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西方杜撰了哪些政治經濟學理論

西方杜撰了哪些政治經濟學理論

發布時間:2023-08-19 08:54:11

⑴ 5個西方經濟學的主要流派

古典經濟學

亞當•斯密

古典經濟學又稱古典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一般指英國古典經濟學,其傑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創立者是亞當·斯密,他所著的《國富論》把資本主義經濟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書中批判了重商主義把對外貿易作為財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觀點,斯密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拓展到生產領域。

同時亞當·斯密批判了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才創造財富的片面觀點,認為一切物質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

古典經濟學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其看作一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則;分析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條件、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

凱恩斯理論出現以前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由亞當·斯密在1776年開創。主要追隨者包括大衛·李嘉圖、托馬斯·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一般說來,該學派相信經濟規律(特別如個人利益、競爭)決定著價格和要素報酬,並且相信價格體系是最好的資源配置辦法。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體系。17世紀下半葉產生於英、法兩國。主要代表為英國的配第、亞當·斯密和李嘉圖,法國的魁奈等。它反對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作了初步科學分析,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和階級間利益對立。但把資本主義看作永恆的生產方式,沒有認識其歷史的局限性。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凱恩斯

凱恩斯主義,或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 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所謂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試圖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聯系起來的努力成了凱恩斯《通論》以後經濟學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一方面微觀經濟學家試圖找他他們思想的宏觀表達,另一方面,例如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試圖為凱恩斯經濟理論找到扎實的微觀基礎。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學派。

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各有其側重點,但小編覺得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都是前人智慧結晶,在理解他們的內涵時,應該採用辯證統一的方式去分析,在差異中尋求共性。

⑵ 西方經濟學經典理論

西方經濟學、管理科學及行為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一就是關於人的理性的假設:每個人都以其效用最大化為目標,而效用通常指個人利益,或者是從個人出發的自我實現。人們的行為和思維活動只表現為個人需要的單迴路結構。古典經濟學中「經濟人」的假設,也稱為X理論,認為被管理對象是由無組織的個人組成,他們在行動和思想上力求符合個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個人收入。行為學派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馬斯洛。他主張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有人把馬斯洛描寫的追求自我實現的人叫做「成就人」。馬斯洛後來又補充了求知的需要和審美的需要。現代管理理論中有兩個著名的理論:經濟人與社會人。經濟人的假設認為人的本性是懶惰的,盡可能逃避工作,不願承擔責任等;而社會人的假設則認為人都是勤奮的。人們可以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在人群中存在著高度的想像力和創造性。經濟人的假設,必然導致「胡蘿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而這正是一些小企業的管理方式——時刻監督,處處防範,懲罰嚴厲,常常喜歡「殺一儆百」。然而,按社會人假設,管理者應採取的是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創造適宜的工作環境;滿足職工的尊嚴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讓職工擔負更多的責任,使他們發揮潛力,自我控制,以達到個人與組織目標的一體化。雖然社會人假設僅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真正尊重人就會把人性好的一面發揚光大,同時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把員工當作「經濟人」,員工的自尊心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員工就會真的變成「經濟人」,對工作不滿,能少干就少干,並時刻醞釀離開這個「大棒」常現的地方。
當代管理學派中對人性的假設也猶如叢林,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決策理論中闡述的決策人假設。他認為管理就是決策,並且在組織中,不同層次的員工都在做決策,所以都是決策人。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管理學對人性的假設必將超越經濟人、社會人、決策人假設,升華為復雜人假設。

亞當?斯密把市場形容為一隻「看不見的手」,指的是市場可以把個人的自利行為化為共同的
社會福利的奇妙結果。經濟學有一個「看不見的手」原理,講的是市場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對資源配置起
基礎性作用。亞當?斯密提出了「勞動分工」,哈耶克則提出了「知識分工」,亞當?斯密提出了「看不見的手」,哈耶克則提出了「自生秩序」。薩謬爾森
在經濟理論上的卓越貢獻是對數理經濟學的發展。他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論文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年)提出,所有經濟行為的研究都可以用數學分析的方法解決最大化問題。為此,1970年,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但是,給薩謬爾森帶來國際聲譽的卻是一本普及性的經濟學教科書——《經濟學》。《經濟學》出版於1948年。最初寫作這本教科書的目的是為了將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和馬歇爾的微觀經濟學進行綜合,從而推動經濟學的普及。實際上,《經濟學》出版後不僅成為美國最暢銷的經濟學教科書,而且暢銷世界各國。

