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認識當今世界經濟的主要特點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
1.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世界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
①在生產資本方面,國際投資增長,帶來了資本國際化;
②在商品資本方面,貿易國際化,貿易成為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和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比生產的增長速度高得多,它成為國際經濟關系中的一個基本特徵;
③在貨幣資本方面,金融國際化,國際金融交易大大超過世界生產和商品交易;
④在經濟主體方面,跨國公司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這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趨勢。其突出表現為:第一,國際貿易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一環。第二,國際投資,特別是發達國家間的相互投資越來越頻繁,資本流動已經國際化。第三,國際金融活動規模空前,大大超過了全世界生產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國公司遍布全球,產品的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第五,全球貿易規則日趨統一。
然而,由於經濟全球化具有明顯的兩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必然會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發展。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促成各國之間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形成優勢互補,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對各國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對發達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可能是利多弊少或者叫做利大於弊。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它既是機遇,又是挑戰。①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它們更多地獲得資金尤其是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加快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有利於它們更好地利用自身優勢,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對外經濟貿易;有利於它們更快地得到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發揮後發優勢,實現技術跨越。②但經濟全球化也有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加劇了各國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發展差距、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使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經濟波動和金融危機的影響。特別是當發達國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干預時,問題就更嚴重。發展中國家既要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又要趨利避害。當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國「共贏」、平等、公平、共存的經濟全球化。
2.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競爭是以經濟為中心的,各國把經濟安全確定為對外戰略的重點。
第二,各國積極調整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
第三,各國競相調整科技戰略和政策。
第四,科技人才成為國際高科技競爭的焦點。各主要國家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爭奪經濟和科技優勢作為主要目標。
3.新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①科學技術進步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②80年代以來,以數字化和網路化為特徵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使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③當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知識空前快速地生產、傳播和轉化,對世界經濟、各國經濟增長方式以及國際經濟競爭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巨大影響。
4.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5.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所謂全球性經濟問題是指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是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問題。
6.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作用主要表現為:
第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
第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不平衡。 第三,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
7.世界各國不斷調整經濟結構
調整經濟結構的內容包括:
(1)經濟調節機制的調整與改革。
(2)所有制實現形式的調整與改革。
(3)國有經濟的地位、結構的調整與改革。
(4)現代企業組織形式和規模的調整與改革。
(5)社會保障體系的大幅度調整和更新。
8.跨國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主要影響有:第一,加速生產資本國際化,使國際產業分工更加深化,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加速了國際資金流動,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第三,促進了和控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跨國公司所進行的國際貿易在世界貿易總額中乃至各國對外貿易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跨國公司的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增長和趨向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第四,促進了科學技術進步,加快了國際技術交流。科技進步因需要巨額資本而成本高、風險大、新產品更新快。由於跨國公司能夠運用全球范圍的資金技術力量因而能領導技術發明的世界潮流。同時,它也向世界推廣和擴散新技術,以擴大世界市場份額,為商品資本輸出開辟道路。第五,加快了經濟行為國際化步伐,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由於跨國公司在全球的經營活動日益擴大,加快了經濟行為國際化步伐。跨國公司作為交易者、投資者、技術傳播者和人員流動者,將各國的經濟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使國家之間的經濟連帶性大大增加,為一體化的國際生產體系作了准備。因而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但從實質上看,跨國公司是高度國際化的壟斷資本組織,經營目標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國際高額壟斷利潤。因此,它也有許多消極作用。在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下,它強化了發達國家的資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加深了南北矛盾。一些跨國公司甚至憑借強大的實力,操縱弱小國家的經濟命脈,插手他國內政。發展中國家必須善於實行正確政策,利用它的積極作用,縮小或限制它的消極作用,使其為發展本國經濟服務。
