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貴陽市與重慶市誰更發達
重慶和貴陽沒什麼可比性。
畢竟貴陽車多人多錢不多。
最高的大樓「凱賓斯基大酒店」228米。
外省的就不一樣了。
貴陽和中國一樣,正出於發展中。
在說一句,中國想要發達,和我們這些發展中城市是密不可分的。
僅靠中國那幾個發達城市,很難支撐下去。
所以,發展中城市有很大的做用。
貴陽人民解答。
B.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2021年各省份的GDP數據終於全部出來了,省份之間的GDP大戰也終於落下帷幕。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
翻開2021年中國城市的經濟成績單,有的城市春風得意馬蹄疾,順利闖關;有的城市穩扎穩打,成功卡位;還有的城市經濟失速,面臨「蚌埠住了」壓力。
上海外灘。中新網記者 張旭 攝
京滬攜手晉級4萬億之城
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是上海和北京,這兩座城市2021年GDP雙雙突破4萬億大關,攜手晉級4萬億之城。
其中,北京2021年GDP達到40269.6億元,增長8.5%。上海2021年GDP達到了43214.85億元,增長8.1%。
上海依然是中國第一大城市,而且有望沖擊世界第四城。坐穩中國最大工業城市王座的上海,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迅速,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生物產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9倍、16.1%和12.1%。
北京正在加速追趕上海。2021年,北京在醫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雙引擎」發力下,經濟增速高於上海。尤其是醫葯製造業在疫苗生產帶動下比上年增長2.5倍。
深圳世界之窗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深圳沖擊世界城市前十
作為中國的GDP第三大城市,深圳也迎來了自己的榮耀時刻。
1月25日,深圳市委書記和市長發布了一封致廣大網民朋友的拜年信,信中提到,2021年深圳經濟總量站上3萬億元新台階。
深圳海關的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出口1.92萬億元,規模連續第29年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增長13.5%。
意氣風發的深圳,在全球城市的排位也有望繼續前進,沖擊挑戰世界前十城市的位置。
圖為航拍鏡頭下的廣州塔及其身後的天河中央商務區。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廣州成功卡位「第四城」
圍繞著全國GDP「第四城」的位置,廣州和重慶你追我趕,爭奪得異常激烈。
自2020上半年重慶GDP反超廣州後,頗有危機感的廣州撐起「小蠻腰」奮起直追,最終,2020年以16.3億元的微弱優勢險勝重慶,保住了「第四城」的位置。
2021年,廣州GDP為28231.97億元,增長8.1%;重慶GDP為27894.02億元,增長8.3%。廣州GDP超出重慶337億多元,領先優勢擴大。其中,廣州的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更勝一籌,25.7%的增速高於重慶的18.1%。
看來,「北上廣深」暫時不用變為「北上深重」了。
廣東虎門大橋。中新社發 岳路建 攝
東莞躋身第24座萬億之城
2021年,中國萬億之城的版圖進一步擴張,迎來了新成員——東莞。
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2021年GDP為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成為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
這座製造名城的實力不容小覷,截至目前,東莞擁有工業企業超過19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超過1.1萬家,是全國製造業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隨著東莞的晉級,廣東擁有的萬億之城數量跟江蘇持平,同為4個。
至此,中國的GDP超過萬億元的城市增至24個,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武 漢、成都、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濟南、東莞。
蚌埠市城區景觀資料圖。
蚌埠,「蚌埠住了」?
有人晉級,也有人失意。失意的是著名的老工業基地、「淮河明珠」蚌埠,2021年GDP罕見出現零增長。
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直指,蚌埠市經濟失速、發展失位、結構失衡的壓力凸顯,已經到了「退無可退、背水一戰」的.關鍵當口。
這座皖北經濟重鎮,為何突然失速?
