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前蘇聯經濟靠什麼支撐

前蘇聯經濟靠什麼支撐

發布時間:2023-07-14 21:23:40

『壹』 請問蘇聯建國初期的經濟體制及背景是什麼樣的

1922年12月蘇聯成立之後,經過逐步發展、變化,最終形成了由53個民族國家實體——15個加盟共和國、20個自治共和國、8個自治州和10個自治專區組成的聯盟國家。在蘇聯建立和發展過程中,蘇共、蘇聯各族人民「進行了創立多民族國家的實驗」並取得了成功。毫無疑問,聯盟國家的形成和鞏固有力地加強了無產階級專政,促進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然而,在中央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中,聯邦制這種具有明顯分權性質的國家體制,往往受到蘇共領導人有意無意的排斥,實際上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聯邦制國家體制方面的種種缺陷是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蘇共及其領導人對蘇聯民族問題的復雜性、社會主義條件下解決民族問題的艱巨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忽視發展聯邦制國家體制問題

對於蘇聯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來說,民族問題始終伴隨著具體的社會政治經濟問題,滲透和反映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它既帶有歷史的種種印跡,同時也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民族、民族問題、民族矛盾與階級、階級問題、階級矛盾有一定的聯系,但絕不能將它們等同起來。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蘇聯的成立從社會政治制度和法律上確認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只有在蘇維埃陣營之內,只有在無產階級專政——它把大多數人民都團結到了自己的周圍——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徹底消滅民族壓迫,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環境而奠定各族人民友愛合作的基礎」。顯而易見,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解決民族問題提供了保證,但並不等於民族問題的解決。 蘇聯建立之初,在從法律上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礎上,在國家體制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逐步形成了後來的國家體制。主要措施有:

1、在斯大林執政初期根據民族地域原則,建立了一些民族自治主體,使一些少數民族有了自己的國家組織或享有自治權。先後建立了一些自治共和國、自治州和民族專區。每個自治共和國有自己的憲法、有自己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最高蘇維埃和最高行政管理機關——部長會議。在蘇聯及所在的加盟共和國的許可權之外,各自治共和國有權解決歸它管轄的問題。自治州不是國家組織,沒有自己的憲法和國籍,但與一般的州不同,它在行政上和經濟上有相當大的自治權。而民族專區是俄羅斯聯邦境內以特定的民族成分和風俗習慣為特徵的民族區域組織形式,隸屬於該共和國的州或邊疆區。民族專區1977年改稱自治區。此後,又將一些自治州升格為自治共和國。

2、根據1924年蘇聯憲法,蘇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實行兩院制,以擴大少數民族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蘇聯最高蘇維埃由享有平等權利和代表人數相同的聯盟院和民族院組成。聯盟院不分民族、按地區選出,以「反映所有勞動者的階級利益」,民族院「由各加盟共和國和各民族地區選出」,以「反映純粹民族要求」,兩院享有平等權利,都有立法權。 蘇聯政治體制、蘇維埃國家體制形成之後,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蘇聯領導人開始對蘇聯社會主義發展階段作出過高的估計,對民族關系、民族問題的認識上出現不符合實際的片面性,往往把民族問題混同於階級問題。早在1936年斯大林就認為,既然「製造民族糾紛的主要勢力即剝削階級已不存在,培植民族互不信任心理和燃起民族主義狂熱的剝削制度已不存在,反對一切奴役而忠實地實現國際主義思想的工人階級已經掌握了政權,各族人民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一切方面已經切實實行互助」,「蘇聯各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即民族形式和社會主義內容的文化,已經有了蓬勃的發展」,「我們現在有了完全形成的、經住了一切考驗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且「這個國家的鞏固,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洲的任何一個單民族國家都比不上的」。顯然,從階級觀點、無產階級政權性質來講,這種說法並非沒有道理。但在理論上和實踐中,蘇聯領導人卻忽視了民族問題的特殊性。國家政權問題的解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建立並不等於在國家體制方面就沒有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在中央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聯邦制國家體制有名無實,更談不上研究、發展聯邦制的問題,一切決定權實際上都集中在聯盟中央,各加盟共和國的主權被限制在狹小范圍,各種自治實體的自治權利受到削弱,地方的積極性始終得不到發揮。中央統得過死,傷害了地方的、民族地區的積極性。 此外,把民族矛盾歸結為階級矛盾,用階級斗爭方式處理民族問題給原本難以解決的民族問題增添了不少新問題,造成了一些少數民族、一些加盟共和國與以俄羅斯為核心的聯盟中央之間的隔閡。

『貳』 蘇聯的經濟

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
但與實行資本主義及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不同,其經濟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權的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的,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國家通過五年計劃的方式對經濟實行控制和調整。在1928年至193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後,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蘇聯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但是蘇聯的工業發展不平衡。事關國防的軍事工業、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空太空工業非常發達,其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事關民生的輕工業和農業則相對落後。

『叄』 蘇聯的經濟體制是怎樣發展的

主要分列寧時期和斯大林時期,列寧時期並沒有實行徹底的計劃經濟,蘇聯的民營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經濟還算比較健康的,列寧認為要想實現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必須得到充分發展,而蘇聯遠遠落後於歐洲,所以生產力 還不足以支持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但是這種經濟發展方式是緩慢的和漸進的,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環境以及西方列強的挑戰和絞殺,無疑是沒有太長的時間可以和平發展的,於是斯大林上台以後就推行了計劃經濟,也叫戰時經濟整個國家機器全面介入經濟運行,一切為軍事服務,以抵禦反抗軍事威脅為核心。所以重工業就成了蘇聯的核心基礎,後來就如樓上所言

