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哪個經濟學者經常講房價

哪個經濟學者經常講房價

發布時間:2023-08-25 08:58:14

❶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作者簡介:薛兆豐,經濟學者,得到App《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專欄主理人,少年得到App《少年經濟學》主理人, 前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讀書筆記】

經濟學講義讓我對於原有大宏觀問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拓寬了知識的寬度,提高了看待問題的視野和格局,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經濟學。

以下是我的部分筆記

第一章 稀缺:為何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一、公平與效率:

1、馬糞爭奪案的例子告訴我們,公平的背後,往往都是效率的考量,效率與公平其實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

2、亞當·斯密《國富論》里主張說:「每個人不需要關心怎麼去推動社會的進步,他們只需要關心自己,追求自己的福利,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把他的努力轉變為對公共事業的推動。」

3、小圈子靠愛心,講同情,大世界則要靠市場,講規則。我們不要在家裡朋友圈裡過分強調市場規則,斤斤計較,也不要在市場上強求陌生人對我們有不切實際的關心。

4、只有市場才具備這樣讓無數陌生人相互協作的力量。

二、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1、在市場中,對的決策得到獎勵,錯的決策必然遭到懲罰。一碗 10 塊錢的牛肉麵,如果好吃就能留住顧客,如果顧客離開,商人要麼提高質量,要麼降低售價,否則生意就做不下去。市場環境中我們能夠用盈利或者虧損清晰的判斷誰做得好。可是做慈善,白送牛肉麵的話,無論質量如何都有人要,反饋機制完全不存在,做慈善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

因為市場的反饋機制,他能協調和鼓勵人們的分工,持續高效的改善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其實商業才是最大的慈善。

2、經濟學的大廈建立的基礎上是稀缺、稀缺永遠存在。

3、凡是歧視必有代價,歧視後果的嚴重與否會影響我們歧視的程度,這是一種競爭策略。我們從來不是生下來就心胸寬廣的,而是在競爭中慢慢學乖的。歧視的存在有它自己的合理性,強制改變歧視規則,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案例就是 08 年的次貸危機。(平權運動支持弱勢群體,政府要求銀行向弱勢群體放貸,銀行轉賣低信用債務。)

第二章  成本:不要只盯著錢

一、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1、平常我們說成本,多半是指貨幣支出,是會計成本。經濟學歷的成本是機會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2、凡有選擇,必有成本,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二、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不是成本,當下的選擇已經不能挽回之前的投入,那就已經沒有成本,面向未來,當機立斷,這對我們的決策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三、別只盯著錢

因為成本不僅僅指貨幣支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做決定的時候,要能看到全部的成本,而不是只盯著錢。

四、價格由什麼決定

決定商品的最終售價的不是製造成本,而是供求關系。一件商品的售價高不是因為他的成本高,而是因為大家對他的需求高,所以它可以賺更多的錢。

那我們想想看,今天房價這么高,很多人覺得是因為搞土地財政,政府拍賣土地,因為地貴了所以房子才這么貴。如果把土地白送給開放商,房價能夠降下來嗎?現在我們知道產品價格是供需關系決定的,那麼只要最終房屋數量不變,就算是送地給開發商,房價也是不會變化的。 但是免費送地的後果非常嚴重,這讓原本可以拍賣獲得直接進入國庫的土地出讓金,變成了開發商們通過各種暗箱操作爭奪土地,在官員和地產商之間私分的黑錢,免費送地就給權力尋租提供了土壤。

五、權力尋租

經濟學就稱之為「尋租」,就是那些通過爭取優惠政策讓自己受益,同時導致社會總資源耗散 的行為。

六、社會成本

「火車燒亞麻案件」: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應該考慮到的是,誰避免意外所付出的成本低, 誰就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不然就會對整個社會的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七、誰用得好就歸誰

傷害都是相互的,都是人們對於稀缺資源的競爭,責任由成本低的一方承擔,同樣的,資源也應該由使用得好的人享用。這也是所謂的科斯定律:在交易費用為0 的情況下,不管資源最初的主人是誰,資源都會流到價值最高的用途上去。簡單來說就是「誰用得好就歸誰。」

