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與外國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方面的合作和沖突都有哪些
國際摩擦時代"中國經濟外交
只螞蟻闖入瓷器店,必然無聲無息。而一頭公牛闖進來,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是中國經濟進入21世紀後面對國際社會的寫照。
從2003年的中國對外商品出口頻頻被「反傾銷」立案、中國企業「走出去」後出現一些始料未及的摩擦(如中國在南美及韓國的工廠遭遇「罷工」),到今年「粵商南非遇刺事件」以及9月28日爆發的「西班牙燒鞋事件」。中國商人的非商業風險在這個時代似乎急劇增長。其背後的原因是中國崛起與國際社會發生的碰撞,正使中國進入「國際摩擦時代」。
必須從戰略和歷史的角度,從大國興起的角度來看中國所遭遇的「國際經濟摩擦」。事實上,對於中國的興起,美國人比我們看得遠。早在上個世紀,在中國世貿談判時,就有一位美國智囊向柯林頓進言:必須允許中國加入世貿,讓中國獨處世貿組織之外極其危險。究其原因是,中國將成為經濟大國。從歷史的角度看,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蘇聯成立和蘇東解體,不是二次世界大戰,而是中國的崛起,由此將改變世界的秩序。
中國的經濟規模正迅速上升。雖然我們在經濟總量上還是中等身材,但從經濟的增量以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角度看,中國儼然已成「超級大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日益擴大。2002年,我國的GDP總量為1.25萬億美元,不足全球份額的4%,按當年匯率計只是美國GDP總量的八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但在全球GDP新增份額中中國的貢獻率卻達到17.5%,僅次於美國。
而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從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間,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以購買力平價衡量)增長的貢獻率年均為14%,僅次於美國的20.7%。中國的國際貿易在這20年間保持了5%的年增長率,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的貢獻率是4.7%,僅次於美國的14.4%和日本的6.9%。在製造業方面,2002年中國製造業出口雖只佔全球總值的5%,但增長率卻佔了全球增長的29%。此外,中國在糧食、石油等大宗產品以及初級工業製造品的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上都占據了重要位置。
世界銀行副行長戈賓德-南尼卡公開表示:中國經濟是快速增長的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可以大膽預言,作為經濟增量「超級大國」的中國,依其相當於世界平均增長率2.4倍的增長潛能,中國經濟總量將在近年內超過法國,近幾年內超過英國和德國,20年後在經濟總量趕上日本,成為世界老二。
中國崛起必經之階段就是國際經濟摩擦,而且會體現為典型的「大國摩擦」。筆者將中國崛起劃分為包括國際摩擦時代在內的三個階段:一是20世紀最後20年,中國作為大國崛起的准備期,國際經濟摩擦處於隱性的階段;二是中國作為大國快速崛起、國際經濟摩擦日益顯性的時期,大概也將經歷20餘年的時間;三是中國作為新的大國被接納、達致新的國際均衡的時期,這大概會是20餘年後的事情了。眼下,中國正進入至少長達20年的國際經濟摩擦期。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國際經濟摩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戰術性的,而是戰略性的。在這種時候,外交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它也正在悄然變化:從純粹的政治外交、關系外交發展成經濟外交。「經濟外交」不僅折射在西班牙燒鞋之類的事件上,在國際能源的獲得、能源與原料運輸線的保障等更具戰略性的問題上,尤其如此。
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外擴將日益導致中國外交資源、政治資源和軍事資源的外擴。筆者曾與小布希政府專門負責對華商務的美國商務副代表巴澤爾在搜狐有一席難忘的對話。期間,有網友問巴澤爾,美國為什麼喜歡干預國際事務。巴澤爾的回答是,美國並不是一個喜歡多管他人閑事的國家。事實上,美國在很長一段時期,長期奉行的是「孤立主義」,喜歡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然而,當美國經濟日益發展,美國公民進入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和投資時,美國政府便責無旁貸地需要擔負起保護本國公民合法與正當利益、保護其產權在世界各國不受侵犯的任務。
巴澤爾的話有辯解的意味,但也有一定的真實性。從他的話我聯想到:有一天中國經濟強大起來,中國商人走向全世界時,中國政府的「保護產權」、保護本國公民利益的責任也將驅使中國的外交進入全新的「經濟外交」時代,而中國的軍事、政治也將因此引起變化。中國號稱要和平崛起,但和平崛起與其說是戰略,不如說是目標。要做到和平崛起,其實需要以實力為後盾,以外交為長袖,在許多方面實施變革,而如何通過包括官方外交和民間外交在內的外交手段,盡可能多地保障本國經濟利益,將日益成為外交的首要任務。
在此期間,中國的商人和企業家則需認清形勢,將其外擴步伐與國際摩擦時代的背景緊密考慮,與政府尤其是政府外交部門密切合作,同時大力發展各樣民間組織(如行業協會),努力拓展民間外交,摒棄單打獨斗,才能既照顧好企業發展的天花板,又確保企業安全的地板。
2.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產生了哪些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往往會出現2類社會問題。
第一類是財富分配的不平等而帶來的問題;第二類是新事物、新觀念與傳統事物、傳統觀點相沖突的問題。
(2)因經濟產生的沖突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
1、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轉型過程中的結構調整產生再生生產力。
2、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二:轉型對人的主體性的解放。
3、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三:轉型使中國出現前所未有的創業潮。
4、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之四:轉型中的制度融合。
二、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長期的快速發展,積累和遺留的各種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發展方式粗放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種發展是粗放的,缺少內涵、質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經營方式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發展不協調,導致資源嚴重缺乏。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經濟增長中依靠資本和勞動投入增加的貢獻率佔72%,依靠科技進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貢獻率僅佔28%,而發達國家後者佔50%—70%。具體來看,其一,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並沒有從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經濟結構方面,產業結構的失調依然存在,農業基礎薄弱,發展缺乏後勁,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等。
(2) 貧富差距過大。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分析,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達0.474,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是世界上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使社會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少數高收入階層手中。同時,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也都在擴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如果不進行調節,就使人們的不公平感增加,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社會矛盾就突出,這也是上世紀許多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以9.8%的速度持續增長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為7.8%,預計2013年約為7.7%,發展速度繼續放緩。過去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正進行宏觀調控,日趨減緩;內需乏力仍是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支撐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國際環境也在改變,使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消減和逆轉。目前,雖然國內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繁榮的背後有太多的泡沫。
