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西北部灣是國家搞得經濟特區嗎
你好,是國家規劃的,請看如下,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規劃》摘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和玉林、崇左兩市物流等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 萬平方公里,2006 年末總人口1255 萬人。
【解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與東盟、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擁有沿海1595公裏海岸線,深水岸線160多公里,是國內僅存的未大規模開發的連片沿海岸線,是我國沿海地區規劃布局新的現代化港口群、產業群和建設高質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區域。
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開放,是國家深化西部大開發,完善沿海經濟布局,推動形成東中西良性互動和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重大戰略舉措。
【關鍵詞】
功能定位: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規劃》摘要】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解讀】把北部灣經濟區定位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突出了開放合作的主題,表明北部灣經濟區在我國對外開放戰略中將擔任重要角色。這一功能定位以面向東盟合作和服務帶動「三南」為支點,把構建國際大通道和「三基地一中心」作為核心內容,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作為目標,凸顯了北部灣經濟區的地域優勢,符合國家發展戰略要求和中國與東盟的共同利益。
【關鍵詞】
主體功能區
【《規劃》摘要】依據區域總體功能定位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將北部灣經濟區劃分為城市、農村和生態三類地區。
【解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按照國家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規劃理念,依據區域總體功能定位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把4.25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區劃細分為1912個綜合地理單元,劃分為城市、農村和生態三類地區,各占規劃區總面積的9%、56%和35%。這是我國第一個體現國家主體功能區劃要求的地方規劃。
【關鍵詞】
中國—東盟 「三基地一中心」
【《規劃》摘要】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解讀】建設中國—東盟「三基地一中心」是構建和形成廣西經濟新高地的重要基礎。這對發揮區位優勢,加強引導扶持,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服務業現代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能環保水平、產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都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5個功能組團
【《規劃》摘要】根據空間布局和岸線分區,規劃建設5個功能組團。
【解讀】為了進一步發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員市的各自優勢,突出發展重點,實現錯位發展,《規劃》改變「攤大餅式」的開發建設模式,根據空間布局和岸線功能分區,結合各城市的功能定位,採取組團式開發理念,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在經濟區內重點打造南寧、欽(州)防(城港)、北海、鐵山港(龍潭)、東興(憑祥)5個功能組團。
打造五大功能組團,必須突破以行政區劃為界限的束縛, 建立功能區帶動行政區劃發展的聯動機制,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重點產業,培育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南寧組團。主要包括南寧市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工製造業、商貿業和金融、會展、物流,建設保稅物流中心等。
欽(州)防(城港)組團。主要包括欽州、防城港市區和臨海工業區及沿海相關地區,發揮深水大港優勢,建設保稅港區,發展臨海重化工業和港口物流,成為加工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區、合浦縣城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開發濱海旅遊和跨國旅遊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海洋開發等高技術產業和出口加工業,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的海濱城市。
鐵山港(龍潭)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鐵山港區、玉林市龍潭鎮,充分發揮深水岸線和緊靠廣東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鐵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設海峽兩岸(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
東興(憑祥)組團。主要包括防城港東興市、崇左憑祥市城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通向東盟陸海大通道的門戶作用,發展邊境出口加工、商貿物流和邊境旅遊,拓展憑祥經濟技術合作區功能,建立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
【關鍵詞】
出海出邊國際大通道
【《規劃》摘要】提升國際大通道能力,構建開放合作的支撐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灣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構築出海出邊出省的高等級公路網、大能力鐵路網和大密度航空網,形成高效便捷安全暢通的現代綜合交通網路。
【解讀】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合作的重要支撐。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能力和水平。
加強國內國際合作,建設中國—東盟交通合作項目,較大幅度提高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高等級公路和大能力鐵路路網密度、機場吞吐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出海出邊國際大通道能力。
【關鍵詞】
國家支持政策
【《規劃》摘要】國家在有關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及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等方面,給予北部灣經濟區必要的支持,鼓勵東部地區帶動和幫助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在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支持在北部灣地區設立地方性銀行,探索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支持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開放合作示範作用,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成為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區域合作,加強交通運輸、海洋產業、農林漁業、能源開發、跨國旅遊、生態環保等重點合作領域規劃編制,加快實施合作項目。
【解讀】 國家的支持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各項戰略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國家明確給予經濟區的五大方面支持內容為:
一是在綜合配套改革方面,《規劃》提出要大膽試驗,開拓創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市場體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經濟區管理模式,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港口等資源整合力度等;二是在重大項目布局方面,國家通過對有關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及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東部地區帶動和參與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整合力度;三是在保稅物流體系方面,國家支持經濟區在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四是在金融改革方面,國家支持在北部灣地區設立地方性銀行,對探索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讓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鼓勵;五是在開放合作方面,國家支持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開放合作示範作用,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成為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區域合作,建立和完善開放合作機制,加快實施合作項目。
【關鍵詞】
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
【《規劃》摘要】努力把北部灣經濟區建成我國沿海發展的新一極。
【解讀】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可以發展成為中國沿海經濟增長新的一極,形成中國沿海「兩角兩灣兩岸」(長三角、珠三角、渤海灣、北部灣、台灣海峽兩岸)的發展格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目標是: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② 中國的六大經濟特區成立的具體時間:要求具體到年月日,謝謝啦
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范圍內設立廈門經濟特區,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
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幕。
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1990年,中央決定開放開發浦東。
