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發展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就是從粉絲那裡獲得經濟收入,在網路中關於粉絲經濟的講解有很多,有時候我們也不需要參考很多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粉絲經濟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想如何通過粉絲來獲取收益,這里的收入也是需要為粉絲提供一定的服務或者是商品,或者優惠之類的活動,讓粉絲願意去做,願意把錢花在你身上,這種復合情理的交易算是一個有效的粉絲經濟,粉絲經濟不是欺騙,而是平等互惠的交易。
要做粉絲經濟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平台本身和粉絲之間的互動才行,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粉絲轉化,而這種粉絲互動,都需要大家針對自己的領域去尋找合適的方式去跟粉絲互動,因為媒體的領域不一樣所以做互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最常見的互動就是定時為粉絲提供粉絲想了解的內容,畢竟粉絲關注你就是想從你這里學到知識,了解他想知道的內容,經常更新也是為了在粉絲那裡刷一下存在感,這樣可以增加粉絲對我們平台本身的粘度,為後期的粉絲轉化做好鋪墊。
基於粉絲經濟上社群營銷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要調集粉絲。運用微博獲取新用戶;運用論壇維護用戶活躍度;運用微信做客服。
二是要增強粉絲參與感。讓粉絲參與其間,提出建議和需求,由工程師改進。增強用戶的主人翁感。
三是要增加自我認同感。通過爆論壇、粉絲節、同城會等活動,讓用戶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
四是要建立全民客服。從領導到員工都是客服,都與粉絲持續對話,讓其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有問題第一時間解決。
2. 網易雲音樂:玩轉粉絲經濟及產品細節淺談
大聖歸來靠著粉絲經濟把票房硬撐到了近10億,小米靠著粉絲經濟任意推出的新品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網易雲音樂這個後起之秀能夠在音樂紅海中生存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玩轉了粉絲經濟。現在你打開如今日頭條,知乎等社交APP,在音樂APP裡面的自來水幾乎全是網易雲音樂的自來水。都說自來水是網路時代最好的宣傳方式,那網易雲音樂是在怎樣培養粉絲呢?
情懷 :午夜12點的你在幹嘛?你是否也失眠睡不著覺,那麼網易雲音樂來幫助你釋放!這是也許某個12點的夜晚網易雲音樂會推薦給你的歌單——《這首歌,只唱給失眠的你》。如果此時你是失眠的,在這種場景下你是否會覺得網易雲音樂是懂你的,這是一個有情懷的APP?
推網易雲音樂推薦的歌單名字一般都會用一個富有沖擊力的,很能表達情感的話來命名(比如:在這曖昧的氣氛中繳械投降,耳機你對耳朵做了什麼)而酷狗的歌單卻是這樣的(比如:最傷心的50首歌,最激動人心的50首歌)網易雲音樂瞬間高大上很多,直接抓住聽眾的第一感覺。也許某狗的歌單一開始能吸引你,但是試聽之後可能發現這並不是你想要的,那麼這個歌單推薦對你的粘性就會下降。但是網易雲音樂通過個性化的推薦盡量抓住每個用戶的音樂偏好,讓用戶在試聽這個歌單的時候覺得網易雲音樂是懂自己的,那麼用戶對歌單的重復點擊會大大孫纖做增加,增加了用戶粘度。
垂直社交 :每首歌,每個歌單下都能進行評論,用戶很快就能與興趣相同的人抱團,因為這完全是興趣社交,所以用戶粘度極高。每位用戶也能分享自己的歌單,當你看到你的歌單被很多人收藏時,被很多網路上的人們稱贊時,有沒有一種微博大V的感覺?為了繼續增加自己的收藏量,點贊量,這時大概你又在想怎麼製作出一個更優秀的歌單吧?歌單的分享功能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個性化推薦的准確性,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總而言之,網易雲音樂是一個垂直音樂領域的社交平台,而對一個音樂APP而言,一個這樣的垂直社交平台是對用戶的使用粘度有很大影響的。
精準的個性化定製 :這也是網易雲音樂對用戶來說最核心的需求。核心需求做的不好,其他功能做的再好也無濟於事。網易雲音樂會根據你收藏的歌單和經常試聽的歌曲類型進行推薦,如果推薦的不喜歡還能選擇不感興趣重新推薦,網易雲音樂還會提醒你經常調教它,就能獲得更好的推薦。一個被你調教的如此懂你APP你還捨得離開它嗎?
