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數字經濟如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原因如下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當今時代,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日益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需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挖掘數據價值,激發數據要素活力。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基礎,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因此,我們應當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活力,發揮數據要素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一是提升數據供給質量。加強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數據資源標准體系建設。提升數據管理水平和數據質量,以實際應用需求為導向,適應不同類型數據特點,大力發展專業化、個性化數據服務,滿足各領域的數據需求,實現數據資源高質量供給。二是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在加快構建數據產權、流通、分配等規則體系的基礎上,重視建立健全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以及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探索場內和場外相結合的數據交易模式,培育規范的數據交易平台與市場主體,加快數據要素的市場化流通。三是創新數據開發機制。統籌公共數據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構建規范有序的國家數據開放共享平台。打破數據孤島,釋放數據紅利,鼓勵多方力量進行增值開發利用。在建立多樣化的數據開發利用機制基礎上,大力提升數據開發及應用水平。
加強技術引領,提升數字研發能力。堅持國家戰略目標導向,明確主攻方向和核心技術突破口,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一是推動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瞄準量子信息、網路通信、集成電路、關鍵軟體、智能硬體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高端晶元、操作系統、人工智慧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注重原始創新,重點突破「卡脖子」難題。二是培育數字技術研發人才。實施「互聯網+技能」培訓計劃,支持校企共建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開展數字人才技能大賽,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發展通道。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加快培育復合型「數字工匠」。三是打造數字技術研發平台。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的科技力量,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匯智聚力推動戰略性顛覆性技術向前發展。
深化產業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升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這就要求堅持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釋放新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一是夯實數字基礎。加快建設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升級,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雲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算力、演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為數字產業優化升級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強化技術應用。發揮「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優勢,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方向,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新技術對產業進行全方位、全形度、全鏈條改造,發展平台賦能的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推進線上營銷、遠程協作、數字化辦公、智能生產線等應用,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三是營造產業生態。加快營造數字賦能的產業生態,實施數字變革創新行動。發揮工業互聯網產業新優勢,推動鏈主企業建設產業鏈賦能平台。打造5G全連接工廠和全場景數字經濟園區,探索全鏈條、整園區賦能增效路徑,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產業升級。
完善數字治理,規范數字經濟發展。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一是加強數字經濟監管。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把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明確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職責,開展社會、媒體、公眾監督,建設行業自律機制。形成監督合力,改進監管技術和手段,探索建立適應平台經濟特點的監管機制,有效打擊數字經濟領域違法犯罪行為。二是加快數字經濟立法。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數據安全,建立數據安全管理、風險評估、檢測認證等機制。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健全技術規則治理體系,規范數字經濟發展,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從業人員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推進多元主體治理。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多元參與、有效協同的數字經濟治理新格局,形成治理合力,鼓勵良性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暢通和規范多元主體合理訴求表達和正常權益保障渠道,做好各類矛盾、問題及糾紛化解與預警工作,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❷ 我國應如何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示範經濟新動
為了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我國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需要高速、穩定、安全的網路基礎設施支撐,因此應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橘早在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加強網路覆蓋和提高網路圓銀雀速度,推進5G網路建設。
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的目標、重點和實施路徑,建立數字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監測和評估。
支持數字技術研發和創新。加強數字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加強數字技術人才培養,吸引國內外優秀的數字技術人才,加強數字技術的轉化和應用,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加強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支持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加搏肢強數字經濟產業的投資和融資,加強數字經濟產業的國際合作和交流,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加強數字經濟監管和安全保障。加強數字經濟監管和管理,確保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數字經濟安全保障,防範數字經濟的安全風險和隱患。
❸ 如何激發數字經濟的潛能活力
激發數字經濟的潛能活力方法如下:
1、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數字經濟是全球競爭的焦點,其關鍵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近年來,晶元短缺和「斷供」,已嚴重影響到全球產業安全,並推動世界主要國家加強晶元產業的戰略布局;未來世界各國對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核心技術的競爭同樣會非常激烈。因此,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2、大力推動數字產業發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一體兩翼,相輔相成。要推動數字產業化,激發市場微觀主體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鼓勵企業家開拓新市場,探索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通過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等手段,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速先進技術的成熟和產業化。
3、三是有效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數字治理是規范數字經濟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保障。要制定和完善數字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加強數字技術在數字經濟監管中的應用;構建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部門間、區域間、層級間協同合作的新型監管體系;加強行業風險監測和預警,不斷強化我國數字經濟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的安全可控;積極參與數字治理國際合作和談判,貢獻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
❹ 如何打造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第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和我國市場優勢,加快數字技術追趕和超越的步伐。
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進步呈現投入高、周期長、風險高的規律,使得市場資本對之望而卻步,而中國的舉國體制能夠集中資源,對外部性極強的數字技術加以攻堅,加快數字技術研發速度。
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國應深化舉國體制的優勢,提升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重點加快智能晶元、操作系統、數字工具軟體等「卡脖子」關鍵零部件的突破,實現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
第二,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利用數字經濟釋放內需動力。
近年來,我國對數字經濟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逐漸成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領軍國家,在全球數字經濟的競爭中搶佔領先地位。
另外,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優勢,超過9億網民和接近2億5G用戶帶來海量數據,為數字生產提供了更廣更優質的生產要素,4億中等收入消費者更能夠為數字技術下的產品提供消費渠道,海量數據創造出的新需求進一步刺激了消費。
把握數字經濟技術特徵和規律
第一,數字經濟深刻改變了生產要素投入結構。
在數字技術生產下,普通勞動逐步被數字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體系取代,高級勞動在生產過程中作為數字技術必須與之相結合的要素,稀缺性逐步提高。
「數據」成為數字產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數據類似礦產資源,成為部分數字產業的加工對象。
另一方面,數據類似資本、勞動,成為必要的生產要素。前者是數字產業化的基礎,後者則是產業數字化的必備條件。因此,在數字時代,我們必須做好數據的發掘、使用、管理工作,引導數字產業健康、有序、持續發展。
第二,數字經濟使得分配關系產生了新的變化。
隨著生產過程產生巨大變化,高級勞動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強,它必然會導致勞資分配結構產生變化,勞動者將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在收入分配中占據更大的比例;同時,人力資本邊際收益遞增規律使得高級勞動與低級勞動的收入差距逐步擴大,帶來了勞動者內部的分化。
但是,從代價關繫上看,人力資本作為可通過教育、努力、天賦等非資本因素進行積累的個人資源,可以使得更多的低收入群體獲得改變後代收入水平的機會,從而增強代際流動性,減弱社會分層趨勢,在長期的代際層面上實現收入分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