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如何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對經濟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雖然只是「好」與「快」兩個字順序的變化,但含義十分深刻。它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反映了經濟建設指導思想的升華,使我們對新階段發展規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導發展的方針更加符合實際,破解發展難題的途徑更加明確。從「快」字當頭到「好」字當頭,經歷了一個實踐深化、認識提高的歷史過程。改革開放後,我們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帶領人民艱苦奮斗,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經濟總量大幅躍升,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困擾我們多年的短缺局面已不復存在,社會商品實現了供求平衡或略有富餘。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如何以更好的質量、更多的品種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通過自主創新,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產品開拓市場,成為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資源環境狀況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製約,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趨於突出。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處理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正確處理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總結歷史經驗,針對現實問題,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總量平衡。要保持總供求基本平衡,防止通貨膨脹,實現宏觀經濟的穩定。二是結構優化。要促進需求結構趨於協調,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差距。三是資源節約。要狠抓節能降耗,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是生態良好。要控制並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保護和治理城鄉環境,促進生態修復和建設。五是民生改善。要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礎上,要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實現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兩番。」這個目標,在充分考慮經濟總量增長的前提條件下,把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改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
第三,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好」與「快」的有機統一。「好」與「快」互為條件,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為前提,堅持「好」字當頭,好中求快,把握發展的節奏和步伐,使較快的增長速度長期保持下去。如果單純追求快速增長,忽視質量、效益、結構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就有可能出現盲目追求高指標,攀比高速度,導致經濟大起大落,結果欲速不達。因此,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實現長期持續的快速增長。同時,「快」也是「好」的必要條件。較快增長本身就是較好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保持較快增長,才能抓住機遇,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更好地解決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我們要把握好經濟發展中「好」與「快」的辯證關系,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四,當前強調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經濟增長速度連續4年達到或超過10%,2007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長11.5%,城鎮就業增加較多,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同時,投資增長快、貨幣投放多、外貿順差大的問題尚未解決,物價水平上升,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任務繁重。還應看到,經濟結構調整仍然滯後,投資和消費比例關系還不合理,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壓力明顯加大。因此,當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必須強調經濟發展好中求快,努力解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第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時機成熟,條件具備。經過多年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條件和能力明顯改善。一是綜合國力大大增強。隨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開始顯現,產業結構在調整中優化升級。通過推進新農村建設、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等,「五個統籌」逐步落實,這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二是體制條件基本具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不斷完善,企業活力日益增強,市場體系逐步健全,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這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擴大經濟發展的迴旋餘地。四是我國發展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勞動力資源豐富,居民儲蓄率高,能源交通等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完全可能的。最重要的是,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逐步成為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抓緊完善政策體系,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環境,就一定能夠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轉變發展方式和深化體制改革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抓好這兩個重點方面,也就抓住了全部經濟工作的牛鼻子。我們要按照《報告》的要求,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切實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取得重大進展。
⑵ 如何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要著力做好以下六項工作:一是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二是完善強農惠農富農財稅政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三是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四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經對外交流合作。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深化財經對外交流合作。五是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績效。完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強化「兩基」建設,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推進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狠抓增收節支,嚴格財政監督。六是加強財政幹部隊伍建設,大力改進工作作風。
⑶ 怎麼才能更好的發展社會經濟
更好的發展社會經濟的條件:
1.加大企業間競爭,激發競爭意識,形成熱火朝天的競爭態勢。
2.要在競爭中取勝,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更加社會化,使社會分工,更加精細化、更精專化,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
3.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生產效率。
4.優化公平競爭環境。
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又好又快的發展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繼續深化體制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關鍵在於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其一,要加快觀念的轉變,真正理解「又好又快」發展的本質意義。長期以來,我們都是把發展速度放在首位,甚至於把發展速度的快慢作為考核或衡量一切的標准,因此出現了不計成本和代價、不顧生態和環境、不講質量和效率的「數量發展觀」。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長模式難以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個別地方政府置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於不顧,對於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和方向的企業、項目也大力進行地方保護。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切實轉變觀念,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實現在「好」的前提下經濟「快」增長。
其二,要進一步完善「又好又快」發展的考核指標體系。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也是資源消耗數量大、強度高的時期,但是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來維持經濟的快速增長是難以為繼、無法持續的,所以,迫切需要構建一種科學的、有效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快」作為一個衡量經濟發展速度的數量指標,對其的判別應該十分容易,然而「好」作為一個體現經濟發展效益的質量指標,對其的判別就要復雜和困難得多。目前已有的能源消耗標准、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土地利用率等指標仍然不完善,還不能全面、合理、准確地反映「好」的程度。因此,必須建立一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反映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又好又快」發展的考核指標體系。
其三,要健全相關的監督約束機制。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強對各級地方政府及官員的監督和約束,這就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機制,通過相關的制度安排切實保障各地的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其四,要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保持宏觀經濟總量平衡,同時加大各項關鍵領域的改革力度,特別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的直接干預,完善並加強公共服務職能,協調推進財稅、金融、投資、資源價格體系和土地管理體制等的改革,為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的體制基礎。
⑸ 如何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國外,首先要生產企業合法經營。很明顯,我國的企業要是完全依照法律做到合法的話,結果一定是倒閉。所以在我國企業只有在政府機關的支持下才能走一步看一步。由於我國(政)(治)(體)(制)問題經濟不可能持續性發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有一個非常有效的管理體系。歷史與現實表明,環境與發展不協調的許多問題是由於決策與管理的不當造成的。因此,提高決策與管理能力就構成了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要求培養高素質的決策人員與管理人員,綜合運用規劃、法制、行政、經濟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組織結構,形成綜合決策與協調管理的機制。
(5)社會經濟還能怎麼進步擴展閱讀:
內涵:
(1)突出發展的主題,發展與經濟增長有根本區別,發展是集社會、科技、文化、環境等多項因素於一體的完整現象,是人類共同的和普遍的權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剝奪的發展權利;
(2)發展的可持續性,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
(3)人與人關系的公平性,當代人在發展與消費時應努力做到使後代人有同樣的發展機會,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發展不應當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與自然的協調共生,人類必須建立新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准,學會尊重自然、師法自然、保護自然,與之和諧相處。中共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把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以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從忽略環境保護受到自然界懲罰,到最終選擇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一次歷史性重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