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部10大省域副中心潛力榜,1市擁有都市圈,3市GDP不足2000億
近年來,中部地區深入實施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經濟 社會 保持了快速發展態勢,對推動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縱觀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中部六省,經濟發展也是各有差異,河南常住人口多,經濟總量最高,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經濟總量並不是十分靠前,但整體經濟發展質量較好,江西、山西整體稍弱,但發展潛力巨大,未來中部地區必將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從城市經濟來看,中部六省基本是做大做強省會城市,發揮地區性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實現區域協調一體化發展戰略路徑。其中,武漢、鄭州、長沙、合肥四大中部省會經濟總量均突破了萬億元,有三大城市常住人口超過一千萬,未來實施強省會模式仍將是未來中西各省的主要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一個省僅僅滿足於一個省會城市的輻射引領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區域性城市協助和配合,而省域副中心的提出,就是促進省域內協調發展重要舉措,這些省域中心不僅肩負著本地區的經濟引領,還擔負著超過本區域范圍之外的輻射帶動作用,因此,提升副中心城市能級和綜合實力,對全省經濟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省域副中心這一概念,早在2001年由湖北省率先提出,目前全國范圍內共有多達三四十個非省會城市,被賦予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目前,中部六省被廣泛認可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有河南洛陽市,湖北襄陽市、宜昌市,湖南嶽陽市、衡陽市,安徽蕪湖市,江西贛州市和山西長治市、大同市、臨汾市等10個省域副中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10個肩負重任的城市吧。
一、河南省洛陽市
洛陽市,河南省地級市,位於河南西北部地區,常住人口706萬,2020年實現經濟總量5128.4億元,全國百強城市第45位。洛陽在中部地區拿下多個第一,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第一個通地鐵的城市,第一個建設都市圈的普通地級市。
洛陽都市圈,以洛陽市為中心,包括周邊焦作、平頂山,甚至鄭州市一些縣級城市,都市圈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0萬人,經濟總量近8000億元,未來洛陽將打造先進裝備製造、高端石化、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等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洛陽不僅工業實力傲視群雄, 歷史 文化底蘊更是十分深厚,擁有5000年的建城史,被譽為「十三朝古都」,可以說洛陽是集現代工業史與古文明史完美結合的一座城市。
二、湖北省襄陽市與宜昌市
襄陽和宜昌,一個位於湖北的西北部,一個位於湖北的西南部,雖然這兩個城市與湖北省會武漢市有一定差距,但無疑在省內是三足鼎立的存在,這兩個城市應該說是我國最早的省域副中心。襄陽市常住人口526萬,2020年實現經濟總量4602億元,如果不是疫情影響,經濟總量穩破5000億大關,甚至有趕超洛陽的趨勢,未來襄陽將在 汽車 、紡織、食品、化工等傳統優勢行業繼續發力。
宜昌市常住人口402萬,2020年實現經濟總量4261.4億元,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依託「三峽大壩」優勢,近年來在水電、生物醫葯、化工、物流以及 旅遊 等領域發揮所長,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整體來說襄陽和宜昌經濟體量較大,人均較高,綜合實力很強。
三、湖南省岳陽市和衡陽市
岳陽市是湖南省唯一沿長江港口城市,除了坐擁長江黃金水道,同時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等重點鐵路公路干線過境,三荷機場通航,實現立體化交通網路,充分彰顯了岳陽的獨特交通樞紐地位,未來岳陽將持續做大做強石油化工、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2020年岳陽常住人口505萬,實現經濟總量4001.6億元,僅次於湖南省會長沙市。
衡陽市是湖南中南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型城市,也是湖南積極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擁有全省首個綜合保稅區和國家高新區,近年來,衡陽在先進裝備製造、特色材料、輕工業消費品等方面持續發力,2020年常住人口665萬,實現經濟總量3508.5億元,未來衡陽將奮發有為,有望再次回歸全省第二經濟強市地位。
四、安徽省蕪湖市
蕪湖市,安徽沿江重要的港口貿易城市,也是未來安徽重點打造的雙核城市之一,最近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將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蕪湖雖然經濟總量只有3753億元,但無論是人均、還是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在中西部地區都是非常強悍的對手,經濟發展質量非常高,以奇瑞、海螺、三隻松鼠等為代表的蕪湖企業,亮劍全國,不過這兩年蕪湖有些萎靡,期待蕪湖再次振興。
五、江西省贛州市
贛州市位於江西南部地區,贛州不僅是一座 歷史 文化名城、紅色城市,還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贛州常住人口897萬,實現經濟總量3645.2億元,雖然經濟發展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但贛州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周圍300公里范圍內沒有大城市,未來贛州依託人口優勢,有望成為超千萬人口的經濟強市。
六、山西省大同市、長治市和臨汾市
山西省雖然總人口只有3492萬人,相比中部其他省份,人口要少不少,但山西卻是中部地區省域副中心城市最多的省份,共有大同、長治、臨汾三大省域副中心,分布於晉南、晉北兩大區域,太原位居中心,整體來看山西省的城市布局算是比較合理。但山西作為資源型省份,同時又受到地理氣候等因素制約,經濟轉型速度較慢。
2020年大同、長治、臨汾分別實現經濟總量1369.9億元、1711.6億元、1505.2億元,盡管在山西位居前列,但相較於中部其他城市,不到2000億元的GDP,差距依然較大,未來這三市依託省域副中心優勢,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強化人才、 科技 驅動,推動三市跨越式發展。
綜上所述,這十大省域副中心:洛陽>襄陽>岳陽=宜昌=蕪湖=衡陽>贛州>長治=大同=臨汾
關注我,分享更多精彩,一起去評論區討論吧!
