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怎麼區分兩個地方的經濟

怎麼區分兩個地方的經濟

發布時間:2023-09-02 19:43:37

❶ 中國的東部,中部,西部三大經濟區是怎麼劃

三大經濟帶的劃分
東部經濟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等十一個省、市。

中部經濟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陝西、內蒙古等10個省、自治區和四川中部、東部地區。

西部經濟帶包括新疆、西藏、青海、雲南、貴州、寧夏、甘肅等七個省、自治區和四川西部地區。
三大經濟帶劃分依據
根據我國各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資源、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條件、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差異,劃分了三大經濟帶。

從經濟發展水平、生產建設的經濟效益水平、基礎設施,以及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看,大體是東部地帶高,西部地帶低,由東向西遞減。

從土地、礦藏和水力等自然資源方面看,則大體是西部地帶和中部地帶豐富,東部地帶一般較缺乏,由東向西呈遞增趨勢。

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來科學地劃分經濟地帶,是合理布局我國生產力所必需。

❷ 我國的三大經濟地帶是什麼,是怎麼劃分的

為了制定本地區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土地開發整治規劃、區域布局和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和服務。

經濟區的劃分已被世界上許多國家採用。

例如,蘇聯將該國分為三個主要經濟區:東部(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西部(蘇聯的歐洲部分和烏拉爾地區)和東南部(中亞和哈薩克地區)

中國「七五」計劃(1986~1990年)提出,按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結合的原則,將全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即: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並提出「七五」期間至90年代,要加速東部沿海地帶經濟、技術的發展,同時把能源、原材料的開發和建設重點放到中部地帶,積極做好開發西部地帶的准備這一經濟發展戰略思想。

(2)怎麼區分兩個地方的經濟擴展閱讀:

在中國的三大地帶中,中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中國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大,東部地帶次之,西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小,達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1)東、中部地帶「熱」「冷」差異很大,對宏觀調控的承受能力及反應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盡管中國政府針對不同的地區實施了差別性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異使得中部地帶對政府宏觀政策的反應要明顯大於東部地帶。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東部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多,在緊縮情況下企業融資的調整能力較強。中部企業基本依賴國家資金,一遇緊縮便易發生資金斷檔、生產經營難以為繼。

當宏觀緊縮剛使東部經濟從過熱狀態冷卻下來的時候,中部經濟卻已從正常增長陷入停滯衰退;而調控措施一放鬆,又會出現東部經濟再度趨熱及通貨膨脹進一步蔓延。宏觀調控緊不得,松不得,可調整的空間很小。

宏觀緊縮常常未達到預期效果便中途放鬆,有時不是出於兼顧經濟適度增長的考慮,而是迫於中部企業經營危機的壓力。

宏觀調控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緊縮,不是「軟著陸」過程中「緊」「松」搭配的主動調整,而是地區貧富差異及「熱」「冷」差異壓力下的被迫應急措施。

因此,盡管東部地帶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巨大(1978-2004年東部地帶GDP在中國GDP總量中所佔的平均份額為54.9%),但其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卻小於中部地帶。

❸ 高級經濟師考試都考哪些科目,怎麼復習

一:高級經濟師屬於副高級職稱,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一般需要報考4個模塊,這里向考生推薦WindowsXP,Word2003,PowerPoint2003和Internet應用這4個比較簡單的職稱計算機考試模塊報考。但有個別地區在模塊數量方面有特殊規定。

二,職稱英語分為A.B.C三個等級,高級經濟師需報考B級,相當於大學公共英語三級的水平。每個等級又細分為理工、衛生和綜合三個大類,由於國家在大類劃分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考生可根據自身情況任意選擇報考。

三,高級經濟師考試科目為《經濟理論與實務》,考試時間為180分鍾,採取開卷筆答方式進行。主要考核應試者經濟專業基礎知識、政策法規及運用相關經濟理論分析、判斷和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

各地考試科目有所不同,除了《經濟理論與實務》還有可能會考經濟基礎知識、經濟專業知識實務、高級經濟實務等科目,具體請登錄各省人事考試網。

除了考試科目可能有所不同,職稱英語和計算機有的省份已經取消了。如果考職稱英語與計算機話,請以當地評審部門下發的教材為准。

❹ 香港和澳門哪個地方發達一些

香港和澳門相比較而言,香港較為發達。香港的相關發達優勢如下:

1、香港的經濟實力較為雄厚: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2、香港的文化較繁榮: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稱號。

(4)怎麼區分兩個地方的經濟擴展閱讀:

香港的其他介紹:

香港是一個奉行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其經濟的重點在於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國傳統基金會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費沙爾學會1996年起發表的自由經濟體系報告,一直將香港評定為全球第一位。

香港實行低稅率的簡單稅制,個人薪俸稅超過免稅額後按不同比例計征,最高不超過17%,不考慮特殊抵扣情況的公司利得稅的稅率為16.5%。

香港城市以現代建築為主,大量摩天大樓分布維多利亞港兩岸,高度逾90米的建築超過3000座。全球最高100棟住宅大樓中,最少一半位於香港。香港摩天大樓數目居世界首位。