(4) 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梯度發展」政策,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迅速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11年GDP最高的廣東省為52 674億元,約是西部10省GDP的總和,是最低的西藏(606億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億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億元)的5倍。與此同時,中東部地區差距、南北差距、城鄉差距也隨之越來越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5) 市場和資源環境有待改善。市場環境的好壞關乎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食品、醫療事件頻發,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蘇丹紅、地溝油,形形色色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假冒偽劣、社會欺詐現象依然十分突出;社會誠信和社會道德水平依然不高。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嚴重污染市場環境,也嚴重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阻礙內需的發展。此外,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現象嚴重,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高碳的能源結構使中國的發展處境極為不利,如果我國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3. 經濟糾紛指的是什麼
經濟糾紛指的是什麼
經濟糾銀旦塵紛指的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因經濟產生的糾紛是非常多的,經濟糾紛案件都是屬於民事糾紛案件,如果不能協商解決就只能通過起訴解決了。那麼經濟糾紛指的是什麼呢?
經濟糾紛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因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矛盾而引起的爭議。它包括平等主體之間涉及經濟內容的糾紛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行政管理相對人與行政機關之間因行政管理所發生的涉及經濟內容的糾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主題為實現各自的經濟目標,必須要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由於各自的經濟權益相互獨立,加之客觀情況經常變化,因合同糾紛、納稅人與稅務機關就納稅事務發生爭議等。
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持社會經濟秩序,必須利用有效手段,及時遲喊解決這些糾紛。在我國,解決經濟糾紛的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仲裁、民事訴訟、行事復議與行政訴訟都是解決當事人爭議的方式,但試用的范圍不同。做為平等民事主體的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經濟糾紛適用仲裁或者民事訴訟方式解決;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可採取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一、經濟糾紛起訴期限是多久
一般的經濟糾紛訴訟時效是3年,從權利受到侵害時起計算,符合條件的可以中止、中斷、或延長。
相關法律條文:《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第一百八十九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鋒禪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二條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經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第一百九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四條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三)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第一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第一百九十七條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第一百九十八條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九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一、經濟糾紛打官司流程
1、起訴和受理;這是經濟訴訟的首要程序,需要當事人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書,法院將根據起訴書的情況來決定是否受理案件,對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案件人民法院有權選擇不予受理。
而在起訴書中應當具備的內容有:原告是本案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也就是普通自然人,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並且所訴訟的案件屬於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的范圍和管轄范圍。只有具備了以上這幾個條件才會被法院受理。
2、審理准備;審理前的准備需要多方來完成,人民法院在立案的五日之內將起訴狀的副本發送給被告人,而被告應該在收到起訴狀之後的十五日之內提出自己的答辯書。法院應告知當事人相關的權利義務,並組成合議庭並且告知當事人,對訴訟材料進行必要的調查和收集相應的證據。
3、開庭;在確定的時間應公開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在開庭前三日通知當事人和其它訴訟相關人員。而審理的過程分為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意見征詢、法院調解、法院判決等部分,一般情況下應在立案之後的六個月之內審結該案,如果需要延長的將在院長批准後延長六個月時間。
4、判決和裁定;法庭辯論終結後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做出判決。而在判決前一般都會進行民事調解,由法院組織雙方就具體問題、進行司法調解,如果調解成功則出具調解書,如果調解不成功則由法院根據法律精神來進行裁定。
二、打官司的注意事項
1、打官司首先要轉變觀念。
2、其次是准備階段要注意的問題,包括證據的收集、聘請律師及准備庭審。
3、當決定要打官司的時候,最好是尋求律師或者相關專業人士的幫助。
4、在准備的階段,如果聘請了律師的話,那麼之後的工作主要就是配合律師去打官司,但假如沒有聘請律師要親自出庭的話,就要准備好相關的資料和法庭辯論。
5、庭審時要注意的問題,主要是法庭秩序和發言技巧。
6、另外,在輪到自己發言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
4. 經濟糾紛發生的成因都有哪些
產生經濟糾紛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結合我國經濟活動的情況,產生經濟糾紛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
1、進行經濟活動的依據不規范。市場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其依據不規范是引起經濟糾紛的主要原因。君子合同隨處可見,導致經濟合同履行過程無章可循,從而產生糾紛;
2、在進行經濟活動中,不嚴守規則,有些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不嚴格依法辦事,根據自己的利益,故意不履行合同或訂立假合同,因而產生糾紛;
3、有關部門的行政干預,而導致經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