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保護經濟穩增

如何保護經濟穩增

發布時間:2023-09-07 18:22:51

㈠ 2022年GDP預期或為5.5%左右,如何實現穩中求進

我覺得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通過提振消費力的方式來進一步保證GDP能夠穩中求進。

在2021年的時候,我們的全年GDP增速是8.1%,這個增速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心理預期。在此之後,2022年的GDP預期並沒有這么高,我們把接下來的目標暫定為5.5%。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考量,主要是因為2022年度的出口佔比可能沒有那麼多,我們需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完成經濟的穩定增長。

一、2022年的GDP預期為5.5%左右。

關於2022年的經濟問題,我們把2022年的GDP預期已經定在了5.5%左右。如果能夠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話,達到5.5%的增速應該不是的大的問題。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基本面非常好,我們需要進一步保證經濟發展的質量問題,所以沒有把目標設得那麼高。

㈡ 如何穩經濟增長各地政府都在忙啥

高頻詞一:高質量發展經濟大省廣東於1月28日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把目光鎖定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將其視為「根本出路」。同樣在1月28日,重慶召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明確提出把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各地普遍對高質量發展和營商環境建設等進行詳細安排,提出明確要求,有助於進一步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本地區節前召開的「兩會」精神落到實處。

高頻詞二:提振消費

圍繞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多地陸續提出應對方案。例如,山東提出要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以穩就業、促增收解決「不敢消費」問題,以提品質、強引導解決「不願消費」問題,以創場景、優環境解決「不便消費」問題,大力提振消費信心,加快推動消費復甦。今年年初,多地出鋒飢台了具體方案提振居民消費,例如《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對個人消費者今年6月底前置換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財政補貼。提振消費在今年各地「拼經濟」的大背景下居於重要位置。董希淼認為,社會需求不足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經驗表明,一國經濟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居民消費數量和質量的提高是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高惺惟表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祥森塘,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內需的潛力遠遠沒有被釋放出來。通過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高頻詞三:投資

圍繞投資,多地加緊謀劃布局。河南省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火熱啟動,3325個項目集中簽銀宴返約、開工、投產,總投資超過3.1萬億元。福建、陝西、雲南等多地也盯緊重大專項。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齊抓共進,一批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浮出水面。推進經濟運行穩步回升需要充分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表示,投資需求是內需的一部分,投資需求擴大了,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消費也就增加了。

㈢ 當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必要性和主要政策措施

必要性.
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的初期階段,當前的社會目標是在2050年前達到中等發到國家的目標,這就需要長期的保持經濟快速健康穩定的增長;

主要政策措施

一是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同時保持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經濟發展。要努力增加煤電油供給,支持中小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引導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穩定對經濟發展的預期。

二是有效抑制物價過快上漲。要繼續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著力在增加有效供給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上下功夫。要擴大市場供給,特別是要努力增加糧油肉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強化市場監管。

三是切實抓好農業生產。要努力實現糧食總產穩定增長,注意搞好品種結構平衡。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補貼力度,採取措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四是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企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全力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五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特別是要根據條件抓緊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新進展。要加快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六是精心做好保障民生工作。 要切實做好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完善對口支援機制,尤其要抓緊把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安排好。要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切實做好睏難群眾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力幫助受災地區勞動力就業。要關注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生活水平的影響,加大財政對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努力保證低收入群眾生活水平不下降

