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民經濟包括什麼
國民經濟包括微觀經濟活動、中觀經濟活動和宏觀經濟活動三個層次的內容。
1、微觀經濟活動
是指個量經濟活動,即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指個別企業、經營單位及棗吵其經濟活動,如個別企業的生產、供銷、個別交換的價格等。
國民經濟
國民經濟是由各行各業構成的各個經濟部門的總和,它的基本構成單元是各個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以及居民戶。國民經濟是指一個現代國家范圍內各社會生產部門、流通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磨鎮所構成的互相聯系的總體。
❷ 國有經濟,國民經濟,國營經濟分別是什麼意思有啥區別
國有經濟: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國有經濟是又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
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國民經濟:由各行各業構成的各個經濟部門的總和,它的基本構成細胞就是各個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以及居民戶。對國民經濟的觀察可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進行;
從靜態上看,國民經濟是由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各行各業的有經濟利益關系的各單位構成。從動態上看,就是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即依次從生產開始,經過分配,達到最終使用的不斷循環利用過程;
國民經濟是指一個現代國家范圍內各社會生產部門、流通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所構成的互相聯系的總體。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郵電業、商業、對外貿易、服務業、城市公用事業等,都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
國營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經濟形式。通過國家投資和對私人企業實行國有化的方法而產生。因國家的性質不同,有資本主義國營經濟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營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為滿足全體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服務。
區別:
主體不同:國有經濟,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生產利潤歸國家;國民經濟,生產資料不一定歸國家所有,利潤按勞分配;國營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
(2)國民經濟還能怎麼說擴展閱讀:
國有經濟的正確導向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
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
國營經濟定義:
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並由國家直接經營的經濟。有資本主義國營經濟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中國,關系國計民生、影響經濟全局的企業和現代化大工業、交通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以及主要商業等均屬於國營經濟。改革開放後,國家一般不直接經營企業,因而改稱為國有經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有經濟
網路-國民經濟
網路-國營經濟
❸ 什麼是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指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形式。簡單地說,市場就是商品或勞務交換的場所或接觸點。市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在市場上從事各種交易活動的當事人,稱為市場主體。市場主體以買者、賣者的身份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活動中不僅有買賣雙方的關系,還會有買方之間、賣方之間的關系。
如果不考慮政府的作用,市場經濟體系中有兩個部門,一個是公眾,一個是企業。
兩個部門的相互關系,可以說明市場供求的一般原理。
❹ 國民經濟的近義詞
宏觀經濟 [hóng guān jīng jì]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微觀經濟」的對稱。總體的經濟現象及其變數和相互關系。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支、貨幣流通量、經濟周期、投資總額、消費量等,均屬宏觀經濟問題。以此為研究對象的理論體系稱宏觀經濟學。
❺ 國民經濟是什麼
國民經濟是指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即一國或一個地區的全部經濟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微觀經濟活動(如企業經濟活動)、中觀經濟活動(部門經濟活動)和宏觀經濟活動(總體經濟活動)三個層次的內容。
通常,涉及一個國家的經濟,稱為國民經濟,如中國經濟、俄國經濟、美國經濟等。僅涉及一個部門的經濟,稱為部門經濟,如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建築經濟、交通運輸經濟、商業經濟等。
國民經濟有不同的核算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等。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不同,國民生產總值是個收入概念,而國內生產總值是個生產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次產業,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
我國對三次產業的具體劃分標準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