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宏觀經濟學計算題。
(1)國內生產凈值=國內生產總值-資本消耗補償,而資本消耗補償即折舊等於總投資減凈投資後的余額,即500=800-300,因此國內生產凈值=4800-500=4300(億美元)。
(2)從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凈出口nx=4800-3000-800-960=40(億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預算盈餘,T代表凈稅收即政府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後的收入,則有BS=T-g,從而有T=BS+g=30+960=990(億美元)。
(4)個人可支配收入本來是個人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後的余額,本題條件中沒有說明間接稅、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稅等因素,因此,可從國民生產凈值中直接得到個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億美元)。
(5)個人儲蓄S=yd-c=3310-3000=310(億美元)。
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經濟學之父」亞當_斯密的《國富論》是近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在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觀點是:政治學、倫理學、政治經濟學三位一體,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馬蒂亞_森在《倫理學與經濟學》認為:
「(原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學科曾經認為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亞當_斯密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許多也並非新穎獨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統的經濟學說,為該領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完全可以說《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國富論》之後的100年,自由主義經濟繁榮的背後漸漸顯露出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必然和社會財富分布不均、貧富懸殊的弊端。德國人卡爾_馬克思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的代表是其勞動力,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馬克思在其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中提出「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和「剩餘價值」等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發展中的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資本主義以前的各個歷史時期,有不少思想家對當時一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發表見解,形成某種經濟思想,但是沒有形成系統,並常與他們的政治、法律、倫理、宗教等思想混雜在一起。因此,古代經濟思想的發展,可以稱為經濟學前史。
在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以前,在以歷史和文明悠久著稱的民族和國家中,以古中國和古希臘、古羅馬及西歐中世紀保存的歷史文獻最為豐富。它們是兩個獨立發展的文化系統,在經濟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
古希臘、古羅馬及西歐中世紀的經濟思想
古希臘在經濟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中,有色諾芬的《經濟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商品交換與貨幣的學說。色諾芬的《經濟論》,論述奴隸主如何管理家庭農庄,如何使具有使用價值的財富得以增加。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職業,這對古羅馬的經濟思想和以後法國重農學派都有影響。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從人性論、從國家組織原理,以及從使用價值的生產三個方面考察社會分工的必要性,認為分工是出於人性和經濟生活所必需的一種自然現象。這個社會分工學說,縱然旨在為他設想的奴隸主理想國提供理論根據,但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結構提出了一個理論分析。這種分析與中國古代管仲的「四民分業」論和孟軻的農耕與百業、勞心與勞力的「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的理論,基本上是一致的。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與《倫理學》兩書中有關經濟思想方面的貢獻,不僅在於他指出了每種物品都有兩種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與其他物品相交換,而且說明了商品交換的歷史發展和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職能,指出貨幣對一切商品起著一種等同關系即等價關系的作用,從而成為最早分析商品價值形態和貨幣性質的學者。但是他對追求貨幣財富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都從公正原則出發持否定態度。
古羅馬的經濟思想,部分見於幾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圖(公元前234~前149)、瓦羅(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他們論述奴隸制農庄的管理和農作物的種植技術,把農業放在社會經濟的首位,贊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但是古羅馬對經濟思想的貢獻,主要是羅馬法中關於財產、契約和自然法則的思想。古羅馬早期有十二銅表法,以後在帝國時期有市民法(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民事法律)和萬民法(適用於帝國境內的各族人的法律)。在這些法律中,古羅馬法學家對於財產權、契約關系以及與此相聯系的買賣、借貸、債務等關系都有明確的解釋,這些思想對於中世紀的「公平價格」概念和以後資本主義社會中關於一切經濟行為都基於私有財產權的經濟思想,而有重大的影響。萬民法所依據的普遍性原則和自然合理性,以後逐漸形成自然法則思想,成為資本主義初期的自然法、自然秩序思想的重要來源。
西歐中世紀雖然經歷了千年之久,但封建制度從11世紀開始才真正建立起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為教會所壟斷,形成所謂經院學派。經院學派主要用哲學形式為宗教的神學作論證,但也包含某些經濟思想,用來論證某些經濟關系或行為是否合法或是否公平。後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興起,教會不得不回答當時社會上出現的兩個重要問題:一是貸款利息的正當性問題,一是交換價格的公正性問題。貸款取息與教義抵觸,教會曾一再明令禁止。但後來迫於大量流行的貸款取息的現實,經院學派不得不採取調和態度。如13世紀的神學家托馬斯_阿奎那,原則上反對貸款取息,但認為在貸者因出貸蒙受損失,或借主逾期未還,或以入伙方式貸款等情況下,可以收取利息
㈡ 經濟學中cs和ps怎麼算
經濟學中cs和ps的計算公式分別是:生產者剩餘=賣者得到的收入一賣者的實際成本和PS=(價格P-邊際成本MC)*產量Q。
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消費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這些商品的實際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馬歇爾從邊際效用價值論演繹出消費者剩餘的概念。
生產者剩餘是指由於生產要素和產品的最低供給價格與當前市場價格之間存在差異而給生產者帶來的額外收益。
也就是生產要素所有者、產品提供者在市場交易中實際獲得的收益與其願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間的差額。從幾何的角度看,它等於供給曲線之上和市場價格之下的那塊三角形面積。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
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