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蘊涵了什麼經濟原理

蘊涵了什麼經濟原理

發布時間:2023-08-17 22:44:55

① 政治經濟學原理有哪些原理

政治經濟學有七大原理,1剩餘價值論原理,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原理,3商品二因素原理,4勞動價值論原理,5價值規律原理,6資本有機構原理,7勞動二重性原理。
1.「剩餘價值論原理」
馬克思通過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解釋了剩餘價值的運動規律,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
剩餘價值理論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剝削本質;闡明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原理」
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和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越發展,科學技術以至社會生產力越發展,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不斷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就越成為資本的生產力,資本就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裡,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尖銳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3.「商品二因素原理」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一切勞動產品(及自然物)共有的屬性。使用價值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使用價值是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4.「勞動價值論原理」
理論意義:[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創造價值理論,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麼勞動形成價值、為什麼形成價值以及怎樣形成價值,闡明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從而為揭示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創立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基礎。勞動二重性理論成為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實踐意義: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5.「價值規律原理」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它的基本內容和客觀要求是: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自發波動。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由於供求關系變動的影響,商品的價格總是時而高於價值,時而低於價值,不停地圍繞價值這個中心上下波動。從較長時間來看,價格高於價值的部分和價格低於價值的部分能夠相抵,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價值是一致的。
6.「資本有機構成原理」
根據資本在剩餘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同,資本可以區分為不變資本(用c表示)和可變資本(用v表示)。
[不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它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其價值量不會大於它原有的價值量。
7.「勞動二重性原理」
商品是勞動產品,生產商品的勞動可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的勞動,即有用勞動。

② 一看就懂的十大經濟學原理,能讓你的效率翻倍(上)

有句話叫人人都應該懂一點經濟學。

作為一名文科生,看待世界總是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理性。因為感性,所以對世界,對環境,對人的認識,感情色彩太濃,有時候便看不清楚事物原本的樣子。這時候,就需要理性來幫忙了。

經濟學是一門幫助你思考的學問,有助於你作出更好的個人決策。如果我們能掌握一點經濟學,對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有很大幫助的。經濟學的品格就在於不逃避生活,無論你面臨怎樣的困境,都會給你指出一條明路,一條利益相對最大的路。

最近在讀一本有關經濟學的書,裡面講到了十大經濟學原理,對自己頗有些啟發,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1、選擇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隻非常有名的布利丹毛驢,它在面對兩捆乾草時不知該吃哪一捆才好,最後竟然餓死了。在現實中,布利丹毛驢面臨的問題,正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

很多時候,所謂的兩全其美是不存在的,有得必有失。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權衡取捨、作出選擇。學習研究經濟學的意義也正是在於幫助人們在權衡取捨中選擇最優的方案。

在選擇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時,為了得到我們想要的一件東西,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自己所愛的東西。晚餐應該吃火鍋還是西餐?買這件衣服還是那件衣服?大學畢業了,是工作還是讀研……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選擇原理中,我們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時間。同樣的時間,用來看書,就不得不放棄本來可用於約會、運動、看電影、逛街、睡覺、上網的時間。你要清楚,你現在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讓你失去做其他事的機會。時間的累積效應很明顯,完全可能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取捨,就看你的目標是什麼了。

明白經濟學中的選擇性,才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作出什麼樣的選擇。經濟學並不是直接教你怎樣賺錢,而是教會你如何運用博弈的思想去進行取捨、選擇,選擇對了,也就自然賺到錢了。

2、貿易

貿易,是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

一個人從早到晚,衣食住行,都隱藏著由合作而產生的貿易經濟。通過貿易,我們可以更好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可以使每個經濟個體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書中舉了個例子,養牛人和農夫都很喜歡吃土豆和牛肉。假設他們每周都是工作40小時,那麼就會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養牛人和農夫都是既生產土豆又生產牛肉。養牛人平均生產1斤牛肉的時間是1個小時,生產1斤土豆的時間是40分鍾;而農夫平均生產1斤牛肉的時間是2個小時,生產1斤土豆的時間是20分鍾。那麼,在40小時後,養牛人所得的牛肉為40斤,土豆為60斤;農夫所得牛肉為20斤,土豆為120斤。

第二種:農夫和養牛人都各自在擅長的領域生產,農夫生產土豆,養牛人生產牛肉。結果,他們各自的效率都上升了,養牛人生產1斤牛肉只需半個小時,農夫生產1斤土豆也只需10分鍾。這就是說40小時之後,養牛人可以獲得80斤牛肉,農夫可以獲得240斤土豆。

也許有人會認為第一種情況更好一些,每個人都能同時得到牛肉和土豆。其實不然,因為不要忘了「貿易」的存在。

如果說1斤牛肉可以換得4斤土豆,那麼,養牛人拿出20斤牛肉就可換得80斤土豆,而自己還剩60斤牛肉,從而最後得到了60斤牛肉、80斤土豆,而農夫也通過貿易得到了20斤牛肉、160斤土豆。

所以說,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僅可以獲得質量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且重要的是,可以節省時間,讓我們從事自己擅長的專業,在專業方面精益求精。節省人力成本,資源成本,社會成本,這就是貿易的價值所在。

