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有哪些

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8-08 21:58:37

⑴ 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治理環境污染

以經濟手段治理環境污染的思路與方法。經濟手段治理環境污染的思路是政府從影響成本效益入手,引導經濟當事人進行選擇,以便最終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也就是建立一種機制,這種機制能利用經濟因素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以鼓勵人們保護環境。這種機制的設計既可以是從政府權威的角度出發,也可以是單純從市場機制的角度出發,或兼而有之。但不管採取什麼手段,這種機制的設計都應該具有效率性、
公平性和持續性。其主要方法是國家採用財政直接投資、財政補貼、押金返還制度、排污權交易、稅收和收費等手段,使企事業單位、公民排污等管理和收費規范化、制度化,引導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積極繳納排污費,真正落實「誰污染、誰付費」「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總體上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共同財富,環境效益的公共性和環境影響的外部性,成為環境問題的兩個基本特徵。外部性理論是解釋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問題成因的基礎理論。最大限度地減弱以致消除外部經濟的影響,被視為生態環境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外部性分為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當人們的經濟行為有一部分利益不能歸自己享受,那部分利益就稱為外部經濟。
例如,一戶人家在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把屋子周圍布置得像個花園,居住環境變得十分幽雅。
但實際的得益者並不只限於這戶人家,因為鄰居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改進,此類行為皆產生一些沒有辦法收歸己有的利益,也就形成了外部經濟。
當有自己不需負擔的成本發生時,那種成本則稱為外部不經濟或負的外部性。例如,各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氣,建築工程形成的噪音與塵土飛揚等都污染或破壞了環境,這些行為對社會所造成的傷害,都沒有由污染者或環境破壞者本身負擔,也就形成外部不經濟或負的外部性。外部性影響導致市場失靈是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根源。

⑵ 礦山環境保護的經濟手段及其經濟學原理

經濟外部性理論是礦山環境經濟手段的理論基礎,它一方面揭示了現代經濟活動中出現的一些資源配置低效率現象的根源,另一方面又為如何解決環境外部不經濟性問題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思路和方向。確切地說,對經濟外部性理論進行分析,不但能使我們准確理解市場失靈與環境外部性的關系,而且還對我們在建立市場經濟中,如何更多地採用經濟手段來保護和改善環境提供許多啟示。

一、礦山環境保護經濟手段的界定

關於礦山環境保護經濟手段有各種不同的定義,但概括起來可以表述為:國家根據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運用稅收、交易市場、財政與金融、保證金等經濟杠桿,從影響成本和效益入手(使價格反映全部社會成本),調節社會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引導經濟當事人進行行為選擇,限制破壞礦山環境的活動,實現改善環境質量和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礦山環境保護經濟手段具有兩種最基本的功能,即行為激勵和資金配置。礦山環境保護經濟手段的行為激勵功能表現為通過經濟手段,藉助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使外部不經濟的環境費用內部化,改變生產者和消費者原有的生產生活模式,糾正他們破壞環境的行為;礦山環境保護經濟手段的資金配置功能主要包括:依據法律、行政授權,徵收和聚集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重新分配和使用資金等。在經濟手段的執行過程中,經濟手段的兩種基本功能能否實現和如何實現,取決於政策執行過程中社會、經濟、政治甚至文化等背景條件的約束。

經濟手段主要是發揮市場在解決環境問題上的作用,從市場的角度,環境保護經濟手段分為「調節市場」和「建立市場」兩類。「調節市場」是利用現有的市場來實施環境管理,其主要經濟手段是徵收排污費和各種環境稅、建立保證金制度等;「建立市場」是用市場機制本身來解決環境問題,其主要經濟手段是明晰產權、排污權交易等。

二、經濟的外部性理論

經濟外部性理論是1910年由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提出的,隨後,他的學生,英國經濟學家庇古豐富和發展了經濟外部性理論。從這一理論可以理解到,經濟外部性有兩種:一是外部經濟性,即某項活動或物品會對周圍事物造成良好的影響;二是外部不經濟性,即某項事物或活動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可以理解由開采礦產資源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是一種典型的外部不經濟性活動。

