構也叫國民經濟部門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個產業的組合狀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和比例關系。按照經濟發展的順序,產業可分為三次產業,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產業結構調整: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提高和改善第三產業,使之適應加速工業化、現代化的程序;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提高服務業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加速發展資訊產業,大力推進資訊化。

閱讀全文

與北非經濟結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城在哪個地方 瀏覽:825
贊美美女容貌怎麼說 瀏覽:295
哪些是婚姻間不共同擔當的債務 瀏覽:917
多少好的婚姻都敗給了這4個字 瀏覽:869
收到花的男孩子好幸福怎麼說 瀏覽:348
涪陵馬鞍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316
把教育事業擺在什麼戰略地位 瀏覽:915
大齡男人的婚姻怎麼辦 瀏覽:602
經濟適用房房產證多久可以過戶 瀏覽:417
羅湖有什麼村美女多 瀏覽:793
美女是哪個台的主持人 瀏覽:136
韓劇男男cp電視劇愛情有哪些 瀏覽:242
古代美女怎麼稱 瀏覽:482
家庭為什麼會使人幸福 瀏覽:137
有什麼小說裡面有江南美女 瀏覽:691
22年子女婚姻到期後領取多少錢 瀏覽:992
什麼才是幸福開心快樂 瀏覽:124
上海寶山婚姻介紹所在什麼地方 瀏覽:1000
什麼手機圖片最高清美美女 瀏覽:229
濟寧濰坊經濟哪個好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