蚌埠坦言目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受歷史基數大、產業轉型升級不快等原因影響,主要指標增速不快。蚌埠2021年前三季度GDP位居全省第8位,長三角41個市中第30位,僅為寧波的1/6、合肥的1/5,蕪湖的1/2。產業結構不優,全市除煙廠以外,產值超50億元以上企業還未實現「零」突破,等等。
退無可退的蚌埠,2022年預期目標設定為增長8%左右,力爭更好一些。蚌埠要求以「一日無為,三日難安」的責任意識,把工業強市作為產業強市戰略的「主抓手」,確保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蚌埠如何「綳住」,怎樣實現破局,也將為新經濟時代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提供一個案例。
2021年各省份的GDP數據終於全部出來了,省份之間的GDP大戰也終於落下帷幕。
在過去的一年裡,廣東和江蘇依然緊緊地佔據榜單的第一位和第二位,GDP分別為124669.6億元和116364.2億元,兩者之間相差一座萬億級別的城市。季軍則是由山東省以83095億元的總量奪得。
本次GDP大賽中,川渝地區表現亮眼,作為西部地區,四川以53850.7億元的成績排名第六,重慶作為直轄市也以高達27894億元的GDP排名第16位,如果光從城市來看的話,重慶的GDP也接近廣州了,對於西部地區的城市來說實屬不易。
比起前面這些,東北地區的表現實在是有些不盡人意。除了遼寧以27584.1億元排名第17以外,黑龍江和吉林省都在24名開外,甚至比內蒙古、貴州、新疆等三個省份的排名還要低。
這幾天,全國各省直轄市2021年GDP的數據相繼公布。雖然我們不能「以GDP論英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GDP的變化中,讀出各省份去年一整年的發展情況。從2021年31省市的GDP數據排名,相比2020年,主要有以下亮點或變化。
粵、蘇兩省繼續領跑,廣東沖入世界前十
TOP5位次不變,還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中廣東與江蘇第一與第二的位置非常穩固,並且均在2021年實現了GDP增量超萬億,兩地的經濟首次全面超越「亞洲四小龍」。
廣東作為連續30多年領跑全國GDP的省份,2021年的GDP超過了12萬億。這一數據在2020年可以進入全球TOP10,超越2020年前十中的加拿大、韓國,可以說「富可敵國」了。
京滬攜手破四萬億,全國唯二
除了省以外,我國兩大「天花板」級城市,北京和上海也實現了突破。2021年,北京和上海等GDP攜手破4萬億,也是我國目前唯二破4萬億的城市。要知道,在2020年,全球GDP超4萬億元的城市只有3座,分別是紐約、東京和洛杉磯;疫情之下,京滬兩地的表現依舊十分亮眼。
其中上海的GDP達到了4.3萬億,位列我國各城市之首,超越了整個安徽省;安徽再次無緣全國前十。
湖北經濟全面復甦,實際增速全國第一
疫情之初,湖北無疑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省份,2020年湖北的GDP曾被福建趕超,GDP增速更是跌至1978年以來歷史最低。2021年,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再加上一些政策傾斜,湖北的經濟全面復甦,實際增速12.9%位列全國第一,重回高增長軌道。相對應地,2021年湖北總量超越了福建,再次回到全國第7位,可謂「跑步」復甦。
動力煤價格瘋漲,煤炭大省山西名義增速全國第一
除了湖北,海南與山西的增速位列全國第二與第三。如果GDP「小基數」的海南,出現兩位數增速尚屬意料之中的話,山西2021年GDP的實際增速達到9.1%,為近九年新高,驚艷眾人。尤其是2021年山西的名義增速28%,為全國「增速之王」。加上山西總量首破2萬億大關,超過貴州重回TOP20,成為了2021年當之無愧的黑馬省份。
其實,之前的山西一直發展平平,在全國沒什麼存在感;GDP也從2008年的第15位下滑到了2020年的第21位。而2021年受全球通脹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漲,動力煤價格一度大漲3倍左右;而山西眾所周知是煤炭資源大省,2021年山西原煤產量全國第一。於是,山西煤炭企業利潤大增,山西的GDP增速也主要得益於此。
西北、東北的經濟發展相對乏力
此外,黑龍江、遼寧、青海三省的增速在較為緩慢,分別為6.1%、5.8%、5.7%。東北和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乏力,南北之間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被拉大。
C. 中國各省gdp排行榜2021年
全省經濟結構又發生了變化。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巨變的一年。全球疫情此起彼伏,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洪水等自然災害侵襲,產業轉型升級方興未艾,「三重壓力」亟待應對,區域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這是2021年大陸主要省份GDP排行榜:
哪些省市保持強勁增長?你落在哪裡了?
01
誰先進了誰落後了?