⑶ 著名經濟學著作是什麼

知名的有《國富論》、《資本論》、《經濟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經濟發展理論》等。

1、《國富論》

《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76年。

《國富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

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預,那麼,經由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2、《資本論》

《資本論》(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德國思想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1867—1894年分為三卷出版。

《資本論》全書共三卷,以剩餘價值為中心,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資本的生產過程,分析了剩餘價值的生產問題。

第二卷在資本生產過程的基礎上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分析了剩餘價值的實現問題。第三卷講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分別研究了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具體形式。

這一卷講述的內容達到了資本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分配過程的高度統一,分析了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作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並使唯物史觀得到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資本論》跨越了經濟、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思想指導。

3、《經濟表》

《經濟表》是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創作的經濟學著作,於1758年首次出版。

《經濟表》是魁奈重要的經濟著作,他的經濟理論的主要原則都概括地體現在這一作品之中。《經濟表》不只是一幅單純的圖表,而是一種理論分析的工具,是為了解決當時法國的現實經濟問題和振興國民經濟而制定出來的。

它以簡明扼要的形式,試圖通過描述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商品流通運動,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客觀過程,闡明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及其在價值和實物形式上如何進行補償的科學理論。

雖然《經濟表》沒有能真正揭示社會再生產的基本規律,也沒有能解決現實的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問題,但這種天才的嘗試對以後再生產理論的探討具有深遠的意義。

《經濟表》是經濟學說史上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對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過程進行理論研究的,是魁奈對政治經濟學做出的貢獻。

4、《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該書首次出版於1817年。

全書結構比較鬆散。前六章是全書的重點,包羅了李嘉圖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其餘各章則是李嘉圖理論原則的運用,或是對其原理的理解和補充。

該書分析了社會中三個階級,即地主、工人和資本家在社會產品分配方面的規律,發現商品的相對國內價值決定於生產這些產品的必要勞動量,利潤與工資是互成反比例而變化的,而工資是隨必需品成本的變化而變化的,還論述了其他許多問題。

該書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對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5、《經濟發展理論》

《經濟發展理論:對於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是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12年。

該書共6章,第1章和第2章論述了從靜止狀態的「循環流轉」到經濟發展的根本現象,包括了企業家的特點和功能、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創新的含義和作用,以及資本主義的產生。

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則進一步闡述了信貸與資本、企業家利潤及資本的利息等問題。第6章運用創新理論分析了經濟周期的形成和特點。

該書從不同的側面,概括了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主要經濟現象,在描述歷史發展過程的同時,做了開創性的深刻論述,將歷史敘述和理論論證融為一體,體現了熊彼特的文體風格。他在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創新理論,當時曾轟動西方經濟學界。

⑷ 馬歇爾提出了哪些經濟學理論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年)是近現代西方影響最大的英國經濟學家之一。由於馬歇爾曾長期在劍橋大學任教,所以他和他的門徒被稱為「劍橋學派」,又因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馬歇爾的經濟理論看做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繼續和更新,劍橋學派又被稱為「新古典學派」,而馬歇爾亦被看做是「新古典學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馬歇爾於1842年7月26日出生在英國西部克拉芬地方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幼年喜愛數學,中學畢業後就讀於牛津大學,後轉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學數學,1865年畢業後留任該院研究員,1868—1877年任該院道德科學講師,講授政治經濟學。在此期間,馬歇爾深受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斯賓塞的《第一原理》的影響,曾於1868年赴德國研究康德和黑格爾的歷史哲學,與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相接觸。回國後,他又閱讀了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這些都促使他轉向了經濟學的研究。1877年轉任布里斯托爾(Brist01)大學學院院長兼任經濟學教授。1883—1884年,他接替牛津大學逝世的著名經濟史學家A.?湯恩比任牛津大學巴里奧學院講師和研究員,1885年返回劍橋大學任政治經濟學教授,期間創立了劍橋經濟學院,1908從劍橋大學退休,專門從事研究和寫作。1924年去世。

