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這幾年東北經濟愈發衰落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東北的經濟衰退,雪鄉坑人,為何東北總是風口浪尖?
商業環境惡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東北惡劣的商業環境日益突出, IPO造假現象時有發生,目前東北許多民營企業根本無法生存,攬工程做生意在這里必須走關系,契約精神是什麼?更糟糕的是,這里的人們以進入該機構工作而自豪,完全沒有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服務意識和競爭意識。
由於互聯網的發達,使得東北雪鄉等地成為輿論焦點,交通部門也對車牌進行了處罰。實際上根源在於東北的衰敗,東北的衰敗是實實在在的事,別的不說,十年前沈陽可是比得上成都、重慶、武漢、南京、杭州這些城市,現在國內生產總值連一半都不到。
有很多理由,歸結起來還是體制和人的思想原因,東北不差,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當年的偽滿洲國可是比日本本土經濟發展得好。
㈡ 東北經濟應該如何發展還有出路嗎
第一,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產業。東北地區幅員遼闊、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高、農林牧漁和礦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較好,且與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如木材、石油)的俄羅斯接壤,因此具有發展資源開發及深加工產業的天然優勢,如農產品加工和製造、中葯、木材加工和傢具、旅遊休閑健康等服務業。目前這些產業在東北都有一定的基礎,主要問題是產業鏈短、加工度或開發度比較低,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第二,勞動密集型產業。盡管東北由於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錯失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WTO以來勞動密集型產業高速增長的機遇,但並不意味著東北就要回過頭去再補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課。東北雖然也出現了以遼源襪業集群為代表的輕紡工業基地,但整體上來看,東北並不具備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條件。東北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來看並不低,要高於許多中西部省份。東北三省總人口合計1.09億,其中農村人口4231萬,農村人口規模大致相當於山東、四川,低於河南,但東北地區土地肥沃、人均耕地多,農民外出打工的動力不強。而且現在選擇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隨著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漲,紡織服裝行業正加快向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將紡織服裝行業的加工環節保留在國內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重新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可能就是一錯再錯。
第三,傳統資本密集型產業(重工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東北已經形成以機械裝備、汽車、石油化工等產業為代表的重工業部門,不但具有技術實力國內領先的龍頭企業、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而且積累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吉林報告》中的數據表明,2015年吉林省裝備製造、汽車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在對標省份中(浙江、江蘇、廣東、上海、重慶)明顯處於中等偏上水平。例如,吉林省的通用設備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為158.8萬元/人,僅低於廣東(336.6萬元/人),分別是浙江、江蘇和上海的2.3倍、1.5倍和1.4倍。東北傳統資本密集型產業並不缺乏技術和人才,但是缺少市場意識,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比如,東北雖然有一重、哈電這樣技術水平全國領先的企業,在解決國家重大戰略性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卻曲高和寡,開發的產品市場接受程度低、競爭力差。因此,對於傳統資本密集型產業,根本上是要通過深化國企改革,增強企業的市場意識。同時,鼓勵在這些領域大眾創業和吸引外部投資,形成一批更具活力的民營企業。
第四,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看,由於後發國家在新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的水平比較接近、而且沒有沉澱投資的鎖定,每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是後發國家實現「彎道超車」的契機。對一個國家如此,對一個地區同樣如此。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集中力量,在某個(或某幾個)新興產業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確立技術標准、建立產業生態。對於東北而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兩條路徑。一是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原有的石化化工、冶金等產業可以延伸產業鏈,為新興產業提供所需的新型原材料、元器件;汽車、裝備等產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進行改造升級、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二是培育新興技術並使其成長為未來的支柱產業。這方面貴陽做出了很好的示範——貴陽除了氣溫低、電價低的優勢,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人才、技術、產業基礎並不好,但通過率先布局大數據產業,快速成為國內大數據產業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同樣,東北三省也可以選擇具有某些方面優勢(不是全面優勢)的新興產業加以率先布局,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㈢ 總有人說東北經濟為什麼不行
到了市場經濟時代,東北經濟拼不過更具有海洋文明基因的閩浙粵地區的人,因為那邊平原少,多山地且臨海,很類似於古希臘愛琴海地區的地貌,是培養工商業思維的最佳土壤。
再加上元代以後定都北京,東南地區天高皇帝遠,即便清朝閉關鎖國,明朝後期禁海,但是廣州一代還是開放的,這就造成那個地區市場經濟思維早就開始發育了。
所以總結東北的經濟衰落,除了上述的計劃經濟的政治因素,還有宗族觀念淡泊、重工業發展所帶來生育人口少的原因,因為東北發展先於全國,擺脫農業越早的地區、宗族觀念越淡泊的地區。
(3)東北經濟怎麼樣爬坡擴展閱讀:
東北經濟的發展歷程
建國後計劃經濟開展,東北地理位置重要,資源豐富,受國家重視,大量人才北上發展東北,這是東北的輝煌時期,但是這種普遍先於全國的經濟早熟。
再加上早就在民國時期濡染的開放文化,以及大量遷移人口對於陌生土地歸屬感的缺乏,總體上淡泊的宗族觀念,整體上構成了東北經濟文化大致貌相。
正因為東北計劃經濟發展的過好,使其計劃經濟思維的固化,東北市場經濟思想觀念的培養被嚴重阻礙,這說明一種文化給你帶來效益的同時,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也會成為一種羈絆,再加上計劃經濟屬於當今世界的異類。
在北半球,由南向北人口遷移屬於政策導向下或者生存的無奈下非自然而然的遷移,而且事實也如此,歷史長河中由北向南是順向,由南向北的例子鮮有。
㈣ 東北發展落後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一個就是重工業轉型難的宿命。東北是一個新中國重工業的發展基地,一開始那裡是水美地肥的場所,那也是新中國的寵兒,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的升級改造,東北的重工業升級改造的代價就非常的高,而且,重工業的發展,還是有一段時間是盈利的,所以,很多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不願意升級改造,不願意投入那麼多的資金,所以就導致了東北的發展相對滯後,也造成了東北的落後。
東北,是我的老家,我出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那裡的污染比較嚴重,我還是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回老家的,覺得要是東北能夠將環境治理好了,我還是願意回到東北老家的,希望東北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㈤ 東北人不窮,為何很多人覺得東北經濟不行
首先,因為東北的人才流失情況很嚴重。
在東北沈陽、長春、哈爾濱有幾個比較好的高校,但是明年畢業之後,都會有大量的畢業生返回家鄉,或者前去北上廣等城市發展。在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情況下,新興的經濟就很難發展起來。
所以,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來改變經濟的發展方式。沒有對年輕人有足夠的吸引,反而流失了很多的大學生和有才人士。正是這種人才流失,讓經濟看不到前景。又隨著天然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距離太遠,所以才讓人覺得經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