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海城市經濟怎麼樣
北海經濟建設碩果累累
四大支柱產業做大做強
幾年來,北海市乘勢而上,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在發展中正確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通過化解遺留問題促進更大發展。伴隨著停緩建工程的成功處置,以旅遊、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產業、現代農業為基石的四大支柱產業在不斷壯大,發展速度十分迅猛。
旅遊業取得新進展,潿洲島國家地質公園等一批旅遊基礎設施投入使用,潿洲島入選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累計接待遊客1937.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7.9億元。一個「以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為中心,潿洲島及星島湖、紅樹林為南北兩翼,具有濃郁濱海特色以及多條旅遊線路,集休閑度假、觀光考察、運動娛樂、會展購物,以及過境旅遊和海外旅遊為一體」的大旅遊業新格局已經形成。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更快,對北海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5年,高新技術產業全年總收入24.98億元,工業總產值26.81億元,工業增加值9.38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41%),分別比上年增長19.46%、19.84%、4.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例不斷提高,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從數量型到效益型、科技型的轉變。
海洋產業方面,近年來,北海市積極開展海洋科技人才小高地建設,並以小高地為依託,加速海洋產業的產業化進程,使海洋產業日益成為我市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2005年,北海市水產品總產量94.2萬噸,占廣西區的33%,產值44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24%。其中,海產品總量佔比例達60%;水產品加工產量34萬噸,產值26億元,出口2.6萬噸,創匯7500萬元。
現代農業方面,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初具規模,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以8.1%的速度增長,達到3180元,高於廣西平均水平。
園區經濟挑起工業大粱
2000年,北海市生產總值為113.68億元,2005年達到183.45億元,年均增長11.55%,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2000年,全市財政收入為10.2億元,2005年增加到19.27億元,年均增長18.27%,人均財政收入超過1000元人民幣;2000年,三次產業結構為31.2:28.0:40.8,2005年調整為25.3:36.3:38.4,第二產業比重從低於第一產業3.2個百分點到高於11個百分點……這一連串令人歡欣鼓舞的變化數字,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北海這五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在持續增長,經濟實力在大幅增強,工業占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這些巨大成績的取得,園區經濟功不可沒。2005年,北海園區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完成工業產值30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29.5%。園區經濟,已經成為北海經濟發展的強有力「杠桿」。
2001年8月,北海市提出了「以園區經濟為突破口,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化進程」的發展思路,相繼組建了北海市工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過4年多的磨碩和積累,北海園區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市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學園區、出口加工區為主導的產業園區。這些園區,成為廣西沿海地區中對外來投資者最具吸引力和發展前景的熱土,成為北海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2005年,僅北海工業園區就完成工業產值18.8億元,比上年增長31.45%。在園區經濟的強勁拉動之下,北海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每月增長30%以上。園區經濟,正以嶄新的姿態,引領北海經濟騰飛。
對外經濟邁出新步伐
「十五」期間,北海市充分發揮各種優勢,努力改善投資硬軟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服務措施,對外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實現重大突破,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招商引資、對外貿易成效顯著,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0.1%,其中出口額年均增長20.8%;累計引進外資項目119個,實際利用外資1.14億美元。
2005年,北海市外貿高速發展,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據統計,2005年我市全年進出口總額19619.92萬美元,同比增長39.66%,比全區進出口增長21.2%多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達13343.52萬美元,首次超過1億美元,實現了我市外貿出口的歷史性突破,同比增長36.27%;進口6276.4萬美元,同比增長47.31%,終於走出了前年以來進口負增長的陰影,實現了大幅增長。
B. 廣西北海有哪兩大支柱產業
如今北海的兩大支柱產業,港口與旅遊,都是依託海洋區位優勢。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運輸,可以極大彌補北海缺乏大江大河輻射作用的遺憾。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是讓北海成為人們無法拒絕的旅遊目的地。
C. 北海的前景發展趨勢
北海是中國廣西北部灣之畔的一座城市,這只是從自然地理角度的解釋。但是從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角度來認識北海概念的內涵,它起碼要包括以下內容:
⑴北海是全國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這是1984年內國務院所賦予的。
⑵北海是中國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出海口之一,這也是國務院所確認的。進一步研究我們還認為,從更廣闊的眼界看,北海還應是歐亞大陸橋中國南方入海橋頭堡之一,是南北亞洲大陸橋的南方橋頭堡。
⑶北海是廣西南北欽防地區的旅遊商貿中心城市,是桂南地區的中心城市,這是廣西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所確認的。
⑷北海是一個正在建設和形成的「美麗的現代化濱海城市」,這是中共北海市委、市政府在最近召開的八次黨代會和十一屆人大會議所確定的,這是對北海城市概念的最新概括。
正確地理解「北海」這個概念對北海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不清楚「北海」是什麼,就不能准確地理把握「北海」應該干什麼,建設成什麼,就不能保證北海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根據北海的概念,北海應該干什麼?
