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區域經濟是什麼
現代地理學辭典·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
特定地區國民經濟整體的總稱。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因而導致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結構和布局的差異。國民收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概括性指標,決定著每個地區參加 勞動地域分工的程度、地區生產力發展 的效率及其經濟結構;固定資產是區域 經濟結構的主要部分,其多寡決定它進 一步發展的程度;價格和費率的地區差別是影響區域經濟區位選擇和區域經濟結構的重要因素;增長指數、專業化程 度、直接費用系數、生產部門職能組合結 構等,也是確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域生產綜合體發展規模及其影響范圍的綜合指標。區域經濟是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學的共同研究領域,其內容主要包括:①經濟地帶和經濟區劃分;②形成區域經濟的最重要因素——勞動資料;③區域可擴大利用自然資源的可能性;④國民經濟發展的地域比例;⑤生產力合理布局的客觀規律;⑥區域經濟發展過程;⑦新區經濟開發戰略;⑧發達地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⑨區域國民經濟綜合體和地域生產綜合體組織;⑩科技進步對生產布局和勞動地域分工體系的影響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科學地組織區域經濟,才能有計劃地配置生產力,達到經濟地利用全國自然資源,合理地利用勞動力資源,確定最佳的生產規模,建立新型的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目的。
2. 地方經濟貢獻包括什麼
地方經濟貢獻包括地方的物質產值、勞務產值和精神財富的貢獻。
地方經濟貢獻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地方經濟發展產生的貢獻,包括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就業等,以相應比例綜合測算。
地方化經婡垍頭濟筿不僅包括工業,也包括商業。因此,地方化經濟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工業集群型經濟,另一種是購物外在型經濟。
如果某一地區存在地方化經濟現象,我們就可以預期,該地區產業集群的出現將極大地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時也將促進企業數量和就業人數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物質產值的涵蓋
總量性,成本+利潤,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全部價值,即轉移到產品中去的物質資料消耗的價值和新創造的價值。
行業性,每個行業都可以計算總產值,包括工業、采礦、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交通運輸、郵電、科技、服務業等。
價值量,2000年前,分別按不變價格或現行價格計算,用不變價格計算的總產值,便於多年之間互相比較,消除各個時期價格變動的影響,保證資料的可比性,以便於研究生產發展水平和速度,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