1992年,又進一步擴大到沿江岳陽等五個城市。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大連、秦皇島等14個城市為沿海開放城市開辟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 中國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大都位於沿海地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中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發展
拓展資料
一、簡介
從特徵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經濟特區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為:
(1)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
(2)引進更多的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
(3)增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就業;
(4)加快特定地區經濟發展與經濟開發的速度,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對全國(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吸納和輻射作用(5)獲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讓和出租收益。
③ 百部灣經濟特區是那裡
您說的是北部灣經濟特區吧,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佔地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依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編制。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06—2020年。2008年1月16日,國家提出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這是全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目標建成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通知強調指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對於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
中文名稱
北部灣經濟區
外文名稱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行政區類別
經濟合作區域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下轄地區
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
④ 經濟特區的北部灣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了深圳等經濟特區之後,又先後批准了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成渝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8年,國務院提出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這是全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國家批准實施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對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北部灣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渤海灣之後,第四個沿海增長極點。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陳宣慶稱,廣西是唯一一個與東盟海陸接壤的省份,其前沿地帶就在北部灣地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 規劃(2006-2020)》2008年1月獲批,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此次《意見》進而將國家戰略擴展到廣西全省,體現了中央的地緣戰略意圖。
2009年,廣西作為一個欠發達省份,卻有多項發展指標居全國前列:GDP增長13.9%,增速居全國第5位;財政收入增長14.7%,居全國第6位;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06.7億元,超過「十五」時期5年總和,比上年增長50.8%,增速為16年來新高;完成技改投資1552.55億元,為近30年來新高。
在中國對外貿易全面萎縮的情況下,以東盟為主要貿易對象的廣西,2009年出口增速在全國排第1位,進出口增速排第2位,尤其是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40.4%,增幅居全國首位,與同期全國13.4%下降幅度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環境下廣西的地緣價值。
「整個廣西,以北部灣為政策啟動點。」陳宣慶申明,我國迄今批准實施的所有新區、經濟區和試驗區中,北部灣是唯一一個被明確賦予「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功能的,實際上就是強調東盟概念。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包括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四個城市和玉林、崇左局部地區,約佔全區1/5土地和1/4人口,創造了1/3經濟總量。尤其是2009年,經濟區四市實際利用內資970億元,占廣西到位資金總量的32%,增速高於廣西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8億美元,占廣西的46%。
從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國家先後批准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並允許北海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與此同時,防城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也正積極申報。一個經濟區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規劃如此齊全的保稅物流體系,可謂全國少見。
⑤ 我國先後建立的五個經濟特區分別位於哪個省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深圳(廣東省)、汕頭(廣東省)、珠海(廣東省)、廈門(福建省)、海南(海南省)
經濟特區,是國家根據經濟開放性的需要,選定一些具有對外經濟往來條件優越的地方,配套以特殊的政策,以利於對外開放和帶動國內經濟進步的特別經濟區。在世界經濟越來越頻繁的交往中,我國順應歷史潮流,於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1988年海南建省,開始以更優惠的政策,更大步伐,走著一條更為艱辛,也更為輝煌的特區之路。 十幾年的努力與實踐,經濟特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從小到大,由出口特區、出口加工區到綜合型多功能形態形成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中國人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無窮的創造度。
⑥ 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特區設立時間:
1、1980.08.26 廣東省 深圳經濟特區
2、1980.08.26 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
3、1980.10.07 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
4、1981.10.16 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
5、1988.04.13 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特點:
①在國內劃出一定地區,一般選擇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於貨物流轉,節省費用,降低成本;
②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並採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
③為外商創造方便安全的投資環境(見國際投資法),訂立優惠條例和保障制度;
④產品以外銷為主;
⑤集中管理,特區行政管理機構有權制定因地因時制宜的特區管理條例;
⑥區內企業享有相當的自主權。
(6)1984廣西的經濟特區是哪個擴展閱讀
1977年11月11-20日,鄧小平復出後首站到廣東視察。當廣東省委領導匯報一些邊境地區的農民外逃出港問題十分突出時,鄧小平說:「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政策問題。政策對不對頭,是個關鍵。」「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此事不是部隊能夠管得了的」。
鄧小平指出:「你們的問題相當集中,比較明確,要寫個報告給中央,把問題分析一下,什麼是自己要解決的,什麼是需要外省和中央解決的,看來中心的問題還是政策問題。」這為此後提出創辦經濟特區埋下了伏筆。
1978年4月10日—5月6日,受國務院委派,國家計委和外經貿部組織考察組,對港澳實地調研。考察組回京後向中央提交《港澳經濟考察報告》。
提出:可借鑒港澳的經驗,把靠近港澳的廣東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力爭經過三五年努力,在內地建設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游覽區。
1978年4月19日,鄧小平在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今後八年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規劃要點》時指出:「廣東搞出口基地,要進口飼料,應該支持,試一試也好嘛。」
⑦ 我國的經濟特區行政特區分別有哪些
我國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海南,廈門
我國的行政特區包括:4個直轄市:天津,北京,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維吾爾自治區(新),西藏自治區(藏),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23個省:黑龍江省(黑),吉林省(吉),遼寧省(遼),河北省(冀),山西省(晉),青海省(青),山東省(魯),河南省(豫),江蘇省(蘇),安徽省(皖),浙江省(浙), 福建省(閩),江西省(贛),湖南省(湘),湖北省(鄂),廣東省(粵),台灣省(台),海南省(瓊),甘肅省(甘或隴),陝西省(陝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貴州省(貴或黔),雲南省(雲或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