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以前叫計劃經濟現在叫什麼

以前叫計劃經濟現在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16 17:31:32

① 誰能用通俗的語言給我解釋下什麼叫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謝謝!

計劃經濟,什麼都是根據政府分配得到,市場經濟就是有錢,要什麼,自己去購買!
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對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於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
計劃經濟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計劃,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計劃地安排重大經濟活動,引導和調節經濟運行方向。
計劃經濟資源的分配,包括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由政府計劃決定。
計劃經濟相對於市場經濟,是指一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高度集中的,實現高效率的社會經濟體系。計劃經濟,顧名思義是有規劃、計劃發展經濟。從而避免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不確定性等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復建設、企業惡性競爭、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產生社會經濟危機等問題。
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是指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形式。簡單地說,市場就是商品或勞務交換的場所或接觸點。市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在市場上從事各種交易活動的當事人,稱為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以買者、賣者的身份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活動中不僅有買賣雙方的關系,還會有買方之間、賣方之間的關系。如果不考慮政府的作用,市場經濟體系中有兩個部門,一個是公眾(消費者),一個是企業(廠商)。兩個部門的相互關系,可以說明市場供求的一般原理。
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時代最基本的特徵是,工業取代農業占據了社會經濟的決定性地位,市場營銷成為最普遍的經營形式,由此導致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市場營銷要求根據市場需求,廣泛利用各種市場資源,在極其廣闊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生產,而不是像傳統小農那樣局限在一個家庭范圍內,使用家庭資源,為滿足家庭需要而進行生產,市場營銷強調「廣泛利用市場資源」。但是這種「廣泛利用市場資源」的觀念必須「立足於當地實際,從當地實際出發」,否則容易造成當地各種資源的嚴重流失,使當地經濟發展居於劣勢。

② 中國從最初的計劃經濟到現在的是什麼經濟,是分享經濟嗎

現在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有市場經濟,也有計劃經濟~現在不是第十四個五年計劃~
政治課不是有講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還有私營經濟,外資等等
分享經濟只是一個通俗話,不是嚴格的概念~

③ 我國是從92年之後開始的市場經濟吧那之前算什麼經濟..

建國後經濟體制的三次重大改變
①從建國初到1956年後,由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局面向單一的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
原因:為了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照搬了蘇聯模式、中共缺乏經濟建設經驗,主觀上急於求成等
具體做法: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建立起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片面追求工業發展高速度
評價:這種體制在在建國初期對恢復國民經濟,建設工業化起過積極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弊端日益暴露,使企業失去活力。在農村則挫傷農民積極性,農業長期落後
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從計劃經濟轉變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經濟。
原因:客觀分析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實際,正確總結建國以來經濟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借鑒外國經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
具體做法: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在城市: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改變管理模式,實行政企分開等
評價: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在城市增強了企業活力,工業得到發展,經濟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
③20世紀90年代以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
原因:黨中央進一步認識國情和總結經驗教訓,決定加快改革開放,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具體做法:把企業推向市場
評價: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

④ 什麼叫計劃經濟/

http://ke..com/view/25266.htm#1

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一種經濟體制,而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財團事先進行計劃。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

其餘的三種經濟體系是市場經濟體系、傳統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
淵源與發展
計劃經濟的起源是與對市場經濟的批判開始。 一般來說,最早出現計劃經濟構想的是李斯特對於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的批判,當時是作為政府幹預經濟行為的第一次理論闡述,之後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更是系統的闡述了政府對經濟干預的必要性和對經濟發展的主導性。受其影響德國誕生了經濟學的歷史學派,大力宣揚政府控制經濟行為,同時以這種思想主導德國的經濟發展,實現了德國的發展飛躍,也形成了馬克思口中的「國家資本主義」,這種靠政府幹預執行計劃目標的經濟發展模式,本質上就是一種計劃經濟。 之後由於一戰德國戰敗,政府失去了對國際經濟關系有效的控制能力,歷史學派走向消亡,但是之後德國經濟依舊保留很強的政府幹預特色,納粹上台以後,重拾了歷史學派的做法,恢復了德國經濟。所以德國的混合經濟實際上是脫胎於計劃經濟。