㈡ 當代世界經濟的特點
當代世界經濟的主要特點
1、高新技術成為各國經濟競爭的重點。
2、金融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
第一、全球化金融市場的交易規模越來越擴大,國際金融資產市場進一步發展。
第二、國際金融風險加大。
金融市場規模大、流速快,與之伴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波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如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就席捲了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波及新加坡、中國香港和台灣,引起了全球股市激烈動盪,觸發了韓國的經濟危機,震動了日本金融市場。
1998年下半年還出現了俄羅斯盧布暴跌和美元對日元在幾日內急跌20%的罕見現象。這場金融危機還嚴重影響了1998年全球貿易增長。
第三、發達國家加強了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滲透。
世界性金融中心城市的出現使全球性的監督控制活動集中在紐約、倫敦、法蘭克福、東京等少數一些世界性都市。這些城市的金融機構聚集了全球的金融人才,使用著最先進快捷的信息工具,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掌握著世界繁榮的命脈,迫使其他國家關注它們的發展和運作。
有專家評論說,金融市場逐漸成了居支配地位的國際力量,比任何軍隊和政治力量都強大。它們給富國,特別是其中的富人帶來了巨額財富。
3、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4、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
(2)世界經濟呈現出什麼的特點擴展閱讀
世界經濟從出現至今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18世紀中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統一的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時期。這個時期,一方面表現為資本主義用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相互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明顯地表現為未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東方從屬於西方,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存在極度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貿易關系。
第二個時期,從20世紀初期俄國十月革命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出現了新社會主義經濟,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打破,世界經濟一分為二,形成兩個對立的經濟體系。在這不到100年間,世界經濟的前後經歷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十月革命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第一階段。
在這個階段,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同資本主義經濟相互並存、相互斗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80年代末為第二階段。
在此期間,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社會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大批新興的民族國家經濟開始興起,它們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相互滲透,相互斗爭,世界經濟關系錯綜復雜。
第三個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之後,世界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隨著世界范圍內「冷戰」的結束和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各國經濟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向全球化、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識經濟初見端倪。
㈢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第一,全球經濟復甦換擋。走過危機十年,全球經濟從「危機慢擋」正式換入「增長快擋」,實體經濟復甦力度超出歷史平均水平,貨幣刺激的淡出並不會削弱強勢復甦的勢頭;
第二,低利率時代繼續漸行漸遠。全球貨幣政策的邊際收緊還將延續,美國主動收緊,歐日被動收緊,中國相機抉擇,低利率環境發生系統性變化;
第三,全球都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豐富,對於全球各主要經濟體而言,改革重心雖有不同,但整體推進是大勢所趨;
第四,多元化漲潮將將開始。多元化從退潮到漲潮的轉變是個長期過程,2018年,新興市場有望給全球經濟增長創造超過七成的增長貢獻,而未來數年,新興市場領跑全球經濟的格局還將進一步強化;
第五,消費升級全球化。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是新經濟趨勢形成並固化的根本誘因,新中產階級崛起和微觀崛起將引致全球范圍內的消費升級,而中國將繼續扮演這一核心趨勢的領頭羊角色;
第六,新技術革命走向奇點。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會停滯,只會加速,而資本市場的助力將加快新技術革命走向大爆發的奇點,新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面重塑也將不斷發生;
第七,系統性調整不可預知但不可避免。全球經濟風險向地緣政治風險的轉化正在進行,2018年歐洲貨幣一體化的持續倒退幾乎難以避免,民粹主義、孤島主義和新保守主義還將繼續威脅可持續復甦,風險並未消失,風險還在積蓄,而VIX指數長期運行於極低水平也意味著一場積蓄已久的調整很難避免。
㈣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調整中,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特徵,世界經濟治理也出現了一些新變革。
