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中國經濟走勢怎樣
2022年的GDP:或重回潛在增速
2021年,中國經濟走勢「前高後低」,總體延續穩定復甦態勢。上半年,肺炎疫情沖擊明顯減弱,疊加上年同期低基數,推動經濟增速大幅反彈,GDP同比增長12.7%。下半年,因能耗「雙控」、拉閘限電等多方因素堆積,三季度GDP 降至4.9%,低於市場預期。從兩年平均增速看,2021年經濟下行壓力再現。
由綠色經濟和高端製造相關的基礎投資驅動下,疊加出口和消費雙引擎的帶動,預計中國2022年實際GDP同比增長5.3%,保持在潛在增長5-6%的區間。經濟將在2022年一季度觸底,在下半年有較明顯的復甦,趨勢先下後上。
疫苗加速接種疊加寬松政策共同推動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國內經濟仍在復甦進程中,工業、出口是亮點,消費受疫情等因素拖累。2022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宏觀政策將適度加大對沖力度,GDP同比或增長5.5%左右。
若2022年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控,在穩增長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重回潛在增速,則2022年GDP增速預計將達到5.6%。季度節奏上,2022年經濟增長可能呈雙峰形態,預計一季度和三季度為雙峰。GDP增速因基數效應,均有望達到6%,二季度和四季度增速略低一些,處於5-5.5%之間。
2022年的工業增加值:逐步上行
2021年工業增加值兩年復合增速同比在一季度因疫情有所回落,但在二季度小幅回升。受限電限產影響,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兩年復合同比快速下行。雖然10月以來中央及各部門開始對能源市場做出一定調控,但短期限電控能壓力下,工業增加值恢復仍然較慢。
國家「雙碳」政策持續推進或拖累工業增長,但預計國內基建投資溫和發力、房地產投資觸底反彈、國家保供穩價政策、晶元短缺問題有所緩解等因素有利於工業生產。綜合而言,預計2022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三年平均增長5.8%,略低於2019 年。
短期內能耗「雙控」政策邊際調整,供給壓力減輕,相關工業行業有望持續修復。但需求預期疲弱,下遊行業高度依賴出口,預計修復程度有限。不同行業間增加值同比會有一定收斂,但差距難以完全彌合。疫情長期化對服務業的壓制仍然存在, 包括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無法在疫情結束前完全恢復 。
預計2022 年各地對能耗目標的執行將更為均衡有序,壓制工業生產的政策因素有望緩解,工業生產更多回歸內生因素驅動;相應地,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將回歸常態,同比增速則以逐步上行
2.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哪些困境,如何破解這一困境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如下:
1。體制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
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和制度障礙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2、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東海岸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正在擴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3、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低、農村發展滯後的狀況沒有改變。
「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4、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農業生產資料、部分農副產品和部分工業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漲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宅、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很多。
解決方案如下:
1、深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經濟增長,實現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3、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於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布局,將生產製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