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應對日本的經濟形勢

如何應對日本的經濟形勢

發布時間:2023-08-02 13:16:35

㈠ 日本如何應對經濟衰退

日本維持經濟兩個方面因素支撐了日本經濟。

一個是日本民眾持續減少的儲蓄。在1990年之前,日本人對於住宅和子女教育的投資判斷,都是建立在永遠不會失業,並且薪酬持續增長的預期之上的。

但是,在經濟泡沫破滅後,企業員工變成企業債務償還和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受害者。企業員工在獎金和紅利減少甚至完全取消的情況下,需要支付的房貸和教育費用卻並沒有減少,於是很多人不得不開始動用以前的儲蓄來彌補虧空。

例如個人本來打算存1000元,因為收入減少,現在只能存500元。對個人來說,儲蓄縮水是件不幸的事情,但是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樣反而使滯留在銀行系統的資金減少,從而起到支撐經濟的作用。

另一個支撐日本經濟的因素是政府的財政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從上圖中的政府部分資金盈餘曲線,可以看出來,1990年經濟泡沫破滅後,政府的財政盈餘開始減少,到1992年之後,財政支出已經開始大於財政收入。

這是因為經濟危機發生後,日本政府為了緩解流動性危機,及企業加速償還債務造成的投資低迷,通過發行國債並擴大支出,例如修建橋梁、高速公路等措施,實施財政刺激政策。

通常來說,一旦經濟形勢如預期的那樣穩定下來,就意味著政府的財政政策開始湊效,但是到這種刺激效果開始消退時,經濟頹勢必然會再次出現。

為什麼財政政策只能產生暫時性的效果呢?

因為在六大城市商業不動產價格暴跌87%,1500萬億日元國民財富灰飛煙滅的形勢下,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在一兩年內修復遭受重創的資產負債表。

對於一個正常的企業,這樣的修復過程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而對於那些不幸在泡沫高峰期購買了不動產的企業,則可能需要20年。

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企業有現金收入,就會繼續償還債務,而只要這個過程不結束,他們就始終不會從個人儲蓄部分借貸,最終迫使政府年復一年地利用財政政策來彌補缺口。

這樣就出現了上圖中的情形,政府的財政赤字急速膨脹,導致了規模龐大的國債。但是正是這些支出,才使得日本在國民財富喪失殆盡之際,依然能夠維持高於經濟泡沫時期的國內生產總值。

如果日本政府當時不以此代價去刺激經濟,那麼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樂觀估計也會跌去一小半。例如美國大蕭條期間,資產價格暴跌摧毀了與1929年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相當的國民財富之後,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下降了46%,直到後來羅斯福上台,實行「羅斯福新政」之後,美國才慢慢從蕭條中走出來。

正是日本政府實施的財政政策,使日本避免了從經濟衰退走向蕭條,也支撐了日本經濟,一步步走出經濟衰退。

另外,1997年日本政府頒布的存款全額擔保政策,也有助於化解危機。因為如果一家銀行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公眾對於所有金融機構的擔憂,進而導致大規模的擠兌風潮。

所以,在1997年之後,銀行問題一旦出現,日本政府就宣布所有存款都將受到保障,這一舉措成功地阻止了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化解了一場規模更大、有可能導致1/3日本銀行倒閉、數百萬億日元經濟損失的危機。

日本政府雖然擁有龐大規模的國債,但是支撐著國民生產總值始終平穩運行,給企業緩解資產負債表衰退預留了時間和空間,也避免了日本民眾大面積失業及收入大幅減少,真正的做到了藏富於民,是日本大衰退中真正的英雄。

㈡ 日本為應對90年代經濟危機採取了哪些措施100字以上

1.調整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是經濟總量的物質增長、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結構及經濟制度的改進共同作用和發展的一個全面過程,日本的泡沫經濟表面上是資產膨脹的結果,但其根本原因還在於經濟結構的失衡與調節的滯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投資結構的失衡以及銀行、企業制度等多方面存在問題和不完善。日本進入九十年代後主導產業缺位, 傳統產業又轉換不及時且躍遷不到位在產業結構方面,故要注重調整和改革經濟結構,逐步走上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道路,使產業結構逐步趨於合理化和高級化,政府大力鼓勵和發展新興產業 2.改革「日本式」的經濟體制。經濟體制的先進與落後是決定一國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體制由於過分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作用,而使市場的作用被削弱。政府迫切需要制定出有利於企業自主投資的鼓勵措施,為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經濟結構的調整也要求解除終身僱傭,變年功序列制為年薪制,按能力取酬。3.經濟政策目標的調整。長期以來日本的經濟增長都是嚴重依賴外需的,然而以外需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向具有明顯的外部性,而真正的經濟增長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內在支撐機制。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勢下,將出口與擴大內需、推動個人消費相結合才是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關鍵。政府應該把促進與民間收人相適應的民間消費,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重新喚起國民的信心。 4.大力發展信息產業。重視基礎研究與開發, 佔領高技術領域5.化解和防範金融風險 當今的市場經濟是以金融業為核心和支柱的, 高新技術要想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 新興產業要想發展壯大, 離不開金融業這個強大後盾的支撐。