表面看來,外部不經濟性是某一物品或活動對周圍事物的不良影響,如果深入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發現,對於礦山環境問題而言,其外部不經濟性是由於私人成本社會化。由於利潤動機的驅使,礦山開采者進行生產的目的就是要生產更多的礦產品,獲得更高的利潤。為達到這一目的,礦山開采者一般不會對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進行處理。因為對廢棄物進行治理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這些將成為其成本的一部分,即為私人成本。礦山開采者不願對廢物進行治理,而通常選擇直接把廢棄物排入環境之中。由於廢棄物大量排入環境之中,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環境被污染後,會對環境之中的人和物造成損害,或者說會對社會造成經濟損失(各類損失均可轉化成經濟損失),我們可把這一損失視為社會成本。這樣,由於礦山開采者「節約」了自身治理污染的私人成本,而使社會付出了社會成本,即私人成本社會化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環境問題的外部不經濟性是由於私人成本社會化。私人成本社會化,這顯然不公平,它把自身的盈利建立在他人受損的基礎上。因而要解決環境問題的外部不經濟性,措施只有一條,即私人成本內部化,由生產者本身承擔治理污染的費用。由於社會成本一般遠遠大於私人成本,如果私人成本內部化,就全社會而言,可以較小的投入挽回較大的損失,這在經濟上也是有利可圖的。

三、環境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方法及其原理

從目前環境政策領域已實施的手段來看,環境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方法,大體上可分為直接管制手段和經濟刺激手段兩大類。直接管制手段即為傳統的命令控制型手段,是指政府根據相關的法律、規章和排放標准,直接規定活動者產生外部不經濟性的允許數量及其方式,並對違反或不遵守管制的活動者講行制裁或處罰。從經濟效率分析,由於直接管理手段的制定本身缺乏費用效益分析,其行使比其他手段所需費用更高,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是靠犧牲效率換取所謂的排污公平性。

1.損失賠償法

損失賠償法來源於西方發達國家,目前已被大多數國家廣泛用於解決環境外部不經濟性和污染損失賠償糾紛。簡單地說,損失賠償法必須解決以下問題:①是否發生侵犯財產;②應該由誰對誰賠償;③賠償數量多少。這樣才能使污染外部費用內部化。一般情況下,損害賠償法由法院行使。我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民法通則》等都明確規定了污染損害的賠償責任,表明任何單位和個人因環境污染造成人體健康損失和財產使用功能的損失,有權要求污染者進行損害賠償。

2.基於污染權的市場交易方法

美國經濟學家科斯認為,環境之所以受到損害是因為環境的產權不明晰,而環境的財產權或使用權不明晰正是政策失靈與市場失靈的原因。市場交易的核心就是要對環境資源建立可以實施的財產權,並且在受外部性影響的各方之間,確定一個契約性的協議。具備了這些先決條件,只要各方感到互有所獲,則利潤刺激機制也會促使各方努力通過創建新市場來維持環境資源的高效率配置,從而達到將所有的外部費用和效益內部化。

3.非市場性的經濟手段

所謂「非市場性」就是不通過買賣交易來實現目的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主要是藉助政府的力量,通過價格、稅收、信貸和收費等手段,向使用環境資源的企業或消費者徵收一筆費用,以維護政府擁有環境資源所有權的主體權利,迫使生產者和消費者把它們產生的外部效果納入其經濟決策之中。一般來說,非市場性的環境經濟手段,可分為收費(稅)、押金制度和強制刺激手段等類型。

⑶ 環境保護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環境保護的手段
1法律手段
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就必須加強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執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調整人們在開發、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資源色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
2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是以自然環境資源價值理論為基礎,採用徵收稅費、押金、撥款和創造市場等方法,將自然資源開發的外部不經濟性內化到開發話動中,通過市場和價格機制促使企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經濟手段與行政手段的區別是它注重效率。我國目前採用的經濟手段主要是:稅務、資源產業管理、土地管理和環境保護等部門徵收的稅費。
運用經濟手段保護環境原則,是指在環境立法中除規定必要的行政手段外,應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防治環境污染和破壞,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運用經濟手段保護環境原則已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環境立法所採用。