馬歇爾的主要著作有:《產業經濟學》(1879)、《經濟學原理》(1890)、《產業與貿易》(1919)、《貨幣、信用與商業》(1923)等。其中《經濟學原理》為其重要代表作,該書兼收並蓄,把供求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生產費用論等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折衷主義的完整的經濟學體系。因此,該書一經出版就被認為是西方政治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而他本人也獲得了「新古典經濟學」創始人的盛名。

馬歇爾的經濟理論體系可說是集歷史上資產階級經濟學之大成,正如他在《經濟學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說:「藉助於我們自己時代的新著作,並且關繫到我們自己時代的新問題,本書打算對舊的學說加以新的解釋。」馬歇爾的理論體系以英國古典傳統的經濟理論為骨幹,吸收、綜合了各種資產階級經濟流派的學說,在理論和方法論上獨樹一幟,對當代資產階級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馬歇爾的經濟思想以人的主觀心理因素為基礎,這從他對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界定上可以反映出來。他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務中行為、活動和思考的人們的學問。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務方面最有力、最堅定地影響人類行為的那些動機。」他認為人類的經濟行為是由「滿足慾望」和「避免犧牲」這兩個動機支配,並用這兩種心理動機來解釋商品和各種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而為了解決心理動機不能解釋的現實社會問題,他又引進了漸進的改良主義,其理論依據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他認為,生物界的發展規律同樣存在於人類社會,社會發展只有漸進的量變,沒有突變和飛躍。因此,他用「自然不能飛躍」作為《經濟學原理》一書的題詞,並且說這句格言「對於研究經濟學的基礎之書尤為適合」。

馬歇爾在方法論上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運用所謂「連續原理」來分析社會經濟現象。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的序言上說:「本書如有它自己的特點的話,那可說是在於注重對連續原理的各種應用。」這與他的漸進的改良主義是吻合的,因為經濟進化的漸進性,他認為經濟概念乃至經濟現象間都存在著連續的關系,沒有嚴格的區別。第二,運用「邊際增量」分析各種經濟因素之間的關系。這是他在連續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在他看來,對經濟現象進行本質研究時,「增量」的關系比「總量」的關系更重要,他在數學中獨立地運用效用的「邊際增量」來說明人對一物的需求。以後他把這個邊際增量分析運用到他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中,甚至推廣到其他經濟問題上。第三,將力學中的均衡概念運用到經濟學中。他認為均衡是一種相反力量的均衡,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前者指生物意義上的均衡,後者指力學上的均衡,而靜態均衡是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和基礎。他依此來說明各項經濟指標的數量決定,將這些決定尤其是價格和分配額的決定歸結為相反力量相互沖擊和制約而形成的均勢。

馬歇爾的經濟理論包括需求理論、生產理論、均衡價格論、分配論等。

均衡價格論

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礎上的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和基礎。馬歇爾在假定其他商品價格和貨幣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分析一個商品均衡價格的形成。按照馬歇爾的說法,均衡價格就是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或供給與需求的價格在市場上達到均衡狀態時的價格。他認為,二者的一致是供求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市場價格與均衡價格背離,就會通過供求量的變動,使市場價格恢復到均衡點。馬歇爾在分析均衡價格時,引進了時間因素,他把市場價格分為暫時(一天或幾天)的市價、短期的正常價格和長期(一年以上)的正常價格。他認為,時間長短不同,對於市場上供求雙方的較量趨於均衡的情況是不同的,因而它們對均衡價格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需求理論

