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消費宏觀經濟怎麼樣

消費宏觀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8-16 08:41:22

1. 中國宏觀經濟的現狀

第一,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主要宏觀調控指標處在合理區間,今年上半年GDP增長6.8%,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5-6.9%的區間。

物價溫和上漲,1-8月份CPI上漲2%,漲幅較上年同期擴大0.5個百分點,PPI上漲4%,漲幅較上年同期放緩2.4個百分點。

新增就業顯著增加,前7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8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5萬人。

8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在全年預期目標之內。

第二,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升,亮點較多。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今年1-8月份,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9%和8.8%,均快於整體工業(6.5%)。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並茁壯成長,「互聯網+」推動線上線下加快融合。

供給側改革效應逐步釋放,企業效益持續改善,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2%。

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網上零售增長28.2%,養老、健康、旅遊、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需求持續旺盛。

製造業和民間投資增長加快,內生增長動力增強。

今年1-8月,製造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7.5%、8.7%,較上半年提高0.7、0.3個百分點。

第三,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今年以來,我國堅持穩健貨幣政策,持續強化金融監管,加快推進金融市場開放。

實施四次降准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頒布資管新規,放寬金融市場外資准入,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貨幣供應量小幅回升,8月末,M2餘額同比增長8.2%,相比去年末上升0.1個百分點。

人民幣貸款平穩較快增長,前8個月,人民幣貸款累計新增11.4萬億元,同比多增1.09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2%。

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利率穩中趨降。

2. 中國宏觀經濟的狀況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挑戰與機遇並存。從三大需求來看,消費復甦仍面臨較大壓力。由於近年來居民杠桿率上升速度較快,2020年更是呈現加速上升態勢,導致居民消費復甦十分緩慢。根據中國社科院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由2019年末的55.8%上升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64.1%。橫向比較來看,中國居民杠桿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已經處於較高水平。如果再加上住房公積金貸款以及民間借貸,粗略估算當前中國居民杠桿率已經十分接近美國。另外,2018年以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低於經濟增速,顯示居民收入增速仍處於趨勢性下行通道。以上均不利於消費進一步復甦。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出現放緩。基礎設施投資方面,鑒於2021年經濟將延續復甦,寬松的財政政策將會逐漸退出,中央財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都將調降,城投企業融資也很可能出現收緊,因此基礎設施投資大概率出現下滑。房地產投資方面,鑒於近期房地產監管政策不斷升級,房地產企業融資持續收緊,預計房地產投資也將出現下降。製造業投資方面,鑒於國內經濟仍將持續復甦,製造業投資有望繼續維持增長。然而,考慮到製造業投資佔比相對有限,即便是製造業投資繼續增長恐難以對沖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下滑。

出口有望繼續保持穩定。一方面,全球經濟復甦有利於外需繼續增長。尤其是拜登政府可能將出台更大力度的財政刺激措施,中國對美出口可能將進一步增多。另一方面,鑒於新興經濟體獲得疫苗的難度依然較大,實現大范圍接種需要的時間更長,預計2021年產業鏈供應鏈很難恢復至正常水平,中國將繼續獲得來自於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出口替代訂單。然而,考慮到當前出口佔全球貿易比重已經處於近年來高位,預計難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綜合上述分析,由於基數原因中國經濟在2021年上半年有望出現高增長,但全年可能呈現「前高後低」邊際走弱的態勢,預計全年經濟增速約為7.5%左右。

3. 宏觀經濟學的特點有哪些

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宏觀經濟學是研究整體經濟現象的學科,它有四個目標:長期目標是維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短期目標則是穩定物價、保證充分就業及國際收支平衡。

拓展資料: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來的。經濟學中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研究與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就是經濟學文獻對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4. 為什麼消費對於經濟來說很重要

消費需求是拉動經濟發展至為重要的力量。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沒有消費就沒有經濟發展。消費需求之所以是重要的,還在於如果投資不能最終轉化為消費,就會造成產能過剩、債務增加、經濟蕭條。消費是市場行為,是社會經濟循環的最終環節。投資雖然具有推動經濟發展和增加GDP的作用,但依然是中間環節。也就是說,由投資所帶來的產品和GDP的增加有可能轉化為最終消費,也有可能最終不被消費環節所接受。如果投資形成的產品最終不被社會所接受,就會造成重復建設、產能過剩、資源浪費、債務增加、經濟蕭條。因此,在啟動內需時,投資項目的選擇一定要從消費出發,服務於消費、落腳於消費。在制度安排上,應有利於消費拉動而不僅是投資推動。

