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1年中國各省份gdp排名
從GDP總量來看,廣東依舊穩居全國第一,為124369.67億元。相比2020年廣東GDP總量110760.94億元的數據,2021年廣東省GDP總量增加了約1.36萬億元。
GDP總量排名第二的江蘇2021年GDP數據為116364.2億元,邁上11萬億元新台階。相比2020年102719億元的GDP,也增加了約1.36萬億元。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省份2021年GDP數據都邁上了新台階。如山東突破8萬億元,浙江突破7萬億元。除此之外,四川、湖北突破5萬億元,而上海、北京、安徽、河北4省份2021年GDP數據均已突破4萬億元。山西、內蒙古GDP數據突破2萬億元,甘肅突破1萬億元。
從GDP增速來看,湖北、海南、山西、江西、江蘇、浙江、北京、山東、安徽、重慶、四川11個省份,GDP增速數據超過了全國8.1%的增速數據。
其中,湖北GDP增速數據位列第一,為12.9%。據湖北本地媒體報道,2021年,湖北經濟發展重回主賽道,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9%,總量邁上5萬億大台階,達到50012.94億元,實現歷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國第7位。武漢城市圈經濟總量跨越3萬億。
海南增速依舊亮眼,排名第二,為11.20%。海南省統計局官網發文指出,服務業仍是海南省經濟增長主動力,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2021年,海南全省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高於整體經濟4.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2.5%。
已公布兩年GDP平均增速的27個省份中,海南(7.3%)位列第一,此外還有山西、貴州、江西、江蘇、重慶、浙江、安徽、四川、山東、湖南、廣西、甘肅、寧夏、雲南等14個省份,這一數據超過全國5.1%的兩年平均增速數據。廣東、河北兩省份兩年平均增速與全國數據持平。
⑵ 全國各省經濟實力及綜合實力排名
中商情報網訊:1月22日,隨著天津、河北、吉林等省市陸續公布了2019年地區經濟運行情況,至此,全國31省市2019年經濟數據全部出爐。此前據國家統計局消息,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
分省份來看,廣東省繼續排名第一,在2019年達到了107671.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實際增長6.2%,但名義增速卻超過了10%,經濟總量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領跑全國。其次,江蘇省位居第二,2019年江蘇GDP接近1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長6.1%,GDP增量約為7036.12億元——僅相當於廣東省經濟增量的7成,因此江蘇省與廣東省的經濟差距擴大了(由之前的不到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元)。此外,浙江去年GDP總量首次突破6萬億元,河南首次突破5萬億元。湖北、福建去年GDP總量首次突破4萬億元。雲南去年GDP總量首次突破2萬億元。河南去年GDP總量繼續領跑中部省份,四川持續領跑西部省份。
從GDP增速數據來看,去年西藏GDP增速排名第一,為9%;增速超過8%的省份還有貴州、雲南、江西。18個省份去年GDP增速數據跑贏全國數據,江蘇、北京GDP增速數據和全國6.1%的數據持平。中部6個省份,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去年GDP增速均超過全國水平。以下是2019年31省GDP總量排名及增速詳細情況:
⑶ 中國有哪些經濟大省
在我國大陸地區,能夠稱得上是經濟大省的只有4個——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其他省市都稱不上是大省。在多項宏觀經濟數據上,包括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外貿總額,這4個省都是名列前茅。
經濟規模
江蘇、浙江、山東進出口總額分別排在全國第二、第四和第六位。毫無疑問,這三個省份也是進出口大省。
通過以上三個宏觀經濟數據——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和進出口規模,可以清楚的看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我國經濟大省。
歡迎評論,歡迎補充。
⑷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各包含什麼省劃分依據是什麼
按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結合的原則,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1)東、中部地帶「熱」「冷」差異很大,對宏觀調控的承受能力及反應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盡管中國政府針對不同的地區實施了差別性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異使得中部地帶對政府宏觀政策的反應要明顯大於東部地帶。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東部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多,在緊縮情況下企業融資的調整能力較強。中部企業基本依賴國家資金,一遇緊縮便易發生資金斷檔、生產經營難以為繼。
當宏觀緊縮剛使東部經濟從過熱狀態冷卻下來的時候,中部經濟卻已從正常增長陷入停滯衰退;而調控措施一放鬆,又會出現東部經濟再度趨熱及通貨膨脹進一步蔓延。宏觀調控緊不得,松不得,可調整的空間很小。
宏觀緊縮常常未達到預期效果便中途放鬆,有時不是出於兼顧經濟適度增長的考慮,而是迫於中部企業經營危機的壓力。
宏觀調控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緊縮,不是「軟著陸」過程中「緊」「松」搭配的主動調整,而是地區貧富差異及「熱」「冷」差異壓力下的被迫應急措施。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
在東部地區,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步伐明顯加快,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仍然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
在中部地區,「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建設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經濟增速穩居「四大板塊」之首。
在西部地區,優勢能源資源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成渝、關中、天水、環北部灣經濟區正成為西部地區三大「增長極」。
在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推進,逐步走向統一市場的東北板塊經濟競爭優勢明顯提升。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外向型經濟一度受到嚴重影響,東部地區許多企業陷入海外訂單銳減、開工不足的困境。
現在的三大經濟帶是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西部地帶。
1、東部沿海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加強傳統工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力開拓新興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檔消費品工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新方向發展。
東部地帶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巨大(1978-2004年東部地帶GDP在中國GDP總量中所佔的平均份額為54.9%),但其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卻小於中部地帶。
2、中部地帶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在中國的三大地帶中,中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中國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大。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3、西部地帶
西部地帶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10個省、自治區。
⑸ 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我國都有哪些經濟大省
有浙江省、廣東省、北京、上海等地方。
說起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市首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廣東省,它可謂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廣東省之所以經濟實力如此強大,是因為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歷史發展條件以及人才優勢,廣東省下拉動GDP發展的幾匹快馬有如下幾個。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有著發展的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北京也的確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每年發展迅速,經濟排名一直全國靠前,而且帶動了附近其他城市的發展。
湖南省作為中國的內陸省份,經濟實力雖然不敵廣東和浙江,但是也一直在平穩發展,尤其是長沙市依託於旅遊產業的帶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新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