『肆』 前蘇聯實行計劃經濟的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主要的背景:
當時一戰結束,帝國主義干涉蘇俄內政的戰爭也結束了,斯大林上台,希望建立一個強大的蘇維埃政府,迫切的願望和蘇俄國內落後的農業經濟。斯大林決定優先發展重工業,實行計劃經濟。

蘇聯經濟體制採用了高度的全民所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長期優先發展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依靠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高人力投入、粗放型發展,在蘇聯建國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並在二戰中依靠軍事工業取得了勝利。從此,馬列主義被奉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寶典。

有著蓬勃的生命力是因為當時蘇聯國內一貧如洗,多年的貧困生活迫使工人階級實行大工業建設。同時,德國人的入侵,使得蘇聯人感到了民族的危機感。大家都像是自己的國家迅速強大起來,這是有著很深復雜的歷史原因導致的。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可用,但是和平年代妨礙了經濟的發展,阻礙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所以註定要失敗。

「計劃經濟」體制這個概念出自弗拉基米爾·伊里奇。伊里奇先生在1906年寫的《土地問題和爭取自由的斗爭》中說道:
「只要存在著市場經濟,只要還保持著貨幣權力和資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無力消滅不平等和剝削。只有實行巨大的社會化的計劃經濟制度,同時把所有的土地、工廠、工具的所有權轉交給工人階級,才能消滅一切剝削。」
這話說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表達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第二層意思表達了一個輝煌的夢想。

這是為了實現這個輝煌的夢想,所以斯大林同志才下令實行計劃經濟。對立性在於生產資料歸誰所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將生產資料歸國家,集體所有。統一性在於二者都是資源配置的方式,在各自的國家和歷史條件下都是適用的,也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最後一個問題我認為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表現形式,因為資本主義就是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誰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誰就擁有生產資料,誰擁有生產資料誰就可以賺取大量的金錢,賺錢後可以供自己消遣,同時也可以再投入社會其他領域,幫助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導致生產難以為繼,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必然要對無產階級構成剝削,這也就是所謂的「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不可調和的矛盾。」
就想到這么多。祝你愉快。

『伍』 怎樣看原蘇聯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條件和利弊

形成條件:
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最終形成,有其歷史的社會經濟方面的原因和理論認識上的原因。從歷史的社會經濟方面的原因看:首先,蘇聯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是單一的公有剠,/t工業上是國家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在農業上是集體農庄所有制(集體所有制),不允許其他所有制形式存在。所有制形式的這種過分單一化,不僅超越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而且由於生產資料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過分統一,又成為經濟管理許可權過度集中的基礎。其次,當時蘇聯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是用新技術改造國民經濟各部門,以便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由於原有的物質技術基礎比較薄弱,生產的增長主要依靠外延擴大再生產,要求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於急需的重點建設,採取集中時管理體制比較有利於實現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再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是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帝圍主義的包圍和戰爭的威脅使蘇聯具有一種加速發展經濟,特別是加速發展工業的緊迫感,這使其經濟體制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備戰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以及蘇聯依靠這種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支持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不僅證實了建立?這種體制的必要性,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它的集中程度。最後,五十年代以前嚴峻的國際國內環境,以及人們依然保持著較高革命熱情,使這種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能夠得到人們的支持和諒解。從理論認識方面的原因看:三十年代蘇聯理論界占優勢的觀點是,社會主義經濟本質上是計劃經濟,市場只能是私有制商品經濟的產物,計劃與市場在本質上是不可能統一的。雖然在三十年代中期,他們承認商品、貨幣、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作用,但並不是從社會主義經濟的內在必然性來認識,而且不斷論證它們被改造了的性質。直到1952年,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部著作中,才對商品貨幣關系等問題作了科學的說明。斯大林所闡述的一些科學思想,不僅對蘇聯而且劉·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斯大林門理論思想也有不少缺陷,例如,他否認生產資料是商品,否認價值規律對全民所有制生產的調節作用,從而大大巴制和縮小了價值規律私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范圍。

利弊
這種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雖然正當時基本上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對蘇聯經濟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又存!布著許多弊病,並且隨著蘇聯經濟和政沾形勢的發展變化進一步暴露出來,逐漸成為蘇聯經濟發展的障礙。主要表現在:(1)它使國家行政機構的管理許可權絕對化,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難以發揮,(2)完全按照指令性計劃進行生產,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經濟效益差;(3)政企職責不分,工作效率低,官僚主義嚴重,等等。

閱讀全文

與前蘇聯經濟靠什麼支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淄博市新經濟開發區房價多少了 瀏覽:824
管理員如何做好一份事業 瀏覽:168
返鄭健康證怎麼辦理 瀏覽:79
匯祥幸福里是哪個施工單位 瀏覽:277
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有哪些規劃 瀏覽:787
男人健康檢查有哪些好處 瀏覽:271
什麼動物生活里有故事 瀏覽:928
累無幸福感怎麼回事 瀏覽:617
婚姻中怎麼把握自己的位置 瀏覽:280
關於活潑的小故事有哪些 瀏覽:459
園林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463
為什麼大家都說愛情像流星 瀏覽:967
大美女穿什麼衣服 瀏覽:109
肉體和精神上的愛情哪個更好 瀏覽:993
通城縣怎麼開健康證明 瀏覽:445
怎麼樣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瀏覽:786
個人經濟賠償申請書怎麼寫 瀏覽:318
美美的少女心甜甜愛情怎麼表達 瀏覽:446
經濟學pq的最大值怎麼算 瀏覽:820
愛情不遠為什麼第五關一直點不動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