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肥躋身新一線城市後發展潛力大嗎
2020年上半年,排名靠前的主要大城市GDP基本都正式公布了!其中,躋身「新一線城市」行列的安徽省合肥市完成的GDP約為4419億元,低於江蘇省無錫市(約5516億元)、浙江省寧波市(約5487億元)、福建省泉州市(約4668億)。
最後就是名額限制了。15個新一線城市名單如下: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沈陽、青島、合肥、佛山。畢竟江蘇省已經有了蘇州、南京兩市,浙江省有了杭州市,山東省當選了青島市。
全國那麼多的省份,那麼多的城市,除了考慮經濟問題外,還需要統籌各項因素。加上合肥市本身的綜合實力以及發展潛力,入選「新一線城市」這是實至名歸的。
② 安徽省進步最大的三個城市是哪些,你了解多少
最近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的經濟速度突飛猛進,有些普通城市發展的很好,但是也有些地方卻停止發展的步伐,先讓我們看看近幾年來安徽崛起比較快的城市。
淮南市
淮南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淮河之濱,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稱。是我國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國務院1984年13個較大城市之一,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百個宜居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首批試點智慧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著名旅遊景點: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龍湖公園,茅仙洞,安豐塘,壽縣古城等。
馬鞍山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陸地面積約404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0萬。馬鞍山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尤其是它的鋼鐵產量非常發達,有「鋼城」的別稱。2018年馬鞍山GDP達到了1918.1億元,位居全省第三
③ 剛破萬億的合肥,能否在下個十年超越隔壁的南京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民經略提供的數據顯示,合肥是全國過去十年GDP增速第二高的城市。在2010年至2020年中,合肥的GDP總量從2701.61億元人民幣猛增至10045.72億元人民幣,共增長了271.8%,僅次於貴州的284.3%。反觀合肥隔壁的南京,過去十年的GDP增速僅位列全國第12名,GDP的增幅為188.8%,落後合肥接近100個百分點。那麼在下一個十年中勢頭正盛的合肥真的可以追上臨省的南京嗎?我們今天就從城市定位、經濟規模、產業分布、交通規劃和人文教育等方面進行一下綜合實力的分析。
1.城市定位——南京政治級別更高,合肥明顯處於下風
首先,我們可以從國家對這兩個城市的定位進行比較。
由上圖可以看出,從城市的行政級別上看,合肥僅為普通的地級市,而南京卻為副省級城市,直接比合肥高出半級。眾所周知,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地方行政級別影響的不僅僅是該地區的行政影響力,而是代表資源投入的傾斜程度。因此,除非國家對地方行政區域進行重大調整,否則合肥不論是行政自主權還是在享受國家的政策紅利方面都將永久落後於南京。
此外,從城市人口規模上來看,南京的定位為長三角特大城市,而合肥僅為I型大城市。因為一個城市的人口規模往往代表著該地區的存量勞動力和存量市場規模,所以人口規模的大小決定了該城市是否能在經濟內循環中的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勞動生產能力,以及當產品生產出來後,是否有足夠的市場進行銷售。
不過,合肥也不是全面在城市定位中落後於南京。其中,「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基地」這個頭銜是南京所不具備的。近些年,隨著合肥持續引進外資和擴大投資,尤其是新能源 汽車 製造、半導體、高精電子等行業發展迅猛。其中,在新能源 汽車 行業除了引入蔚來 汽車 中國總部以外,還成功將大眾的電動車生產基地落戶合肥。另外,像京東方、長鑫這類企業又成功幫助合肥在高精電子行業形成了為新能源 汽車 所服務的配套產業鏈。此外,合肥又依託中科大的強大科研實力做到了產研結合,孵化出了科大訊飛這一類公司。因此,可以說合肥確實在高端製造業方面,確實是走在和南京的前面。
2.經濟規模——南京持續領先,合肥差距逐年縮小
從2020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上來看,南京GDP為14817.95 億元,位 列全國第10位 ,而合肥為10045.72億元,位列全國第20位,合肥的GDP體量約為南京的67.79%。數據看到這里,大家可能覺得合肥與南京的差距依然很大。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軸拉長,當我們將時間退回至2010年,當時南京GDP為5130.65億元,而合肥僅為2701.61億元,合肥的GDP體量僅約佔南京的52.66%。因此,我們在這里就可以看出,合肥經過過去10年的努力,成功將與南京的經濟差距縮小了約15.13%。雖然目前合肥依然無法與南京的經濟體量相提並論,但是在未來的10年,這項差距可能依然會逐年縮小。
3.產業分布——南京注重三產,合肥工業立市