一年來,各省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是粵蘇差距保持穩定,山東對浙江的領先優勢擴大。
2021年,排名前五的經濟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
但就全年經濟而言,廣東與蘇聯的差距已經拉大到8000億左右,基本與上年持平。山東和浙江的差距從上一年的8500億元擴大到9500億元。
第二,湖北趕超福建,重回經濟第七大省。
兩年前,湖北遭受了一場嚴重的流行病。當年GDP增速下降5%,創下1978年以來的歷史新低,GDP一度被福建超越。
隨著疫情的下降和一系列政策傾斜,湖北重新回到了高增長的軌道。2021年實際GDP增速全國第一。
第三,重慶趕超遼寧,這是繼四川之後的第二個東北省市。
東北曾經支撐著西南的工業建設,但是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東北對西南的經濟領先優勢不復存在,西南很多經濟大省開始相互趕超。
第四,山西趕超貴州,重回20強省份。
貴州是過去幾年的增長明星。隨著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貴州的GDP增速連續幾年位居全國第一。
但2021年與往年不同,在全球通脹的影響下,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大幅上漲,資源型省份從中受益。山西GDP不僅超過貴州,還成為新的增長之星。
第五,流行病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存在導致一些省份的經濟達不到預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陝西和河南。
2021年,河南GDP 5.88萬億元,同比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3%。
陝西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800.98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兩年平均增長4.3%。
歲末年初,陝西受疫情影響,xi安成為繼武漢之後的第二個特大城市。
作為陝西的經濟強省,xi的GDP佔全省的1/3。封城的影響不僅限於一市一地,而是全省。
與陝西相比,河南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的雙重影響。
2021年8月的鄭州疫情和2021年底的禹州、安陽疫情,對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除了疫情,自然災害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去年7月河南暴雨災害被自鄭判然環境部列為2021年中國十大自然災害。據統計,1478.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200.6億元。
這些外部因素不容忽視。喊肢改
《國學經典》主編凱
《風信錄》,清華大學出版社出品,點擊圖片查看。
02
排名前三的省份:
廣東、蘇聯全面趕超「亞洲四小龍」,山東首次破8萬億。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前三名的格局一直沒有改變。
2021年,廣東、江蘇、山東GDP分別達到12.43萬億、11.63萬億、8.3萬億。
其中廣東與蘇聯的差距在10%左右,廣東還領先於江蘇的常州市。(參見《官宣!中國第一個12萬億大省誕生》)
雖然山東與廣東、蘇聯的差距有所拉大,但作為唯一的8萬億級省份,山東相對於浙江、河南等經濟大省仍有一定的領先優勢。
按2021年平均匯率6.45計算,廣東a的GDP
如今,40年過去了,隨著改革開放的蓬勃發力,內地的省域經濟已經成為全世界不可小覷的存在。
r>
03
誰是GDP增速最高的省份?
全國GDP名義增速飢或最高的省份,首次花落北方。
以名義增速來衡量,2021年,全國GDP增速最高的3個省份分別是山西、內蒙古、海南。
以實際增速來衡量,2021年,全國GDP增速最高的3個省份分別是湖北、海南、山西。
可以看到,無論名義增速還是實際增速,山西和海南均榜上有名,當屬2021年最受矚目的增長明星。
正如《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的分析,這背後,海南得益於自貿港政策的加持,未來幾年經濟增速仍會保持領先態勢。
而山西則受益於煤炭價格上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傳統產能罕見迸發出高增長能量。
此外, 如果以全國GDP實際增速8.1%作為衡量標准,那麼還有半數省份低於這一數字,包括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南、陝西、天津等地。
這里解釋下。GDP有名義GDP和實際GDP之分。所謂名義GDP增速,即基於現價而來的GDP;實際GDP增速,則是剔除通脹指數。
一般而言,只要經濟不存在通縮現象,名義GDP增速都會高於實際增速。而在PPI或CPI大漲的背景下,名義增速更會遠高於實際增速。
山西就是如此,名義增速28%,位居全國第一,實際增速9.1%,位居全國第三,兩者之間相差約19個百分點。
內蒙古也是如此,名義增速18.2%,位居全國第二,而實際增速僅為6.3%,不及全國平均水平,兩者之間相差約12個百分點。
04
猛增28%!
這個北方省份何以成為「增速之王」?
過去多年來,南方經濟增速一直領先於北方,這一次山西、內蒙古等北方省份靠什麼逆襲的?
