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和問題有哪些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和問題:
(一)全球經濟面臨轉型期。
一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開始回歸實體經濟、調整福利制度。多年來,歐美國家在「重消費、輕生產」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國內產業空洞化的狀況普遍存在,加上經濟全球化背景使其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生產布局和「外包」加速發展,國內空心化狀況進一步加劇。「後工業化社會」的主要特徵是第三產業占據其經濟主導地位,金融全球化進程也使其虛擬經濟蓬勃發展,製造業逐漸萎縮。本次金融危機使西方各國重新意識到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並開始把重歸實體經濟、推進「再工業化」戰略提上產業結構調整的議事日程。另外,高福利是西方國家多年來一直奉行的社會制度。它的確給西方經濟帶上不少光環,但高福利帶來的高勞動力成本,使這些國家在激烈的國際貿易競爭中削弱了競爭力,貿易逆差積聚。為刺激經濟增長,彌補貿易赤字,這些國家不得不增發國債以擴大財政支出。近年日益嚴重的主權債務危機的出現使得這一高福利制度難能為繼。在財政負擔的重壓下,西方國家不得不思考改革高福利制度。歐洲國家「去福利化」傾向開始顯現,個別國家開始提高退休年齡,減少養老金支出等。
二是新興經濟體也面臨發展模式轉換問題。近年來,特別是金融危機這兩年來,新興經濟體體在世界經濟復甦過程中發揮了舉世矚目的作用。據IMF數據,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從過去的30%升至50%以上。盡管如此,新興經濟市場也面臨著經濟發展的諸多壓力,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脹壓力增大、出口下降、資本流動逆轉、銀行信貸緊縮、經濟增速下滑等。尤其是他們當中多為出口主導型國家,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減速與需求下降必然會給新興經濟體帶來不利影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將給新興經濟體的外貿出口帶來嚴重影響。為此如何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變出口主導為內需主導,降低對外外貿依存度,開拓本國和發展中國家市場正在成為新興經濟體面臨的突出課題。
三是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由西向東」轉移 。新世紀以來,新興國家的快速崛起沖擊著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力量架構,全球經濟與貿易重心正在「由西向東」發生轉移。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將更加明顯,使國際力量重心由發達經濟向新興經濟加速轉移。
(二)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發展嚴重失衡,新興經濟體成為國際資本的凈流出國,美國則變成全球最大的資本凈流入國。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新興市場經常項目順差不斷增加。由於新興市場的國際貿易能力明顯增強,尤其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使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積累起大量經常項目順差和外匯儲備,對外支付能力提高。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經常項目順差由2000年的929億到2015年增至7638億美元。
二是新興市場外匯儲備逐年飆增。即使受危機沖擊,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依然呈持續增長趨勢。但鑒於國內金融市場不發達,其外匯儲備只能以購買國債等方式投資於美國等富裕國家。從發展態勢看,只要經濟全球化趨勢不被逆轉,新興市場經濟仍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後危機時代全球資本逆向流動趨勢不可能改變,尤其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均面臨嚴重的主權債務問題,更需要新興市場資本流入,以解債台高築之困。
三是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債務國。 如果美國不能改變現狀,到2024年,凈外債將高達GDP的135%。到那時,隨著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失去信心,國內保護主義的壓力無法控制,重大的危機就會出現。
(三)西方經濟面臨重重困難。首先是主權債務危機波及西方世界。據全球政府債務鍾 顯示,全世界86個國家和地區的債務總和近50萬億美元。與歷史不同,當前世界主要債務國多為發達國家。美國通過調高債務上限逃脫違約、「借新債還舊債」、自我「緩刑」,以致美主權信用被「降級」,英國《金融時報》指美國此舉為「自我毀滅」。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英、法主權信用備受質疑,德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僅千分之一,難再「獨善其身」。日本的財政赤字也已達到本國GDP的兩倍以上。歐洲債務已被危機化,日本債務正內部化,美國債務將國際化。債務危機成為制約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本輪全球經濟危機已成為發達國家政府債務持續上升的「導火索」, 若不採取措施削減支出、提高稅收、改革勞動力市場、提高競爭力,西方債務困局將拖至2025年。
(四)新興經濟體群體繼續崛起。首先新興經濟體經濟規模日趨增大。按IMF最近公布的世界各國GDP,「金磚五國」國土面積佔世界土地面積近30%,人口佔世界的42%,GDP約佔世界總量的20%以上。 第二是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也逐日上升。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從1990年的-0.6%將上升到60%以上。 第三,全球10大經濟體排列發生變化。新興大國將整體性量增位升,發達國家則量減位降。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5年「金磚四國」均將進入全球前10大經濟體,依次排列為美、中、日、德、法、俄、英、巴西、義大利和印度。第四,新興國家隊伍不斷壯大,提振新興和發展國家的整體力量,改變南北力量對比。「金磚五國」、「展望五國」、「鑽石十一國」 等名目繁多的排列組合,無不說明新興國家已遍布於亞洲、非洲、南美洲、東歐及中東各個角落,形成了一個「新興國家群體」。這個群體屬於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興起與騰飛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貳』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焦點問題有哪些