從產業分布來看,2020年南京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為8699.47億元。第三產業占整體GDP的比重為62%。由此可見,南京的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並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此外,南京還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商務中心」,在長三角地區中是僅次於上海的商貿中心城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2020年,南京證券交易額30.26萬億元,列中國內地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會展業也是南京的重要新興產業之一。2018年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中顯示,南京在中國所有城市辦展數量排名第3,中國所有城市展覽面積排名第5。
反觀合肥,20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332.3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79.5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133.89億元。三大產業的結構佔比分別為3.3:35.6:61.1。從數據上看,合肥目前還處在依靠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階段,並逐步向第三產業進行升級的階段。但是,合肥的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箱分別比上年增長68.6%和6.4%,太陽能電池增長17.9%,微型計算機設備增長28.4%,液晶顯示屏增長2.4%,挖掘機增長15.1%,新能源 汽車 增長107.3%。這些行業的均為推高合肥近些年持續推高合肥GDP增長的關鍵。
4.交通規劃——南京地位穩固,合肥高鐵時代騰飛
在交通便捷度上,南京可以說是全面碾壓合肥。合肥無論是從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上,還是鐵路節點和交匯的定位上,亦或是航空航線還是航空客運和貨運流量方面,均落後於南京。
不過,自合肥從2008年開展大建設和進入高鐵時代以來,已經將曾經普鐵列車時代的盲腸節點升級為了「米」字形的總體布局。合肥高鐵南站也成了多條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匯集的交通樞紐站。其中, 境內有滬漢蓉高鐵、 合福高鐵 、 京九高鐵 、合杭高鐵、合鄭高鐵、 合蚌連高鐵 等多條高速鐵路線穿越。機場也在2013年從曾經的老破小駱崗機場搬遷至了全新的新橋國際機場。總體來說,發展勢頭還是很迅猛的。
5. 人文教育——南京多點開花,合肥中科大一家獨大
南京有985高校2所、211高校8所,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穩居中國第3。其中包括大家最為熟悉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等。截至2020年,南京有普通高等學校53所(不含部隊院校),在校學生75.71萬人,研究生16.10萬人;兩院院士84人、國家重點學科107個、111計劃高校1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12所、雙一流建設學科38個,均僅次於北京上海,居中國第3。
合肥有985高校1所、211高校2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此外還包括了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 2018年,合肥市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學生49.89萬人;成人高校4所,在校學生8.98萬人。
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合肥不像南京那樣多點開花,整體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比南京少了近26萬人。人才是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基石,也是幫助城市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轉型的關鍵。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也是未來全行業中可以去培養和利用的管理人才。因此,從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如何利用好本地人才,並留住人才是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長久一段時間以來,合肥僅僅依靠中科大的影響力才能成為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四大科教城市。但是,又有多少中科大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後留在合肥工作呢?
綜上所述,盡管合肥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在經濟建設等諸多方面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與基礎雄厚的南京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距。也許,在下個10年中,合肥與南京的差距會逐步縮小,但是如果說想要超越,那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④ 合肥經濟圈的具體規劃