根據北海概含的內涵,對北海應該干什麼可做出如下判斷和推理:
⑴北海必須要加快開放步伐,把北海建成 一個真正的沿海開放城市。北海只有成為真正意義的沿海開放城市,形成沿海開放的優勢,北海才具有發展的生機活力。根據沿海開放的要求建設沿海開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體系。在經濟上,建立中國西部大開發沿海經濟開發區,以此向國內外招商引資,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政治上,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海納百川、招賢納士、廣聚人才,建立開放的政治體系;在文化上倡導中外交融、南北交匯、東西合碧,建立為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創新動力的文化體系。
⑵北海必須要加強通道建設,發展通道經濟,把北海建設成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出海口、歐亞大陸橋中國南方的橋頭堡和南北亞洲大陸橋的中國南方橋頭堡、外向型經濟區和旅遊商貿中心城市。
加強通道建設重點應放在「五港」、「六路」和「三個橋頭堡」的建設上。「五港」是指海港、空港、鐵路客貨運港、信息港和商品集散中轉港。「六路」是指海路、空路、公路、鐵路、信息公路和商路。「三個橋頭堡」是指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橋頭堡、歐亞大陸橋中國南方的橋頭堡、南北亞洲大陸橋中國南方的橋頭堡。有了這些,北海才算有了功能完備的通道體系。
通道建設的效果主要體現在通道經濟的發展。所謂通道經濟,是指以通道為基礎、為通道服務的產業群所構成的經濟體系。發展通道經濟重點是發展「六大通道產業」,建設「四區」、「三基地」,實現「兩個中心」。「六大通道產業」包括交通運輸產業、商貿產業、旅遊產業、信息產業、海洋產業、房地產產業。這里為什麼會把房地產業列為通道產業中,因為前五種產業必須要有房地產開發的支持。所謂「四區」是指國際自由貿易區、出口貿易加工區、國際旅遊娛樂區、中國西部沿海經濟開發區。中國西部沿海經濟開發區其基地在北海市特定區域內,開發者為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所組織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所謂「三基地」是指在北海建立中國西部的對外商貿基地、開放中轉基地和中國西部各地方政府及大企業集團或國外大企業財團在北海設立的休閑、旅遊、度假、養老等基地。所謂「兩上中心」,就是把北海建設成南北欽防地區的旅遊商貿中心城市和桂南沿海地區的中心城市。有了這「六大通道產業」、「四區」、「三基地」和「兩個中心」,北海的通道經濟自然就繁榮發展起來了。
⑶必須要努力推進「美麗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的進程。
什麼是「美麗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我認為它應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是美麗。這個美麗不能單純理解為自然之美,還應包括人文之美,即文明之美。包括生態環境之美、物質文明建設之美和精神文明建設之美。有人說北海已經很美了,還建設什麼?這是膚淺之見。事實上,北海距離美麗還有相當遠的路程。
二是現代化。現代化是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我們只能從北海的實際需要來理解現代化。我認為北海的現代化至少要包括以下幾個領域:①四大支拄產業的現代化;②交通運輸等通道產業的現代化;③社會發展水平的現代化等。
三是濱海城市。對於濱海城市不能僅理解為自然地理的概念,做為城市這個概念應該說它具豐富的內容,它不僅是個自然地理的概念,它還是一個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概念。北海作為濱海城市,除了濱海的這個特徵之外,還必須要有與濱海這個特徵相應的經濟特徵、政治特徵和社會發展特徵。從經濟上看,應該建立起濱海城市特徵相適應的經濟體系。從政治上看,它應該具有沿海開放的功能,發揮開放帶動作用。從社會發展上來看,它應該達到濱海城市的發展的應有水平,即東部地區的發展水平。我們只有從這些內涵去理解,才不至於膚淺。總之,我們必須得進一步對「美麗的現代化濱海城市」這個命題的內涵與外延做深入的研究探討,才更有利於推進「美麗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的進程。
三、以什麼方式和手段來實現北海的概念?