㈣ 如何讓中國經濟保持高速穩定增長

一、穩定較快地發展國民經濟,有賴於處理好經濟工作當中的各項關系,真抓實干。
要保持國民經濟穩定較快地增長,就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落實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努力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還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領導工作思路清晰,幹部群眾精神振奮,團結一心,真抓實干。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上來,統一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上來,全面、正確、積極地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不懈地做好各項工作。
要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准入條件的項目建設,及時為有市場、有效益、有利於增加就業的企業提供正常流動資金貸款,努力緩解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狀況。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快結構調整、深化體制改革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特別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推進城市建設要積極穩妥,注意節約用地,控制拆遷規模。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堅持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規范政府投資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營造有利於各類投資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新型投資體制,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優化投資結構,產業合理布局,提高投資效益。
生產企業要搞好工藝技術升級、產品開發升級、市場營銷升級,提高產出效益,大力研發核心技術,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場價值,推動經濟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與此同時,還要適時制定、運用好國家的各項投資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價格政策、工資政策,保證國民經濟的協調有序地平穩發展。
二、調整經濟結構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保證。
經濟結構調整是指國家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變現有的經濟結構狀況,使之合理化、完善化,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過程。
經濟結構指國民經濟的組成和構造,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服務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等。
經濟結構有多重含義:
(1)從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來考察,則主要通過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經濟成分的比重和構成來表現。
(2)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的組成和構造考察,則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
(3)從所包含的范圍來考察,則可分為國民經濟總體結構、部門結構、地區結構、產業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等。
(4)從不同角度進行專門研究的需要來考察,又可分為經濟組織結構、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人員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能源結構、材料結構,等等。
結構調整應著力解決的核心問題:
首先,要立足擴大消費調整結構。在處理好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增加投資與擴大消費等關系的前提下,著力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為此,就要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消費能力。要保持政策連續性,進一步做好 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繼續實施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適應群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要,引導消費結構升級。
其次,加快推進致力於結構調整的自主創新。推進自主創新,就是找到了調整經濟結構的支點。如何貫徹以科技支撐作為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動技術改造,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大力培育新興戰略性產業,都是關繫到經濟結構調整是否成功的重要環節。
其三,盡快實現全國范圍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漂移」。經過統籌規劃,使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聯手發展。發達地區可為欠發達地區提供技術支持和項目拓展;欠發達地區可為發達地區提供廣闊市場和發展支撐。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漂移」,借機淘汰部分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企業,同時加強企業對科技的投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樣既能夠順利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又能夠推動不發達地區的發展。
我國現存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明顯失衡的問題體現在:
第一、產業結構的失衡。產業結構的重工業化,導致了資源、能源的高消耗,溫室氣體的高排放,對環境造成了高污染。
第二、內需和外需的比例失調。在中國現在的經濟結構下,外需高速增長、內需萎縮;而在內需中,又主要是依靠投資,造成了消費萎縮。就一個大的經濟體制來講,如果經濟發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在一定條件下,就會誘發很多問題,比如說外部條件變化,一旦外部消費沒法提供,經濟就發展就會很困難。
支撐這種生產模式的生產要素有四個方面:資本、土地(自然資源)、勞動、管理和技術創新。高資本投入,低廉的勞動力價格、資源價格,技術創新不足,都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已經不是我們要不要轉型的問題,而是必須要轉型的問題了,現在我們已經是被動式的了。在金融危機之後,出口部門的壓力越來越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摩擦時有發生。歐美市場吸納中國製造產品的能力下降了,出口很難恢復到金融危機以前的水平,所以經濟必須轉向內需,這是被動式的。
第三,投資消費比重失調嚴重影響經濟的內生動力。投資和消費的問題,計劃經濟時代就注意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已經提出來了,當時採取了很多措施試圖解決,但不徹底。最近幾年這一情況有所惡化。經濟的重化工業化必然是投資高漲,消費受到擠壓。從儲蓄率來看,在政府、企業、居民當中,政府和企業的儲蓄率增長得遠比居民的儲蓄率要快,政府和企業的儲蓄呈上升的態勢,居民的儲蓄呈下降的態勢,這是高投資的來源,高儲蓄才有高投資,高出口。
第四,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扭曲,各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社會消費傾向降低。居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直接造成消費需求不足。
經濟結構的失衡,制約了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的發展,因此來說,對於這些結構失衡就必須扭轉。
經濟轉型的阻力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點、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特殊階段。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是一個轉型中的國家,現在這個發展階段發達國家也經歷過。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很難逾越重化工業階段。在這個發展階段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經濟重工業化,「三高一資」產業處於主導地位,這個發展階段所具備的特性我們難以避免。但是,中國的特點是,與相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相比,我們的城市化和市場化程度發展不足,服務業嚴重滯後,重化工業比重畸高。
第二點、體制上存在的問題。其實這個很早就存在,在內需中,投資的比重過高,消費的比重過低,而且消費比重處於一個持續下降的地位,屬於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在內外需的關繫上,我國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過度地依賴外需,這對於一個大國經濟而言,顯然是不可持續的。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很難再現危機之前出口高速增長的情景,這就迫使我們必須要加強國內制度建設、信用體系建設,引導出口部門的產品轉向內需。
第三點、政策上的問題。我國一直以來鼓勵出口,鼓勵加工製造業。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過剩勞動力的就業,提高了從業者的收入,但也有很多負面效應。我們國家對出口部門的鼓勵實際上是建立在比較低的資源價格、勞動力價格上,出現了為了出口而出口的現象,客觀上就造成了政府鼓勵經濟結構畸形化的結果。
三、為了保持國民經濟穩定較快發展,該如何控制好通貨膨脹及其預期。
先分析通貨膨脹的類型,有需求拉動型、成本推進型和國際輸入型,還有就是混合型,對於需求拉動型的通脹,宏觀緊縮政策是有效的,而對於成本推動型的通脹與國際輸入型的通脹,緊縮政策作用就不那麼明顯了。所以,政府要採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而不應僅僅依賴單純的宏觀緊縮政策。「一刀切」的緊縮政策在應對混合型的通脹預期,尤其是在應對成本推動型和國際輸入型通脹時,不僅不利於穩定物價水平,還有可能減緩宏觀經濟發展速度,即導致「滯脹」。
應對通貨膨脹,尤其要預防「滯脹」的發生,不能單獨採取宏觀緊縮政策,必須採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第一,有必要從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轉為總量調控與結構性調控並重。我國通過採取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利率政策以及調控信貸規模等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來應對通貨膨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局限性也很大。貨幣政策的結構化,會更加適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第二,從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從緊的貨幣政策,要分階段推進,避免急轉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採用「松緊搭配」的方式可能更加有效。
通貨膨脹預期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很有可能使通貨膨脹成為現實。在這種形勢下,穩定社會的通貨膨脹預期就顯得至關重要。政府近期的對策是採取結構性措施,增加市場上短缺商品的供給。供給的增加是穩定物價的迫切措施。當某些原材料和消費品國內產量短時期內無法增加更多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儲備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商品。只要供給增加了,企業和居民個人的通貨膨脹預期就會趨於穩定。此外,政府採取打擊商品炒作行為的措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抑制非正常的需求和有序地增加供給應當雙管齊下,而且有序地增加供給相對更加重要。
但在現實情形中,控制通貨膨脹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抑制物價上漲的同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的同時,刺激消費需求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主要作為總量調控的貨幣政策難以單獨發揮有效作用,必須有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密切配合,調控政策「適」字當頭。
首先,積極財政政策的功能,要從反經濟周期轉向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1100億建設國債項目重點向三農傾斜,向社會發展傾斜,向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傾斜,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傾斜。
其次,隨著積極財政政策功能轉型,貨幣政策作用相應上升、重要性加強,財政政策將不再擔綱宏觀調控主力。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主導地位轉換的背景下,為保證新一輪經濟平穩增長,央行應根據經濟形勢變化採取預調和微調辦法,合理調控貨幣供應量增幅,保持信貸總量穩定增長,通過貨幣政策窗口指導,控制投資過快行業的信貸規模,及時傳達貨幣信貸政策意圖,引導社會投資預期;必要時,小幅上調貸款利率,抑制投資過快增長。
第三,積極發揮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的作用,努力抑制投資過快增長,增加有效供給。一是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強化對土地使用的審批和監督。二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加糧油播種面積。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糧油供求。三是大力加強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交通項目建設應適度超前。四是加快投資體制改革步伐,投資權直接下放給企業,加強市場機制引導投資的作用;國家通過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調控企業投資方向。