⑷ 我國環境管理現行的經濟手段有哪些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指國家和地方各級行政管理機關,根據國家行政法規所賦予的組織和指揮權力,制定方針、政策,建立法規、頒布標准,進行監督協調,對環境資源保護工作實施行政決策和管理。主要包括環境管理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同級政府機關報告本地區的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對貫徹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組織制定國家和地方的環境保護政策、工作計劃和環境規劃,並把這些計劃和規劃報請政府審批,使之具有行政法規效力;運用行政權力對某些區域採取特定指施,如劃分自然保護區,重點污染防治區,環境保護特區等;對一些污染嚴重的工業、交通、企業要求限期治理,甚至勒令其關、停、並、轉、遷;對易產生污染的工程設施和項目,採取行政制約的方法,如審批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書,審批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三同時」設計方案,發放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各種許可證,審批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生產、進口和使用;管理珍稀動植物物種及其產品的出口、貿易事宜;對重點城市、地區、水域的防治工作給予必要的資金或技術幫助等。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環境管理的一種強制性手段,依法管理環境是控制並消除污染,保障自然資源合理利用,並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措施。環境管理一方面要塞立法,把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作法,全部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強制執行;另一方面還要靠執法。環境管理部門要協助和配合司法部門對違反環境保護法律的犯罪行為進行斗爭,協助仲裁;按照環境法規、環境標准來處理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問題,對嚴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提起公訴,甚至追究法律責任;也可依據環境法規對危害人民健康、財產,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個人或單位給予批評、警告、罰款或責令賠償損失等。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中央到地方頒布了一系
列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國家憲法、環境保護基本法、環境保護單行法規和其他部門法中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規范等所組成的環境保護法體系。
3.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是指利用價值規律,運用價格、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控制生產者在資源開發中的行為,以便跟制損害環境的社會經濟活動,獎勵積極治理污染的單位,促進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充分發揮價值規律在環境管理朗杠桿作用。共方法主要包括各級環境管理部門對積極防治環境污染而在經濟上有困難的企業、事業單位發放環境保護補助資金;對誹放污染物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單位,按照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徵收排污費;對違反規定造成嚴重污染的單位和個人處以罰款;對排放污染物損害人群健康或造成財產損失的排污單位,責令對受害者賠償損失;對積極開展「三廢」綜合利用、減少排污量的企業給予減免稅和利潤留成的獎勵;推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征稅制度等。
4.技術手段 技術手段是指藉助那些既能提高生產牢,又能把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術以及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等來達到保護環境目的的手段。運用技術手段,實現環境管理的科學化,包括制定環境質量標准;通過環境監測、環境統計方法,根據環境監潮資料以及有關的其他資料對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污染狀況進行調查;編寫環境報告書和環境公報;組織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交流推廣元污染、少污染的清潔生產工藝及先進治理技術;組織環境科研成果和環境科技情報的交流等。許多環境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都涉及到許多科學技術問題,所以環境問題解決的好壞,在極大程度上取決於科學技術。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不能及時發現環境問題,而且即使發現了,也難以控制。例如,興建大型工程、因湖造田、施用化肥和農葯,常常會產生負的環境效應,就說明人類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沒有科學地預見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反作用。
5.宣傳教育手段 宣傳教育是環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環境宣傳既是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又是一種思想動員。通過報刊、雜志、電影、電視、廣播、展覽、專題講座、文藝演出等各種文化形式廣泛宣傳,使公眾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和內容,提高全
民族的環境意識,激發公民保護環境的熱情和積極性,把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變成自覺行動,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從而制止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環境教育可以通過專業的環境教育培養各種環境保護的專門人才,提高環境保護人員的業務水平;還可以通過基礎的和社會的環境教育提高社會公民的環境意識,來實現科學管理環境以及提倡社會監督的環境管理措施。例如,把環境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從幼兒園、中小學抓起加強基礎教育,搞好成人數育以及對各高校非環境專業學生普及環境保護基礎知識等。

閱讀全文

與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陽遁怎麼看婚姻 瀏覽:880
美女唱歌用什麼音效卡 瀏覽:789
外地人如何在昆明辦理健康證明 瀏覽:448
婚姻證明需要帶什麼材料 瀏覽:227
我憑什麼給你幸福 瀏覽:929
事業編制自我簡歷怎麼寫 瀏覽:538
在石家莊辦健康證需要多少錢 瀏覽:505
經濟與生態的公約是什麼 瀏覽:40
愛情真善美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536
干什麼事業都不容易 瀏覽:661
坑王駕到的愛情故事有哪些 瀏覽:275
大媽篇山治的愛情是多少集 瀏覽:513
你還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嗎 瀏覽:993
獸醫怎麼看健康證 瀏覽:562
講故事直播間是怎麼樣實現連播 瀏覽:497
飯店食品健康證怎麼辦理 瀏覽:984
如何評價阿凡提懂鳥語這個故事 瀏覽:155
如何判斷狗糞便是否健康 瀏覽:64
現實生活中的幸福禮物是什麼 瀏覽:372
拆遷美女怎麼稱呼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