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發展壯大國有經濟
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做到以下四點:
1、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准,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造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2、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和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科技國防安全等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目標,重點提供公共服務。
3、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鼓勵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使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發揮出更大優越性。
4、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加大對企業授權放權力度,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
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意義:
1、有利於國有經濟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2、有利於在整體分布上的優化和經濟素質、技術素質、管理素質等方面質的提高,影響力的擴大。
3、有利於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控制力的發揮。
4、有利於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貳』 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800字
一要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強本固基。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強大,就必須注重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是增強綜合國力、增加社會財富、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長從數量擴張到質量提升轉型的重要階段上,針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經濟發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著力做強做大做優實體經濟,打牢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要抓住新工業革命機遇,支持新興戰略產業發展,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高層次、深度結合,培育實體經濟的新增長點、新動能。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提高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要發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勇於創新、踏實做事的人才隊伍,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振興實體經濟繁榮。
二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動力支撐。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世界正處於新科技革命前夜,各國紛紛把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而中國經濟發展也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動力由低成本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面對國內外新環境與新挑戰,創新是提升我國綜合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特別是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同時,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高校、科研機構同企業的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多舉措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培養創新人才後備軍,推進「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雙輪驅動,不斷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三要加快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夯實「三農」基礎。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三農」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體現。因此,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水平,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努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新面貌。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力推進城鄉在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均等化,構建新型城鄉關系,實現城鄉聯動發展、共同繁榮。
四要完善區域發展機制,促進區域協調、協同、共同發展,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空間布局結構提供路徑指引,保障均衡發展。報告指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要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與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地制定差異化的經濟政策。要堅持走均衡城鎮化道路,既要發展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群,又要依託縣城和縣域中心鎮發展中小城市,鼓勵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動中部崛起、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產業轉移與升級,發揮城市群的整體效應,縮小區域貧富差距,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
五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雙手」協同作用,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製度保障。報告指出要「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總體來看,完善產權制度和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改革任務。具體而言,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斷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要規范和完善市場准入、競爭機制和負面清單制度,鼓勵民營企業大力發展,激發多樣化市場主體活力。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務體系,打通通往實體經濟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雙重通道。此外,還要實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等措施。
六要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立自我強化機制。報告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同時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過去,近四十年的開放使中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當前,新型全球化浪潮正在興起,中國既要對內強化自身發展實力,也要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要抓住全球化機遇,不斷推進全球發展成果共享。「一帶一路」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是國際合作的新平台,也是引領新型全球化發展的新引擎。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對外投資方式,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著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合作與自由貿易區建設,打造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路,推動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為各國經濟發展與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經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叄』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方式如下:
1、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3、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勞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和其他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4、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包括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性質、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決定所必須採取的基本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分配方式、發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確定。
『肆』 建國初期,建立國有經濟主要途徑
我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建立的主要途徑和手段是沒收官僚資本。
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主要是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來的。收官僚資本,對於新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方面,它消弱了資本主義經濟力量,舊中國官僚資本同民族資本的比例是8:2,收官僚資本,也就把中國資本主義的主要部分消滅了。
另一方面,壯大了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收官僚資本歸工人階級從這以後 人民共和國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國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1949年底,國營工業在全國大型工業總產值中所點的比重已經達到41.3%,國營經濟還掌握了全國的鐵路、郵電、電信和大部分的現代交通運輸業。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已經居於主導地位。
『伍』 怎麼樣發展狀大國有經濟
一是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大力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大國有資本優化重組力度,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引導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集聚,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平台載體建設,著力提升創新能力。推動國有企業「走出去」,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二是縱深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快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有效激發企業發展活力。按照企業發展實際,分類分級多種方式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有效對接。鼓勵國企主動開展改革試點,探索創新經營機制,以點帶面推進改革。
三是強化國有資產監管。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推動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實現保值增值。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和外部監管協同機制,加強社會監督,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