按照規劃,到2020年,合肥經濟圈總人口約為2635萬人,城鎮人口約為1680萬人;2030年,合肥經濟圈總人口約為2835萬人,城鎮人口約為2100萬人。同時,城鎮化水平在2020年達到66% ~69% ,2030年達到76%~79%。 1.合肥市(龍頭城市)安徽省省會,國家區域性交通樞紐,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科技創新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區域旅遊會展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合肥經濟圈建設的發動機、全省加速崛起的增長極和創新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的先行區。
2.淮南市(中心城市)合肥經濟圈的北翼城市,以煤電化產業為主導的國家億噸煤基地、華東火電基地和安徽省重化工基地,合肥經濟圈帶動沿淮、輻射皖北的門戶,安徽省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主要發展電力、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旅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
3.六安市(中心城市)合肥經濟圈的西翼城市,合肥經濟圈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保證,合肥經濟圈加工製造配套基地、冶金工業轉移承接基地、農特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基地、人力資源輸出基地、休閑旅遊度假基地,合肥經濟圈西向發展門戶和陸路交通門戶,安徽省製造加工業基地之一。主要發展商貿商業綜合服務、汽車零部件加工、醫葯化工、旅遊服務業等。
4.桐城市(副中心城市)合肥經濟圈的南翼城市,合肥經濟圈產業配套承接基地、文化旅遊基地、農特產品加工供應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合肥經濟圈聯動沿江、輻射皖西南的門戶,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工貿綜合型的山水園林城市。主要發展包裝印刷、機械製造、建材化工以及文化旅遊業等。 未來十年,合肥經濟圈將形成「一區、五軸、三帶、多組團」的城鎮空間布局結構體系,遠景由點—軸模式向網路化模式發展。
具體是,由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四大城市中心城區以及環巢湖地區等組成的城鎮密集區,成為聚合合肥經濟圈區域發展的「心臟」;而東西向合巢蕪發展軸、合寧發展軸、合六發展軸三條,南北向合桐安發展軸、合淮蚌發展軸兩條,構築該經濟圈區域發展的「骨架」即為「五軸」;而「三帶」則形成該經濟圈區域發展的「動力」,是指沿江發展帶、沿淮發展帶和環巢湖發展帶。「多組團」則成為支撐合肥經濟圈經濟發展的功能組團,大力推進三河—杭埠—同大—水湖—曹庵—楊公—謝集—八公山風景區—壽春……雙港—新渡等城鎮組團建設以及交通樞紐性組團和旅遊組團建設等,成為建設合肥經濟圈區域發展的「支點」。
⑤ 合肥GDP增速長三角第一,憑借的是什麼
2021年5月,媒體披露了長三角城市群2021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其中合肥以增速22.6%的成績位列長三角城市群第一名。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發酵後,引起了網民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合肥之所以GDP增速如此之高,是因為它在全省實行吸血戰略,而這樣的增速犧牲了一個省內其他城市的發展;也有一部分網民認為,合肥GDP增速如此之高,是因為其經濟以及科技戰略迎合了時代的發展。而以下筆者來講講,合肥GDP增速長三角第一憑借的是什麼?
一、合肥經濟總量相較於杭州、南京小,故增速快相比於沿海省份,安徽主要是實行了強省會戰略,因此在近幾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安徽在將全省的資源注入合肥處,而之前紅極一時的安慶、蕪湖等城市則停滯不前,因此合肥的增速也與全省資源的注入有一定的關系。
⑥ 為什麼有人說「合肥是借全省之力發展起來的」你怎麼看
可能還是覺得合肥的GDP佔全省的比重比較高,不過這種模式並不是安徽獨有的,最近在回答各個省份的GDP情況的時候,發行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計劃所有的省份都認為資源都被省會吸走了,省會非常強,其他城市非常弱,這個幾乎是所有評論留言的人的共識,覺得除了省會其他城市就是比較差的。我們下面對比一下主要省會城市佔全省GDP的比重:
1、合肥之於安徽2018年合肥的GDP是0.78萬億,而安徽全省的GDP總量是3萬億,那麼合肥占安徽省全省的GDP比重是26%,這個佔比是高還是低呢?我們往下看。
2、廣州之於廣東2018年廣州的GDP是2.3萬億,而廣東省的GDP是9.7萬億,廣州GDP占廣東的比例是23.7%,那麼這個比重是比合肥占安徽的比重是要低的,當然原因也可能是廣東還有一個深圳的緣故。我們再往下看:
8、成都之於四川2018年成都GDP是1.53萬億,而四川是4.06萬億,佔比達到38%,這個比重和武漢是一樣的。
9、長沙之於湖南2018年長沙GDP是1.1萬億,而四川是3.64萬億,佔比達到30%,這個比重第一武漢和成都,但是高於合肥。
10、鄭州之於河南2018年鄭州GDP是1萬億,而河南是4.8萬億,佔比達到21%,這個比重和合肥接近。
11、沈陽之於遼寧2018年沈陽GDP是0.63萬億,而遼寧是2.53萬億,佔比達到25%,這個比重和合肥是一樣的。
12、南昌之於江西2018年南昌GDP是0.53萬億,而四川是2.19萬億,佔比達到24%,這個比重和合肥是一樣的。總結: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占安徽省經濟比重為26%,這個比重不是最高的,長沙、武漢、成都都顯著的要比他高,而杭州、福州、沈陽、南昌、鄭州等城市和合肥差不多的比重。
重點打造強省會城市視乎是一些省份的強盛之路,而那些發展比較均衡的省份都是傳統經濟強省,百花齊放,各有所長,而經濟較弱的省份發展強省會也是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