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民經濟部門分類
國民經濟部門按照標准產業分類法,分為10個部門:農林漁獵。礦業。製造業。電力、煤氣、供水。建築業。批沖孝發、零售、旅館、飯店。運輸、儲運、通訊。金融、保險、不動產。政府、社會與個人服務。其他經濟活動。沖游
國民經濟部門按產業分類,分為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按狀態分類,分為朝陽產業和夕陽產業。
國民經濟部門分類是將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基層單位、個體從業者,按其社會經濟職能的同一性所進行的分類。
每散判銷個部門下面分成若干小項,再將小項分解為若干細項,大、中、小、細共四級,並對各項都規定了統計編碼。
B. 國家經濟體系是哪幾個部分組成
是由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個體經濟組成的。
C. 國民經濟包括哪些領域
我國國家統計局明確將國民經濟劃分三大產業:
第一產業:農業;
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
第三產業:其他 。
我國推出國民經濟行業的分類標准GB/T4754-2002,行業門類20個,行業大類95個,行業中類396個,行業小類913個。
按照該分類,運輸業和商業雖然不直接創造物質產品,但擔負著把產品由生產地點轉移到消費地點,和把商品分配給消費者的生產活動。
是生產過程的繼續,物質產品經過流通和分配過程,追加了運輸業和商業的價值,增加了原有產品的價值。因而也包括在五大物質生產部門之內。
其他如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科學研究、公用事業、生活服務、旅遊等行業則劃為非物質生產部門。
(3)國民經濟要按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的規定,國民經濟評價的指標主要有經濟內部收益和經濟凈現值或經濟凈現值率。項目初選時,也可採用投資凈效益率等靜態指標。
1、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經濟內部收益率是反映對國民經濟貢獻的相對指標。它是項目在其計算期內的經濟凈現值累計等於零時的折現率。
2、經濟凈現值(ENPV)和經濟凈現值率(ENPVR)。經濟凈現值是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所作貢獻的絕對指標。它是用社會折現率將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凈效益折算到建設起點(建設初期)的現值之和。
當經濟凈現值大於零時,表示國家為擬建項目付出代價後,除可得到符合社會折現率的補償外,還可以得到以現值計算的超額社會盈餘。經濟凈現值率是反映項目單位投資為國民經濟所作凈貢獻的相對指標,它是經濟凈現值與投資現值之比。
經濟凈現值大於或等於零的項目,國民經濟評價應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在選擇方案時,應選擇經濟凈現值大的方案;當各方案投資額不同時,需用經濟凈現值率來衡量。
3、投資凈效益率。投資凈效益率是指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內,其年凈效益與項目總投資的比率。是反映項目投產後單位投資對國民經濟所作的凈貢獻的指標。對在生產期內各年的凈效益變化幅度較大的項目,應計算生產期年平均凈效益與總投資的比率。
D. 國民經濟與公有制經濟有什麼關系
1.公有制經濟則是國民經濟按所有制形式劃分的其中的一類。
2.國民經濟是指一個現代國家范圍內各社會生產部門、流通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所構成的互相聯系的總體。而公有制經濟則是國民經濟按所有制形式劃分的其中的一類。除公有制經濟之外,還有私有制經濟,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等。公有制經濟又有全民所有(國有)、集所所有和混合經濟中的公有制部分等三個類。國民經濟包括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當然應該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是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不對了。另外也要注意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拓展資料:
1.國民經濟與國有經濟:國民經濟是一個國家范圍內各部門各地區經濟的總和。包括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 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 國有經濟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控制力的發揮,不只是通過國有獨資企業的作用來實現的。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2.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的區別是:
1)概念不同:公有制與私有制相對,是生產資料所有制消失,生產資料不進行排斥性佔有的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相對於公有制經濟而言,是我國現階段除了公有制經濟形式以外的所有經濟結構形式;
2)組成部分不同:公有制的表現形式分為「國家所有」及「集體所有」兩種,我國公有制經濟主要由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組成,而非公有經濟則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
3)地位不同:公有制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強勁穩定的動力,隨著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將更加重要,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與公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融合的成分,在以後相當長時期內發揮特殊作用。
E. 1979年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內容是什麼
一、1979年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內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
二、具體而言:
1979年4月5日至28日,黨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正式確立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通稱為新「八字方針」。貫徹新「八字方針」,是為糾正多年來經濟建設指導方針的偏差和此前兩年經濟工作中出現的急於求成傾向,以及業已形成的困難。在決定和部署調整過程中,中央明確意識到,要糾正過去那種脫離實際、急於求成、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在經濟工作中必須認真貫徹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
國民經濟調整要實現以下任務:堅決地、逐步地把各方面嚴重失調的比例關系基本上調整過來,使整個國民經濟真正納入有計劃、按比例健康發展的軌道;積極而又穩妥地改革工業管理體制和經濟管理體制,充分發揮中央、地方、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繼續整頓好現有企業,建立健全良好的生產秩序和工作秩序;通過調整、改革和整頓,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更好地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會議決定,從1979年起,集中三年時間搞好整個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1979年7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新「八字方針」。
1979年底至1980年底,國民經濟調整採取了一些措施,使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開始好轉,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果,人民生活也得到相應改善。一是調整和加強農業。1979年9月28日,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業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集中精力使農業盡快得到迅速發展是首要任務,並提出了當前發展農業生產的25項政策和措施,主要有切實保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的所有權和自主權;認真執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鼓勵和支持農民經營家庭副業,增加個人收入;國家增加對農業的投資,逐步提高到18%左右;大幅度地提高糧、棉、油、豬、禽、蛋等18種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搞好農業基本建設;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的機械化;減免部分社隊企業稅收等等。這些措施使廣大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大大提高,1979年全國農副產品的收購量大大增加,各地城鎮和工礦區農副產品的供應有了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