2021年,山西GDP達2.26萬億元,實際增速9.1%,名義增速則高達28%,不僅在全國遙遙領先,而且反超貴州,重回TOP20大省之列。
山西發展之所以如此迅猛,原因並不復雜——煤炭價格大漲。
過去一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暴漲,尤其是煤炭價格全年平均漲幅超過70%,動力煤價格更是翻倍,由此帶動資源大省GDP狂飆突進。
根據《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的分析,作為中國第一產煤大省,山西曾經藉助豐富的煤炭資源,經濟發展一飛沖天,「煤老闆」之名傳於大江南北,但由於過度依賴煤炭,導致經濟發展易受行業周期和宏觀政策影響,山西在全國的經濟位次一度連續下滑。
然而,2021年,可謂資源型省份的大年,各地煤炭產能普遍擴張。
數據顯示,2021年,山西原煤產量高達11.9億噸,為全國16個省市保供煤炭,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產煤大省。
同時,此起彼伏的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緊張,歐美國家天量印鈔抬升了通脹預期,而能耗雙控等政策也讓煤電資源一度處於緊張態勢,種種因素疊加之下,帶動大宗商品價格全線大漲。
這方面可用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來衡量。CPI指數衡量的是居民消費價格,PPI衡量的是工業品價格。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PPI上漲8.1%,而山西PPI則大漲30.2%,位居全國前列。
當然,未來隨著疫情逐步消退,全球供應鏈恢復正常,加上美聯儲加息等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有望持續回落,資源大省在消耗完短期紅利之後如何繼續高速增長,則是擺在面前的一道考題。
05
西南經濟開始全面超越東北?
東北與西南,是我國區域經濟的兩極。
正如凱風在《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所分析的,改革開放之前,東北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工業重鎮,而西南作為「三線地區」而存在。
東北向西南四省市(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支援了大批工業企業、機器設備乃至人才資金,為西南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奠定基礎。
東北對西南經濟的領先,一直維持到了2008年前後。當時,作為東北第一經濟大省的遼寧,連續多年位居TOP10大省之列,經濟實力與東南沿海省份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然而,2008年之後,形勢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且不說東北與東南地區的經濟差距無限拉大,西南對東北的經濟也形成了趕超之勢。
根據最新經濟普查數據(根據2018年經濟普查對往年數據進行全面修訂),2007年,四川GDP首次超越遼寧。15年過去,四川已經躋身第六大省,GDP兩倍於遼寧。
2021年,重慶GDP首次趕超遼寧,而雲南GDP也在逼近遼寧,廣西、貴州與遼寧的差距也都有所收縮。
一旦遼寧經濟被雲南、廣西、貴州等地趕上,那麼「西南經濟趕超東北」都不再是傳說。
西南與東北的經濟發展形勢為何斗轉?
這背後的原因很復雜。一方面,東北地區面臨重工業衰退、人口結構失衡、人才流失的老問題,如何振興老工業基地,成為時代之文。
另一方面,西南地區成了新一輪經濟大變局的受益者。大投資、產業轉移、國內大循環、西部大開發等都形成了關鍵支撐。
先是大投資時代,帶動了西部地區基建投資的擴張;接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中西部人口眾多的勞動力大省成了最大承接者;
更關鍵的是,西部地區獲得眾多政策加持,從西部大開發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從國內大循環到成渝雙城經濟圈,西南在國家戰略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西南能否全面超越東北,東北新一輪的振興舉措會否超出預期,我們拭目以待。
-END-
2023年中國(由於2023年還沒有完結,官方只給出了第一季度的GDP排名)各省gdp排名:
1、第一名:廣東省。
2、第二名:江蘇省。
3、第三名:山東省。
4、第四名:浙江省。
5、第五名:河南省。
6、第六名:四川省。
7、第七名:福建省。
8、第八名:湖南省。
9、第九名:湖北省。
10、第十名:安徽省。
11、第十一名:上海市。
12、第十二名:河北省。
13、第十三名:北京市。
14、第十四名:江西省。
15、第十五名:山西省。
16、第十六名:雲南省。
17、第十七名:重慶市。
18、第十八名:遼寧省。
19、第十九名:廣西省。
20、第二十名:山西省。
21、第二十一名:內蒙古。
22、第二十二名:貴州省。
23、第二十三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4、第二十四名:天津市。
25、第二十五名:黑龍江省。
26、第二十六名:吉林省。
27、第二十七名:甘肅省。
28、第二十八名:海南省。
29、第二十九名:寧夏回族自治區。
30、第三十名:青海省。
31、第三十一名:西藏。
「蘇大強」狂追「粵老大」
從GDP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山東前三強的格局沒有變化。廣東依然是GDP總量的「老大」。
不過,廣東一季度GDP同比增長3.3%,這一增速比江蘇4.6%的增速慢了1.3個百分點,因此,「蘇大強」縮小了跟「粵老大」的身位差距。
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江蘇GDP跟廣東的差距約差距縮小了不少。
在「三駕馬車」中,江蘇的外貿表現更為亮眼,一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14%,而廣東一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僅0.6%。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網-2023年第一季度GDP版圖生變安徽反超上海 21省份GDP增速超全國增速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新聞網-31省份一季度GDP排名:粵蘇魯穩居前三,新疆增速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