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的主要原因
經濟增長總體平穩。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實施區間管理的基礎上,
創新實施定向調控,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財政政策方面,通過實施定向減稅、普遍性降費等措施,減輕企業負擔。貨幣政策方面,通過加大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支持力度、定向降准、非對稱降息等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三農」、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
多措並舉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投資政策方面,啟動實施了生態環保、農業水利等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
❷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有定力的主要原因是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有定力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回顧歷史,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經風歷雨中發展起來、在應對挑戰中成長起來的。
進入新發展階段,保持定力、堅定信心,乘勢而上、開拓進取,中國經濟將始終充滿活力,奔湧向前。
我國的經濟制度: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符合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本質,這是一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制度。確立這一制度,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在我國,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實踐證明,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促進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❸ 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總體平穩,疫情下,我國經濟為何還能平穩上漲
因為我國能夠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發展策略,而且也能夠堅持正確的方向,進而不斷攻克難關,並且解決現實中的難題。更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的韌性強,而且潛力足,濟發展趨勢穩中向好。這能夠有力推動經濟的發展,並且穩定經濟秩序。
雖然我國同樣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而且經濟下行壓力正在不斷增加,但這並未影響我們發展經濟的決心,而且也不會成為永久的經濟發展阻礙。我國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疫情防控,所以疫情能夠逐漸得以控制,經濟也能夠平穩上漲。
最後,我國能夠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並且提升綜合國力。即使經濟形勢較為嚴峻,我國仍然能夠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並且投入更多的研發費用。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創新成果能夠轉化為經濟優勢,並且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正是因為我國注重創新,所以才能保持經濟的平穩運行。
❹ 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1、從發展的基礎看,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製造業、貨物貿易、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近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30%。
2、從科技支撐條件看,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跑者」、「領跑者」轉變。
3、從市場支撐條件看,我國有近14億的人口規模,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2018年我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80987億元,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消費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4、從後發優勢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快速推進的發展階段,處於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在人均收入上,2018年中國人均GDP是美國的16%左右,城鎮化率不到60%,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空間。
5、從大國優勢看,我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幅員遼闊、經濟體系完整、市場規模巨大。中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才資源,儲蓄率接近50%。
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產業鏈條完備;我國具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聚產生的規模經濟優勢,分工密集、產品種類繁多的范圍經濟優勢和區域之間差異互補的協同發展優勢。
(4)為什麼我國經濟基本面平穩擴展閱讀
1、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在推進改革創新中持續釋放發展活力。改革激發活力,創新增添動力。敢於攻堅克難,加大財稅、金融、國企國資等重要領域改革力度,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減稅降費,才能讓市場主體有更多感受,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2、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在擴大對外開放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當今世界,風雲激盪、亂象叢生,但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邁出對外開放新步伐,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經濟巨輪就能在時代大潮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3、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當前一些領域存在問題隱患,風險總體可控,但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及早防範、主動作為,做到「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
要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去杠桿的落實,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穩定的良好環境。
❺ 簡述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行穩致遠
1、從科技支撐條件看,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跑者」、「領跑者」轉變。2018年,中國研發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約占經濟總量2.18%,按摺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全國研發人員總量達到419萬人,已連續6年穩居世界第一。
2、從市場支撐條件看,我國有近14億的人口規模,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2018年我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80987億元,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消費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我國市場具有增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持續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鮮明特點,隨著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得到滿足,新的市場增長點正加快孕育並不斷破繭而出。
3、從後發優勢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快速推進的發展階段,處於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在人均收入上,2018年中國人均GDP是美國的16%左右,城鎮化率不到60%,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空間。特別是,我國現代化過程中,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同步發展階段、優勢疊加,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能量,我國經濟的「後發優勢」仍處於集中爆發時期。
4、從大國優勢看,我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幅員遼闊、經濟體系完整、市場規模巨大。中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才資源,儲蓄率接近50%;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產業鏈條完備;我國具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聚產生的規模經濟優勢,分工密集、產品種類繁多的范圍經濟優勢和區域之間差異互補的協同發展優勢。
5、從經濟體制看,改革開放以來持續探索形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巨大。這一體制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了政府和市場、公平和效率、發展和穩定、自主和開放的有機結合,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新時代,改革不斷深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成熟,活力和效率進一步增強。
❻ 如何理解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的主要標志是,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增速穩,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就業穩,城鎮新增就業高於上年。價格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進」的總體特徵是,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經濟結構有新的優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
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快於東部地區。發展質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超過2%,能耗強度下降,是近年來最大降幅。
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態勢,我們保持戰略定力,穩定宏觀經濟政策,沒有採取短期強刺激措施,而是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
實行定向調控,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把握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上下限,抓住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結構性問題,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準發力。
向促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潛力,既擴大市場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給,努力做到結構調優而不失速。
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針對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我們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以釋放市場活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啃了不少硬骨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體制改革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