北海概念的實現問題,就是北海沿海開
放城市、出海大通道的出海口、旅遊商貿中心城市和美麗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的實現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北海的城市概念,必須要採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政策和策略。不過我這里的「兩手」有特定的含義。其一手是政治與行政之手,市委、市政府應該運用「可以看得見的手」制定戰略、規劃、政策和策略,以推進和宏觀指導北海概念的實施。另一手是市場之手,市委、市政府必須得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運用市場機制,以市場方式組織社會經濟生活和社會生產,運用市場手段獲取資本、技術和人才,運用市場的力量來達到我們的目的。運用好這兩手,北海就一定會生氣蓬勃的發展起來。
北海旅遊產業發展綜述
2005年05月19日 桂龍新聞網 本報記者 扶建邦
今年「五一」旅遊黃金周,四面八方的遊客湧入北海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遊客們在素有「天下第一灘」美譽的國家4A級王牌景區——銀灘,沐浴、觀海、嬉戲、沖浪,把整個心聲和海水、海灘、波濤融合在一起,體驗著陽光、海水、沙灘的快樂,使人們的身心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隨著遊客們陸續地離去,北海漫長的旅遊發展之路,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深思和探討的話題。
旅遊資源是北海的「聚寶盆」
旅遊,是北海市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銀灘開發後,她以獨特的沙灘、優美的環境,使北海的名聲一夜雀起。銀灘成了北海的代名詞,銀灘從此走向了國內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呈現出空前的發展勢頭。北海市抓住有利時機,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旅遊資源,精心策劃,進行國際規劃設計招標,把旅遊業建設成為北海市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注入巨資打造北海旅遊品牌。
2003年,北海市以「還灘於自然,還灘於大海,還灘於人民」的理念,對銀灘中區成功地進行大規模地改造,不但使北海旅遊產業「龍頭」地位更加凸顯,還有力帶動了潿洲島、星島湖、紅樹林等景區的開發建設和發展,旅遊,成了北海經濟發展的「聚寶盆」。
北海亞熱帶特色濃郁,氣候溫暖濕潤,空氣清新,有「中國最大天然氧吧」之稱,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北海的空氣能治病」這一觀念已逐漸深入人心;北海具有「濱海類、風光類、人文類、古跡類」四大旅遊資源和「海水、海灘、海島、海鮮、海洋珍品、海底珊瑚、海洋運動、海上森林、海上航線、海洋文化」十大海洋旅遊特色,珍珠、紅樹林、珊瑚礁、美人魚、白海豚等都是北海千金不易的寶貝,潿洲島火山地質地貌、海蝕景觀與合浦古漢墓群堪稱北海的燙金名片。這些旅遊資源總量之大、類型之多、品質之高、功能之全、組合之優、集中度之高,在中國沿海城市中極為罕見,具備了建成大型國際性濱海旅遊城市的條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啟動,迫切需要北海市發展休閑、度假、消暑避寒、養老等深層的旅遊開發,提高北海市旅遊產業的品位,提升旅遊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離國際旅遊勝地還有多遠?
美麗的北海擁有當今國際旅遊時尚的「三S」———(SEA海水、SUNLIGHT陽光、SAND沙灘)要素。
有國外專家稱,就憑「三S」就足以開發成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勝地。但是,北海市的旅遊業一直處於景區景點太少、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緊密的旅遊鏈、旅客缺乏多樣性選擇、遊客停留時間短的狀態中,旅遊設施的單調和簡陋,成為制約北海市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其他如合浦漢墓群、斜陽島、冠頭嶺、珠海路老街等景點多處在原生態,任其自然退化。旅遊資源大量閑置,開發水平之低,經營管理之落後,令很多到過北海的有識之士嘆息我們是「端著金飯碗要飯吃」。
旅遊產業之路如何走?這是擺在市委、市政府以及旅遊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深化旅遊體制改革,放開經營,放開發展,走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業主開發的路子,把景區景點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推向市場。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發展旅遊。同時要努力營造寬松的旅遊發展環境,按市場規律建立監管、信息等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引入市場機制,放手讓企業經營管理,採取多種靈活方式,讓真正有實力的大企業進入,只有大企業投入才可能有大的突破。要以資本為紐帶,積極推動企業資產重組,培育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實現規模經營,提高國有資產增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