l尊重:如果你有問題或者建議給網易雲音樂客服進行豎和反饋,那麼你能夠在很短的時間里得到回復,直到滿意解決。甚至有人通過客服聯繫到雲音樂的工程師恢復了不小心刪除的歌單!這也許是在當今社會很缺失的東西吧。
細節淺談:
APP端:當你在APP端切換到歌詞顯示的時候,它就會提醒你——長按屏幕分享歌詞。在此場景下,用戶對歌詞的關注度必然極高,此時圍繞歌詞做一些功能必然是極其貼心的。網易雲音樂提供了文字分享和圖片分享的功能,省去了自己截圖的麻煩操作,而且圖片分享的功能採用了明信片的樣式讓用戶賞心悅目,增加了分享之後二次傳播的可能。
PC端:由以前的雙擊歌曲自動將該歌曲加入當前歌曲播放列表進行播放,改進為雙擊時播放該歌單的歌曲。歌單推薦是其特色,那麼用戶選擇歌單播放的頻率自然較高,不用像以前得清空當前播放列表在進行添加,貼心了許多。
改進建議:
l根據用戶在新加歌曲或者歌單後的播放模式的選擇統計,來確定用戶更改模式後出現的是哪一種播放模式(單曲循環,隨機播放)
l私信消息需要逐個點擊,添加一鍵則衡標記已讀的功能
l提高PC端與移動端的互動性。當兩邊程序同時打開時可以選擇進行同步操作,且現在當用戶在APP端對歌單進行操作之後PC端需要重新登陸才能獲得最新的歌單。
lPC端的離線功能體驗不好,無網路連接經常不能打開歌單列表
3. 粉絲經濟的模式是怎樣的如何利用粉絲經濟做營銷
粉絲經濟的模式是怎樣的?如何利用粉絲經濟做營銷?在我們周圍,粉絲經濟隨處可見,品牌的競爭力隨時考驗著各企業構建的粉絲的團體,眾多大企業品牌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都會利用到品牌自身的粉絲經濟效應。這對我們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那就是我們在投資創業的初期或者中期都可以利用粉絲經濟。今天我們來談談粉絲經濟的本質,經濟利益和構建粉絲團體的幾個策略。
粉絲經濟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無論是 PC 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人們的第一需求都是信息獲取。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尋找有價值信息的時間和精力。
粉絲經濟的模式是怎樣的?如何利用粉絲經濟做營銷?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認識到了粉絲經濟的模式與實質,更為關鍵的是,我們能夠運用我們掌握的粉絲經濟去做品牌建設和品牌營銷,發展自己的事業。當然,這只是我們品牌營銷中的一個小策略,還有更多的關於營銷的策略措施我們可以利用。所以呢,我們在創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多學習,多利用一些發展策略。
4. 從「參與感」看小米的粉絲經濟
2 天時間,看完了「參與感」,作者黎萬強,小米的聯合創始人。借著創始人的第一視角,算是對小米有了近距離的了解。
書是 2015 年出版的。現在已經過去兩年了,媒體對小米的評價也有了變化,開始懷疑小米營銷模式的可用性。結合現狀,看這本書,能看到小米業務發展的邏輯,以及後來的變化。
1
書的主題的是「參與感」。看到書名時,我以為全文是以參與感為主線,以營銷為主題來講的。全書總共有 6 個篇章,每篇相對比較獨立,參與感並沒有貫穿所有篇章。
其中的主線是:參與感篇-產品篇-新媒體篇,剩下的三篇作為補充,來講小米在營銷上的做法和思考。時間不多的朋友,可以看前面的三篇。
我對參與感的理解的就是:做好「產品」+「營銷」,也就是粉絲經濟。
上面是書中插圖,雷軍的七字訣。整個書講的內容都有涉及到上面部分,我的感覺要比參與感多得多。
我對書的理解是以用戶中心,面向用戶去做產品,如下圖。
