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哪個重要
B. 經濟發展重要還是環保重要為什麼
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當然重要,但是經濟發展不得已破壞環保為前提。如果經濟發展必須以環保為代價,那這樣的發展我們寧願不要。
因為經濟發展常常是小部分得益,而損害的環境確實大家的,尤其是很多環境破壞了就不可再生,是不可逆的。往往後期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整治,確收效甚微,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所以,如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這樣的經濟發展我們寧願不要,或者寧願它發展慢一點,少一些破壞。
所以我們常常提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是既能保護好環境,又能發展經濟。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或者說環保,並不是矛盾的,他們也是可以和諧共進的。
C. 是應該發展經濟還是保護環境
環保重要。
1、經濟發展離不開環境,人類頌寬發展的一切資源均野緩亮來源於環境,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2、經濟發展是為了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環境如果被破壞,一切免談;
3、糟糕的環境影響人類的身體,周邊環境變壞,人類的機體會出現各種疾病;
4、世界上生物種類多種多樣,人類作為其中一種,不應獨享這個世界,應該與其他生物和睦共處;
5、人類不能哪蘆只看眼前,而要從長遠角度考慮,為萬千後代考慮。
D. 為什麼經濟建設比環境保護更重要(越詳細越好)
首先,二者關系是辯證的。
科學發展觀不僅強調以人為本,還強調協調、穩定、可持續,這實際上意味著合理統籌資源、高效發展。十六大以來,圍繞科學發展觀,已經提出了「五個統籌」的發展手段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統籌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已成為官場新規則。中央最近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中,更是具體提出了和諧社會六方面的要求,其中不僅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有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這實際上是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細化了。以這些最新指示為精神,可以看出在新時期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已經發生了質變。這種質變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出來:
一、將環境容量資源視為經濟發展的要素,以資源生產率來衡量環境保護的程度和方式。
和諧意味著高效地、協調地配置各種資源,而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體現在配置是否均衡上。所謂資源配置的均衡在經濟學上本來是指:各項經濟活動中邊際要素投入所得到的邊際收益相等的狀態,也就是說將有限的稀缺資源按邊際投入所產生的邊際收益相等的原則分配到各項經濟產業活動中去,這時整個經濟產業活動的資源配置所得的收益最大,經濟活動處於卡爾多最優狀態。
在科學發展觀下,人的需要既是分層次的也是多樣化的,環境質量與經濟收入同樣是人的福利。經濟實力、資源儲備、環境質量都成為構成人的福利的要素,都成為稀缺資源,一切人類必不可少的經濟、社會以及資源與環境保護活動都成為創造稀缺資源的活動。這三項人類活動之間的資源配置格局同樣應當滿足邊際投入與獲得的邊際效益相等的原則。即在資源、環境、資金等稀缺資源間,只能以人的福利最大化為惟一標准來統籌。據此,必須認識到資源、環境固然是有限的,但用來治理污染的經濟資源本身也是有限的。不能先驗性地決定一個就比另一個更珍貴,哪個更珍貴取決於哪個的市場價值更高。正確的選擇是把有限的經濟資源用在效率最高的用途上。
如何才能有正確的選擇呢?如果將環境容量資源作為與資金、自然資源並列為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稀缺資源的話,保護環境就變成了一種追求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經濟活動」,即通過計量各種稀缺資源的投入產出比來決定經濟活動的方式和強度。得不償失的,當然要舍棄。從這個角度而言,環境保護與中央一再強調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一致的。事實上,也只有從這個角度看環保,才可能真正統籌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當然,這其中就必然涉及到對環境容量資源的定價問題(目前的政策主要是通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區域環境規劃來體現)。只有定得合適,才可能既保證經濟增長也兼顧環境保護。如果經濟發展水平很低,環境容量資源即便人為地定了高價,實踐中也難以執行,必然出現說的一套、做的一套和用地方保護來對付環境保護。
除了這種資源配置上的一般考慮,在兩種情況下,環境資源必須超過正常水平的定高價,才可能符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一是必須注意到環境保護中的原則是:人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即人居環境資源必須按超常規的要求來定價。像淮河污染,已經給兩岸幾千萬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已經不能再用考慮各種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來衡量環境保護的重要程度了。另外,嚴重的工業污染在許多地方已經成為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的重要誘因,已經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如果不注意對人居環境資源超過正常價格體系定高價,則不僅污染代價過大,而且必然會影響到安定團結;
二是必須注意到在環境保護中的規律是:污染是可以治理的,生態破壞後的恢復則常常是花了西瓜的錢買不來芝麻,而生物多樣性破壞往往覆水難收。所以,對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保護區也必須定高價,否則必然影響國家生態安全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通過產業布局規劃做到合理的面上污染、點上治理,是更適合國情國力的環境保護方式。
