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有哪些類型與特點
主要類型:1.優惠貿易安排。2.自由貿易區。3.關稅同盟。4.共同市場。5.經濟同盟 。6.完全經濟一體化 。
主要特徵:
(1)成員內部相互取消了商品貿易的障礙。
(2)成員經濟體之間沒有共同對外關稅。
(3)實踐中通常採取「原產地原則」以區分來自成員國與非成員國的商品
B. 歐洲除了歐盟之外還有那些經濟組織
歐洲共同體
歐洲經合組織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歐洲經濟互助委員會
國際紅十字會 總部瑞士日內瓦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在歐洲比利時)
裁軍談判會議 (總部瑞士日內瓦)
歐洲委員會
國際鐵路聯盟(總部法國巴黎)
石油輸出國組織(總部奧地利維也納)
國際標准化組織(總部瑞士日內瓦)
世界旅遊組織 (總部設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國際勞工組織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總部設在義大利羅馬)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
世界衛生組織 (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萬國郵政聯盟 總部設在瑞士首都伯爾尼
國際電信聯盟 總部瑞士日內瓦。
世界氣象組織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國際海事組織 總部設在倫敦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總部設在羅馬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總部設在日內瓦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 總部設在日內瓦
世界糧食計劃署 總部設在義大利首都羅馬
糧食理事會 總部設在羅馬
國際麻醉品管制署 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
呼~~~應該夠多了吧~~
C. 經濟組織有幾種類型
我們常說到的經濟組織可分為以下幾類:
1.按參加國際經濟組織的成員方的不同,分為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
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是指基於主權國家之間的經濟條約或協定而成立的國際經濟組織。狹義的國際經濟組織就是指政府間的國際經濟組織。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是國際經濟組織中數量最大、活動最為頻繁、影響最為廣泛的組織,它通過其成員國政府對其所作的建議或決定予以考慮和實施,從而對國際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影響較大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主要有:聯合國系統的經濟機構,如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等;七十七國集團;石油輸出國組織等等。
非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又稱民間國際經濟組織,由各國的民間團體組成,在編纂商業活動慣例、貿易情報交流與收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較有影響的非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主要有:[[國際商會]、國際博覽會聯盟、國際批發貿易中心等。
2.按參加范圍,可分為世界性的國際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的國際經濟組織
世界性的國際經濟組織是指參加者包括世界各洲或多數洲的國家或民間團體的國際經濟組織,其特點是成員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世界性的國際經濟組織主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等。
區域性的國際經濟組織是指參加者局限於某一洲或某一地區的國家或民間團體的國際經濟組織,其特點是通過參加國之間的聯合實現其經濟目的或增強其經濟實力。區域性的國際經濟組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歐洲經濟共同體,此外東南亞聯盟、加勒比共同市場、北美自由貿易區、亞洲開發銀行等也屬於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
3.按商品結構,可分為各種根據某項特定商品的特點而建立的國際經濟組織
此類國際經濟組織也稱專業性國際經濟組織,參加者大多是某項特定商品的生產國或出口國。其特點是以協調各成員方的出口政策(包括出口數量和價格)、對商品的生產和銷售作出統一安排為宗旨,維護成員方在有關商品的國際貿易中的共同經濟利益。目前,幾乎所有的原料和初級產品都有自己的國際經濟組織,如石油輸出國組織、國際小麥理事會、國際茶葉委員會、國際食糖組織、國際咖啡組織等。
D. 經濟聯盟的主要聯盟
1、東盟
東南亞國家聯盟。1967年8月8日在泰國曼谷成立,成立初期時,成員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其宗旨是以平等與合作精神,共同促進本地取得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發展以及和平與穩定。1984年1月接納汶萊達魯薩蘭國,1994年5月30日馬尼拉非正式會議後,越南、寮國和緬甸先後加入,柬埔寨在1998年12月15日第6屆東盟首腦會議上成為第10個成員國。
2、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1980年5月,孟加拉國倡議南亞區域合作。1983年8月,南亞7國在新德里舉行第一次外長會議。1985年12月,在達卡通過《達卡宣言》,簽署《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憲章》。宣布正式成立。其宗旨:政治磋商、消除分歧、加強合作、謀求發展。
3、海灣合作委員會
1981年5月25日,由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蘇丹國等6國元首在阿聯酋開會時宣布成立,總部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宗旨:實現成員國之間在各個領域的協調和一體化,已達到統一;通過加強經濟合作促進軍事合作,以保衛自身的利益與安全,實現海灣地區的穩定、發展和繁榮。
4、伊斯蘭會議組織
1970年3月第一次伊斯蘭國家外長會議決定,於1971年5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沙特的吉達。共有46個成員國。每年9月25日為伊斯蘭會議日。
5、歐安會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33個歐洲國家和美國、加拿大參加會議。其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3年7月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討論會議程序問題。第二階段:討論政治、經濟、人權問題。第三階段:1975年7月30日在赫爾辛基召開,簽署了《赫爾辛基宣言》。1994年12月5日歐洲安全和合作會議第四次首腦會議決定從1995年起將歐安會改名為歐洲安全和合作組織。現有成員國52個,常設機構設在維也納。