一邊是產品,一邊是用戶。小米藉助互聯網,社會化媒體與用戶建立傳播渠道。用戶購買和使用產品,小米提供服務,從而在產品與用戶之間建立了關系。品牌是小米對自身產品的定位,為哪些用戶提供產品?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樣?為他們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以上對應關系就是:產品 - 產品篇,渠道 - 新媒體篇,品牌(定位) - 品牌篇,服務(用戶關系)- 服務篇。設計是產品的一部分,設計篇是對產品篇的豐富篇。最後進行聚焦提煉,就是參與篇。
從產品的構思到送到用戶手裡,這中間產品需要經歷很多的重要流程。小米的創新之處有:
開放重要環節。將產品設計,營銷活動等環節開放出去,讓用戶參與進來,幫助產品的改進和傳播。從而加速產品從公司到用戶觸達速度。
快速迭代。傳統手機系統迭代速度是半年或一年,而小米每一周都會迭代優化,這也是保障用戶參與的前提。
從產品層面來看,雷軍的七字訣像是道法,比較抽象,告訴你互聯網的戰鬥法則。「參與感」的三三法則是術,比較具體,教你在產品營銷怎麼做。
2
書中部分觀點提取:
「爆品」產品戰略。產品規劃時要考慮做到某一個品類的第一。資源分散會導致參與感難以展開,通過聚焦形成規模效應。
社會化媒體路線。小米是第一個專注互聯網用戶的品牌,營銷通道不斷地嘗試和擴展:論壇 - 微博 - QQ空間 - 微信。論壇是最早建立核心用戶,沉澱老用戶的;微博和QQ空間主要用來做口碑傳播;微信主要用來做客服。在營銷上小米做到了,用戶在哪裡,我們就是哪裡。
口碑。在七字決中,「口碑」處於中心位置,產品的「專注」,「極致」,「快」最終都是指向它。雷軍在一次訪談中以海底撈舉例,口碑就是超預期。做超預期,太難了。在這事上,大家對蘋果已經多少年沒感覺了,但這不影響它是一直賣得好。
有的產品好,傳播一般,口碑好。有產品一般,傳播好,口碑也好。口碑就是產品+傳播。產品是前面的1,營銷就是後面的0。
設計。設計是產品的一部分,產品包含設計,設計服務於產品。好用 > 好看。先有好用,才有好看。
活動產品化。把活動的整個過程看作一個產品,其中的流程相當產品的功能或模塊,對其中的流程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改進。比如說,通過策劃把購買活動做成話題,為產品導入流量,將原本單向的購買行為變成了很有參與感交互性的活動。
產品活動化。運用運營思維,把活動的環節植入設計成為產品的功能。比如說,MIUI 的每周設計公告都有視頻教程,用戶看完視頻後可以引導去論壇交流;系統升級重啟後也會引導用戶去微博炫耀分享最新版本的體驗。
讓用戶激勵團隊。建立平台,讓整個團隊進來,直接面對用戶。一線產品經理和開發工程師面對用戶,才能抓住用戶需要什麼。開發團隊面對的不再是冰冷的數據報表,用戶面對的也不是單調的更新日誌。
定位。用戶做選擇時,會先選品類,再選品牌。小米做所有產品,會先考慮品類邏輯。做手機時,開創新品類:互聯網手機。做電視,也是開創新品類: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
品牌調性。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調性。很多公司品牌傳播會犯兩個錯誤:講「我是誰」不講真話,搞高大上的概念。沒講明白「我是誰」,搞跨品牌合作,所謂的明星策略都是假大空。
忠誠度。互聯網產品強調工具化價值,忠誠度很難建立。粉絲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誠的用戶。小米是做忠誠度,再做美譽度,然後是知名度。
線下引爆參與感。做「爆米花」線下活動,全程讓用戶參與 。官方每年組織幾十場見面會,用戶自發組織的五百多場同城會。用戶在論壇里投票決定在哪個城市舉辦,有多少用戶參與表演。
和用戶做朋友。開放做產品做服務的的運營過程,讓用戶參與進來。和用戶做朋友就是和用戶一起玩,不做形式化的用戶調查或高大上的發布。
3