5. 消費對宏觀經濟發展哪些影響

從理論上說,影響消費的因素就是影響需求的因素。經濟學認為,需求是消費者在某一價格水平下願意並能夠購買的商品或勞務的數量。需求必須是既有購買慾望又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有兩個條件:一是購買慾望,二是購買能力。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由很多因素構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偏好和消費者對該商品價格的預期等。從社會宏觀層面看,一定時期的社會消費需求主要取決於一定時期的物價水平和人們的收入水平。因為人們的購買慾望和購買能力是受到物價水平和收入水平決定或制約的。
(一)收入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

盡管影響消費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決定消費支出最重要的因素。經濟學通過消費函數來表示收入和消費之間的依存關系。消費函數一般以收入為自變數,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隨收入的變動而呈現同方向的變動,即收入增加,消費增加;收入減少,消費減少。

對單個商品消費需求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多數商品來說,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就會增加對商品的需求量;相反,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說,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收入水平成正方向的變動。對於某些低檔商品來說,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反之,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時,就會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消費者對其需求與收入成反方向的變動。不過,以上兩種情況不是絕對的,會因人、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就是消費者的偏好對消費需求的影響。消費偏好就是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喜好或嗜好。消費者對某種商品偏好,該商品的就需求大;對某種商品不偏好,該商品就無需求或需求小。廣告宣傳往往會改變人們的偏好,從而改變需求。

對社會消費需求總水平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在物價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時期人們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費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消費水平也越低。二者成正比。

考察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需要綜合考慮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人們的工資收入並非都是可以由消費者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如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等。同時,勞動者和居民也會享有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救濟和社會保險以及商業保險等帶來的收入。因此,即使在物價和工資收入不變的條件下,由於以上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影響人們消費需求水平的不是勞動者的全部收入,而是可支配的收入。人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成正比。

考察可支配收入對人們消費水平的影響,不僅要考察當期收入的影響,還要考察未來收入的預期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正如價格預期對需求的影響一樣,收入預期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需求,這是心理因素對消費的影響。如果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樂觀,就會鼓勵人們消費;如果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不好,人們就會增加儲蓄而減少消費。

收入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還表現為社會收入差距對消費的影響。西方經濟學認為,在人們的收入與消費需求的關系中存在著一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即當人們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後,隨著收入的增長,消費呈遞減趨勢。這時,為了刺激消費增長而提高居民收入的做法往往不能奏效。但是,如果選擇給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則會帶來有效需求的增長和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社會收入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既有利於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和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於社會有效需求的增長。

(二)物價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

物價水平是影響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我們在前面已經從單個商品的角度分析過價格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這里不再贅述。從社會宏觀角度看價格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當其他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時期的物價總水平越高,社會消費水平越低;反之,物價總水平越低,消費水平越高。因為,在人們的收入不變時,物價水平越高,貨幣的購買能力越低;物價水平越低,貨幣的購買能力越高。也就是說,貨幣的購買力與物價水平成反比,而人們的消費水平與貨幣的購買能力成正比。

一定時期的物價水平是通過物價指數來表示的。物價指數是指本期物價水平對基期物價水平的比率,是用以反映物價漲跌的幅度。反映消費品物價水平的指標是消費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CPI)一般又稱零售物價指數或生活費用指數,是指報告期與基期商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國消費品和勞務價格上漲或下跌的幅度,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在一年中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了2.3%,那就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2.3%;當生活成本提高時,消費者的貨幣購買力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現在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務了。可見,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對於保持和提高消費者的實際生活水平與社會消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影響消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因素以外,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因素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請學員們搜集相關資料,分析說明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其他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作用。

閱讀全文

與消費宏觀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故事結構如何編輯 瀏覽:845
比亞迪十五部和十四事業部哪個好 瀏覽:207
海天幸福小城怎麼找保潔阿姨 瀏覽:277
愛情敵不過時間怎麼辦 瀏覽:435
美女美你需要多少 瀏覽:178
愛情假期歌詞表達什麼 瀏覽:970
成年人如何正確的愛情觀 瀏覽:924
什麼樣的肉類是健康的 瀏覽:753
千年愛情聖地在什麼地方 瀏覽:259
兩個射手的婚姻家庭是什麼樣的 瀏覽:230
事業單位考試復習哪個app 瀏覽:717
金牛女婚姻在哪裡 瀏覽:479
經濟作物棉花有什麼作用 瀏覽:201
婚姻中愛情究竟佔多少比例 瀏覽:705
產品擺攤經濟推廣怎麼寫 瀏覽:409
官渡區辦健康證多久能拿到 瀏覽:688
打怪愛情作文怎麼寫 瀏覽:72
飛機經濟艙從多少排開始 瀏覽:516
事業單位報考會計和會計學有什麼區別 瀏覽:75
絕世美女和普通女人有什麼區別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