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類社會共有的基本經濟問題
人類社會共有的基本經濟問題?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適應的問題
生產力是指社會成員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獲取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能力;
生產關系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關系、生產過程的組織與分工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等三個方面;
生產力最終決定生產方式的存在、發展和變革;生產關系則直接規定生產方式的性質。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適應的問題
A、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首先,經濟基礎的實質是社會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質社會關系;
其次,經濟基礎與經濟體制具有內在聯系,經濟體制是社會基本經濟制度所採取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產關系的具體實現形式。
B、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包括觀念上層建築和政治上層建築兩個基本部分。意識形態又稱觀念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思想觀點。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和政治組織又稱政治上層建築,包括:國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國家政權機構、政黨、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政治組織形態和設施。在整個上層建築中,政治上層建築居主導地位,國家政權是它的核心。
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系是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產生、性質和變化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性質、變化發展及其方向。
其次,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3、生產與消費相適應的問題
社會再生產是由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環節所組成。其中:生產決定消費,為消費提供對象,決定消費的水平和方式,並為消費創造動力。而消費也能夠帶動生產的發展,為生產提供市場,促進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生產與消費是一種互為前提的依存關系,生產決定消費,而消費則是生產的最終目的。當社會生產的產品量大幅超過社會有效消費的產品量時就可能導致通貨緊縮,造成生產部門的營運資金短缺,社會再生產難以為繼。反之,當社會生產的基礎產品量(如:油、電、交通運輸)不能滿足社會有效消費的產品量時就可能導致通貨膨脹,造成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進而迫使人們壓縮消費,由此社會再生產因失去產品銷售市場而不能繼續;
4、社會分配與社會積累相適應的問題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積累和消費具有相互促進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須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
A、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積累和消費部分都應有所增長。積累的最低限是使生產規模有所擴大,積累的最高限是保證人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片面的高積累、低消費,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長遠,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消費,都是有害的。
B、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在國民收入中,積累和消費兩部分的價值形式稱作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一方面,積累基金必須同社會增加的生產資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費基金必須同全社會的消費資料數量相一致。
C、社會主義的國民收入分配還必須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
D、國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們的主觀願望決定,而要受客觀經濟條件的制約;
5、貧富差距的問題
A、城鄉差別所導致的貧富差距;
B、地區之間(沿海與內陸差距、東部與西部差距、中心地區與邊疆地區)差別所導致的貧富差距;
C、行業差別所導致的貧富差距;
D、階層差別所導致的貧富差距;
『貳』 人類社會面臨的三個基本經濟問題是什麼
人類社會面臨的三個基本經濟問題是(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
擴展: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由於資源有限,用於生產一種產品的資源越多,用於生產另一種產品的資源就越少。人們必須選擇生產一種產品需要多少資源,以及生產其他產品需要多少資源。
2、怎樣生產,在決定生產什麼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有效的生產,以及如何生產手段來生產產品和服務。不同的生產方法和資源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產品可以有不同的資源組合(勞動密集型方法、資源密集型方法和技術密集型方法)。
3、為誰生產。也就是說,我向誰分發產品。這對於需要它們的消費者來說是很自然的。在經濟學中,用於生產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應該通過上述決策來實現。供參考。
『叄』 生活中的宏觀經濟學現象有哪些
那沒有。個人生活,完全是微觀經濟學領域的內容,完全不反映宏觀經濟學的東西。只有千家萬戶匯集起來的內容,就上升到了宏觀經濟學的范疇了。
『肆』 當前社會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不足,影響經濟增長速度;
2、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
3、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
4、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尤其是醫療、教育和住房成為突出問題,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6、食品葯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
7、很多幹部群眾缺乏信仰,素質不高,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
6、
『伍』 我國經濟現在有哪些問題
一,生產能力過剩,企業開工不足,許多甚至達不到盈虧平衡點,造成社會資源大量閑置,需要擴大銷售市場。大量的普通老百姓收入有限,導致購買力不足,導致了經濟難以進一步快速發展。應設法繼續增加百姓收入。國際貿易環境惡劣,世界老大不僅以加關稅制裁我們,在高科技晶元等方面也卡我們脖子,而技術進步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科技方面制裁我們,我們被迫花費幾倍的成本自主研發,當然這樣可以從長遠上和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但眼下也成了減緩了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因素。
二,經濟高速增長,但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首先是供給結構問題突出,特別是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協調。農業基礎較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其次,需求結構問題突出,投資消費關系不協調。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導致消費低迷,內需嚴重不足。同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失衡。經濟社會發展在空間上的不平衡,使邊疆穩定、社會和諧受到了嚴峻挑戰。
三,蛋糕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存在不公平,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准,中國至少還有一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近幾年,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之間分配關系呈現較為明顯的失衡狀況,勞動報酬增長速度長期低於GDP增長速度,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有擴大的趨勢。
四,完成了工業產品的數量積累,但國際競爭力不強,2009年中國R&D(研究與開發)佔GDP的比重為1.52%,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家平均達2.29%。科技進步貢獻率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科技成果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50~60個百分點。
五,民生大幅度改善,但公共服務領域發展滯後,2008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為4.4%,社保與就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為10.9%,此兩項合計佔比為15.3%,比人均GDP3000~6000美元階段國家平均31.4%的水平,低了16.1個百分點。
六,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但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城市化提速的同時,農村問題也日益突出,優質耕地大量流失,農業經營者老齡化、兼業化,留守兒童增加,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等等。一些大城市的城鄉接合部「棲息」著大量流動人口,身份差異帶來的歧視、群體沖突加劇等,積累了諸多社會問題。
『陸』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哪些
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仍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經濟運行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農業基礎仍很脆弱,農民增收難度加大。
二是工業調整和發展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三是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仍然十分突出。
四是粗放式經營亟待改變。五是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