㈢ 說說日本是如何揚長避短發展日本經濟的

一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歷史條件歷史賦予戰後日本的條件是雙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卻在充分認識客觀條件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其不利的一面,從而實現了經濟的長期迅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於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飢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和重建經濟的信心。但事過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請了許多專家,請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日本經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評估。專家們指出,日本面臨的不利條件主要是:(1)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總面積的75%。(2)礦產資源貧乏。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3)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4)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落後20~30年。(5)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差,被視為劣等貨。(6)戰敗投降,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7)企業資金不足。同時他們也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光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1)尚有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2)重化工業發展有較長歷史,也較為先進,盡管已轉化成了軍工產業,但恢復民用並不難。(3)勞動力質量高,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重視教育的結果。(4)國民長期接受島國意識熏陶,受儒家思想影響,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場經濟觀念,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強,工作勤奮,集體感強,能夠聯合對外。(5)擁有大量高級技術管理人才,隨著戰後對日官僚財閥的整肅,他們脫穎而出,走上社會經濟、政治主導崗位。(6)國家干預經濟有經驗,效果突出。(7)有美國的保護,軍費支出少。(8)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進步顯著。(9)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大戰中的軍工技術大量轉向和平經濟,新的科學技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更快。(10)作為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在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均有著廣泛的經貿關系,有利於展拓市場。
鑒於上述情況,日本採取了一整套揚長避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2)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禦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貿易組合等;(3)建設加工貿易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4)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戰後日本揚長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戰後初期的困難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長之路。
1973年石油危機前後,日本認識到自身在資源、能源供應方面極度依賴國外的嚴重性,決定實施「科學技術立國」新戰略。出於這種認識,日本大力開發自動化產品,建立新的資源開發和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倡導開展全民節約資源、能源活動,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國內市場。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機的影響,並把資源、能源供應緊張的國際環境,作為其經濟技術再次超越歐美國家的絕好時機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實力的經濟,有能力和條件在全世界范圍內縱橫馳騁。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需要外部資金輸血補充;以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要實現經濟跳躍增長,需要外部資金技術支持;以中國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大量引進外資,不斷吸收海外先進技術。這些無不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活動場所。於是,日本大舉向海外投資,從國際化的角度安排日本產業、企業發展結構,與美國、歐共體、亞洲「四小龍」、東盟等組成多層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國際分工體系,通過投資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繞過貿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廣泛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為自己眼務(這與歐美國家要借日本投資解決就業、經濟衰退的願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勞動力價格、產品市場方面的比較成本收益。

總的來看,日本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都能較深刻、較實際、較長遠地認識自身及國際上的條件,進而採取卓有成效的對策,做到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㈣ 日本是如何治理泡沫經濟的

日本經濟走出衰退的路徑探索
日本經濟問題的出路不是如何調整宏觀政策,而是如何改革微觀和結構性的政策。可以說,結構性改革,或者說制度性改革是日本經濟的惟一出路。
1.加大經濟結構調整
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徵。日本學者宮崎義一(1992)認為,日本的這次經濟波動不同於以往的單純以需求為制約因素的景氣波動,而是以金融因素為先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交織在一起的結構性經濟蕭條,他將其稱之為「復合蕭條」。因此,從中長期看,要使日本經濟真正走上自主增長的良性軌道並保持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不能只靠經濟政策的調節,而要靠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制度創新,從根本上解決結構問題。在各種結構性矛盾不斷暴露並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應著眼於完善長期經濟發展的結構、制度性條件,開始社會經濟的結構改革。一國的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關繫到該國的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的提高,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盈利水平和對投資的信心。日本政府應大力發展信息產業,使之成為帶動其它產業和拉動日本經濟恢復的主要動力。
2.改革日本現有的經濟體制,積極引進新的制度因素
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之所以落後於美國,除了日本企業在以信息為代表的高科技方面不敵美國外,更為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社會和企業的一些傳統做法已經成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因此,需要改革日本現有的經濟體制,引入新的制度因素,促進經濟發展。具體包括:①政府幹預需要逐步減少,產業政策的作用進一步縮小。②鼓勵民間投資,為企業自主投資提供寬松的環境。③推進金融制度改革,大力發展證券市場,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主銀行制度應逐步向商業化運作轉變。④改革日本式企業經營方式,改革公司治理結構,引入競爭機制。解除終身僱傭制,變年功序列制為年薪制,按能力取酬。
3.經濟增長模式的調整
一國經濟增長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內在支撐機制。在日本目前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將出口和擴大內需、推動個人消費相結合才是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關鍵。日本政府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公眾對經濟增長的信心。

閱讀全文

與如何應對日本的經濟形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眩暈怎麼幸福 瀏覽:138
哪些城市有你的故事 瀏覽:193
如何找事業的甜蜜點 瀏覽:562
為交通事業人員做了什麼貢獻 瀏覽:771
28發的猴和31發的蛇婚姻如何 瀏覽:480
婚姻一方有抑鬱症怎麼辦 瀏覽:88
事業單位有多少裸考 瀏覽:841
熬人的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850
深州有什麼美女 瀏覽:230
不努力你怎麼給晚輩講故事 瀏覽:300
行政事業單位的在編合同制工人是什麼編制 瀏覽:645
除了當幸福來敲門還有哪些 瀏覽:138
事業單位錄取一般什麼時候上班 瀏覽:855
什麼地方的美女漂亮啊 瀏覽:993
教師和機關事業單位哪個好考 瀏覽:103
事業單位上班戴什麼手錶 瀏覽:33
三七的經濟價值有哪些點 瀏覽:506
事業對女人有什麼好處英文作文 瀏覽:646
故事大綱怎麼寫好 瀏覽:311
健康碼紅色碼隔離多久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