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學中dd曲線與DD曲線 分別指什麼什麼時候相交
dd曲線與DD曲線分別是壟斷競爭廠商的主觀需求曲線(dd)和客觀需求曲線(DD)。
壟斷競爭廠商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時,dd曲線與DD曲線是相交的,因為如果dd曲線與DD曲線不相交則沒有達到均衡狀態。
是曲線!
有些特例是直線,而有些書上為了簡化,就把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畫成直線。
沒有這個說法,只有溢價率,而且也不是經濟的,是指商品的交易價格大於實際價值的比率
市場供給曲線是企業供給曲線的加總。一般來說,只有完全競爭市場中才有市場供給曲線,而在有壟斷勢力的市場中,如壟斷競爭市場中,不存在市場供給曲線,只有企業供給曲線。
經濟學里,曲線的水平相加垂直相加分別指什麼?
那要看你是什麼圖了。
水平相加就是相同量的積累,比如消費量的積累可以得到年消費量。這個是相對於時間的積累。
垂直相加是量的疊加。比如某公司某年各個不同部門的收入就是公司的年總收入。這個是同時期的不同部分的量加和。
短期影響AVC,長期兩個都影響
spreading effect,擴散效應是指所有位於經濟擴張中心的周圍地區,都會隨著與擴張中心地區的基礎設施的改善等情況,從中心地區獲得資本、人才等,並被 *** 促進本地區的發展,逐步趕上中心地區
固定成本包括維修廠房費用,電費啊等等,短期肯定是不變的。但是如果是長期,擴充套件效應肯定會帶來地區經濟發展,那麼很多固定成本都有可能下降。
短期內可變成本會受擴充套件效應影響,比如中心地區的基礎設施的改善導致原材料供應商的物流成本降低,表現在廠商就是原材料的采購成本降低,AVC下移
它是在給定的假設條件下,最大可能的產量組合的軌跡,它一般凹向原點,隱含著機會成本遞增法則成立。它是指隨著黃油(x)的產量增加,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黃油產量所需放棄的槍炮(y)產量呈遞增的趨勢,或者說,黃油的機會成本隨其產量的增加而遞增。
為什麼成本遞增法則能夠成立呢?關鍵在於,在多數情況下,經濟資源並非完全適應於其他可供選擇的用途,即資產專用性。當然,如果資源能完全適應於生產黃油和槍炮,或者說,資源具備完全替代性,那麼,機會成本便為某一常數。生產可能性曲線就為一條斜率為負的直線了。
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C、投資I、 *** 支出G和凈出口X-M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
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
IS模型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封閉經濟中的等式:
Y(國民收入)=C(消費)+I(投資)+G( *** 購買,經常被視為恆值)
其中C=C(Y),消費水平隨收入正向變化;I=I(r),r為利率,則可獲得收入Y與利率r在產品市場均衡時的影象,斜率為負,斜率大小受投資與利率敏感度及投資乘數影響,曲線位置受自主性支出決定.
LM曲線是描述貨幣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等式:
M/P=L1(Y)+L2(r)
其中,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r為利率,L是貨幣需求。通常將M/P視為由中央銀行確定的定值,利率和貨幣量呈反向關系,而收入和貨幣量呈正向關系,從而得出一條收入Y與利率r,斜率為正的直線,斜率大小由實際貨幣量對利率和收入分別的敏感度決定,而位置由實際貨幣量決定。
將IS-LM移至同一圖上,二者交點便反應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對於分析巨集觀經濟問題很有意義。
概念:
產量曲線Q=f(L,K) 對應的有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成本曲線C=f(Q) 對應的有邊際成本先減後增規律,規模報酬等概念
供給曲線Q=f(P) 是產品價格和產量的關系
聯絡和區別
產量曲線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決定了成本曲線的形狀是斜率先減後增。
完全競爭廠商的供給曲線是邊際成本曲線大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那一節,非完全競爭市場上沒有此規律。
在壟斷競爭市場上,廠商可以調整全部的生產要素,原有廠商可以退出,新廠商入。廠商短期內獲得超額利潤,在長期中,由於新廠商的加入或原有廠商生產規模的擴大,使得價格下降,需求曲線和平均成本曲線移動相切,超額利潤消失。如果短期內出現虧損,在長期中,一些廠商退出或縮小生產規模,需求曲線和平均成本線移動並相切,虧損消失。
總之,通過廠商間的競爭,使廠商長期內在保證獲得正常利潤(價格=平均成本即需求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相切)的情況下實現均衡生產
② 在經濟學中,D表示需求,是因為 Demand.那為什麼Q表示需求量呢
Q是指Quantity,「數量」;它可以指產量、供給量等一切數量方面的東西.而你所說的D是經濟學中常用來表示需求曲線,需求函數;就如S表示供給函數,供給曲線.
