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原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說的是什麼
經濟學原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說的是GDP總量。 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國界范圍內)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經濟體是指獨立的經濟實體,這里指的是中國內地。這意味著中國內地的經濟規模仍在擴大並且已經具有較大規模,並不代表民眾的經濟水平高,因此也就不能代表是世界第2強經濟實體。大和強是2個概念。
拓展資料
這四個利益集團也可以用來分析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問題,但中國有兩點特殊性。
第 一。中國是全球三十大經濟體中唯一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其他國家是聯邦制、邦聯制、共和政體等、而且這個中央集權制是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開始的、保持了兩千多年。這是中國在政體上的一個重大不同。
第二。要管理這么龐大的一個國家必須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在經濟制度上形成了國有企業體系。即國家以盈利的方式控制能源型、資源型行業。這使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除了國家與公民的單純的賦稅關系外。國家又要自己來經營一塊「自留地」。 那麼中國為什麼會保持中央集權制、這與中國和西方的文明演變有很大關系。如果將中西方的歷史放到兩三千年來看,會發現兩者的歷史演變非常相近,在早期這兩個地方都是部落制國家,通過不斷的戰爭、兼並而變大。在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
中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西方是希臘時期,都是各國紛亂的城邦制,然後中國開始搞一個集權制改革的實驗, 即公元前360年的商鞅變法,在西方、公元前354年。亞歷山大開始購並整個希臘城邦。中西方同時出現了帝國思路。進行集權制改革。到公元前一世紀到二世紀之間,比如漢武帝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西方幾乎在同時西方羅馬出現了凱撒大帝。羅馬由共和政體走向帝國政體,兩邊都慢慢變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從公元二世紀到五世紀,中國出現大分裂。三國魏晉南北朝,幾乎同時西羅馬瓦解。 自此之後中西方走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軌道上去。中國在六世紀以後隋唐又統一、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分裂過。但西羅馬瓦解後再也沒有統一過。如果說它有過統一的特點的話,就是2002年歐洲地區出現了歐元,在貨幣意義上進行了一次統一。
2.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什麼
世界最大經濟體:組織是歐盟,國家是美國。
含義:
經濟體是指對某個區域的經濟組成進行統稱和劃分,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
判別標准:
目前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幾個主要經濟體為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德國,因為中國等國家經濟發展迅速,所以這些經濟體之間的排名經常發生變動。而排名也是依據經濟體實際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來確定的。
經濟體內部出現經濟問題或困難時,常常採取統一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應對危機,共度時艱。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
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952年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按照不變價計算,到了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了175倍,每年平均增長8.1%;自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連年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18%左右,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3.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0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相當於5.8786萬億美元,而同年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相當於5.4742萬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而日本自1968年以來首次讓出了「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1.從國內生產總值的角度來看,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的數據,中國2008年人均國民總收入僅為2940美元,在全球排名第130位,被列為中低收入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中國2008年人均GDP排名第105位,也屬於中低收入發展中國家;
2.從布局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結構性問題突出。產業結構不均衡,中國勞動力資源在第一、二位的產業和集中過多,城鄉發展不均衡,區域發展不均衡。2008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415,高於法國、瑞士和美國,也高於羅馬尼亞、印度和馬來西亞等中等收入國家;
3.從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來看,中國的公益事業仍需發展和完善,公共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社會保障任務艱巨。2008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口達到886萬,超過澳大利亞人口的1/3,60歲以上老年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5%,是「未富先老」的事實。
4.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仍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大部分商品在出口中消耗資源和人力,一小部分服務具有高技術和知識含量。
世界十大經濟體排名
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是美國和中國,2022年美國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估計分別為23.766萬億美元和34.31萬億美元。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
日本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排名第三。自2008年以來,經濟一直面臨困難,首次出現衰退症狀,經濟增長呈上升趨勢,2016年達到1%左右,2017年進一步達到1.2%左右。然而,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在1%以下,國內生產總值5.42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2606美元。
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
德國是歐洲最大和最強的經濟體,其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經濟以出口機械、車輛、家用設備和化學品而聞名。未來幾年,經濟將面臨諸多挑戰,充滿危機。其國內生產總值為3.42萬億美元,德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9814美元。近年來,其經濟一直以1-2%的速度增長,預計將保持這一趨勢。
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英國
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5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4001美元。英國經濟主要由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超過75%。農業只佔1%,製造業佔GDP第二。雖然農業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主要來源,但英國60%的糧食需求是國內生產的。