蘇聯出現以後,計劃經濟的理論發展得到了提高,蘇聯經濟學家普列布拉津斯基寫了《新經濟》,系統完善的樹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幹預經濟的模式。 之後蘇聯為了自己的霸權,以經互會為媒介通過計劃經濟方式控制他國經濟,與美國推行市場經濟通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控制他國經濟類似。

而日本於20世紀40年代學習蘇聯經濟制度,制定了40體制,之後在50年代,日本實行了50體制的計劃經濟模式,完成了經濟騰飛。80年代後日本開始針對其計劃經濟的特點進行改革,但是收效甚微並未因改革經濟獲益。 隨著蘇聯的解體,經互會解散,徹底實行計劃經濟國家的生產關系和經濟崩潰,計劃經濟影響跌入歷史最低。

[編輯] 特點
在計劃經濟下,三個經濟問題都是由政府或是財團決定的(資本主義國家則是財團與政府結合的形式,又被稱為「國家資本主義」)。所謂的三個經濟問題是指:生產什麼、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國家大部份資源由政府或是財團擁有,並且由政府指令的形式來分配資源,不受市場影響。舉例政府認為國家需要蘋果,在計劃經濟下,被政府選中的個人集體(一般為符合該類生產的要求)都要按政府指示進行種植蘋果的工作,但事實上實際生產的產品可能不滿足或超過了實際需求。

計劃經濟裡面不但國家經營的產業是由政府控制,連私人企業也要受政府指示運作。私人企業決定生產什麼,由政府作主;私人企業以什麼方法生產,由政府決定;生產出來的東西又如何分配,也是政府決定。國家操控著私人市場的供應,由價格以至銷售渠道,都是政府或是壟斷組織(辛迪加、托拉斯,卡特爾等)決定。

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最屬性之一的,因此計劃經濟又常被解釋與共產主義相通。但是馬克思著作中並沒有關於計劃經濟的內容,提倡和實踐計劃經濟是在列寧時期。 最典型的計劃經濟例子數以蘇聯。而現存的例子則是朝鮮、古巴和緬甸、日本等。

[編輯] 優勢

[編輯] 經濟穩定
計劃經濟可確保所有資源都能持續運用,不會受到經濟周期的波動所影響。由是者停產以至失業問題都不會發生,而通貨膨脹問題不會存在,而長期性的基建投資,更不會受市場因素而停止。

[編輯] 事先設計
一件事情或一個景象,在自由放任下,可能會不受人為控制地產生不可預知的問題。但計劃經濟里因事情都總是由政府計劃,預先設計好,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有機會避免。舉例一個城市,交通網路如由政府指示建造,連個人私家車擁有數目都是由政府規定,可減少如塞車等交通問題。對於國家發展的長遠規劃最優。經濟學說中的發展經濟學正是脫胎於計劃經濟的實踐。

[編輯] 傾斜優先,發展快速
實行計劃經濟或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都有一個特點,都是後發的落後國家: 例如蘇聯,建立之初,百業凋零,在歐洲文明程度和工業化程度都是倒數,而是實行計劃經濟以後,40年代成為超級大國。 德國在第二帝國時期實行國家資本主義,一躍成為一流的工業化國家。日本自40年代至戰後,實行長期的計劃為主,市場為輔,多次被美國訓斥為「搞社會主義」亦成為了經濟和工業大國。 中國實行計劃經濟以後,截止80年代初,30年不到的時間,建立全面和完善的工業和教育體系,實現大規模群體脫盲,實現初步國家工業化。

計劃基本上都是把有限的經濟資源不計收益的傾斜於某方面的發展。比如教育、交通、重工業、醫療等等,使其短時期內實現飛躍。 如日本戰後,實行對鋼鐵行業和重化工業的傾斜生產,同時壓縮消費品生產,通過犧牲消費,使日本鋼鐵和加工等行業領域短時期內飛速提高,最終成為經濟大國; 中國50-70年代實行計劃經濟,僅水利建設的工程量是有記載3000年歷史總和的一倍多,利用的就是用於其他市場需求的經濟資源。成昆鐵路的修建造價是全國總人口的半年口糧,並且沒有直接的利潤收益,但是卻帶動了整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這些都是計劃經濟傾斜發展的優勢。

[編輯] 高福利
計劃經濟往往伴隨著高福利,例如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的免費制度。凡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其公共福利水平都是較高的,但具體福利需要依賴政府實現計劃經濟成功程度。

