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拉克戰後重建,十年內經濟翻了八倍,這算奇跡嗎是如何做到的
伊拉克在薩達姆政權倒台後,就陷入了持久的混亂局面。但相比戰爭時期,伊拉克的經濟還是復甦了不少。薩達姆倒台的時候,伊拉克人均GDP只有625美元,過了十年,人均GDP增加到了6000美元。
能基於本國經濟發展狀況,取得這樣的成就,確實已經很不容易了。想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到戰前的水平,多少也有些不現實。
照這樣的發展速度,用不了多長時間,伊拉克可能就能恢復到以前的經濟水平了。
❷ 伊拉克是一個富國嗎有多富
伊拉克在戰爭之前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只是在戰爭之後就開始變得貧窮,因為那場戰爭持續了8年,而戰爭是一個非常消耗國家資源的事情,即使是伊拉克這樣富有的國家仍然經不住這樣的消耗。那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就講伊拉克在戰前有多富有。
伊拉克富裕程度不亞於沙特
為什麼這么說?因為伊拉克有大量的石油儲存,伊拉克的石油儲存量排名世界第五,占整個世界的13%。而在當時那個情況,國際石油價格不斷被抬高,而伊拉克就是憑借著豐富的石油,儲蓄量直接通過石油獲得了高額利潤,稱為富的流油絲毫不過分。
教育普及
一個國家只有在經濟足夠的基礎上,才能去發展教育。而伊拉克在80年代,就已經人人都上過小學,而這其中更是有55%的人可以上大學,伊拉克的文明程度非常發達,只有有了文明,有了教育才能夠讓人們的思想啟蒙,誕生出更多高素質人才為國家謀福利,為國家創造價值。曾經伊拉克的人都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就可以知道伊拉克的教育有多普及。
而這一切的建立都得於發達的經濟。如果沒有經濟作為支撐,那這一切都是空談,經歷過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之後,伊拉克已經成為了被掏空的國家,曾經的一切都不復存在,轎車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奢侈品。學校因為沒有足夠的師生資源而被迫關閉,人們重新回到了貧窮時期
❸ 大家如何看待伊拉克經濟十年時間翻了八倍的狀況
伊拉克在2002年薩達姆統治時期的GDP為189.7億美元,到了2014年的已經達到了2346億美元。這10年多伊拉克的GDP增長了12倍左右。有人可能會將伊拉克經濟的發展歸功於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並不全面概括伊拉克經濟快速增長本身的原因。
❹ 上世紀70年代的伊拉克那麼富有,為何現在這么貧窮
上世紀70年伊拉克絕對算得上中東一霸,豐富的石油資源讓這個中東國家賺的盆滿缽滿,因此也有大把的鈔票可以去購買先進的武器,所在伊拉克在當時的經濟、軍事實力,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為什麼現在大家提起伊拉克,卻只能想到貧窮、動亂等等這些負面的詞彙呢?小師總結了三個原因,大家如有不同疑問,可以在評論區一起探討哦。
一、大家只知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知伊拉克為何要入侵科威特,那是因為科威特在兩伊戰爭期間,在科威特與伊拉克邊境地大量開採石油,伊拉克多禁告未果,而伊拉克因戰事脫不開身,兩伊戰爭結束後,就科威特在接壤邊境開採石油問題,與科威特進行磋商,伊拉克提出的條件遭到拒絕,惱凶成怒的薩達姆才對科威特實施武裝佔領。而美軍插手中東,本身就是沖著石油資源而去的,因為美國在科威特控制著很大一部分石油。惹惱了超級大國美國,伊拉克焉能有好果子吃?
二、想當年薩達姆也是以通過選舉上台的,但他卻是以百分之百的選票當選了總統。當美軍佔領伊拉克,絞死薩達姆,伊拉克人民歡呼雀躍。手無寸鐵的人民可欺,可民心不可欺。獨裁者終究沒有好下場。海灣戰爭,看似是伊拉克被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以高科技武器打敗的,但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伊拉克沒有跟著美國走斜路。戰爭一開始,很多伊軍就做鳥獸散了,試想一下,在明知不可勝的情況下,誰願意為獨裁者而戰?
