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行為經濟者是什麼意思

行為經濟者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9-02 07:17:30

Ⅰ 經濟行為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1.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經濟學主要進行三點考慮:·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分析的前提;·選擇行為是經濟學分析的對象;·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經濟學分析的中心目標。其首要任務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資源盡可能持續地開發成人類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方面。

2.生產可能性曲線用來表示經濟社會在既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各種商品最大數量的組合。生產可能性曲線反映了資源稀缺性與選擇性的經濟學特徵.生產可能性曲線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在一定社會的一定時期內,可以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從而可以生產的產品數量也是有限的。生產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資源條件下,利用現有資源可能生產的最大產量組合。

3.一種商品的名義價格發生變化後,將同時對商品的需求量發生兩種影響:一種是因該種商品名義價格變化,而導致的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組合中,該商品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替代,稱為替代效應。

4.產量增加的比例不等於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稱之為規模報酬不變。比如,廠商的要素投入增加100%,產量的增加量也是100%。

5. 通貨膨脹(Inflation)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

6.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表明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一種交替關系的曲線,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菲利普斯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

Ⅱ "經濟人"的概念是什麼

說白了,經濟人假設就是認為人是絕對自私的,他的經濟行為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個人要求,爭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經濟人,也叫理性人假設,但這里的理性不代表其選擇都絕對能使自己獲利。「理性」的概念在於行為者自己能夠根據信息,進行理性的判斷,不受感情等因素的影響。
經濟人假設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尤其是古典經濟學的基礎。經濟人雖然個個都為自己,但由於市場「無形的手」的作用,導致了所謂「利己先利人」的現象的出現,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得利。
自然,很明顯,經濟人假設有它自己的內在問題,它完全排斥了為公的現象的出現。即使比例很小,有「天下為公」意識的人還是存在的。

Ⅲ 理論經濟學主要學啥,行為經濟學又是什麼意思!!!

理論經濟學
就是傳統的以
理論
分析為基礎的
經濟學
門類,例如
微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
等,而
行為經濟學
結合理論經濟學和
心理學
,放鬆了
傳統經濟學
關於
理性人

假設
,旨在研究
經濟決策
主體

心理活動
對選擇造成的影響,比較出名的理論主要就是
時間不一致性
,純手打。

Ⅳ 社會人和經濟人的區別

1、經濟人:

(一)"經濟人"的概念

"經濟人"意思為理性經濟人,也可稱"實利人"。這是古典管理理論對人的看法,即把人當作"經濟動物"來看待,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

(二)"經濟人"假設的依據

"經濟人"的假設,起源於享受主義哲學和英國經濟學業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關於勞動交換的經濟理論。亞當·斯密認為: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必須加以鞭策;人的行為動機源於經濟和權力維持員工的效力和服從。

(三)"經濟人"假設內含的管理策略

根據"經濟人"的假設而採取相應的管理策略,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管理工作 重點在於提高生產率、完成生產任務,而對於人的感情和道義上應負的責任,則是無關緊要的。簡單地說,就是重視完成任務,而不考慮人的情感、需要、動機、人際交往等社會心理因素。從這種觀點來看,管理就是計劃、組織、經營、指導、監督。這種管理方式叫做任務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數人的事,與廣大工人群眾無關。工人的主要任務是聽從管理者的指揮,後勤部拚命幹活。

(3)在獎勵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錢來刺激工人生產積極性,同時對消極怠工者採用嚴厲的懲罰措施,即:"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

2、社會人:

(一)"社會人"假設的依據

"社會人"假設的理論基礎是人際關系學說,這一學說是由霍桑實驗的主持者梅奧提出來的,之後又經英國塔維斯托克學院煤礦研究所再度驗證。後者發現,在煤礦採用長壁開采法先進技術後,生產力理應提高,但由於破壞了原來的工人之間的社會組合生產反而下降了。

後吸收社會科學的知識,重新調整了生產組織,生產就告上升。這兩項研究的共同結論是,人除了物質外,還有社會需要,人們要從社會關系中尋找樂趣。

(二)"社會人"假設內含的管理策略

從"社會人"的假設出發,採取不同於"經濟人"假設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管理人員不應只注意完成生產任務,而應把注意的重點放在關心人和滿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員不能只注意指揮、監督、計劃、控制和組織等,而更應重視職工之間的關系,培養和形成職工的歸屬感和整體感。

(3)在實際獎勵時,提倡集體的獎勵制度,而不主張個人獎勵制度。

(三)對"社會人"假設的評價。

1、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和企業勞資關系的緊張,使得管理者開始重新認識"人性"問題。從"經濟人"的假設到"社會人"的假設;從以工作任務中心的管理到以職工為中心的管理無疑是管理思想與管理方法上進了一步。

資本家實行參與管理,滿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業中確實起到了緩和勞資矛盾的效果。在這方面,西方尤其是許多企業都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盡管如此,"社會人"假設也存在不可擺脫的局限性。

(4)行為經濟者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社會人科學性論證:

社會大多數人認為「社會人假設」比「經濟人假設」更具有科學性。

1、它認識到人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在復雜的社會中生活,因此必然少不了受到社會各方面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人在社會上生存是少不了與人交往的。人們去做一件事情,目的也就是處理人和人,或人和事之間的關系,這些都屬於交往的范疇,因而說「交往是人們行為的主要動機」。

