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林業產業政策要點的林業產業發展的重點與領域
8.鼓勵扶持促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技術、裝備和產品,以及需要重點發展的林業產業。
——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地、保護區建設,林木種質資源採集、保存、鑒定、開發和利用;林業基因資源保護;林木良種選育和林木良種基地建設。
——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按照國家批復的《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加快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支持國有、集體、民營單位和個人參與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鼓勵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以外的具有規模、集中連片的定向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鼓勵森林撫育,提高森林質量。
——珍貴用材樹種和珍稀樹種的培育。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大徑級珍貴用材林和珍稀樹種的培育。
——名特優新經濟林基地建設。以木本糧油、乾果為重點,以調整鮮果品種結構和提高產品質量為主攻方向,推進經濟林發展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品牌型、外向型轉變。重視野生經濟林(灌木)樹種保護、改良及開發利用。鼓勵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參與野生經濟林(灌木)樹種的保護,並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品種選育、改良和開發利用。
——經濟林果品儲運、保鮮、分選、包裝、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及現代物流配送產業。鼓勵採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干鮮果品、木本油料、調料、香料、葯材等資源的開發。
——花卉和林木種苗產業。合理利用野生花卉、林木種質資源,選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品種,發展基地生產,提高品質和生產力水平。重點發展鮮切花、高檔盆花、食品花卉、化工花卉及觀賞植物和高標准綠化種苗。
——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定向培育與產業化。大力培育和開發我國優良鄉土能源樹種,積極引種國外優良能源樹種,建設速生高產和高熱值、高含油的能源林示範基地。積極發展生物柴油、生物質緻密成型燃料、生物質發電和供熱、燃料乙醇等生物質能源產品的開發利用技術,引導、扶持一批林業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企業,提高生物質能源的產業化水平。
——生物農葯和植物生長劑生產技術及產業化。根據南北方人工造林和林分經營管理目標,開發專用生物肥料;重點開發松材線蟲病、松毛蟲、枯梢病和蛀乾性害蟲等廣譜高效生物農葯,加緊對高效高毒毒株的篩選,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重組構建工程菌,提高殺蟲生物農葯的質量和產量;開發廣譜和高效植物生長調節劑,逐步實現林業生產綠色、有機、無公害目標。
——制葯技術開發和產業化。保護野生葯材資源,鼓勵發展人工種植葯材基地。加強植物活性提取物及植物源新葯的開發,促進紫杉醇、青蒿素、喜樹鹼、印楝素、石斛鹼、銀杏黃酮和銀杏內酯等特色資源加工產品的規模化生產。
——竹藤基地建設及竹藤新產品生產技術研發。發展竹漿造紙、竹膠板、竹地板、竹裝飾材、竹集成材、竹傢具、包裝箱、建築模板與竹木復合材料及竹炭、竹醋等精深加工產品;開發利用竹筍等竹副產品。
——生態旅遊業。在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依法推進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狩獵場為主的生態旅遊產業發展。加強風景林營造和更新改造,提升景觀質量和生態文化內涵,打造特色生態旅遊品牌。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社會、經濟等條件,發展與壯大第三產業。
——野生動植物馴養、繁育利用。在嚴格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嚴格執行有關法規、國際公約的前提下,鼓勵野生動植物基因資源保護、種源繁育和基地建設,促進由利用野生資源為主向以利用人工資源為主轉變。建立規范的馴養繁殖(培植)及利用管理制度和嚴格的市場管理制度,對經濟利用度大的物種,推行資源論證、拍賣和限額制度。引導、扶持一批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示範產業和產業群。
——木漿造紙業。按照國務院批準的《關於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及其他相關造紙產業發展政策,促進林紙一體化建設,繼續推進《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的實施,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的產業化新格局。鼓勵發展商品木漿項目,依靠國內市場供應木材原料的制漿項目必須同時規劃建設造紙林基地或者先行核准其中造紙原料林基地建設項目,不得以未經核準的林紙一體化項目的名義單獨建設或圈佔造紙林基地,承諾依靠國外市場供應木材原料的制漿項目要嚴格履行承諾。鼓勵現有林場及林業公司與國內制漿造紙企業共同建設造紙原料林基地。
——人造板製造業。以品牌產品、龍頭企業為核心,重點改造、擴大現有人造板骨幹企業的生產規模,引導和促進小企業的聯合與重組,逐步培植一批大型人造板骨幹企業和產業集群。鼓勵國有、民營大中型人造板企業建立自有原料林基地,推動林板一體化發展。
