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時代如何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1、把握市場規律,優化長期發展戰略
未來加快完善現代化經濟體制,必須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國家發展規劃的設計與實施,也必須科學把握市場規律,順應經濟發展大勢。
2、鼓勵適度競爭,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
地方政府主導下各地大規模產業集群的崛起,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打造現代化經濟體制必須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努力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藉助現代網路和信息技術,以市場力量聚合各個地域和領域資源。其中,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應是重要著力點。
3、統籌國內國外,打造國際競爭優勢
我國對外開放的過程是一個典型的政府與市場「交融互動、互補共榮」的過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的未來發展,仍然需要政府與市場的「交融互補」。
政府基礎研究與企業創新開發相結合的「國家創新體系」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著力點,必須面向新的國際競爭格局進行協調升級。同時,爭取國際話語權、規制跨國資本行為以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同樣需要政府與民間的雙重智慧和力量。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整體戰略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線,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是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現代農業在第一產業占據主導地位的產業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也是產業布局合理的產業體系。
十九大報告明確強調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化解產業空間布局上的不平衡問題,要求現代化產業體系要以協同發展的方式實現「區域協調」。此外,空間布局上的優化也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只有使創新引領和城鄉發展統一於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之中,三者交互融合,才能構成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整體戰略。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⑵ 如何發展中國經濟
在推動更高層次高質量發展中,必須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努力。首先中央要統籌全局,加強頂層設計,並進一步理順央地關系,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其次,要發揮好企業的作用。企業是生產經營和研發活動的主體,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鼓勵企業加大在創新方面的投資。三是要更好地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面覆蓋,努力為廣大群眾營造敢消費、願消費的環境,提高消費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1、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將面臨的世界經濟環境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
2、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它促進了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經濟融合,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等,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和生產的發展,從整體上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增長;
3、經濟全球化還帶來一系列其他的後果,它在帶給民族國家全球化機遇的同時,又消蝕著民族國家的主權,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
4、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加強質量、品牌和標准建設,爭創國際競爭新優勢;
5、加快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
⑶ (急)新時代如何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1、要著眼於堅持問題導向。
要敢於觸及矛盾、長於解決問題。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
增強問題意識,就是要以解決問題為工作導向,化解矛盾、破解難題,抓緊解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2、要著眼於推動創新發展。
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要解決好動力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堅持創新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本之策,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3、要著眼於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風險。
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這場攻堅戰。
要加強經濟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的隱患排查,堅持標本兼治,注重以完善體制機制來防範化解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4、要著眼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本目的。如果發展不能滿足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3)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新時代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只有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基石。沒有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沒有現代化國家,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運動的一般規律。近代以來,英美等發達國家成功實現了從傳統國家向現代化國家的轉型,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建立起現代化經濟體系。
依託第一次產業革命,英國在19世紀率先建立了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包括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業等先進工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以自由競爭為特徵的市場經濟體制。
依託第二次產業革命,美國在20世紀建立了新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電力、石油、化工和汽車等新興產業成為其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支柱。
而反觀二戰後一大批未能成功向現代化國家轉型的亞非拉國家,其轉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未能成功地建立起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近代中國的衰落與屈辱,直接原因在於經濟的落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實現經濟現代化的偉大探索。
黨的八大明確提出了工業化的總目標,並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初步奠定了工業化基礎,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後,我們黨提出了「三步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部署,經過40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經濟現代化建設成就,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製造業產出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這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里程碑,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物質基礎,是中華民族奮力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新時代我國經濟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反映在經濟領域就是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化。
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力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這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