6、美洲國家組織
1890年4月14日,14個美洲國家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一屆美洲國家會議上建立了「每周共和國聯盟」。1948年4約30日第九屆美洲國家會議上與會各國簽署《美洲國家組織憲章》,把聯盟改名為「美洲國家組織」。總部設在華盛頓,現有成員國30多個。
7、孔塔多拉集團
1983年1月8日,哥倫比亞、墨西哥、巴拿馬、委內瑞拉四國首腦在巴拿馬的孔塔多拉島舉行會議,著重討論中美洲形式。會議發表《孔塔多拉集團聲明》。1987年孔塔多拉集團與阿根廷、巴西、秘魯、烏拉圭四國舉行第一屆中美洲八國首腦會議。
8、非統
非洲統一組織。1963年5月22日非洲31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代表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議。通過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宣布成立。總部設在亞的斯亞貝巴。2002年7月8日非統組織第38屆首腦會議在南非開幕,來自52個成員國的領導人討論了完成非統向非洲聯盟的過渡。7月 9日非洲聯盟正式成立。
9、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
北非馬格裡布地區國家間協調、協商、合作的機構。1988年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利比亞、茅利塔尼亞五國元首在阿爾及爾聚會,討論建立馬格裡布聯盟事宜。1989年2月五國簽署了《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條約》,宣布正式成立。1994年以來,阿爾及利亞一直擔任輪值主席國。
10、南太平洋論壇
1971年8月成立。總部設在斐濟首都蘇瓦。現有成員國15個。
11、經濟互助委員會
簡稱「經互會」。1949年1月25日,蘇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6國領導人在莫斯科締結「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協定。同年2月和次年9月亞塞拜然、德國分別加入。後,蒙古、越南也成為其成員,中國、朝鮮、寮國、韓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過有關會議。其宗旨:蘇聯與成員國進行廣泛的經濟合作,以抵制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與禁運,加快成員國的經濟發展。1989年後,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6月28日經互會第46次會議決定宣布解散。
12、西歐共同市場
又稱「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1月1日成立,由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共同發起。1973年1月,丹麥、愛爾蘭、英國加入。1979年5月28日希臘成為第10個成員國。1986年後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芬蘭、奧地利先後加入,發展到15個成員國。該組織在經濟一體化方面作出許多決策,取得眾多效果,對外統一關稅,實行農產品自由流通,建立貨幣聯盟和共同體內部工業品自由貿易。1991年12月,第46屆歐共體首腦會議後,歐共體在朝著全面經濟聯盟和政治聯盟的方向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中一支強大的力量。
13、歐洲自由貿易區
1972年7月,歐共體6國瑞典、瑞士、奧地利、葡萄牙、冰島、列支敦斯登和芬蘭簽訂逐步建立起自由貿易區。挪威於1973年5月加入。隨著歐共體的擴大而擴大,1981年和1986年,希臘、西班牙先後參加。目前該組織成員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總產值的1/4,年國際貿易額佔世界貿易額的4成以上。
14、七國經濟最高級會議
又稱「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是西方主要工業大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加拿大為協調其內部經濟政策而定期舉行的首腦會議。 1975年11月,為對付西方國家面臨的經濟危機,七國首腦在巴黎聚會。以後各屆會議均以經濟問題為主要議題。80年代開始,政治和社會問題也成為會議的重要內容。1993年,俄羅斯也應邀列席會議。1997年6月20日,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在美國丹佛舉行,俄羅斯元首葉利欽首次正式參加會議,以「八國首腦會議」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從而使會議成為「7+1」會議,會議內容也日趨全球化。
15、比荷盧經濟聯盟
1958年2月3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在海牙簽訂「比荷盧經濟聯盟條約」,決定建立一個人員、貨物、資本和勞務自由流通的經濟聯盟,實行自由貿易,協調財政、貿易、社會和經濟領域的政策。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16、安第斯集團
全名「安第四條月組織」。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國家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1969年5月26日,由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智利5 國發起,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秘魯首都利馬。1973年2月委內瑞拉加入。1976年10月智利推出。其宗旨:加速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制定共同的對外政策增強對大國的交涉能力,反對外來干涉和政治經濟壓力。
17、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拉美自由貿易協會。1980年8月12日該協會11個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簽署了《蒙得維的亞條約》,宣告成立。總部設在蒙得維的亞。其宗旨:促進和協調成員國相互間的貿易,擴大出口市場和經濟合作,在雙邊和多邊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最終建立拉美共同市場。成員國有12個: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智利、厄瓜多、墨西哥、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古巴,中國向該協會派常駐觀察員。
18、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
1989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霍克訪問韓國時建議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加強亞太經濟合作問題。經與有關國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東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立。1991年11月,在漢城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屆部長級會議上通過的《漢城宣言》,正式確定該組織的宗旨和目標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性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或APEC。