——林產化工產品精深加工。在鞏固松香、松節油等傳統主導出口產品的同時,大力發展松香、松節油和以松香為原料的香料產品、葯品、五倍子單寧酸、紫膠等其它林化產品的精深加工產品。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提高木材水解、木材熱解系列產品的檔次。鼓勵國有、民營大中型林化企業建立自有原料林基地,推動林化一體化發展。
——木材功能性改良、木基復合材料和非木質材料林產品開發及綜合利用。不斷完善人工木材的改性技術,提高木材的硬度、強度、密度、環保、耐腐、抗蟲及阻燃等性能,替代優質木材。
——次小薪材、沙生灌木、三剩物的綜合利用和廢舊木質材料、一次性木製品的回收利用。嚴格執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木材節約和代用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58號)的有關規定。
——林產品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的設備製造。鼓勵原始和集成創新,高起點引進林產品深加工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促進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以提高生產能力、監控檢測、自動化控制水平為重點,提高設備裝備水平。
——森林資源開發與利用國際合作。支持企業到境外設廠、開發森林資源;合理利用外資,引導外資投向《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中的林業領域。
——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示範區及其配套項目建設。鼓勵發展草原圍欄及舍飼圈養、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沙產業。
——山區基礎設施和林業綜合開發。綜合利用和開發山區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促進低效林改造和山區特色產業化。
9.限制以優質林木為原料的一次性木製品與木製包裝的生產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綜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項目。限制新建單線規模在5萬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纖維板項目、單線規模在3萬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質刨花板項目以及1000噸/年以下的脂松香生產項目。
10.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有關政策、法規,淘汰現有林業生產能力中落後的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等。加快淘汰並禁止新建未達到國家環保標準的小型人造板企業、直火法等土法生產松香的小企業、濕法生產纖維板及未達到國家質量標準的林產品。嚴格禁止超過生態承載力的旅遊活動和葯材等林產品採集活動。禁止在嚴重缺水地區建設灌溉型造紙林基地。禁止砍伐天然林特別是熱帶雨林、季雨林營造大規模工業原料林基地。
② 經濟林栽培任務有哪些
規劃依據。
1.國家林業局關於部署編制《全國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辦造字〔2010〕86號);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
3.陝西省林業廳《關於做好我省核桃產業基地建設規劃和示範點建設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陝林字〔2009〕326號);《陝西省核桃產業基地建設規劃》《陝西省核桃產業基地示範點建設方案》編制意見; 4.《陝西省林業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省林業廳;
5.《名優特經濟林基地建設技術規程》(LY/T1557-2000);
6.《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1995;
7.《略陽縣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期限。
1、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調整林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以林業重點工程為載體,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區位優勢,突出名特優經濟林品種,形成縣域特色,實行規模化生產、基地化經營,科學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構築產加銷一條龍,貿工林一體化的發展格局,推進我縣特色經濟林產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具體思路是:立足現狀,發揮優勢;有機經營,提高質量;拓展規模、提升水平;精深加工,龍頭帶動;典型示範,推動全面。
2、基本原則。
⑴堅持市場導向原則。以科技為支撐,推廣應用有機特色經濟林產業栽培技術,最大限度發揮土地生產力,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質量和產值。適應市場需求,政府積極引導推動,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立足國內市場,重點發展商品率高、經濟效益好的區域優勢品種。
⑵堅持區域優勢原則。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合理布局,基地化帶動,集中連片,區域發展,科學管理,規模經營,效益優先。
⑶堅持科技先導原則。積極推廣良種、應用新技術,強化管理,努力實現高產、優質、高效。
⑷堅持質量優先的原則。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新造和低產林改造相結合,分步實施,穩步推進。
⑸堅持多元化投入原則。堅持政策激勵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
(三)規劃期限
規劃期為十年2011~2020年,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2011~2015年,第二階段為2016~2020年。
