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里「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去庫存化分成兩類,即狹義庫存和廣義庫存。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1)經濟學中的產能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去產能的重要性
1、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
2、當前,我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主要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3、產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
對於中央提出的化解產能過剩的要求,發改委將從五個方堅定不移地落實:
1、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嚴禁建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
2、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來化解產能過剩;
3、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導產能主動退出;
4、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5、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獎補。
2. 經濟學基礎問題 1-什麼是投入 ,什麼是產出。2-怎樣理解投入和產出的關系。3-什麼是總產量
1、投入:生產物品和勞務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物品或勞務。
2、產出: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各種有用的物品或勞務,它們可以用於消費或用於進一步生產。產出主要用於消費或進一步加工生產的各種有用的物品和服務。
3、關系:在生產的技術水平不變的(既定的技術條件)情況下,生產中所投入的生產要素的數量與其所能達到的最大產量((或者產出))之間的一一對應的關系。
4、它可以用一個數理模型、圖表或圖形來表示。換句話說,就是一定技術條件下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在處理實際的經濟問題時,生產函數不僅是表示投入與產出之間關系的對應,更是一種生產技術的制約。
5、反映的是某一特定要素投入組合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能且只能產生的最大產出。
6、總產量是指一定的生產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產量,即生產出來的用實物單位衡量的產出總量。TP=(L,K)
(2)經濟學中的產能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生產要素被劃分成三大基本范疇:土地、勞動和資本。經濟學家一般把林林總總的生產要素分為三類:自然要素、人類勞動資源和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資源是大自然給人類的饋贈,而資本則是人類生產出來的產品。
2、投入-產出聯系,是研究經濟系統各個部分間表現為投入與產出的相互依存關系的經濟數量方法。
3、國民經濟各部門間生產投入和產品分配的平衡關系。投入產出分析是應用數學方法和電子計算機,研究各部門間這種平衡關系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1936年由美國經濟學家W.里昂惕夫最早提出。
4、投入產出分析是通過編制投入產出表來實現的。投入產出表是由投入表與產出表交叉而成的。前者反映各種產品的生產投入情況,包括中間投入、最初投入(初次分配)。
5、在處理實際的經濟問題時,生產函數不僅是表示投入與產出之間關系的對應,更是一種生產技術的制約。例如,在考慮成本最小化問題時,必須要考慮到技術制約,而這個制約正是由生產函數給出的。
3. 什麼叫"一產""二產""三產"
1、一產:第一產業
是指各類職業農民和各類水生、土生等農業原始產品,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長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為控制其生長和繁殖過程,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不必經過深度加工就可消費的產品或工業原料的一類行業。
2、二產:第二產業
括各類專業工人和各類工業或產品。指以對第一產業和本產業提供的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的產業部門
3、三產:第三產業
即各類服務或商品。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3)經濟學中的產能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三次產業分類法是紐西蘭經濟學家費歇爾首先創立的一種產業分類方法。他在1935年所著《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中提出對產業的劃分方法。
英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拉克在費歇爾的基礎上,採用三次產業分類法對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總結出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按「三次產業分類法」劃分,把國民經濟中以利用自然力為主,生產不必經過深度加工就可消費的產品或工業原料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