❺ 如何了解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

你問題中提到的經濟狀況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個人覺得要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有三個概念很重要。第一、各項經濟指標,例如:工業增加值、人均收入、工業增加值、一二三產業比重、政府預算收入等。第二、橫向比較的一個標准。你將你所說的這個地區又同那個地方相比較。舉個例子,假設我在荊州,如果我將荊州的各項經濟指標同蘇州比,那麼毫無疑問各項經濟指標是不如蘇州的,但是現在並不能說蘇州的經濟狀況就一定比荊州好。因為這還涉及到第三個概念——各項指標的發展。同樣舉個例子,現在我們將蘇州同天津相比較,單就各項經濟指標而言天津不如蘇州,但天津的各項經濟指標上升非常迅速,例如GDP、PDI等。那麼你就不能說天津的經濟狀況不如蘇州。最後綜上所述,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就應該通盤的去考慮以上三個要素。通過這三個要素的衡量,來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❻ 江蘇的蘇南和蘇北,哪個更富有

一個省份卻因為回歸線分為江蘇北和江蘇南,大家總愛弄這個城市進行比較,其實從數據來說江蘇南的經濟確實要比江蘇北好一點。其實同屬於江蘇,一河之隔的兩個城市經濟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但非得要拿出一個更富有就只能說屬於南方的江蘇南經濟要好那麼一點點;畢竟處於珠三角地帶的江蘇南有更多的機遇以及發展,比江蘇北好那麼一點點。