三、健全民主體制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時已經是薩達姆獨裁統治的巔峰時期,伊拉克的國家命運實際上掌握在薩達姆的個人手中,因而伊拉克軍隊的許多行動都在貫徹和執行薩達姆的個人野心,海灣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安然無恙,但是伊拉克軍隊和民眾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今薩達姆也早被絞死了,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留給世人的啟示仍然歷歷在目。
❺ 離開了薩達姆,伊拉克經濟在十年時間之間翻了好幾倍,如何看待
薩達姆是政治強人,也是伊拉克經濟建設的強人,薩達姆倒台後10年間,伊拉克的經濟增長8倍左右,有人認為是薩達姆強權制約了伊拉克的經濟發展,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不客觀的。伊拉克在90年代以前是一個富有的國家,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屬於發達國家水平,與美國相差不大。而這些成就大部分與薩達姆執政方針有關。之所以在被推翻前後經濟發展大變樣,與下邊的因素有關。
推翻薩達姆以後,國內的秩序在戰爭之後開始恢復,國內各種石油設施也開始恢復實施重建等,從2004年以後解除了經濟制裁以後,石油出口也恢復了,經濟開始恢復了。在接下來幾年時間內,由於石油價格的後一路走高,使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得到有效的保證。所以說,戰後伊拉克經濟的迅速增長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伊拉克有基礎,有石油做後盾,如果再有和平日子,趕上能源價格的走高,能這樣高速發展不足為怪。
❻ 伊拉克的經濟怎麼樣.地理位置有什麼優勝的條件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國土面積約43.7萬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區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
伊拉克出海口僅在東南端位於波斯灣頭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線長6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西南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 東部平原傾斜;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
伊拉克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高原與山地間有占國土大部分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絕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兩河在庫爾納匯合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平原南部地勢低窪,多湖泊與沼澤。平原以東為扎格羅斯山系的西部邊緣。西南部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敘利亞沙漠。
伊拉克夏季最高氣溫高達50攝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氣溫為0攝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區達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風,冬季涼爽、多雨,空氣潮濕,夏季炎熱乾燥,道都巴格達市夏季七、八月溫度45攝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溫度為4攝氏度。每年六至九月為最乾燥的季節,月平均降雨量為1毫米。最濕潤的季節在三月,平均降雨量為28毫米。
伊拉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工業是經濟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長稱已探明儲量1431億桶,在 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中分別佔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鹽儲量約100億噸。
工業主要有石油開采、提煉和天然氣開采。油氣產業在國民 經濟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為伊拉克支柱產業。伊拉克於1973年實現了石油工業的國有化。兩伊戰爭結束到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平均日產原油350萬桶,最高時達450萬桶。
伊拉克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主要產於北部基爾庫克油田和 南部魯邁拉油田。伊拉克有9個集氣站,日處理天然氣0.42億立方米。天 然氣通過管道輸送至位於祖拜爾和巴士拉的液化處理站經液化供出口。北部油區通過油管在黎巴嫩、敘利亞與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輸出原油,南部 油田通過油管至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岸延布油港輸出原油。伊拉克有煉油與石油化工以及紡織、食品、煙草等工業。
由於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以及國際社會對伊拉克實施全面制裁,其石 油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經濟基礎設施也基本陷於癱疾。石油工業逐步走上正軌,石油產量及出口量穩步增長。2011年,伊拉克原油日產量 260萬桶,日出口量217萬桶,2012年伊拉克原油日產量約290萬桶,日出口量260萬桶。2013年伊拉克原油日產量約為300萬桶,日出口量240萬桶。
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兩河平原的灌溉農業 已有數千年歷史。主要農產品有小麥、黑麥、大麥、稻米、棉花、煙草、 溫帶水果與椰棗等。椰棗輸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業偏重在東北部地區, 養殖牛、羊、驢、馬,西南部乾旱高原上有游牧業。
伊拉克的可耕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27.6%,農業用地嚴重依賴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農業 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1/3,糧食不能自給。全國有椰棗樹3300餘萬株,平均年產椰棗約630萬噸。
伊拉克主要旅遊點有烏爾城(公元前2060年)遺址、亞述帝國(公元前910年)遺跡和哈特爾城(俗名「太陽城」)遺址,位於巴格達西南90公里處的巴比倫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遺址,盛傳的「空中花園」被 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此外,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亞、尼姆路德等,均是伊拉克著名古城名勝。
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氣、椰棗、化肥等,進口各種生產 資料、糧食等生活必需品。2012年伊拉克出口額882.7億美元,其中原油 出口超過80%,進口額568.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