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三種主要的經濟運作模式各自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一、美國的宏觀需求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也稱自由市場經濟模式,更強調個人主義與市場競爭。
主要特徵:
第一,壟斷經濟占據主導地位。
第二,法治管理網中的企業自主決策。
第三,在市場機制發達的基礎上的宏觀調控機制。
二、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 主要特點是,自由競爭與政府控制並存、經濟杠桿與政府引導並用、經濟增長與社會福利並重。
三、日本的政府主導型模式
Ⅱ 經濟全球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下面是標准答案,望採納:
在國際經濟發展中,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資本的國際化也同時在發展。資本國際化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資本國際化主要表現為商業資本的國際化,這時資本主義商品有所發展,開始進行海外擴張,與此同時出現了資本國際化的現象。這主要是通過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商品交換以及由此而形成國際市場和國際分工體現出來的。一般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國際化的形式除了商業資本國際化繼續發展之外,借貸資本的國際化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資本國際化進程加速,這主要是通過資本輸出並帶動商品輸出,形成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最終形成帝國主義時期的殖民體系等體現出來的。戰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國際化中產業資本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具體表現就是私人和國家壟斷資本不斷擴大在國外的投資,興建生產性企業。
從商業資本、借貸資本到產業資本的國際,表明資本國際化的發展促使國際經濟關系向深度和廣度擴展,導致經濟全球化的到來。
Ⅲ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經濟整體如何運行
原理8 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商品和服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產水平差異巨大,生活水平的差異都可以歸結為國家生產力的差異,生產力(每單位投入能產生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高的國家大多生活水平高,反之大多數生活水平低。如美國作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就比發展中的印度和越南等國的生產力水平高,生活水平也高。我國改革開發40年來,生產力水平大幅提升,生活水平也不斷躍升。當然也有依靠自然資源獲得發展先天優勢,生產力和生活水平不相匹配的例外,如果在資源富足是不發展生產力,當資源耗盡時,只有一地雞毛。
生產力和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對公共政策分析有重要意義。分析政策如何影響生活水平時,關鍵看該政策如何影響我們生產商品和服務的能力。
經濟學中有一個叫「破窗理論」的謬論。麵包店有一扇窗戶被打破了,麵包店要花錢修理,修理工掙維修費,他又利用賺的錢向其他的人購買服務或商品,以此類推,最初的支出通過乘數效應不斷擴大,產生更多的收入和就業。這么看來破壞可以帶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但是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玻璃沒破,麵包店用修窗戶的錢購買衣服,裁縫收入增加,然後裁縫將錢花出去,以此類推,也是一系列的支出和就業事件。在導致經濟後果方面,唯一的不同是前一種情況比後一種情況少了一扇窗戶。
破壞是摧毀財富,而不是創造財富,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
而這種破窗謬論的經濟行為從沒停止過。戰爭刺激經濟、災害刺激經濟、過度頻繁和完全不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當政府的政策旨在創造或維持就業崗位時,將其稱為計算工作數量謬論,我們不應該計算工作崗位的數量,而應該是每個人充分發揮作用。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一個不那麼明顯的事實:真正的進步源於摧毀某些工作崗位。美國曾經需要90%的農民種植糧食,現在只需要3%,而美國的生產狀況沒有因為農業就業崗位的減少而惡化,反而經濟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本來應該是農民的人現在成為了大學教授和計算機專家等等,創造了更多的社會價值。
原理9 當政府發行過多貨幣時商品價格上升
通貨膨脹大多數都是由於貨幣超發引起的。當貨幣增發時,貨幣供應量增加,貨幣的價值就會降低,購買力就會下降,導致物價總水平上升。
原理 10社會面對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短期權衡
盡管在長期看,較高的物價水平時由於貨幣數量增加引起的,然而短期的物價水平升高,有較為復雜的原因。
貨幣注入的短期效應:
貨幣量↑→支出總體水平↑→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企業商品價格和雇傭工人數量↑→失業率↓
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短期權衡意味著,在近一兩年時間內,很多政策是顧此失彼的。政策降低了通脹,失業卻增加了,政策降低了失業率,通脹卻增加了。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過各種政策工具來調整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關系。通過政府支出數量、征稅量和發行貨幣量來影響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量,進而影響短期內通脹和失業的組合。
今天學習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關於經濟整體如何運行的三個原理: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商品和服務的能力、當政府發行過多貨幣時商品價格上升和社會面對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短期權衡。
Ⅳ 經濟全球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有眾多因素的支撐。
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更加便利快捷的交通和信息通信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普及,世界各國和人民對利益最大化追求都是經濟全球化的促進因素。
Ⅳ 經濟運行方式是什麼
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方式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方式,既有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特點,發揮國家對經濟集中調控的優勢,又有鼓勵自由競爭的特點,發揮市場經濟的調劑作用和靈活性。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未來社會主義社會應取消商品貨幣,實行計劃經濟。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經濟運行形式的設想,是建立在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相當高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基礎之上的,所以,他們否定了市場經濟的合理性。
列寧認識到商品貨幣關系不是一下子能消滅的,它必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存在,只有完全的社會主義才是無商品貨幣關系的產品經濟社會,因此,要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的作用來建設社會主義。
斯大林認為,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並且,在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
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必須實行計劃經濟,但在一定時期內還必須保留商品貨幣關系,主張搞大計劃、小市場。
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實踐中,雖然都認為應該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但是,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都不同程度地把商品貨幣關系看作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消極因素,主張要限制並逐漸消滅商品貨幣關系。特別是斯大林和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都存在著超越歷史發展階段的錯誤。
鄧小平同志對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個重大創新和突破性發展,就是以實踐為依據,提出了市場經濟也可以作為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式,這就打破了那種將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作為劃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基本標準的傳統觀念,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始終沒有承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了有力的指導,為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