八、平衡的藝術

凡是在一個人的社會里不存在的,而多人社會中存在的成本,就是交易費用,比方說我們做公證,打官司這些統統都是交易費用。我們當然不會自己給自己的財產做公證,自己和自己打官司,這些都是在多人社會里才出現的成本。

第三章 財富就是獎勵,貧窮則是懲罰

一、不是越多越好--邊際

1、「邊際」是新增帶來的新增。

2、邊際成本就是多生產一個產品需要增加的成本。

3、邊際收入就是多賣一個產品帶來的新增收入。

4、邊際效用就是每消耗一個單位的商品所帶來的新的享受。

5、邊際收益遞減:新加坡小餅。

6、邊際平衡:把錢包里的錢分配給不同的產品,讓這些產品給我們帶來的總收益達到最大。

二、需求第一定律

當其他情況不變,價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會減少,價格下降,需求量就會增加。

三、需求第二定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需求和供給彈性都會逐漸增大。人類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時間越長我們的替代方案就對多也越好。

四、案例

比方說在買賣房屋的時候,有房產交易稅。這個稅是買房的人付的還是賣房的人付的呢?你交易過房子就知道,表面上看都是買房子的人在掏錢交這筆稅。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有稅存在,房屋的交易價格就因此所下降,所以是買賣雙方一起支付的,買房的人多付了錢,賣房的人少賺了錢,他們的損失之和就等於政府的稅收。所以有人說通過高額房產交易稅來打壓房價,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重稅只會增加買賣雙方的負擔而已。

五、價格體系

計劃經濟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價格體系可以解決。它的三個作用:價格的變動傳遞關於稀缺性的信息;指導生產和尋找替代方案;做出獎勵和懲罰。

六、分餅規則決定了餅能做多大(小崗村的案例)

有錢是因為做出了正確的決策,受到價格體系的獎勵。如果有錢人不能享受更多的資源,人們不願意爭當有錢人,那整個價格機制都會失靈。盡管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這是從效率,從進步考慮的合理安排。

七、趁人之危應當受到獎勵

那些乘人之危發國難財的人,國難並非他們製造的,他們只是給人們多提供了一種選擇,他們的行為其實是在緩解供需矛盾。經濟學教我們把願望和結果分開來看,這些事情才變得清晰起來

很多事情表面上比較清晰,對一些情況做自我認知的定義和論斷,深入本質從大局觀看待問題就發現是因為是自身思想的狹隘和閉塞導致的,也提醒自己謹慎對事件和他人下定義,多思考和理解社會規律,做一個世事洞明,但不世故的人。