非要拿江蘇南和江蘇北對比的時候,蘇州南確實要富有一點點。

❼ 廣州和浙江這兩地方的經濟模式有什麼不同

1.引論:對我國經濟地方化與市場化的一般性評注 我國乃泱泱大國,地廣人多,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發展路徑各異。這決定了經濟學者必須避免對我國國情一概而論,任何整體描述或者藉助均值進行描述易於流於空洞無義,因此應在經濟分析中因區域而論,即採取「地方主義」(Regionalism )分析範式(Herrmann-Pillath,1995年,前言第30-31頁)。也正是出於同樣的原因,胡鞍鋼博士在最近的一次杭州講話中把我國的情況歸納為「一個國家,四個世界」——所謂四個世界,乃指浦東之類為第一世界,浙江之類為第二世界,農村地區為第三世界,邊遠山區為第四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把部分行政和經濟管理權力下放給地方政府,這才有了地方的相對獨立行為主體地位,有了地方的相對獨立行為主體地位,才也為地方之間的橫向競爭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縱向競爭之加劇埋下了伏筆。通過權力的地方化(localization),一部分原有國有企業的管理權和控制權轉入了地方政府手中,形成了地方政府作為地方國企產權主體的"地方產權制度"(regional property rights of local governments )(何夢筆,2000年,第1頁)。 另外一個方面,80年代鄉鎮企業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異軍突起。鄉鎮企業為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本文的語境中,鄉鎮企業是指廣義的鄉鎮企業概念,即「除了包括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的企業外,還包括農民聯戶辦和戶辦企業,以及各層次的聯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農村股份制(含股份合作制)企業」(唐忠等,2000年,第3頁);鄉鎮集體企業是指內含集體股份、其份額大到鄉鎮村足以控股或者對其經營活動(包括利潤分配)行使各種干預的企業[2].但是,鄉鎮集體企業雖則屬於民營企業范疇,其產權制度是一種集體產權制度,實際上可以與地方政府的國企產權制度相比擬。在本文中,我們把鄉鎮集體企業的集體產權制度稱作為鄉鎮村的「地方產權制度安排」。與地方政府作為地方國企產權主體的「地方產權制度」一樣,鄉鎮村作為鄉鎮集體企業集體產權主體的「地方產權制度」都是企業產權的「地方化」形態。 我國的「抓大放小」戰略實際上是把我國的中小國有企業通過各種形式的改制推向市場,實行「民營化」(包括私有化)、「市場化」(指任何政府控製成分或程度的減少),其目的在於提高效率。我國鄉鎮集體企業的改制也是沿著通往市場化的同樣邏輯理路進行,實現同樣的目的。 本文主要考察我國的諸種經濟發展模式,著重關注「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以這些模式為切入點,本文將從側面(而非正面)證實兩個判斷。判斷之一為:經濟領域的「地方化」現象要被「市場化」所取代。 判斷之二是:隨著我國引入競爭機制,地方之間的競爭加劇,各種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加劇,而治理結構較差的企業一般來說成本(包括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如支農成本)較高,治理結構較好的企業的經營成本較低。企業之間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也表現為治理結構的競爭,即制度競爭。在競爭壓力下,治理制度差的企業淘汰出局或者虧損的可能性更大。我國企業大量改制的動力也源於此。 從上述判斷出發,作者在本文中正面提出並初步論述五個方面的命題:(1)"浙江模式"的本質是"自組織經濟模式";(2)"浙江模式"具有可擴展性;(3)"蘇南模式"具有過渡性;(4)晚清文化傳統中的近代化因素對中國經濟發展諸模式有著整合作用(陳建軍);(5)"浙江模式"很可能是"哈耶克擴展秩序(extended order)模式"或者"自發秩序(spontaneous order )模式". 2.我國諸種經濟發展模式盤點 一般來說,所謂「溫州模式」,就是以發展個私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所謂「蘇南模式」,就是以發展鄉鎮集體企業為主的模式。浙江的整體發展可以總括為「浙江模式」,它是「溫州模式」的更新和擴展模式。其原因是:「溫州模式」在不斷變遷之中,逐漸得到規范,脫去了過去「坑蒙拐騙」形象;浙北地區原來學習「蘇南模式」,目前又重新皈依改良後的「溫州模式」;近年來浙江鄉鎮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改制已基本完成,又走在了全國的前頭。 過去許多人熱衷於討論「浙江之路」尤其是「溫州之路」到底姓社姓資的問題。事實上,這種討論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早在半個世紀前,弗萊堡學派代表人物歐肯就拋棄了往往引入誤入歧途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兩分法,而是對經濟現象採取創造性的形態學分析(morphological study )理路(歐肯,1995年中文版,第5頁)。他把經濟現象分為兩種理想類型,其一即為交換經濟,其二即為統制經濟或稱集中領導的經濟(比較歐肯,同上,第106-122頁)。所謂交換經濟,是指「整個社會經濟是由兩個或多個個別經濟組合起來的經濟,其中每個個別經濟(馮注——指企業和家戶)都提出和執行自己的經濟計劃」(梁小民,1996年,第123頁)。對於歐肯,理想的「交換經濟」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理想的經濟秩序則是一種競爭秩序。 還有一種「江浙模式」的提法產生較晚,最早是由浙江社會科學院的研究者於90年代初提出來,而對之最為具體的分析是由陳建軍完成的(陳建軍,2000年,第3頁)。陳考察了1978-1993年間江蘇和浙江的工業化路徑,之所以把江蘇和浙江的經濟發展歸納為「江浙模式」,理由是兩者都有著這樣的特點:主要依靠區域內部或國內的資金積累和轉移,對外資依賴性較小(從而區別於外資依賴性很大的「珠江模式」或者後來演化而成的「華南模式」),主要依託國內的銷售市場,由此帶動非國有企業,帶動經濟發展,全面推動地域經濟的市場化和高速增長(陳建軍,2000年,第19頁)。兩者的大文化背景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華人文化,都有商業文化傳統。陳的觀察期較早,故而不能涵蓋後來的發展。 「浙江模式」中企業所有權構成和「蘇南模式」是不一樣的,前者以私人產權為主,後者以集體產權為主。在浙江,即使過去有許多鄉鎮集體企業,其中也有許多實屬假集體、「紅帽子」企業。改制之後浙江的私人產權特徵越發明顯,而始於1998年的「一次改制」後的蘇南集體產權卻以另外的形式(「不可分配給個人的集體股」)存續。近年來亞洲金融危機成為一種試金石,「浙江模式」的生命力經受住了考驗,「蘇南模式」遭遇嚴峻的挑戰。從這一角度看,分頭探討「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要比籠統討論「江浙模式」妥當,除非我們不區分經濟運作中的政府行為和市場行為。 3.對「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本質特徵的甄別和認識 本文對「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的內涵作一重新梳理,關鍵目的在於對兩種模式的本質區別作一強調。我認為,既應從產權結構、又應從市場和政府在兩地經濟發展的作用角度去把握「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的本質,從而區別於一般的區分方法。 「浙江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市場解決模式、自發自生發展模式和自組織(self-organizing)模式(比較馮興元,2000年),在其中,政府的作用雖則重要,但起著促進性的、輔助性的、倡導性、主持性的作用,而不是經濟管理作用。政府的經濟促進作用不同於經濟管理作用。

❽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各包含什麼省劃分依據是什麼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

閱讀全文

與怎麼區分兩個地方的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蛇女龍婚姻相配指數多少 瀏覽:200
為什麼我結婚感覺不到幸福 瀏覽:818
縣城如何帶動經濟 瀏覽:977
28歲大齡女性如何開展新事業 瀏覽:10
中民婚姻網如何收費 瀏覽:38
洛溪在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661
西安打完第二針疫苗健康碼什麼時候更新 瀏覽:953
廣州黃埔區事業編技術崗怎麼備考 瀏覽:817
你眼中的愛情又是什麼 瀏覽:402
皖事通安徽健康碼怎麼操作 瀏覽:306
八年級基本經濟制度有哪些 瀏覽:326
事業單位證書多久聘用 瀏覽:503
園區經濟該如何發展 瀏覽:891
四川省廣元市健康碼在哪裡申請 瀏覽:204
新婚姻法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瀏覽:960
你聽過哪些驚艷到你的教育故事 瀏覽:72
如何和公司申請經濟補償 瀏覽:557
480代表是什麼愛情意思 瀏覽:875
小橙故事84德州消毒液怎麼樣 瀏覽:495
婚姻涉及到哪些方面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