小米帶來的是思維框架和方式的沖擊。以前大家都是按傳統的套路來打,新時代來了,突然有人不按常規出牌,做得還風生水起,禁不住感慨,還有這種玩法。
早期的手機市場亂世混戰狀態,現在活下來的都是高手,競爭也達到白熾化程度。小米早期堅持以盡量少投放廣告,不做廣告,不找明星代方廣告。現在線下店面也開始做了,線下廣告也投了,代言的明星也換了好幾個了。面對市場的變化,小米也都積極地做了改變和快速響應。
小米的營銷方式也是在大量的試錯中走出來的。快速地試錯,就能快速地糾正。
小米產品的核心基礎是性價比。劉德在接受王自如的采訪中提過,性價比是小米產品的基礎,這一點不會變。
看到別人寫的,也要看到沒寫的。哪些能為我所用,哪些並不能為我所用,雖然講的好。如果不適用,但能給我帶來啟發,也是有意義的。
小米的營銷雖好,但並不適用所有的互聯網產品。抄作業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從創業起,小米都是不愁資源和資金的。那些只做純軟體產品不一定玩得轉,即使做硬體也未必行得通。手機可玩性高,能吸引用戶參與設計,換其它產品能不能這樣做,是另一回事。
從產品的屬性出發,找到自己的優勢之處,充分打通產品到用戶的通道。從產品設計到用戶手上,配合產品,需要經歷哪些業務活動。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里,哪些點有改進之處:可以讓用戶參與進來,了解他們的喜好,和他們做朋友,做出他們想要的產品。
反觀在提升自己做的產品上,我可以做哪些改變?不是在談需求時,腦子里說著以用戶為中心,嘴上說從用戶角度出發。還有的是,在產品通往用戶的路上,是不是在持續創造價值。這也是「參與感」帶給我的啟發。
另:
很多人都會好奇,小米作為手機公司,為什麼做了那麼多周邊產品呢?劉德是小米的生態鏈負責人,他在王自如的采訪中解釋了其中的邏輯。
5. 粉絲經濟弊端大於利,是否存在擾亂市場嫌疑,應該如何應對
粉絲經濟弊端大於利,是存在擾亂市場的嫌疑,對於粉絲經濟的話,我們的應對方式可能是出台一些硬性的規定,對於粉絲來說,可能他們花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概念,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一旦粉絲把這個價格或者說是把這些東西都提升到一個比較高的價位上的話,那麼順帶的是我們普通人並不能夠使用這些東西,況且我們普通人的話,消費水平可能也達不到這樣的水平,那麼就會造成一定情況下,所有的行業裡面經濟的一個惡性循環。
無論粉絲經濟到底是什麼樣的,那麼我們所看到的粉絲經濟是不利於現在這個經濟的發展的,因為粉絲經濟畢竟弊端大於利端,會有擾亂市場的嫌疑。對於應對粉絲經濟的話,我們應該做到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並且如果說有必要的話可能會出台一些硬性的措施,去制止這種粉絲經濟,因為對於網紅的一些產品的話,我們現在還不是特別的夠理性,如果說我們夠理性之後可以適當地去做一些調整。其實,粉絲經濟就是我們不理性的後果,那麼如果說,我們每個人都能保持理性的話,可能就不會被粉絲經濟所左右。
6. 北京博主曬點餐碼被網友下單超300萬,事件的背後如何玩轉粉絲經濟
想要玩轉粉絲經濟,除了保持自身熱度外,還需要給粉絲,帶來真正的實惠。粉絲變現是一條漫長道路,只有做到互利互惠,才會讓這條道路,走得更長更遠。
北京一位博主,在吃飯時候,因為調侃桌號,將其發在了網路平台上。博主沒有做好隱私保護,將餐廳名字,以及點餐二維碼,在無碼情況下發到了網路上。由此引發了網友惡作劇,被下單超300萬元。
這位博主經歷,著實讓人捏了一把冷汗。好在網友們下單數額巨大,引起了餐廳注意,如果只是少量下單,博主必然會為此惹來爭議和麻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粉絲經濟也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