1、發達資本帝國主義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戰後初期,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壟斷地位。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西歐與美國形成鼎立之勢。
90年代,美國率先走出經濟衰退,並在信息技術革命中走在日本,歐洲的前面,奪回了一度失去的市場。日本則陷入「泡沫經濟」,不能自拔西歐經濟被高失業率所困擾。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主要反映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距和經濟結構的現代化程度上。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速度上快與發達國家,但由於人口壓力很大,人均增長受到很大限制。
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點較高。由於壟斷高科技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另外,在經濟結構及其發展階段上,發達國家的經濟進入「後工業社會」而發展中國家很多目前還徘徊在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過渡階段。
3、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擴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增長差距懸殊,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亞洲特別是東亞遙遙領先,而其它地區的經濟增長則僅相當於或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進入21世紀,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差距雖在縮小,但發展中國家內部因不平衡而造成的兩極分化基本趨勢不會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激化了各國之間的矛盾,是競爭更加激烈。
(2)當代國際經濟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許多發展中國家單一的經濟結構沒有根本改變,以出口幾種產品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技術水平落後,資金短缺,外債嚴重,人口增長迅速,國內收入分配極不均衡。
還有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的應用差距更大,文化教育事業落後。若不解決這些問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只會愈來愈大,成為破壞國際政治穩定,阻礙世界經濟繁榮的重大問題。
『叄』 世界經濟面臨哪些問題
一、世界經濟復甦很不均衡。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增長強勁,中國經濟增長預計達10%;而主要發達國家中衫山,美國雖然保持了復甦勢頭,但近10%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國等新興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出口增長,推動了經濟復甦,但其財政赤字高企,債務規模接近 GDP的200%;歐元區經濟總體上保持上行態勢,但受到希臘等多國主權債務危機的拖累,經濟復甦和調整舉步維艱。總的看來,發達經濟體普遍面臨後危機時期的結構調整,很難快速實現穩定的增長。由於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經濟恢復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世界經濟的恢復。
二、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仍較脆弱。發達國家普遍面臨高財政赤字風險,這可能成為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因素。從歐洲到美國,財政昌銷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呈現加劇的狀況,一旦主權債務危機爆發,金融市場將大幅震盪,拖累經濟的恢復性增長。相繼發生的冰島、西班牙、耐塌游希臘和迪拜債務危機,就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帶來很大沖擊。(希臘債務危機: 09年10月希臘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對其成員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鑒於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信用評級機構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引發希臘債務危機。迪拜債務危機: 09年11月,迪拜財政部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產分支棕櫚島集團將推遲償付數十億美元的債務,以便進行債務重組。據《紐約時報》估算,迪拜世界公司的對外債務高達590億美元,占迪拜總債務的74%。被此次迪拜債務危機深套其中的債權人包括匯豐控股、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全球多家知名大銀行。)不僅如此,作為危機源頭的美國金融業,其盈利前景仍存在很大變數。如身陷「欺詐門」的華爾街金融巨頭高盛集團,被美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涉嫌在銷售次級抵押貸款支援類證券的金融衍生品時存在欺詐行為。訊息傳出,由於高盛集團將面臨司法調查,其聲譽損失對業務產生的影響難以估計,引發全球金融市場不同程度動盪。
三、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興未艾,但引發危機的結構性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全球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說明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乃大勢所趨,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至關重要。危機後,主要國家和集團相繼召開峰會,就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和金融監管達成廣泛共識。由於當今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源於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反映的是當時以歐美為主導的世界經濟格局。數十年過去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兩大機構中的發言權勢在必行。在匹茲堡金融峰會上,與會國代表一致同意將基金組織和世行份額向發展中國家分別轉移5%和3%。在基金組織和世行會議上,也決定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3.13個百分點的投票權重。世行這一改革進展,使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投票權整體超過47%。