如果能夠通過規劃等手段對一、二、三產的類型、規模、布局進行調整,一方面合理利用環境容量將污染較重的行業部署到環境容量較為富餘的地方,一方面確保人居環境、生態功能區等重點,以盡可能減小發展的代價,則環境保護就可以達到「最適宜」程度。
基於此認識,正確的區域產業發展方式,應該是在對環境容量資源合理定價的基礎上以投入產出比來判斷發展污染產業的可行性以及具體的結構、規模、布局。污染只要是按照各類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統籌的、地方居民能夠接受的,就是合理污染。如果環境污染的「糟得很」能換來全民福利「好得很」的結果,有時就是值得的。
正確的環境保護方式,就我國的一般情況而言,應該是在把現階段必不可缺的重化工業布局在環境容量較為富餘、可恢復性較強的地域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對人居環境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上的治理和保護上,即合理的面上污染、點上治理。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
E. 發展經濟比保護環境更重要
環境保護要比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理由如下:
1、一切的經濟發展都是建立於環境之上,沒有環境,何來經濟的發展。
2、如若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那麼它的恢復時間與代價都遠非金融危機等問題可相比擬。
3、如今已有許多關於人們不注重於保護環境而引發惡果的事件,例如霧霾、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等癌症的頻頻出現,而世界各國的歷史事件也向我們證實著這一點——如果不以保護環境為前提去發展經濟,那麼人們將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4、環境是一切自然生命之本,人類最原始最本質的就是自然的環境,我們應盡量去把握人與自然的平衡,創造生命的真善美。
5、治理與保護環境並不是需要經濟的支持,它可以是一種環保的意識,在某些方面,保護環境反而會推動經濟的發展。
6、環境與經濟並非不可共存,只是只有在保障著環境的基礎之上去發展經濟,才是最為理想與科學的社會發展方式。
總而言之,保護環境並不是會拖慢甚至停止經濟的發展,它反而有著一種促進的作用,有了良好的環境,經濟的發展的質量才會有質的提升,環境的保護是一個成熟的社會發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點,也是人們應首先培養的意識。
讓我們不妨來想一想,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很簡單,無論是醫學、軍事及經濟的發展都是為了人們,或者說我們能夠生活得更好,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去進行文明的發展,那麼「生活的更好」這一說法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我們不要只想著過去的種種,也不要在那想像未來的美好,看看我們的當下吧,相信同學們都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首先,柴靜她本人就是環境污染的受害人,其次片中提到「2014年北京污染天數達到175天、天津197天、沈陽152天、成都125天、蘭州112天、石家莊多達264天」而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後果卻不僅僅如此,它還會帶來各式各樣的疾病與阻礙人們的生活,而這,也就是人們不重視保護環境而導致的一部分後果。
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人們還是只知道先發展經濟在保護環境的話,我就真的是覺得人們是被時代沖昏了頭腦,完全看不清現狀嗎?我相信不會的。是的,我們都想要美好的生活,然而我們中國如今經濟是發達了,可我們那些整日生活在一片白色中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美好嗎?這也就是我們發展經濟帶來的所謂的「美好生活」嗎?
保護環境並不是政府的事情,也不是錢的事情,而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我們為的不是用一堆財力人力物力去暫時抑制環境的污染,而是在不刻意的情況下擁有美好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環保意識,只有人人都將環境放到第一位,才能根治污染,真正獲得美好生活,讓我們先解決了眼前的種種問題再去想經濟如何去發展吧,因為只有那樣,不僅是我們自己,乃至全人類全地球,都才能真正的擁有光明。
F. 當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哪個重要
當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哪個重要?我攔察團認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都挺重要的。兩者不矛盾的簡橘。我們既要發展經經濟,同時還要將沒襲環境保護好,這樣有利於我們及子孫後代的生活及生活質量。
G. 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哪一個更重要
二者相輔相成。沒有經濟罩談發展,保護環境就沒有資金,而沒有保護環境,經濟發展就失去了意義,並且最終發展也不能持續。要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又好又快物扒碰的促進經濟發展。保護環境本身也是生產力,也會促進經濟發展;反之經濟發展了,又會提供更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來淘汰落後產能,治理污染,保此襲護碧水藍天。
H.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何者更重要
經濟發展更重要
經濟的發展則能為環境保護提供資金和技術。
當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人口之間的矛盾被認為是普遍存在的,但人們又注意到世界經濟發展中一些奇特的現象:從宏觀上看,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既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又保持了低通貨膨脹率和低失業率;既能在相對長的時間內實現經濟的持續繁榮,又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而這一切都是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所難以解釋的。從微觀上看,不少經濟增長來源於新的「思想」或新的「配方」的發現,以及事物由低價值組合向高價值組合的轉型。這表明是思想技術在推動某種新的經濟增長,而這種新的經濟增長依賴的主要不是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而是智力、資訊、管理等軟資源。因此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