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印度
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2.45萬億美元,龐大的人口使其國內生產總值降至1850美元。與西方國家相比,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高度依賴農業(佔17%)。但服務業近年來有所反彈,現在佔GDP的57%,而工業增長了26%。這個國家的儲蓄率很高,人口素質也很好,中產階級正在崛起。印度最近超過了中國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預計到2022年將躍升至第四位。
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法國
法國是世界上依賴旅遊業的大國,現在是第七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2.42萬億美元。法國的貧困率低,生活水平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3522美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商之一。法國在過去幾年經歷了經濟放緩,政府面臨著振興經濟的巨大壓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未來五年GDP增速有望上升,失業率有望繼續下降。
世界第八大經濟體:巴西
巴西經濟總量為2.14萬億美元,位於八大經濟體中。巴西經濟主要依靠服務業、製造業和農業,分別約佔68%、26%和6%,巴西是金磚四國之一,預計將繼續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7年經濟增長0.2%,2018年進一步上升到1.7%,之後四年再上升到2%,而人均GDP為15485美元。
世界第九大經濟體:義大利
1.81萬億美元的義大利位於世界第九大經濟體,義大利是歐盟的重要經濟體之一,但它受到該地區債務危機的影響。其銀行體系瀕臨崩潰,需要幫助,並面臨高失業率的風險。然而,自2014年以來第一次,經濟增長良好(0.1%),並有望繼續,政府正在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經濟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7905美元。
世界第十大經濟體:加拿大
2016年,加拿大接替俄羅斯,成為第十大經濟體,截至2016年,已達到1.6萬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9萬億美元,連續領先俄羅斯。加拿大的經濟高度服務型。自二戰以來,製造業和石油工業都穩步增長,預計2017-2022年經濟增長1.8-2.0%,人均GDP 47771美元。
4. 世界三大經濟體分別是什麼
三大經濟體分別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和北美自由貿易區。
1、歐洲聯盟
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 「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當時的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1886年-1963年)代表法國政府提出建立歐洲煤鋼聯營。這個倡議得到了法、德、意、荷、比、盧6國的響應。
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的《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但三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布魯塞爾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
2、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亞太經合組織採取自主自願、協商一致的合作原則,所作決定必須經各成員一致同意認可。亞太經合組織的組織機構包括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長級會議、高官會、委員會和專題工作組等。其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亞太經合組織最高級別的會議。
亞太經合組織總人口達26億,約佔世界人口的40%;國內生產總值之和超過19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的56%;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量的48%。這一組織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北美自由貿易區
北美自由貿易區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國組成,三國於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並於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1994年1月1日,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布成立。
中國的經濟
從某些指標來看,中國的經濟總產出已經上升到僅次於美國的水平。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將凸顯「中央王國」在18世紀失去亞洲軍事、科技和文化強國地位過後一直未曾享有的一種輝煌。
中國的出口額、汽車購買量和鋼鐵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它的全球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從美國底特律的汽車生產商,到巴西的鐵礦石生產商,它們的財富都取決於中國消費者和企業的支出。
財富的增加也帶來了政治上的影響力:來自中國的壓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贏得了更大的發言權。
2010年7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官員首次指出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濟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世界經濟體
5.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哪個國家
中國。第一大經濟體是美國,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是中國。
拓展資料
經濟體,是指對某個區域的經濟組成進行統稱和劃分。經濟體可以指一個地區,如台灣地區,或地區內的國家群體,如歐盟,東盟等。
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以建立起來的基礎。
目前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幾個主要經濟體為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德國,因為中國等國家經濟發展迅速,所以這些經濟體之間的排名經常發生變動。而排名也是依據經濟體實際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來確定的。
經濟體內部出現經濟問題或困難時,常常採取統一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應對危機,共度時艱。例如歐盟,在希臘危機中的措施。
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的經濟已經經歷十多年的停滯,今天的數據顯示了經濟政治實力的雙重衰退。世界銀行在過去40年中都視日本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與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相比,我國除國內生產總值一項數據之外,其他重要指標遠低於日本同期水平。
此外,與2010年經濟增長強勁的巴西、俄羅斯等國相比,中國的人均GDP也相對落後。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巴西2009年的人均GDP為8121美元,俄羅斯2009年的人均GDP為8684美元。
6. 世界三大經濟體系
所謂,經濟體系是指一群經濟個體之間具有相互聯系關系,個體間的通貨可以互相兌換,任一個體的變動都會對總體造成影響,如歐盟即是一個經濟體系。中國日本美國都只能稱為經濟體,而不能稱為經濟體系,現在三大經濟體系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即所說的美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歐盟,你們歷史老師應該是根據歷史書上說的,畢竟歷史教材幾年才換一次版本,版本過老也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