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會五大經濟問題是什麼
社會經濟問題是:
1、從經濟的內外結構上:內需不振,消費對經濟貢獻的比重小,主要靠投資和進出口,對外依存度大。
2、從經濟的產業結構上: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產業居多,缺乏資金密集型高技術產業,資源生態破壞和浪費嚴重,缺乏核心技術和產品,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因為中國失業率過高,有大量的農村剩餘人口急需尋找「出路」而恰恰中國的第三產業還不太發達,矛盾日趨突出。
3、從經濟的地理布局上: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西部地區落後,東部擁有雄厚的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人口稠密,西部有大量的資源優勢,地廣人稀,東西部資源配置不合理,經濟差距過大,矛盾日益突出,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阻礙了中國內部「市場的一體化」。
(1)人們在經濟上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五大經濟問題影響因素:
1、人的因素
社會經濟系統與物理系統的根本區別是社會經濟系統中存在決策環節,人的主觀意識對該系統具有極大的影響。
2、社會因素指標
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人口的各種構成、出生率、死亡率、就業人數、文化普及率、文盲率、醫療設備情況、臨床總數、離婚率、犯罪率等。
3、經濟因素指標
社會總產值、工農業總產值、國民收入、各部門的產值、產品、財政收入與支出、利稅總額、工資總額、投資情況、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外匯收支、價格體系及其增長指數、工資增長指數等。
4、自然環境因素指標
氣溫、水、土、油氣資源、地貌、地質情況、河流、山路、高原、平原分布及其特點、空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森林植被面積、公共綠化用地面積等。
5、科學技術因素指標
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情況、智力投資、科研經費、科技人員總數及其構成、科技成果數、技術改造項目數、技術引進項目數、技術革新項目數等。
2.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四大問題是什麼
中國經濟面臨的五大危機
最近幾年中國面臨著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以及知識方式、社會文明方式的變化,企業能否跟得上這些變化,將決定它們未來能否有大的發展。
中國經濟面臨的五大危機
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無疑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在外界的贊嘆與驚訝聲中保持清醒的思考與准確的判斷,前提一定是對當前所處經濟環境有深刻的認識。2012年是中國深化改革之年。實際上最近幾年中國面臨著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以及知識方式、社會文明方式的變化,企業能否跟得上這些變化,將決定它們未來能否有大的發展。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面臨五方面的危機:
第一,結構性危機而非景氣性危機。歐洲和日本輸給美國並非因為國際形勢不好,而是其國內存在結構性危機。所以中國應該警惕重蹈這樣的危機。
第二,人文性危機而非技術危機。沒有好的信用,就沒有正確的出發點,遑論增加好本領。
第三,政府危機而非市場危機。有句話說目前中國股市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豬市,這是政府失靈的表現。
第四,生態危機而非市場危機。1989年中國土地出讓金4.9億元,幾乎不如一個小地產商的收入,而到2010年則達到3萬億元。
第五,能力危機而非外部危機。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在經營企業中面臨的困難都是自身的競爭能力問題,而不僅僅是外部的市場不確定性。
綜合來看,中國的經濟形勢和危機是系統性問題,需要系統的解決方案。任何社會的發展包括三個主導階層,即"三元色階層"。在中國,這個"三元色階層"就是政府、企業界和知識分子,政府解決管理問題,企業界解決經濟、技術問題,知識分子解決精神問題。
作為社會的細胞和基礎,企業對於社會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企業家在制定戰略時必須考慮經濟大背景,但同時,道德與精神追求也是一個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2011年底,哈佛大學著名的經濟學家曼昆教授遭遇學生罷課事件,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們認為曼昆培養出的那些華爾街的金融大鱷們只會掙錢,卻沒有道德。
在培養人才方面,交大安泰經管學院除了注重道德與精神層面的培養外,用大量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從容地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培養學生的懷疑、思索、批判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在急劇變化的世界風雲中找准位置,把握機會。交大安泰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但更是商界精英的全方位交流平台。
政府有兩個職能,一是生產性的職能,一是保護性的職能。任何發達國家或者比較進步的國家,法律都規定政府不但要保護公民不受自然人的暴力侵害,也要保護人民不受政府過度的稅收、過度通貨膨脹的侵害。政府保護人民的這項規定,本身就包含著需要防止政府侵害人民的利益。
3.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六大問題、挑戰:
第一個是投資問題。中國經濟發展無論如何繞不過投資。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投資。但投資又帶來了產能過剩、增長水分等很多問題,所以出現了「投資-增長-過剩」的悖論,在新常態下需要進一步解決好這個悖論。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用改革的方式,對投資進行一些新的處理。