發展目標
1、近期目標(2011~2015年)
(1)規劃期內主要經濟林良種使用率達到85%。
(2)規劃期內發展特色經濟林面積11267公頃,增加森林覆蓋率1.5%。其中:新造3800公頃,低改7467公頃。
(3)實現經濟林產品年產量達5萬噸,年產值達20000萬元,產品質量明顯提高,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種植面積比率達60%。
(4)產品加工貯藏能力增強,加工比例達20%,產品貯藏保鮮比例達80%。
(5)建設1個綜合交易市場,實現產品交易流通順暢。
(6)安排就業200人/年,帶動農民增收,實現人均增收300元/年。
2、遠期目標(2016~2020年)
「十三五」內發展經濟林面積10267公頃,增加森林覆蓋率1.1%。其中:新造3300公頃,低改6967公頃。
到2020年,全縣經濟林面積達68628公頃,增加森林覆蓋率2.5個百分點;達到綠色無公害經濟林產品質量提升和數量擴張的雙增長目標;使經濟林成為山區農民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實現經濟林產品增收比重逐年提高的目標。
產業發展布局
在全縣21個鄉鎮內發展特色經濟林重點放在縣域南部。產業發展區劃主要依據《略陽縣農業區劃》、《略陽縣林業發展區劃》、《略陽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及本縣的產業發展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重點建設任務
(一)資源培育。
1、經濟林建設任務
結合國家政策和產業發展現狀,我縣確定規劃期內主要發展核桃板栗、杜仲、漆樹。規劃期內發展特色經濟林21534公頃,其中新造7100公頃,改造14434公頃。其中新造核桃5600公頃,漆樹1500公頃,改造核桃5600公頃、漆樹2500公頃、杜仲5000公頃、板栗1334公頃。近期(2011~2015年)發展特色經濟林11267公頃,其中新造3800公頃(核桃2800公頃、漆樹1000公頃),改造7467公頃(核桃2800公頃、漆樹2000公頃、杜仲2000公頃、板栗667公頃)。遠期(2016~2020年)發展特色經濟林10267公頃,其中新造3300公頃(核桃2800公頃、漆樹500公頃),改造6967公頃(核桃2800公頃、漆樹500公頃、杜仲3000公頃、板栗667公頃)。
2、良種繁育基地
規劃期內造林需種苗量 2700萬株,結合我縣種苗生產現狀充分發揮現有苗木繁育基地的作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品種突出的良種繁育基地。確定良種繁育基地5個,面積4420畝,苗木生產建設規模1200畝。計劃分兩年建成,建成後年可生產良種苗木1080萬株,滿足縣內特色經濟林產業基地建設的種苗需要。
(二)加工貯藏體系建設
結合我縣杜仲的特色產業發展和造林規模,確定我縣需建設產品加工一個加工廠,加工能力達到0.5萬噸。重點扶持具有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在縣內建成一個中葯工業園區,培育2-3個年產值超5000萬的開發企業,開發上市3-5個知名品牌;中葯材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區域特色知名品牌3—4個。
(三)信息交易平台建設
配合國家和省級二級經濟林產品信息平台體系建設,結合我縣產業發展現狀,規劃建設綜合型經濟林產品交易市場一個,年交易量達到4萬噸,交易額達到18000萬元。
(四)科技支撐體系建設
加大特色經濟林產業科技攻關力度,抓住制約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點、關鍵環節,如豐產栽培、病蟲霜凍危害、加工、保鮮等,組織邀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進行科技攻關。同時加強優良品種選育,因地制宜加優質、豐產、高效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加強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級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基層林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在科技推廣中的作用。配合特色經濟林產業建設,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栽植技術、新發展模式、加工技術創新等的應用推廣以及示範基地建設和人才培訓。推廣面積達到40萬公頃,培訓林農達到12.11萬人次。
③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目標是什麼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目標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含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包括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性質、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決定所必須採取的基本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分配方式、發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確定。
指導理論:概括地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不斷解決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這兩大課題。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四步:
第一步: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任務,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 作用,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主要任務:
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設統一開放的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第二步:堅持制度。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十六大報告議程:
十六大報告在這一基礎上,對如何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制度又做了更加深入的闡述,就是"兩個必須毫不動搖","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
第三步: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製度 。
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正確認識和有效調控收入差距。特別注意:效率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初次分配為主要效率;公平要通過政府調控來實現,再分配注重公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第四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戰略 。
經濟發展戰略是從經濟發展的全局而做出的,具有長期指導性的籌劃和決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戰略。明確指出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全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④ 生態林和經濟林有什麼區別
生態林與經濟林的區別,主要在於目的、經營措施、造林樹種三個方面:
1、目的不同:生態林是為了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滿足人類社會的生態、社會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經濟林是用於生產果品、食用油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的;
2、經營措施不同:生態林經營主要是利用自然地力形成和恢復林分植被,經濟林採用嫁接苗、大苗、名特優苗等;
3、造林樹種不同:生態林主要樹種為松樹、落葉松、金縷梅等,經濟林主要樹種為銀杏林、香榧林、棗樹林等。
(4)什麼是特色經濟林建設擴展閱讀:
青海省林業部門加快生態經濟林建設,增加農牧民收入。
青海省林業廳按照生態立省戰略培育生態林業經濟的要求,堅持林業產業發展生態化、基地建設工程化的理念,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集中力量,加大生態經濟林建設投資力度,全年計劃完成經濟林建設任務36.48萬畝,其中枸杞林21.76萬畝、沙棘林7.66萬畝、核桃林5.37萬畝、
大果櫻桃1.3萬畝、黃果林0.18萬畝和葡萄等經濟林0.2萬畝,計劃投入資金2.256億元。投資1000萬元建設枸杞、核桃育苗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枸杞林8.83萬畝,沙棘林0.15萬畝,核桃、大果櫻桃、黃果和葡萄等經濟林已栽植完成。
通過集中連片、規模種植,項目區農民建設經濟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如尖扎縣農民栽植核桃林熱情高,群眾爭項目,積極流轉土地,多方籌措資金,現已完成8697畝的核桃栽植任務。
縣鄉級人民政府充分發揮政府在區域產業結構優化中的宏觀調控作用,積極宣傳核桃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確保核桃基地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加快林業生態經濟林的建設,將對改善生態環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⑤ 經濟林是什麼
(forest for special procts)
(謝源孝,徐英寶)
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經濟林樹木的果實、種子、花、葉、皮、根、樹脂、樹液,為食品、輕紡、醫葯和某些重工業提供多種原料,加工提煉可製成數千種油脂、澱粉、糖料、飲料、香料、漆料、蠟料、膠料、鞣料、纖維、葯品等產品,是工農業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資。中國的桐油、生漆、松香、八角、山蒼子油、核桃、板栗、桂皮、杜仲等每年大量出口,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發展歷史
在有農業生產之前,人類靠食用各類經濟植物的果實為生。1973年在中國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村發掘的距今7000年的原始社會遺址中,發現殘遺的植物中除稻穀外,還有成堆的橡子、酸棗等。《詩經》(公元前6世紀中期)有「樹之榛栗」、「八月剝棗」的記載。在《戰國策》(公元前3世紀)中記載:「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富足食於民矣,此所謂天府也。」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1639年)中記述:「今三晉澤沁之間多柿。細民干之以當糧也,中州齊魯亦然。」幾千年來,栗、棗、柿在人民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生漆的利用,在公元前3世紀,《韓非子》一書提到舜、禹在食具及祭具上塗漆。西周時期已用漆塗車輛,並徵收漆林稅。油茶、核桃栽培利用的歷史也都在2000年以上。中國是世界上栽桑養蠶和種茶樹最早的國家。兩千多年前,中國原產的桃、杏和栽桑種茶技術通過「絲綢之路」轉入南亞、中亞和歐洲,對世界經濟植物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世界各國自古以來也十分重視發展經濟林。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臘人就開始種植油橄欖,從尼羅河流域引種栽培,先後傳入義大利、法國、葡萄牙、土耳其等國,逐漸形成以地中海沿岸為中心的栽培區,至今年產優質木本食油達150萬噸。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國家發展椰棗的歷史近5000年,所產椰棗不僅是大宗出口商品,還是國內主要食糧。紐西蘭1906年從中國引入中華獼猴桃硬毛變種的種子,經過數十年努力,選育出5個優良品種,種植面積近2000公頃,年產鮮果超過2萬噸,近年出口產值1億美元,已發展成一個新興的栽培水果專業。巴拉圭和阿根廷分別於1928年和1930年引進中國油桐,早已跨入桐油輸出國行列,1984年所產桐油佔世界總產量的29.3%。進入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特別重視栽植和開發利用某些富含維生素C和E,並對心血管病防治有顯著效用的經濟樹木,如沙棘、山楂、刺梨和獼猴桃等,以滿足新時期的發展需要。