『肆』 當代世界經濟增長的全球性問題有哪些
當代世界經濟增長的全球性問題:
一、人口經濟問題。人口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它不僅加重了環境和資源問題,也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與資源和環境問題交織在一起,對世界可持續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均產生巨大影響。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大問題,首先是人口數量增長過快,其次是人口老齡化,全球人口中有5億多人年齡在60歲或以上,佔全球總人口近8%。龐大老年群體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需求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未富先老」構成空前嚴峻的挑戰。
二、環境與經濟問題。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方面。目前人類主要面臨十大全球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酸雨蔓延、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極端天氣災害頻發,給有關國家經濟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持續上升,一些小島嶼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面臨直接威脅。氣候變化還可能通過影響糧食、水資源等戰略資源的供應與再分配,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國際沖突。
三、資源與經濟問題。全球性資源問題日益凸顯。由於人類的過度消耗,在過去的30年間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減少35%,其中淡水生物減少了54%;海洋生物種類減少35%;樹木種類減少15%。由於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到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散脊生活水平將會下降。資源問題主要表現是:世界森林衰退問題嚴重,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近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土壤退化問題不容樂觀,土壤退化導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減少,據聯合國統計,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大約減少一半;水資源問題日趨嚴峻。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為當代世界最嚴重和最重大的資源環境問題之一,也是未來人類將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聯合國在發布2015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時指出,從目前的走勢來看,到了2030年,世界各地面對的「全球水虧缺」,即對水的需求和補水之間的差距,可能高達40%。
四、金融問題。金融沖擊是人類發展指數放緩最有可能的誘因。在國際資本流動性較高的時期,受到銀行業危機影響的國家似乎更多。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繁的金融危機讓全世界苦不堪言。這些金融危機能夠迅速蔓延到其他經濟部門,並導致全球經濟局勢撲朔迷離,人們的生活受到影響,社會穩定遭到破壞。最近的一次危機導致全球失業人數在2007到2009年間增加了近3000萬,而且據估計,目前的失業人數仍遠遠超過危機發生前的水平。經濟沖擊可能帶來長期的不利後果,尤其是當沖擊引發了低人類發展水平和沖突的惡性循環時。
五、糧食安全問題。世界糧食安全面臨越來越多的非傳統挑戰和日趨復雜的形勢,極端天氣、用糧食生產生物燃料、國際游資炒作、派或有關國家囤積性采購,都是導致糧食短缺和國際糧價上漲的重要因素。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過後,糧食價格驟升和經濟衰退延緩了消除世界飢餓的步伐。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報告,在2011~2013年期間,大約8.42億,即世界八分之一的人口長期得不到維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物。同時,糧食價格波動對糧食安全和人類發展的威脅越來越大。由於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農產品市場的金融化和匯率波動等因素,未來糧價可能會更不穩定。近期的糧食價格走勢表明,未來將是糧食大國的天下,而非武器大國的天下。
六、移民潮與經濟問題。伴塵掘伍隨著商品、服務和投資在全世界流動,人們也以創紀錄的數量跨越國界。由於發展中國家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和發達國家人口的老齡化,大批移民從發展中國家湧向歐美等西方國家。聯合國《2014年人類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國際移民佔全球人口的3%以上。此外,地區性沖突不斷和自然災害頻仍,導致難民人數急劇增加。隨著移民(難民)的數量增多,移民(難民)接收國頻頻發生城市地區的種族沖突和增加勞動力市場的壓力,因而導致一些國家加強對移民的限制。針對發達國家的限制移民(難民)流入的措施,偷渡現象層出不窮,從而引起有關國家之間對外關系的緊張和人道主義的譴責。
七、貧困問題。在104個發展中國家中,有12億人口的日平均收入不超過1.25美元。如果按照多維貧困指數(MPI)來衡量,估計在91個發展中國家有15億多維貧困人口。多維貧困指數在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中首次提出,用於衡量人類發展指數的三個維度(健康、教育和生活標准)遭受的剝奪,按照該指標來衡量,全球有22億人口生活在多維貧困或准貧困之下。所以,今後發展目標仍應將脫貧置於核心和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