第二個挑戰是債務率上升和杠桿率飆升。這次全球經濟危機是因為發達經濟體杠桿率上升、債務上升導致的債務危機。在危機發生時,我國的杠桿率和負債率都不算高,但這幾年都飆升了。我國的實體經濟總負債杠桿率的佔比目前還不高,但是企業的負債非常高,實際上與國際比較都是這樣。
第三個挑戰是城鎮化問題。原來城鎮化是開發計劃,買地、賣地、招商,現在需要從城鄉一體化的角度重新看城鎮化,要從土地市場一體化的角度看城鎮化。城市化是為了提高效率,城鎮化的社會含義意味著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四個挑戰是房地產市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從體制上削弱了房地產價格上漲的經濟社會基礎。另外,城鎮化戰略的轉型,終止了住房市場發展的傳統動力。未來城鎮化將不再主要體現為開發區化的城市規模擴張,所謂10-20年的剛性需求是否還存在,需要認真研究。我們可以看到,當城鄉土地一體化時,房價上不去了。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供應量絕對大於需求量,居民的購房意願急劇下降。
第五個挑戰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地方政府債務可能長期化,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理由有三點: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佔GDP的比重仍控制在40%以內,處於國際通行的60%債務率控制標准范圍內,但是如果不加以處置,長此以往就會成為大問題;二是中國整體的資產負債表仍然健康,我們可在不對經濟健康造成較大損失和對經濟增長速度造成較大不利沖擊的條件下處理地方政府債務,單一制的政體,使得我們也有此能力;三是中國可供選擇的去杠桿空間仍然很大,包括政府資產的轉賣、債轉股,長、短期債務重組轉換,拉長負債久期,降低期限錯配風險等。以上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其實也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方案。
第六個挑戰是金融問題。量寬、價高是金融的主要問題。量寬是中國的流動性過剩,但利率很高,這是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這一問題經常發生並且長期持續,導致我國金融結構中存在種種障礙。理論上說,這一現象阻礙了貨幣向信用的轉移,貨幣向信用轉移過程中,每轉移一步就加一下價,最後到實體經濟手中便貴了。
4. 疫情期間世界經濟最困難的兩點是
這幾天國際疫情急轉直下,美國義大利確診數據先後快速超越中國,各種壞消息頻傳,於是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出現了很多讓人不安的言論,其中有嘲笑、諷刺甚至是幸災樂禍,對此,我想說——
這些人並不清楚現代世界的運作規則,他們並不知道國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熱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們並不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
01
我們看到的壞消息
並非真相的全部
首先我需要說的一個點是——我們看到的壞消息並非真相的全部。
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基礎的邏輯——對於傳播而言,壞消息傳播速度永遠比好消息快且廣泛。
舉個例子,在韓國、日本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的公眾號文章都是極力渲染他們的愚蠢的應對策略、慌亂的民眾以及混亂的秩序。
但僅僅兩周之後,我們發現韓國和日本其實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那麼現在又有多少媒體在報道韓國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穩住疫情呢?幾乎沒有,因為井然有序不是新聞,沒有傳播度,拿不到 10 萬+閱讀。
沒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義大利、美國、英國的疫情慘狀在事實上都是真實的,但請注意,這並非真相的全部——
那些他們進展順利的方面我們的媒體往往會選擇性忽視,因為那沒有可讀性,太普通,太常見,太不算新聞。
不要以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遠比你看到的要復雜,仔細感受一下下面兩張圖:
02
世界需要我們
我們也需要世界
當我們幸災樂禍的時候,或許我們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兩個月我們剛剛經歷了什麼——
沒錯,我們疫情初期非常被動,個別國家的媒體刻意嘲笑、侮辱中國的時候,一轉眼才發現中國對於這個世界的正常運轉是如此重要。
中國作為「中間產品」供應商在世界各地區的份額:
1.蘋果全球限購了,因為我們的富士康不能正常開足馬力生產了;
2.澳洲的龍蝦賣不出去了,因為中國的餐館在疫情期間紛紛關門了;
3.泰國的旅遊業按下暫停鍵,因為中國的旅客隔離在家不敢出門了;
4.韓國的現代汽車工廠停產了,因為中國山東的供應鏈工廠停滯了;
5.巴塞羅那國際電信展取消了,因為中國的電子消費品牌沒法參展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的貿易量佔全世界的 12%;中國是全球 33 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是 65 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 120 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2004 年的聖誕節,美國記者薩拉忽然發現,收到的 39 件聖誕禮物中「中國製造」的有 25 件,薩拉突發奇想,決定從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帶領全家開始嘗試一年不買中國產品的日子。
於是她開啟了一段真實而艱難的歷險,在經歷了無數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後,她重新回到了中國製造的懷抱,她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
美國直到疫情告急才發現,他們整個國家使用的青黴素中有 45% 是中國製造的,而布洛芬幾乎是 100% 為中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