中國的經濟林資源
中國有各種經濟價值的經濟樹木約1000多種。已發現的木本油料樹種有200多種,其中產食用油的樹種主要有南方的油茶、騰沖紅花油茶、薄殼核桃、香榧、山核桃、薄殼山核桃、烏欖、椰子等及北方的核桃、山杏、榛子、文冠果、扁桃、花椒等;產工業用油的樹種以油桐、烏桕最為著稱。芳香油樹種約160多種,主要有八角、肉桂、檸檬桉、芸香、樟樹、山蒼子、柏木、冷杉、雲杉等。木本食用樹種有100多種,主要有栗、棗、柿等。木本纖維樹種有200多種,主要有竹、棕櫚、桑、構、山棉皮、雪花皮等。木本鞣料樹種有200多種,著名的有鹽膚木(五倍子蚜寄生在該樹上刺激葉細胞而形成蟲癭,含有單寧酸)、黑荊、橡樹、化香、落葉松等。屬木本葯用樹種著名的有杜仲、肉桂、厚朴等。有些樹種還提供栓皮、松脂、蟲膠、蟲蠟等工業原料。
栽培技術
要使經濟林品質優良並連年獲得高產豐產,必須採取以下幾個技術措施:①在生產規劃布局上,要發揮生物土地資源優勢,突出重點,遠近結合,相對集中,逐步實現生產區域化、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為開展機械作業和產品深度加工,建立具有競爭力的栽培、加工和銷售經營體系。②在林地選擇上,一定要使經濟林木的生態學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相適應,按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合理利用氣候、土地、樹種等自然資源。③堅持選用良種壯苗或良種嫁接苗。對乾果樹木,應重視砧苗培育,選用理想的矮化砧,增強嫁接苗適生性,以保證接穗優良經濟性狀的發揮。④在造林方法上,要提前整地,挖大穴,栽大苗,施足底肥,寬行窄距,合理密植。⑤在經營管理上,堅持幼林和成林撫育,推行林農間作,以耕代撫。對乾果林和油料林還應加強土壤和水肥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加速低產林改造和老林更新工作,積極推廣高接換種、實膛修剪和疏花疏果等常規技術,以滿足經濟樹木對水、肥、氣、熱(光)的要求,保證經濟林產品的早產、豐產、穩產和優質。
發展前景
就中國而論,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對經濟林產品要求將有一個很大的增長。提高經濟林產品的總產量,一是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二是擴大栽培面積。在經濟林生產中,這兩方面的潛力都很大。今後食用油料生產要力爭木本化,以減輕農業負擔。有些國家在食用油料木本化方面,卓有成效。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國家,按其全國人口平均,每人佔有橄欖油10~20公斤。馬來西亞從20世紀60年代起步發展油棕,經過20年努力,產量增加25倍,到80年代初,全國人口平均每人年佔有棕油170~190公斤,一躍而為世界最大的油脂出口國。經濟林產品除油料外,其他如食用原料(包括澱粉、糖料)等,也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書目
中南林學院主編:《經濟林栽培學》,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⑥ 發展經濟林有前途沒有
1. 經濟林產業發展的簡況
經濟林以其生產周期短、效益高、適宜農戶經營的優勢,在丘陵山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中,作為開展多種經營的骨幹項目,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引導農民奔小康。近二十年來,全國經濟林造林面積以較快的速度推進。在當前西部大開發的形勢下,經濟林生產較大發展規模主要也將出現在西部地區。但從總體上來講,經濟林生產從數量上已達到了一個「階段近飽和狀態」,今後的發展重點將會轉移到結構的調整和效益的提高。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良種培育和擴繁、培育技術和產品采後加工利用將是今後經濟發展的重點。
經濟林是一個具有我國特色的概念,是從特用經濟林延伸下來的。經濟林的提出也是與當時我國社會、林業生產力水平低、學科林種尚未高度分化的現狀相關。作為特色產業,至今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經濟林產業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提高群從生活質量的保證。近十年來,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轉移。要解決大量剩餘人口問題,更重要的是依靠當地的自然資源發展當地產業,經濟林產業將在勞動就業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林產業發展也是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生態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保證。無論是三北、太行山、長江中上游、黃河中上游和退耕還林工程都是如此。除了國家糧食補助等政策性支持外,保證一定比例的經濟林,使群眾年年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是確保防護林體系可持續性經營管理的前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經濟林特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對其質量要求向營養型和保健型方向發展。發展經濟林產業,提供各類經濟林商品,是滿足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需求、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