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由哪些指標組成
衡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最重要最簡單的指標營業增長率:
拓展資料:
經濟指標是構成經濟效益標準的要素。評價經濟活動效益的指標體系是指由相互聯系的若干個反映經濟活動效益的指標構成的有機整體。
目前,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等10項指標。 10項指標解釋如下:
(1)銷售利潤率:反映企業銷售收入的獲利水平。計算公式:
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銷售凈收入×100%
產品銷售凈收入:指扣除銷售折讓、銷售折扣和銷售退回之後的銷售凈額。
(2)總資產報酬率:用於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獲利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100%
(3)資本收益率:是指企業運用投資者投入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計算公式:
資本收益率=凈利潤/實收資本×100%
(4)資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計算公式: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資本保值增值率=100%,為資本保值;資本保值增值率大於100%,為資本增值。
(5)資產負債率:用於衡量企業負債水平高低情況。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Ⅱ 經濟效益指標
具體指標主要有:
①產品銷售率。它可以反映產品生產已實現銷售的程度。
②資金利稅率。它可以反映企業資金運用的經濟效益。
③成本利潤率。它可以反映單位生產投入所帶來的利潤額,即降低成本的經濟效益。
④凈產值率。它可以反映企業物化勞動消耗的經濟效益。
⑤全員勞動生產率。它可以反映活勞動的使用效益。
⑥流動資金周轉率。它可以反映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
除上述六項主要指標外,衡量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還有單位產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量、單位產品生產設備消耗量、投資回收期等。
Ⅲ 企業經濟指標有哪些
營業收入、成本、稅費、利潤!
銷售中有: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利潤、廣告費單列
Ⅳ 衡量一個企業經濟效益的財務指標有那些
一般企業可選擇常用的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主營業務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資本積累率等10項具有代表性的指標。
一、償債能力指標
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⑴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從債權人角度看,流動比率越高越好;從企業經營者角度看,過高的流動比率,意味著機會成本的增加和獲利能力的下降。
⑵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其中:速動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賬款+應收票據
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越高,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卻會因企業現金及應收賬款佔用過多而大大增加企業的機會成本。
2、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⑴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從企業所有者來說,該指標過小表明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應當將償債能力指標與獲利能力指標結合起來分析。
⑵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但也表明企業不能充分地發揮負債的財務杠桿效應。
二、運營能力指標
運營能力主要用資產的周轉速度來衡量,一般來說,周轉速度越快,資產的使用效率越高,則運營能力越強。資產周轉速度通常用周轉率和周轉期(周轉天數)來表示。
計算公式為:
周轉率(周轉次數)=周轉額/資產平均余額
周轉期(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周轉次數=資產平均余額*計算期天數/周轉額
(4)企業經濟指標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企業財務指標的主要內容包括:
⑴固定資產。分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凈值,每百元固定資產(原值或凈值)提供的利潤等。
⑵流動資金。分全部流動資金、定額流動資金、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貨幣資金和結算資金,每百元產值佔用定額流動資金,定額流動資金周轉速度等。
⑶成本。分全部產品總成本、可比產品總成本,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產品單位成本等。
⑷利潤。分產品銷售利潤、利潤總額,產品銷售稅金,上繳利潤,資金利潤率、資金稅利率等。
建築業(指廣義的建築業,包括水利、鐵道、公路、市政工程等的施工企業)財務指標的主要內容包括:
⑴固定資產。分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凈值等。
⑵流動資金。分定額流動資金、非定額流動資金,自有流動資金、非自有流動資金,流動資金周轉次數、流動資金周轉天數,流動資金佔用率(產值資金率)等。
⑶工程成本。分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即施工管理費),工程預算成本、工程實際成本,工程成本降低額、工程成本降低率等。
⑷利潤。分工程結算利潤、產品銷售利潤、作業銷售利潤、材料銷售利潤、其他作業利潤,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利潤總額、上繳利潤,資金利潤率、產值利潤率、資金稅利率等。
Ⅳ 經濟指標包括哪些
經濟指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生產、失業率、貿易赤字、經常項目收支、資本帳收支、利率、生產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躉售(批發)物價指數、領先指標、個人收入、商業庫存、采購經理人指數、耐久財訂單、設備使用率、房屋開工率。
經濟指標是反映某些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和價值。 經濟現象的名稱用經濟范疇表示,經濟范疇的數量方面用數值體現。 例如,社會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是經濟類別,以數量和數值表示這些經濟類別的名稱「社會總產值」××億元,國民收入××「億元」是 經濟指數。 經濟指標在反映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定量表達時,是以經濟學理論確定的經濟范疇的含義為依據的。
拓展資料:
1、國內生產總值
GDP是_衡量經濟總量的指標,是最常用的經濟指標,也是觀察實體經濟最全面、最有效的指標。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定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按市場價格計算的生產活動的最終結果。在實際核算中,GDP的計算方法有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這三種方法從不同方面反映了GDP及其構成。
GDP=產出=支出=收入,怎麼理解?
從一個家庭的角度來看,衡量一個家庭當年的經濟總量,可以看到家庭成員當年生產了多少產品和服務,當年家庭收入增加了多少,支出了多少。在那年。這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任何生產總是由各種要素組合進行,企業的所有產出都必須得到支付,從而形成各種要素收入(工人工資、資本利息、股東利潤、房屋和土地租金、等),所以產出與產生的總收入是一致的,任何企業的產出總是等於收入,因此,一個國家的總產出必然等於它的總收入。所有生產的產品要麼銷售,要麼不銷售。如果它們被出售,買方的支出是必然的。購後當期消費為消費支出,購後投資為投資支出。未銷售的產品只能作為企業庫存處理。庫存相當於企業投資的增加,企業庫存投資也被視為支出,這樣生產角度的GDP與支出角度的GDP是一致的。
2、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是報告期內工業企業以貨幣表示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結果。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應交增值稅=固定資產折舊+職工薪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或國有工業企業。
中國經濟波動主要體現在工業上,工業統計更加准確,因此工業增加值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檢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