3、激勵

激勵通常指的是誘導個體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或活動的因素。

激勵分為正向激勵和反向激勵。正向激勵有哪些呢?更高的薪水、更好的工作條件、更安全的工作環境、更有前途的晉升前景或者是更好的聲譽。反向激勵呢?更低的薪水、更差的工作條件、更糟糕的升職前景、降職或解僱或者喪失名譽,這些都是為了處罰不好的結果。

經濟利益是其他利益的基礎和先導。只有預期收益足夠誘人,才有可能創造出驚天動地的業績。無論是對個人來說還是對國家來說,只有所採取的行為符合「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的經濟法則之時,才有可能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而這樣的行為也才是最符合經濟原則的行為。

4、邊際效用

在經濟學中,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邊際效用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新增效用,也就是總效用的增量。

邊際效用遞減的具體概念為:一個人連續消費某種物品時,隨著所消費的該物品的數量增加,其總效用雖然相應增加,但物品的邊際效用有遞減的趨勢。

例如給某人一定量的貨幣會相應的引起一定量的快樂,在給他同等量貨幣,他的快樂量雖然會增加,但第二次增加的快樂量,並不能達到第一次的一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旅遊從我們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去別人待膩了的地方,正如著名詩人汪國真所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邊際效用遞增的現象也很多,例如數量30張單價20元的郵票在你集齊30張的時候總價並不是600元。等等。

邊際效用源自經濟領域,但是生活中也很多,且多是遞減的,幸福往往與效用成正比,與慾望成反比。

5、生產率

生產率是指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投入與產出數量之間的關系(總產出除以勞動投入是勞動生產率)。生產率的高低是由科學技術、管理水平和勞動者的自身素質以及平均熟練程度等因素決定的。

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追求的是效率,簡單來說,就是投入和產出的關系。投入越少,產出越多,意味著效率越高。這啟發我們,要時刻注意,不僅僅要埋頭苦幹,更要想想,用什麼方法能夠提高自己的產出。

比如看書,有人一上午看完一本書,且能把書中內容復述出來,還寫了書評。而有的人,看一本書花了一周,或者更長的時間。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警醒,多花的時間是否值得。記得《王者速讀法》裡面提到,用20%的時間掌握80%的內容,和用100%的時間掌握100%的內容,二者哪個更劃算呢?(當然,學習某些必須掌握的知識除外)

要時常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我可不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一點?如果可以,該怎麼做?不斷提高效率,用更少的投入換取更多的產出,這才是經濟學思維。(未完待續)

③ 經濟學的十大原理是什麼

經濟學十大原理: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④ 經濟學的原理是什麼,

由於一個經濟的行為反映了組成這個經濟的個人的行為,所以經濟學研究就應該從個人做出決策的四個原理開始: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為了得到一件喜愛的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 -件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要求人們在一一個目標與另- 一個目標之間進行權衡取捨。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在很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並不是一-目瞭然的。一-種 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經濟學家通常假設,人是理性的。在可用的機會為既定的條件下,理性人系統而有目的地盡最大努力去實現其目標。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增量的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只有當- -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時,- -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例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他們的行為也會隨之發生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3.關於人們之間相互影響的基本結論

在人生旅途中,人們的許多決策不僅影響自己,而且還會影響其他人。以下三個原理是關於人們如何相互交易的:

原理五: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貿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服務。與家庭- -樣,國家也能從相互貿易中獲益。貿易使各國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並享有種類更多的物品與服務。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在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利己引導著他們的決策,他們彷彿被一-只 「看不見的手」所指引,並導致了合意的市場結果。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政府幹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單純的市場調節經常會導致市場失靈,而政府的宏觀調控指施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4.關於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的基本結論

從討論個人如何做出決策開始,然後考察人們如何相互交易,所有這些決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組成了「經濟」。最後三個原理涉及整體經濟的運行: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服務

⑤ 十大經濟學原理有哪些

經濟學十大原理: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理性人考慮邊際量;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⑥ 常用到的經濟學原理有哪些

1、社會主義本質和生產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生產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2、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沒有價值.

閱讀全文

與蘊涵了什麼經濟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包括哪些 瀏覽:956
巴中經濟支柱是什麼產業 瀏覽:828
縣城幸福指數如何計算 瀏覽:433
愛情之間有代溝怎麼辦 瀏覽:694
經濟數學課程有哪些 瀏覽:874
愛情和生活都需要儀式感怎麼回復 瀏覽:419
如何解釋愛情的詞 瀏覽:576
雙腳踏上幸福路是哪個歌的歌詞 瀏覽:985
當代經濟科學屬於什麼 瀏覽:691
愛情的法語是什麼 瀏覽:418
熊貓美女是什麼意思 瀏覽:334
哪裡有湖的故事 瀏覽:715
易縣差額事業有哪些 瀏覽:943
婚姻可以聯想到什麼 瀏覽:544
拿著傘的美女該怎麼畫 瀏覽:495
什麼圖紙含經濟技術指標 瀏覽:612
用什麼詞來形容婚姻折磨 瀏覽:990
qq健康打卡如何選擇班級 瀏覽:701
如何抓住健康產業趨勢 瀏覽:702
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穩定增長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