2、通過霍桑實驗梅奧等人認識到在一個正式組織中往往會存在一個非正式的組織,甚至會有非正式的領導人。由於這些非正式的組織是人們通過人際關系和感情的溝通無意識地形成的,因此這些組織能更自然地協調組織內部的關系或矛盾。

這也證明了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而不是會說話的機器。正式組織中一切都是定製的,不允許通過個人的主觀感情來協調;

因此,正式組織的管理並不能使每一個組織內的成員都滿意,即使有些激勵的措施,也不能完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因為正式的組織並不能讓所有的人都對它產生感情,因而不能投入全部的熱情。

3、人與人之間並不是冷冰冰的關系,即使是領導者與下屬,也不能只是用工作上的關系進行交往。這樣會使員工產生距離感和不安,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必定會有很大的魅力,讓員工對他(她)產生欽佩之情。

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人的需要分為5種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當某一層次需求被滿足後,人必然會出現新一層次的需求並展開行動追逐。

員工工作獲取報酬僅僅是獲得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這些低層次的需要滿足後,他們往往會產生交往需要、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需要。因此要想更加有效地激勵員工,領導者要考慮到人是「社會人」,會在感情上產生需要,因而「組織領導者應當滿足職工歸宿、交往和友誼的需要」。

「社會人」的假定是通過人性特徵來進行的,反映了人在感情方面的特點和需求。因而作為管理者,不僅僅要用規章制度來管理,適當的時候,還要使管理人性化,使得組織更加具有活力。

Ⅳ 個人經濟行為包括哪些

個人經濟行為有以下幾種,即行為包括個人消費行為,投資行為和就業行為。
拓展資料:
個人經濟行為,是作為生產、分配、消費主體的個人在 經濟活動中的經常性決策傾向和對社會環境、經濟條件變化的有目的反應。個人的不同的行為方式和行為後果,對社會經濟運行的有效性和社會經濟 秩序的狀態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社會主義的有計劃的 商品經濟條件下,個人經濟行為應具備以下特徵:公民成為獨立的行為主體;社會為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環境保證;還應具有多元化的個人行為規則。

經濟法主體行為的基本分類:
一、經濟法的主體可分為宏觀調控法的主體和市場規製法的主體。前者分為代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體和承受國家的宏觀調控的主體即調控主體和承控(受控)主體。後者分為代表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管理或規制的主體和在市場經濟中接受國家的市場規制的主體即規制(管理)主體和受制主體(市場主體)。

二、把經濟法主體分為管理主體和實施主體,並且認為這兩種主體的劃分是相對的。李昌麒教授則認為經濟法主體應分為經濟決策主體、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實施主體。漆多俊教授的幾種分類方法里,有一種就把經濟法主體分為國家經濟管理主體和被管理主體。史際春等認為經濟法主體大致可以分為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主體。

三、經濟法主體行為的特徵:
1、范圍的廣泛性: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經濟法主體數量龐大,類型豐富,這是主體經濟利益性的外在化要求:通過對每種經濟利益都有數種具體經濟法主體加以代表、維護和追求,實現各種經濟利益的和諧發展,才能最終達致經濟法所要維護的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

2、地位的層級性:這里的層級性和層次性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層級更強調縱向位階與橫向位階的統一。理解經濟法主體層級性的時候,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法主體地位「不平等」並非行使國家權力的需要使然。
而是源自根據主體各自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的大小而由法律合理分配的需要,借用經濟法「責權利相統一原則」的話說,就是要「以責定權,以責定利」。如果只看到經濟法主體之間存在著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而忽視了不同經濟法主體之間的協作和競爭關系,便會有本末倒置的危險,動搖經濟法主體制度存在的基石。

3、角色的變動性:就具體的某個經濟法主體而言,由於其在不同經濟關系中「角色」的不同,也令其主體外在類型和內涵發生著各種交錯和轉換,比如一個主體既可能是經營者(相對於生產者而言),或者銷售者(相對於消費者而言),又可能是競爭者(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

閱讀全文

與行為經濟者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酒每瓶都有什麼故事 瀏覽:838
婚姻危機是什麼 瀏覽:344
事業單位工作轉正什麼意思 瀏覽:740
重新登支付寶怎麼查看健康碼 瀏覽:926
在愛情的什麼之下 瀏覽:374
如何找民政局撤銷婚姻登記 瀏覽:705
幸福閥值低是什麼意思 瀏覽:135
閃婚為什麼往往不幸福 瀏覽:570
幸福樹用什麼水澆花最好 瀏覽:482
亞洲功夫美女叫什麼 瀏覽:93
幫我讀一遍幸福是什麼 瀏覽:771
猛虎和蛇的婚姻怎麼化解 瀏覽:761
為什麼現在的婚姻是原生復制而來 瀏覽:361
i健康健康碼怎麼樣才能綠碼 瀏覽:864
講英語故事開頭要怎麼說 瀏覽:402
愛情讓苦讓人不滿足是什麼歌 瀏覽:697
怎麼把愛情形容成感冒 瀏覽:331
男羊丙戌日柱婚姻如何 瀏覽:728
有什麼開頭的故事 瀏覽:804
財富線和婚姻線連到一塊會怎麼樣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