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辯證看待我國經濟發展
1、用全面的眼光准確把握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強勁的內生動力、廣闊的轉型升級空間和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疫情改變不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改變不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和基礎條件。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2、用辯證的眼光深入挖掘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
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融合、城市智能化改造等都體現出經濟社會發展對數字技術更加廣泛多樣的需求。
疫情還對消費習慣改變、商業模式創新等產生深遠影響,無在線消費、居家辦公、遠程視頻會議和線上醫療健康、在線教育培訓等快速成長,「宅經濟」「雲生活」既順應民生需求趨勢,又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將帶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加速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1)如何讀懂經濟大勢擴展閱讀:
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
一方面,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GDP年均增長9.5%,隨著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增速放緩的態勢明顯。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我們必須保持定力、增強耐力,勇於攻堅克難。
另一方面,經濟轉型蘊藏著巨大增長潛力。
經過4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國總體上進入工業化後期,經濟轉型升級呈現不少新特點。一是我國經濟轉型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㈡ 如何正確看待中國經濟發展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短期波動並未改變長期趨勢,暫時壓力不能阻擋深層動力,中國經濟在負重中前行、於承壓中向好,這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看待中國經濟,不能被短期指標牽著鼻子走,而應該客觀、全面、辯證、積極看待發展形勢。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中國目前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仍然居於前列。既要看到舊格局,也要看到新變化。轉型升級正在悄然凝聚勢能。具備全局視野,就會通盤考慮、做到心中有數。
(2)如何讀懂經濟大勢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發展消費支出上升因素:
1、居民收入增加。
這些年,國家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新增就業連續6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為居民收入的增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黨中央、國務院還積極優化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穩步增加,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在提升。
2、消費升級。
過去的消費更多是基本生活用品,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整體消費增長在向中高端商品和服務性消費增長轉變,恩格爾系數已經降到30%以下,近年來的消費更多向服務性消費轉變。
3、與社保的完善有很大關系。
過去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比較小,保障水平不是很高,但近年來社會保障體系有了很大改善。2018年,全國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已經超過了9億人,醫療保障覆蓋人數也超過了13億人,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
養老金標准連年提高,大病醫保的報銷比例也在提升,也解除了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4、與消費模式變化有很大關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購物蓬勃興起,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消費增長起到了很大的拉動作用。同時,在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網上的教育也出現了新的消費模式。手機掃描、NFC等電子支付方式完善也有利於消費便利性提高,促進了消費的增長。
㈢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
今年,中國經濟總體上呈現了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態勢。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疫情散發、汛情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生產需求制約增多,經濟社會預期需要增強支撐。中國經濟面臨較為復雜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風險挑戰依然較大。
拓展資料:如何分析中國經濟
1、觀察分析中國經濟,應當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准確識變,才能在短期波動和長遠的格局中認清大勢;科學應變,才能在壓力挑戰中發掘深層動力;主動求變,才能在亮點韌性中提振信心。可以說,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一方面,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基礎大盤」依然穩固;另一方面我們堅信,中國經濟有辦法、有條件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強大韌性支撐和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從建言資政的角度,我提幾點建議。
2、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持續推進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落地生根。目前,一些房地產企業過度擴張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隱形債務負擔過重而難以為繼,一些地方採用拉閘限電、運動式減碳等等。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在處理短期與長期、目標與手段、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中有效化解。比如通過嚴格執法、完善規則,部分領域社會反映強烈的壟斷和競爭失序行為得到糾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從10方面31項重點任務明確「雙碳」路線圖、施工圖,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採取依法對煤炭價格實施干預等必要措施,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收到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