所謂需求,在經濟學中指消費者的需求,於是效用理論成為需求理論的出發點,而馬歇爾的需求理論出發點則是人的慾望。他認為,需求是慾望的滿足,而人的慾望是由效用來滿足的。他間接地用人們因慾望而願意支付的價格即需求價格加以衡量,從而將需求轉化為需求價格,用邊際需求價格去衡量邊際效用。同時,馬歇爾認為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因而取決於邊際效用的需求價格也是遞減的,這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就轉化為邊際需求價格遞減規律。馬歇爾在分析需求時,又提出了「需求彈性」的概念,用以衡量價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減少的比率,也即衡量需求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馬歇爾第一次用代數和幾何圖形對需求彈性作做嚴謹的表述,經其闡述和傳播,需求彈性至今已成為西方經濟學中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

生產理論

馬歇爾的生產理論就是他的供給理論。他用生產費用論來說明供給價格和供給規律。每個廠商在生產時都根據「替代原理」用一種生產要素(生產方法)替代另一種生產要素(生產方法),力求使生產費用最小化。馬歇爾認為,短期邊際生產費用一般隨產量增加而遞增,故供給與價格的關系是:價格高時供給量大,價格低時供給量小。價格變動與供給量變動的關系可以用「供給彈性」來表示。馬歇爾認為,商品供給彈性的大小與時期長短有關。供給在短期內不易變動,故短期供給彈性較小,長期供給彈性較大。在分析行業均衡時,馬歇爾引入了「代表性企業」概念。根據定義,行業產量的長期根據價格等於代表性企業在該產量水平處的平均成本,因此,可以把全行業產量看做是由固定數目的代表性企業生產的,代表性企業的平均成本與規模隨行業產量的變化而變化。

分配理論

馬歇爾的分配理論是他的均衡價格論的延續,是均衡價格論在分配領域中的具體運用。他認為,分配問題就是國民收入如何分割為各生產要素的份額問題。各生產要素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份額大小,取決於它們各自的均衡價格。因此,供求論也成為馬歇爾分配論的一般原則。相應地,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就是各生產要素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均衡的價格。工資是勞動的需求(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和供給(取決於養活、訓練和維持有效勞動的費用和對勞動的「負效用」)均衡時的價格。利息是資本的需求(取決於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和供給(取決於資本家對未來享受的「等待」)均衡時的價格。由於土地沒有生產費用,而且它的供給量是不變的,因此地租是由土地的需求狀況從而由它的邊際生產力決定的,它是農產品價格超過生產費用的剩餘。至於利潤則是資本家組織和管理企業以及冒風險的報酬,正常的利潤是產品長期供給價格的組成部分。

雖然馬歇爾的經濟學說存在不少缺陷,他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仍是傑出的。至今,他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基本觀點仍為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所繼承,在基本理論問題上,馬歇爾的學說對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有著深遠影響,他的價值論和分配論,直至今日仍是資產階級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西方杜撰了哪些政治經濟學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後背紋美女吹笛子有什麼說法嗎 瀏覽:609
香蜜沉燼如霜和愛情進化論哪個好 瀏覽:456
健康碼如何不顯示名字 瀏覽:530
男命婚姻看哪些方面 瀏覽:509
建築師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773
續寫故事作文400個字怎麼寫 瀏覽:447
男性稱呼美女怎麼回答比較好 瀏覽:170
有人說我是大美女怎麼回 瀏覽:489
怎麼拯救媽寶男婚姻 瀏覽:866
天女散花講的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 瀏覽:34
石家莊地攤經濟現在什麼地方 瀏覽:838
么么噠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954
不顧故事怎麼寫 瀏覽:192
什麼因為有你而幸福 瀏覽:862
綠色九件哪個故事 瀏覽:195
故事會畫圖的鳥講的什麼事 瀏覽:806
多少秒的故事有沒 瀏覽:311
幸福商怎麼求 瀏覽:563
健康證明電子版多少錢 瀏覽:664
穿越時空來到景陽岡會發生什麼故事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