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發展的含義。
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1)如何理解區域經濟行業發展的概念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方式存在差距
1、差距過大與能耗過高
目前對中國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批評最多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它產生了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第二,它導致對地球稀缺資源的消耗過大。
2、關於收入差距過大問題
首先,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具有相對的歷史合理性。眾所周知,1978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收入分配製度。這種收入分配製度在實踐上中導致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導致了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等等違背按勞分配原則的後果。
其次,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會帶來收入差距過大。中國經濟結構的多樣性表現之一就是傳統與現代、新舊增長方式並存,不過傳統的、舊的增長方式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可是現代的、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對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的影響是十分顯著。
再次,自中國經濟轉型以來,政策導向上推行了一條有意擴大收入分配差距的路線。這條路線目的是想解決增長起點上的平均主義分配問題,並不想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到過份的程度。
但是實際進程的掌控並不完全取決於政策制訂者的個人良好意願。實踐中,一方面是刺激收入分配差距拉開的政策不斷推出,另一方面是缺乏促使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的新政策出台。
3、關於能耗過大問題
數據已經清楚地表明,30年來的經濟增長帶來的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的急速降低。
B. 區域經濟學名詞解釋
區域經濟學名詞解釋如下:
1、區域結構:
區域並非是雜亂無章的眾多事物和現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種網路結構所組成的有機整體,區域的本質是一種結構。這種結構並不是先無就有的,而是逐漸形成並不斷演進而來的。這種結構的過程也就是某一區域的形成過程。當然對不同區域而言,這種結構的完善程度是干差萬別的,如何把握該區域的結構特徵是構建區域經濟的關鍵所在。
2、區位論:
研究如何為各個廠商尋找最佳的生產區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的理論。
2、政治背景,在西方資本拆知悉主義發展到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政府的經濟職能加強,政府有能力干預區域經濟發展;在東方,社會主義制度誕生,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政府是配置資源的主體,政府可以在區域之間配置資源,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經濟要求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包括區域之間。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區域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進,與其他經濟學科明顯不同。
C. 區域經濟的概念
泛指一定區域內的人類經濟活動,在與國民經濟的關繫上,地方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國民經濟。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地方經濟是由各種地域構成要素和經濟發展要素有機結合、多種經濟活動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經濟系統。地方經濟具有整體性、關聯性、相對獨立性和空間差異性。差異顯出優勢,優勢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