Ⅱ 明確建設3個「副中心」西南交大教授戴賓:四川邁進經濟強省的破題關鍵
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支持綿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加快提升樂山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能級,持續做強重要節點城市特色功能。
時間回到4年前,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選擇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7個城市作為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備選城市。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戴賓認為,從七城競爭「上崗」,到明確為「五城」,說明四川迎來優化產業經濟地理、重塑區域經濟版圖的重大契機,這也是四川由經濟大省邁進經濟強省的破題關鍵。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戴賓
為什麼建?
四川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但「全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市經濟總量達1.6萬億,而雅安、巴中、阿壩、甘孜四個市州的GDP不到1000億元,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36,雖然低於全國2.5的平均水平,但城鄉差距仍然較大。
「省域經濟副中心的建設,在局部區域承擔起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核作用,帶動更為廣闊地區的發展。」在戴賓教授對區域經濟近30年的研究與觀察中,區域如何均衡發展是他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戴賓認為,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更有利於推動省內若干大中城市加快發展,通過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輻射帶動廣大區域,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促進全省經濟 社會 協調平衡發展。
為什麼這樣建?
在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被確認為省域經濟副中心的五城,具體表述也有不同:綿陽「加快建成」,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南充-達州則「組團培育」。
為什麼會有不同表述?「GDP達到三千億元,只是四川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的一個基本標准,更重要的是GDP佔全省比重至少要達到8%。」戴賓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講,目前四川地級市尚難單獨撐起省域經濟副中心的重任。從2021年四川各市GDP的情況來看,除成都外僅有兩個城市超過3000億,分別是綿陽、宜賓,其佔全省的比重也僅為6.2%和5.9%。與經濟較好省的城市4000億、5000億體量相比,四川的地級市差距依然十分大。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指出,要疏解超大城市、嚴控省會城市擴張,四川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便迫在眉睫。「在此形勢下,區域內有條件的城市實現聯動發展,才能有效地帶動區域發展,同時符合都市圈、城市群發展規律。」戴賓表示。
藍圖如何變成現實?
那麼,五城接下來該如何將「藍圖變成現實」?
戴賓認為,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是一項長期、復雜而且涉及面很廣的工作。「我認為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要著力培育形成全省性的經濟功能和城市綜合功能。」在此基礎上,戴賓提出了區域及城市功能擔當的「三擔」理論。
戴賓解釋說,所謂「三擔」,即是將省域經濟副中心在全省經濟發展戰略格局中所應擔負的功能分為主擔、共擔、分擔三類情形。
「主擔,即是省域經濟副中心要成為全省某些經濟功能的主要承載地和核心功能區。」戴賓表示,從綿陽 科技 城使命出發,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要「主擔」充分發揮 科技 引領作用職責,加快建設好科學城,推動四川省 科技 創新發展。
架起看不見的溝通發展新橋梁。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主擔」著輻射引領樂山、涼山州以及攀枝花等地的經濟 社會 發展作用。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則「主擔」著增強兩個城市與巴中、廣安、遂寧等地的分工與協作,促進區域生產要素的合理流通,加快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作用。
「共擔,即是兩個城市組團共同擔負某一功能。」區域聯動發展,如何實現「1+1 2」。宜賓和瀘州在交通基礎設施、經濟和 社會 公共資源等方面展開合作,「共擔」構建共同的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市場經濟體系以及 社會 保障體系的使命責任。
「分擔,即是發揮輔助作用,分擔全省某些方面的經濟功能。」加快在成渝城市群以及跨省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出積極作用,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分擔」了對接成都都市圈以及重慶、貴州、雲南等地的戰略重任。
而作為成渝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的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分擔」著區域協調發展壓力,將加強與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以及渝北地區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加快融入到成渝城市群的一體化發展中。同時,還將代表四川,加強與陝南地區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