E. 主要區域經濟組織有哪些
世界區域經濟組織包括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 獨聯體經濟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澳新自由貿易;黑海經濟合作區;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海灣合作委員會;阿拉伯合作委員會;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經濟合作組織;安第斯集團;維謝格拉德集團;中美洲自由貿易區; 南錐體共同市場;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非經濟共同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上海合作組織等22個組織。
歐洲聯盟
成立於1995年11月1日,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截止2014年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為創始成員國,於1951年結盟。此後,丹麥、愛爾蘭和英國(1973年-2016年),希臘(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1986年),奧地利、芬蘭、瑞典(1995年)先後成為歐盟成員國。2004年5月1日,歐盟實現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擴盟,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塞普勒斯、馬爾他、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十個國家同時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加入歐盟。2013年7月1日,克羅埃西亞入盟。此外,歐盟還啟動了與冰島的入盟談判;將土耳其、馬其頓、黑山列為歐盟候選國;與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和波黑簽署了《穩定與聯系協議》。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就英國應該繼續留在歐盟還是脫離歐盟進行抉擇,脫歐派勝出,英國將成為首個脫離歐盟的國家
北美自由貿易區
成立於1992年8月12日,總部在華盛頓,成員國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亞太經合組織
成立於1989年11月,成員國和地區有21個,包括紐西蘭、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中國、中國香港、中國台北、韓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
獨聯體經濟聯盟
成立於1993年11月,總部在莫斯科,有12個成員國:白俄羅斯、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克蘭、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
東南亞國家聯盟
成立於1967年8月7日,總部設在雅加達,現有成員國10個,包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泰國、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成立於1960年1月1日,總部在日內瓦,成員國有挪威、冰島、瑞士、列支敦斯登。
澳新自由貿易
成立於1990年7月,成員國有澳大利亞、紐西蘭。
黑海經濟合作區
成立於1992年6月25日,總部設在伊斯坦布爾,成員國有9個: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亞美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成立於1985年12月,總部在加德滿都,成員國有孟加拉國、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海灣合作委員會
成立於1981年5月25日,總部設在利雅得,現有成員國阿聯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沙特。
阿拉伯合作委員會
成立於1989年2月,總部在安曼,成員國有埃及、約旦、伊朗、葉門。
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
成立於1989年2月,總部設在拉巴特,成員國有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
經濟合作組織
成立於1985年,總部設在德黑蘭,成員國有10個: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亞塞拜然、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
安第斯集團
成立於1969年10月,總部在利馬,成員國有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
維謝格拉德集團
成立於1991年2月,總部在維謝格拉德,成員國有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
中美洲自由貿易區
成立於1993年2月,總部在聖薩爾瓦多,成員國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
南錐體共同市場
成立於1991年3月26日,總部在蒙得維的亞,成員國有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
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成立於1981年3月,總部在蒙得維的亞,成員國有11個 ,包括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智利、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墨西哥。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成立於1975年5月28日,總部在阿布賈,成員國有16個,包括維德角、甘比亞、幾內亞比索、塞內加爾、幾內亞、迦納、多哥、貝南、布吉納法索、尼日、奈及利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茅利塔尼亞、馬里、象牙海岸。
西非經濟共同體
成立於1974年1月1日,總部在瓦加杜古,成員國7個,有貝南、馬里、尼日、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成立於1992年8月17日,總部設在哈博羅內,成員國有14個,包括安哥拉、剛果(金)、尚比亞、坦尚尼亞、馬拉維、辛巴威、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莫三比克、賴索托、史瓦濟蘭、模里西斯、塞席爾。
上海合作組織
成立於1996年4月26日,總部設在上海,成員國有六個,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中國、俄羅斯、塔吉克、烏茲別克。