③ 宏觀經濟學中的dpi指的是什麼
宏觀經濟學中的個人可支配收入(DPI),現實中個人的名義收入不能全歸個人支配,稅後的個人收入才是個人可支配收入,即人們可用來消費或儲蓄的收入。DPI是稅後的個人收入,DPI=消費+儲蓄,也可以說,DPI=個人收入-個人所得稅-非稅支付。
拓展資料:
一、 關於計量經濟學幾個概念的界定:
unbiased:無偏性,系數的估計值的均值(期望值)等於總體中的系數的真是值。 consistent:一致性,當樣本增大時,估計值的極限接近於其真是值。 efficient:有效性,指的是系數估計的方差比較小,分散程度小,所以比較有效。 需要主義的是efficient的假定比較松,而unbiased的假定太強,也就是說unbiased的一定是efficient,因為存在最小方差,同樣,unbiased的一般也是consistent,反之則不然。
標准差 sd ,指的是變數的變異程度,一般指樣本的spread。 標准誤 se ,是對系數標准差的估計,因為所得的系數是對總體系數的估計,所以這時系數的標准差是個估計值,要強調的是這個標准誤是我們估計的系數相對於均值的離散程度,而上面標准差是變數各樣本相對於其均值的離散程度,這要注意區分。
二、 計量經濟學有效性怎麼證明: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
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三、 計量經濟學r2含義:
計量經濟學(英文:Econometrics),是以數理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為方法論基礎,對於經濟問題試圖對理論上的數量接近和經驗(實證)上的數量接近這兩者進行綜合而產生的經濟學分支。 該分支的產生,使得經濟學對於經濟現象從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擴展到同時可以進行定量分析的新階段。
④ 經濟學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麼意思
經濟學里有很多字母都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列舉如下備孫:
es:供給的價格彈性 exy: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U:效用 TU:總效用
MRTS:邊際技術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總成本 TFC:總不變成本
AC:平均總成本 MC:邊際成本 LTC:長期總成本
LMC:長期邊際成本 SMC:短期邊際成本 TR:總收益 AR:平均收益
PS:生產者剩餘 MP:邊際產品 VMP:邊際產品價值
MRP:邊際收益產品 MFC:邊際要素成本 r:利率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物件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最近在復習經濟學,簡單從網上擷取的: P:價格 Q:數量 D:需求 S:供給 E:均衡(或期望)e:彈性 ed:需求的價格彈性 es:供給的價格彈性 exy: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U:效用 TU:總效用 MU:邊際效用 CS:消費者剩餘 MRS: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L:勞動力 K:資本 TP:總產量 AP:平均產量 MP:邊際產量 MRTS:邊際技術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總成本 TFC:總不變成本 TVC:總可變成本 TC:總成本 AFC:平均不變成本 AVC:平均可變成本 AC:平均總成本 MC:邊際成本 LTC:長期總成本 LAC:長期平均成本 SAC:短期平均成本 LMC:長期邊際成本 SMC:短期邊際成本 TR:總收益 AR:平均收益 MR:邊際收益 PS:生產者剩餘 MP:邊際產品 VMP:邊際產品價值 W:勞動價格 MRP:邊際收益產品 MFC:邊際要素成本 r:利率 PEP:價格擴充套件線 微觀所有的公式只有兩個,那就是效用論的d(U)/d(X)=0 和生產論的dπ/dl=0(求k的時候就是dk),所有一切的共識全都是從這兩個式子加上不同的條件推匯出來的這下不用再問這幾個字母啥意思了吧u效用,x產品(x1,x2.。。。。。
D--需求,S--供給,Q--產量,P--價格
E--均衡,U--效用,M--邊際,R--替代
A--平均,T--總的
以成本舉例
邊際成本指的是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用的成本
即成本的導數
p(price)是價格,q(quantity)是商品數量,S表示供給量,D表示需求量,E表示供需平衡點,有時也用x表示商品X的數量,而用△x表示商品x數量的變化量。既△q表示商品數量的變化量。TP,AP,MP分別表示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等。U一般用來表示效用,加下標為了區分不同商品的效用或同一種商品不同數量帶來的效用。經濟中的符號很多都是根據英文含義來的,都有一定的意義,建議你不妨找一本書後附有對照表的書看看。
計量經濟學中,「eviews」這些字母的意思如下:
R-SQUARED 判定系數,越近1越好。
ADJUSTED R-SQUARED 調整的判定系數,大多情況下略小於判定系數。
S.E. OF REGRESSION 回歸標准差,越小越好。
LOG LIKELIHOOD 似然估計值,暫可不考慮。
DURBIN-WATSON STAT 杜賓-瓦特森統計量,檢驗是否存在一階自相關的指標。
MEAN DEPENDENT VAR 被解釋變數的均值。
S.D. DEPENDENT VAR 被解釋變數的標准差。
AKAIKE INFO CRITERION 赤遲資訊准則。
SCHWARZ CRITERION施瓦茨准則,以上兩者都是用來確定最優滯後期的指標,(AIC常用)。
F-STATISTIC 為F統計量,檢驗方程整體顯著性的指標。
PROB(F-STATISTIC)是F統計量的伴隨概率,如果小於0.05表明所有的待估引數不全為零。
β系數也稱為貝他系數(Beta coefficient),是一種風險指數,用來衡量個別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對於整個股市的價格波動情況。β系數是一種評估證券系統性風險的工具,用以度量一種證券或一個投資證券組合相對總體市場的波動性,在股票、基金等投資術語中常見。
經濟學里的MC=MR的意思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
生產者均衡:
生產均衡是指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實現產量最大化。當某生產者在給定的成本約束下,產出量達到最大時,該生產者就處於均衡狀態。另一種說法是,給定總成本,當達到最高的等產量曲線時,生產者就處於均衡狀態,此時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相切。即是MR=MC,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
邊際成本:
增加一單位的產量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
MC=ΔTC/ΔQ
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MR=ΔTR/ΔQ
⑤ 經濟學dpi是什麼
dpi指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簡稱 DPI/PDI),即可用於個人開支或儲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是從「個人收入」派生出來的一項指標,體現個人的實際購買力。
計算公式:
DPI = 所有收入PI - 所得稅 +(轉入收入)= 個人消費C + 個人儲蓄S
DPI被認為是消費開支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因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常被用來衡量一國生活水平的變化情況。
(5)dd經濟學指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純收入的區別
1、意義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純收入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純收入的平均值。純收入是指一年勞動所得的所有收入減去產生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
2、作用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常說的是收入的平均值。人均純收入是收入減支出
3、統計范圍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在國家或地區內計算。純收入是家庭內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均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