㈤ 如何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穩步前進

1、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2、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
4、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5、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6、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要趕上發達國家,就要保持必要的發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經濟發展路子。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7、積極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以國內需求為主促進經濟發展,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8、我國正在實現工業化,又面臨信息化的浪潮,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9、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相結合,推動綠色發
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10、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11、就業是民生之本。積極擴大就業,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徑,是我國當前和今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閱讀全文

與如何保護經濟穩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和潮汕哪裡美女多 瀏覽:953
在事業上有過人的成就是什麼意思 瀏覽:699
中國故事雜志在哪裡 瀏覽:439
喪偶婚姻穿什麼 瀏覽:319
經濟日報疫情下東部地區如何發力 瀏覽:89
鬼泣講什麼故事情節 瀏覽:494
李年婚姻近況如何 瀏覽:914
哪裡可以買美女用過的 瀏覽:882
無婚姻登記離婚家電如何處置 瀏覽:256
巴基斯坦美女什麼臉型 瀏覽:423
婚姻中男方什麼都愛計較該怎麼辦 瀏覽:677
後湖大道幸福人家是哪個區 瀏覽:201
美女指尖發黑怎麼回事 瀏覽:354
怎麼能讓自己變成小美女 瀏覽:783
女猴男鼠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656
乙丑戊子己丑壬申婚姻怎麼樣 瀏覽:557
中秋節有關故事有哪些 瀏覽:280
哪些故事雜志容易投稿 瀏覽:108
怎麼理解修煉愛情 瀏覽:458
我們的跨國愛情如何繼續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