世界經濟目前整體形勢是自金融危機過後,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增速均有加快。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運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盪、貿易壁壘增加、貨幣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地區熱點問題持續、恐怖主義活動、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增加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成本和風險。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調整,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明顯分化。發達經濟體復甦步調不一,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分化。
在經濟治理方面,較為明顯的特徵是:一是世界經濟存在區域集團化趨勢,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非集團成員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當前,各國為了自己國家利益,都會和相鄰的國家相互結合,形成區域經濟集團,集團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稅下降,這對正在擴大出口的非集團成員國產生很大的打擊。二是推進新科技革命。21世紀是科技的世紀,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自身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各國提出的新課題。三是推進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各國的唯一選擇,是適應這一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㈤ 當代世界經濟呈現哪些基本特徵
第一,科技革命導致生產和資本更進一步集中,出現了日益增多的規模更大的壟斷企業,跨部門多角化經營的混合聯合公司廣泛發展。戰後以核能、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如原子能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電子工業等,與新興工業部門的巨額投資相適應,生產和資本更進一步集中,巨型的壟斷企業不斷出現。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的199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第一名--通用汽車公司的年收入高達1613億美元,前 10名年收入總額達9717億美元,第500名--波爾公司的年收入也達到近29億美元。壟斷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方面是資本積聚的結果,另一方面通過兼並、收購、聯合、重組等形式進行的資本集中也擴張了壟斷資本的實力。據統計,2000年第一季度美國和歐洲的並購總額分別達到5780億美元和 3414.2億美元,同比增長64%和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最大的購並案是美國在線公司對時代華納公司的購並,購並金額高達1640億美元。
第二,金融資本在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國家政權的控制,另一方面通過跨國公司與跨國銀行進行國際生產經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與工業資本的融合,使金融資本的實力大增。據統計,1956年美國各金融機構所控制的工業公司的股票市值為791億美元,佔全部上市股票總值的24.5%,1976年增加到3754億美元,佔全部上市股票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9.7%。金融機構除了大量控制工業企業的股權外,還與工業公司實行人事結合,雙方互兼董事,相互滲透。伴隨金融資本實力的增強,其政治統治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家開始登上政治舞台,擔任政府要職,通過國家政權機構為金融資本謀取利益,大資本家洛克菲勒和肯尼迪都曾出任過美國副總統和總統。面對有限的國內市場,日益龐大的金融資本不得不向外擴張其多餘的資本,進行跨國生產和跨國經營,戰後經濟全球化浪潮和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也為這種擴張提供了客觀條件。
第三,資本輸出的數量劇增,輸出的方向開始朝向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輸出往往採用隱蔽的援助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金融資本的巨大增長,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量劇增。據統計,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45年的資本輸出量為510億美元,1975年增加到6000多億美元,增長了10 倍,1996年僅美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額就達到近8000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資本輸出的流向發生了變化,由戰前的流向經濟落後國家和殖民地附屬國轉為流向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之間資本流量已佔全球直接投資總額的80%~90%。資本輸出流向的變化一方面與科技革命對各國產業結構的影響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戰後一段時期內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不無關系。其次,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迅速發展相適應,以國家為主體的資本輸出大量增加。美國國家資本輸出總額在1946年至1977年的30年間增長了約8.5倍。最後,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輸出資本時,通常採用所謂的"對外援助"方式,表面上是無償的,實際上總要附加對輸出國有益的種種條件。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利用外資時,一定要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拒絕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條件的原則。
第四,以歐盟為典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際壟斷同盟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對國際經濟關系進行調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范圍的經濟協調成為必然選擇。各種國際經濟組織(IMF、IBRD、WTO等)、國際經濟協議、地區性經濟集團的建立都是調節國際經濟關系的方式,其中,尤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然而,無論何種形式、何種層次的調節,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雖然在一定時期內有助於壟斷資本主義各國間矛盾的緩和,但並不能徹底解決壟斷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
第五,新殖民主義代替舊殖民主義,採用經濟滲透的方法繼續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原有的舊殖民統治不得不變換形式,採取更加隱蔽的新殖民主義手法。新殖民主義的招數很多,主要是打著 "援助"的旗號進行資本輸出,並以此控制受援國的經濟和政治。此外,還利用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利用賤買貴賣的不等價交換,利用在先進科學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