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
我國處於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從以中低端產業為驅動力的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的時期發展驅動力應該是科技創新、現代製造業、金融產業和高端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發展。
從2008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驅動力還沒有太多地著力於思考新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而是忙於救火。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經濟動盪,瞬間蔓延到全球,而且在後續的幾年裡這種危機還影響到了我國的經濟增長。
國家經濟進入到中等收入國家以後,經濟就需要轉型到新經濟增長模式中。可是往往想想容易做卻難!
從2008年的4萬億投資開始,在此後的數年裡這種投資拉動經濟的天量貨幣且乘數效應達到了近10倍。很多國家到了2012年以後就慢慢走出困境,甚至這種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美國也很快挺過來了,通過轉嫁給全球各國來實現經濟復甦。
我國在2012年以後也逐步轉換經濟增長模式,想通過高質量增長來實現轉型。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增長中的一條鯰魚,攪動經濟全面轉型。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金融產業發展和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道路。可是,2015年530以來股票市場的暴跌等同於當頭一棒!
於是,又一次走回了老路,用投資拉動、基礎建設、房地產市場來推動經濟增長,成為了最重要是經濟發展驅動力。
但是,靠投資拉動經濟不可能做到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到了2019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進入了中高等收入國家行列。未來更是需要用科技創新、現代製造業、高端產業、研發產業和金融產業來推動經濟增長。
㈡ 從理論上講,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麼
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的來源只有一個,就是科技進步。短期內可以採取金融、貿易、財政,甚至戰爭的手段促進經濟增長。但從長期來看,以上都是沒有效果的。要實現經濟長期的進步和繁榮,唯一的辦法就是創新,包括技術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近十幾年來我國如此重視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什麼如此重視科學研發。因為只有科技的進步和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的發展。
㈢ 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分別是消費升級、科技創新、鄉村振興、體制改革、對外開放。
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對外開放的領域、層次不斷豐富,尤其是近年來在全球「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堅持擴大開放。中國加入WTO是開放國民經濟的需要。如今,中國已成為如金融、自動化等領域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中國和WTO間也需要新的合作形式。
中國目前在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對於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都至關重要。
記錄中國經濟發展「成績單」,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經濟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未來我們仍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具體來看,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充分地展示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睿智奮進的民族,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民族,是一個有著無限生命力的民族。這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3)經濟驅動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巨大。IMF亞太部中國團隊負責人詹姆斯·丹尼爾則表示,中國經濟將繼續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支柱,並希望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能不斷增加。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創始人、現任名譽所長及高級研究員弗萊德·博格斯滕也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驅動力,而且這種增長趨勢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持續下去。
他表示,無論是從增長速度還是增長規模來看,中國都是美國以及歐盟的兩倍多,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而言意義重大。
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前中國局局長黃育川看來,中國的經濟規模非常龐大,發展潛力也大,經濟持續增長的時間也將更長,而中國政府正在進行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激發增長潛能。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發展:當前有活力今後有動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澳專家:中國在多個領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