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甚麼是經濟崩潰
這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用專業術語來解答不好理解,通俗地說就是經濟危機帶來的結果,經濟大衰退.
一方是通貨膨脹,物價大漲,一方是失業增多,收入減少,沒有購買力,或因為對未來預期很差,有錢不敢消費,這是表面現象,其深層次的原因如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國際的方方面面很多,不能一句話說清楚。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刺激消費,實在不行就是政府出錢搞建設和公益事業,也叫拉動內需,實際也是一種消費,只有消費上去了,生產的東西才能賣出去,經濟才能發展。
在生產和消費平衡時,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經濟才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這個問題很復雜,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圖書館去查一些資料,定有大的收獲。
㈡ 什麼叫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衰退都要來得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的:首先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的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的,加拿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洲,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家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它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大蕭條對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據估計,大蕭條時間,世界的錢財損失達2500億美元。
㈢ 經濟蕭條的意思是什麼
經濟蕭條(depression):當經濟衰退(recession)連續超過3年,或者實際GDP(實際國民生產總值)負增長超過10%時稱為經濟蕭條(depression)。
經濟蕭條(depression),除了產出劇烈降低之外,通常伴隨著長時期的企業普遍破產、高失業率、企業信心降低和低投資。經濟衰退(recession)是工商業低落的一個溫和的形式,它同經濟蕭條有許多共同點,但在程度上較弱,持續時間也較短。
經濟蕭條是以商業和普遍繁榮的長期而劇烈的衰退為特徵的一種經濟狀況,判斷標準是:實際GDP負增長超過10%,或者經濟衰退(實際GDP負增長)連續超過3年。
(3)經濟崩潰叫什麼擴展閱讀:
經濟蕭條的表現形式:
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多項經濟指標同時出現下滑,比如就業、投資和公司盈利,其它伴隨現象還包括下跌的物價(通貨緊縮)。當然,如果經濟處於滯脹(Stagflation)的狀態下,物價也可能快速上漲。
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則被稱為經濟崩潰。經濟衰退與過量商品存貨、消費量的下降(可能由於對未來失去信心)、技術創新和新資本積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隨機性有關。
市場經濟的特點之一是經濟周期的存在,然而經濟衰退並非總是存在。經濟學領域在「政府幹涉是可以抹平經濟周期(凱恩斯主義)、或是放大經濟周期後果的影響(真實經濟周期理論)、還是製造了經濟周期(貨幣主義)」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的爭論。
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衰退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失業率大約是25%,也就是說4個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這段經濟大蕭條給人們帶來的困難不僅僅限於收入的減少,對於某些人來說,它還破壞了正常生活和健康的家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