❷ 請介紹——比較可信的當今經濟學家

簡介
1956年出生,祖籍山東。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曾任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郎咸平作為世界級的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為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痛陳國企改革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弊病,質疑某些企業侵吞國資,並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國退民進」式的國企產權改革已步入誤區。引起巨大的影響,被稱之為「郎旋風」。
具體介紹
郎咸平,經濟學家,1956年生於中國台灣,父親是個軍人。
郎咸平教授於1986年獲得賓夕法尼亞(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財務學博士學位,曾經執教於多家知名的商學院,其中包括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郎咸平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郎博士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1990年金融學論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暢銷書《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眾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觀點鮮明而且具有世界級學術成就、在中國博得極高知名度的大師級學者。他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於1986年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的學術成果不僅被學術界和財務管理教科書廣泛引用,還為眾多的知名媒體所報道。其論文在美國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經濟學期刊》、《2002年美國金融學會期刊》發表,被專業學者、研究人員及《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廣泛引用,並且被收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
郎教授曾於1998-2001在世界銀行擔任公司治理顧問,致力於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護小股民權益的課題。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國內股市極力推廣「辯方舉證」以及「集體訴訟」措施以保護小股民的正當權益。
郎咸平是最早公開對中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提出批評的人,並致力於對國企改革中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他主張停止產權改革,而是以職業經理人制度和建全信託責任來解決現在中國國有企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早在2000年,他就點出了德隆問題,提醒投資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現的風險。他還先後對顧雛軍並購案,海爾管理層收購,TCL集團中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進行剖析,在中國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響,由於其一貫的為中小股民說話和致力於維護中小股東權益,而被中國中小股民稱為「郎監管」。
由於郎咸平多次公開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提出置疑,對中國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評,他本身也招來很多批評,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國大陸的經濟學界也有人對郎咸平將研究報告直接公開表示不滿,並認為郎咸平並不了解中國的國情,稱他是「媒體經濟學家」,「外星人」。郎咸平回應稱只要是上市公司就應該受公眾監督,這些結論都是通過對國內數據的研究後作出的,並不存在所謂脫離國情的問題,他還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為例,說明經濟學家在媒體上積極發表言論的意義。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國內股市極力推廣「辯方舉證」 以及「集體訴訟」 措施以保護小股民的正當權益。他的觀點受到媒體, 學術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 因此被媒體尊稱為 「郎監管」。眾多的知名媒體報道了郎咸平對各項法律、政治和經濟的觀點。根據《深圳特區報》的統計,郎咸平的觀點以網頁數而言列全國財經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決民企原罪的問題,並被遠在海外的仰融委託,出任「獨立第三方」,為制度化解決日益突出的民營企業與主管部門矛盾的問題進行積極探索。
2003年9月,當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討論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郎咸平在廣州某論壇一語「人民幣應該再貶值2%以打擊進入中國市場的游資」,再次驚動天下人。
2003年以來,他把主要精力轉向企業戰略研究,為企業高管人士進行「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剖析,被稱為「中國民營企業教父」。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國企業如要做大做強,只會造成悲劇!」的論點,又在中國企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間郎咸平教授用最為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痛陳國企改革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弊病,質疑某些企業侵吞國資,並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國退民進」式的國企產權改革已步入誤區。引起巨大的影響,被稱之為「郎旋風」。
郎咸平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還在第一財經頻道長期主持一檔名為「財經郎閑評」的專門節目來闡述他的觀點(現已被勒令停播,官方原因是郎咸平的台灣版普通話無法達到中國國家標准)。
樓下的,郎咸平不是經濟學家,難道你是啊?
他是個財務專家和他是個經濟學家沖突么?

❸ 經濟學家管清友稱明年是買房炒股好時機,他說的話可靠嗎

管清友說的話並不可靠,經濟學家所講的話並不能成為投資的基本邏輯。

很多參與投資的小夥伴特別喜歡聽經濟學家的言論,同時也會根據經濟學家的言論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這樣做本身沒有錯,但如果一個投資人全盤聽取經濟學家的話的話,投資人就會喪失自己的基礎投資邏輯。我們可以把經濟學家的話當成指導方針,但並不是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能給出正確的預測。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個事情來自於管清友在節目中的言論,管清友表示2022年是買房和炒股的好時機,希望大家多多參與。如果在2022年沒有參與股票或基金投資的話,這就意味著20年前沒有參與房地產投資。在這個言論出來之後,很多人並不認可管清友的觀點。

閱讀全文

與哪個經濟學者經常講房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里的美女像什麼 瀏覽:580
美女都做什麼工作的 瀏覽:660
上饒經濟開發區電瓶多少錢 瀏覽:879
故事光早教投影儀怎麼連網嗎 瀏覽:722
開超跑接美女是一種什麼體驗 瀏覽:388
柳州市婚姻介紹所在哪裡 瀏覽:503
婚姻無效的類型有哪些 瀏覽:620
婚姻殿堂有什麼說法 瀏覽:244
帥哥問美女吃飯了嗎怎麼回答 瀏覽:136
美女別怕窮快樂比什麼都好 瀏覽:411
如何去平衡才能更幸福 瀏覽:150
美女怎麼梳頭發又簡單又好看 瀏覽:529
小型農業小鎮怎麼發展經濟 瀏覽:671
河南省許昌經濟怎麼樣 瀏覽:809
婚姻繼承糾紛怎麼收費 瀏覽:679
威海幸福門廣場附近有什麼玩的 瀏覽:298
江西銀行優盛理財小幸福怎麼樣 瀏覽:443
南昌縣幸福庄園在哪裡 瀏覽:735
呼和浩特哪個美女最多 瀏覽:305
名字中有哪些字對婚姻不好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