[編輯] 弊端

[編輯] 資源無法微觀有效分配
微觀資源無法有效分配,是計劃經濟里最受批評的要點。因為國家所有資源都由政府或是財團決定,私人不掌握生產資料,於是乎國家可以罔顧私人的實際需要而進行經濟計劃。如當國家要求全國廣種蘋果時,事實可以是民眾對蘋果的需求不大。如是者多種出來的蘋果在微觀層面就會形成浪費。因為私人不得反對政府或是財團的決策,如果民眾對芒果的需求高漲,但政府可以不按民眾的喜好,而拒絕種植芒果。因而芒果在這個計劃經濟國家,就變成短缺。

[編輯] 不能改善微觀效率
計劃經濟下的微觀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國家或是財團往往不強調私人參與,而是由政府或財團一個全權話事。即是說,計劃經濟下會缺少私人競爭。缺少私人競爭,就不能在生產方式不變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以至價格也不能通過競爭而有所調整。比如日本,大型財團形成卡特爾,壟斷國內市場價格,大型企業內部依舊採用大鍋飯,年功序進模式,缺乏微觀競爭效率。 但是從宏觀角度,國家發展效率卻是大大提高,蘇聯短時期內成為超級大國,中國政治上被譽為「第三極」,日本戰後致力經濟發展成為經濟超級大國,所以計劃經濟的出現給批評者的產生了嚴重的自我矛盾。就是微觀的低效率無法延伸到成為宏觀的低效率,宏觀效率極高。

[編輯] 扼殺個人自由
計劃經濟下經濟問題都是由政府決定,不考慮少數階層的訴求,個人的消極自由就自然被犧牲(見伯林《自由論》中關於消極自由的描述,自由主義評價自由程度是消極自由的程度)。又因計劃經濟下政府掌管國家一切經濟活動,政府權力自然過大,容易實現明顯的階級專政。共產國家都是實行計劃經濟,但都幾乎無一倖免地,在政治上訴求不通的群體都是歸結其為極權主義,實際上是對其他違背發展目標的群體實行壓制,如蘇聯、古巴、朝鮮就是日本也是一樣。

[編輯] 爭議

[編輯] 貪污
計劃經濟下政府權力極大,缺乏民主監督的濫權相當普遍,官員上下其手大獲其利自是理所當然,逐漸形成特權階層。又因管制多且嚴,難免會驅使私人以賄賂方式獲得所需物品。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引入市場經濟機制以後,民眾連買一雞蛋都要靠「走後門」而獲得的。*總體而言計劃經濟時期貪污程度很低?,凡是經歷過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兩種模式生活的人回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貪污腐敗的程度遠低於市場經濟時期,比如前東歐國家、蘇聯以及中國等,在中國只有個別學者撰文認為實行計劃經濟時腐敗比實行市場經濟更嚴重,但是民眾並不認同這種說法?,相當多的老人懷戀計劃經濟的清廉。[來源請求]
理想情況下,如果政府能接受各級監督,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普通官僚很難實現漁利,因為其很多行為都被依照計劃進行,往往容易被檢察到

閱讀全文

與以前叫計劃經濟現在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有哪些規劃 瀏覽:785
男人健康檢查有哪些好處 瀏覽:271
什麼動物生活里有故事 瀏覽:922
累無幸福感怎麼回事 瀏覽:615
婚姻中怎麼把握自己的位置 瀏覽:278
關於活潑的小故事有哪些 瀏覽:453
園林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443
為什麼大家都說愛情像流星 瀏覽:965
大美女穿什麼衣服 瀏覽:105
肉體和精神上的愛情哪個更好 瀏覽:991
通城縣怎麼開健康證明 瀏覽:445
怎麼樣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瀏覽:784
個人經濟賠償申請書怎麼寫 瀏覽:315
美美的少女心甜甜愛情怎麼表達 瀏覽:444
經濟學pq的最大值怎麼算 瀏覽:818
愛情不遠為什麼第五關一直點不動 瀏覽:892
渝北區事業編制單位有哪些 瀏覽:136
寓言故事葉公好龍是個什麼樣的人 瀏覽:659
美女的排尿部長什麼樣 瀏覽:755
女主如何找到幸福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