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必須以實體經濟為核心,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重點,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瞄準科技前沿,加強基礎研究,在前瞻性基礎研究和開拓性原創性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我們要始終把解決這些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不變。
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後,我們將延長30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讓人民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勞動者隊伍。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措施,促進西部地區的發展形成一種新的模式,深化改革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東北、優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導優化發展率先實現東部地區,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和諧發展新格局。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結構調整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激勵有效、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者生存。
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它只會越開越大。我們應該關注「一帶一路」倡議,平等重視引進和走向全球,遵循廣泛協商的原則,共同貢獻和共享利益,加強創新能力開放與合作,促進一個開放的環境中,陸地和海洋之間相互關聯,東部和西部彼此受益。
(1)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以什麼為線擴展閱讀:
加大力度發展區域經濟,其意義在於:
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同時,也是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根本目標。
有利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繼續對外開放,其意義在於:
開放發展也是新發展理念要求,解決內外聯動問題。
開放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有利於我國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與兩種資源。
有利於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現生產大發展、貿易大繁榮,資源大流動,技術與人才合理配置,走出去與引進來,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呈現增速轉軌、結構轉型、動能轉換的特點。同時,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國民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推動經濟建設再上新台階。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持續,世界經濟復甦進程仍然曲折,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只有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更是我們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必須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方針、一條主線和三大變革是什麼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是未來中國經濟建設當中的一個總綱領。那麼怎麼去建設?要堅持一個方針:就是質量第一、效率優先;堅持一條主線: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三大變革:質量、效率、動力;建設四位協同的產業體系: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建設「三個有」的經濟體制:市場機制要有效、微觀主體要有活力、宏觀調控要有度。
⑶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堅持什麼要求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堅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根本上解決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其實質就是把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
新發展理念體現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對我國發展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貫穿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之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以扎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和行動,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切實找准著力點。
(3)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以什麼為線擴展閱讀: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有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發展理念決定發展道路、發展質量和發展結果,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必須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遵循。
⑷ (急)新時代如何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1、要著眼於堅持問題導向。
要敢於觸及矛盾、長於解決問題。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
增強問題意識,就是要以解決問題為工作導向,化解矛盾、破解難題,抓緊解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2、要著眼於推動創新發展。
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要解決好動力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堅持創新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本之策,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3、要著眼於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風險。
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這場攻堅戰。
要加強經濟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的隱患排查,堅持標本兼治,注重以完善體制機制來防範化解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4、要著眼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本目的。如果發展不能滿足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4)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以什麼為線擴展閱讀:
新時代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只有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基石。沒有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沒有現代化國家,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運動的一般規律。近代以來,英美等發達國家成功實現了從傳統國家向現代化國家的轉型,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建立起現代化經濟體系。
依託第一次產業革命,英國在19世紀率先建立了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包括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業等先進工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以自由競爭為特徵的市場經濟體制。
依託第二次產業革命,美國在20世紀建立了新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電力、石油、化工和汽車等新興產業成為其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支柱。
而反觀二戰後一大批未能成功向現代化國家轉型的亞非拉國家,其轉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未能成功地建立起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近代中國的衰落與屈辱,直接原因在於經濟的落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實現經濟現代化的偉大探索。
黨的八大明確提出了工業化的總目標,並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初步奠定了工業化基礎,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後,我們黨提出了「三步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部署,經過40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經濟現代化建設成就,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製造業產出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這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里程碑,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物質基礎,是中華民族奮力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新時代我國經濟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反映在經濟領域就是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化。
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力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這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
⑸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以為主線
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其內容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一、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基礎上,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二、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基礎上,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進這兩方面建設,均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5)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以什麼為線擴展閱讀: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具有客觀必然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體現,就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從根本上決定了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